考点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90786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考点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考点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考点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考点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考点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考点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考点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考点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考点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考点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考点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考点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考点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考点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考点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考点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考点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考点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考点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点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docx

《考点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点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docx

考点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

考点6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

一、选择题

5.(2016·广东)“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出行多乘交通工具

B.生活中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橡胶

C.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

D.农业和园林改浸灌为喷灌和滴灌

【答案】B【解析】生活中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橡胶虽然能减少它们造成的污染,但其燃烧会产生气体污染物,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而A、C、D都符合要求,正确。

6.(2016·广东)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

燥棉球。

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A.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B.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

C.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D.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

【答案】A【解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得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

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因此

先变红,

为干燥的用石蕊浸过的棉球,不会变红。

15.(2016•湖南衡阳)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

①不能燃烧②不能支持燃烧③还原性④密度比空气大⑤密度比空气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⑤

【答案】C

【解析】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下面先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13.(2016·江苏苏州)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有毒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D.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无毒,但呼吸时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造成人体缺氧而致病或窒息死亡。

8.(2016•江苏扬州)下列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A.H2B.N2C.O2D.CO2

【答案】D

【解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太阳光透过,又能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向外散失,起到了对地球的保温的作用,这种现象叫做温室效应,故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

3.(2016•山东枣庄)比较下列三种物质,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

B.组成上都含碳元素

C.属于单质的是干冰

D.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大理石

【答案】C

【解析】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金刚石是碳的单质,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其中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它们都含有碳元素,金刚石属于单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故选C。

1.(2016•四川泸州)下列气体中.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

A.SO2B.CO2C.N2D.CH4

【答案】B

【解析】主要考查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促进了碳氧平衡。

A项SO2没有参与光合作用;C项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没有参与光合作用;D项甲烷气体,没有参与光合作用,所以此题选B。

1.(2016•浙江宁波)如图是小科完成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过程,其中需要纠正的是(  )

A.气密性检查B.添加试剂C.制取并收集气体D.气体验满

【答案】D

【解析】实验室制取气体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图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说明气密性良好,A操作正确;倾倒稀盐酸时,仪器要口挨口,瓶塞倒放,标签挨手心,B操作正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操作正确;验满二氧化碳时要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现象,D操作错误;

8.(2016•重庆B卷)实验室制取干燥的CO2气体,不会用到的装置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选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固液不加热型,故不能用A装置,其发生装置应为C,收集装置为D;干燥装置为B。

8.(2016•湖南常德)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逐年提升

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大

C.积极倡导“低碳”行动的目的是消除大气温室效应

D.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能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D

【解析】A、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但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相对稳定,故错误;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相对稳定,故错误;C、积极倡导“低碳”行动的目的是减缓大气温室效应,不能消除,故错误;D、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故正确。

7.(2016•湖北黄石)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一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A.组成:

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

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用途: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

D.危害:

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

【答案】B

【解答】解: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A正确;

B、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可以,B错误;

C、CO2的固体﹣﹣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C正确;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有毒,极易使人中毒,D正确;

故选B.

6.(2016•广西贺州)下列关于CO2性质的信息,组合正确的是(  )

①可以助燃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可溶于水,但不能与水反应④可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②③

【答案】A

【解析】CO2不助燃;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4.(2016·广西南宁)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供给呼吸B.用于灭火C.用作气体肥料D.生产碳酸饮料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氧气才能供给呼吸。

故选A。

二、填空、简答题

5.(4分)(2016•浙江衢州)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合理改进实验装置,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是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实验中收集集满一瓶CO2后,应将盖有玻璃片的集气瓶      (选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2)有两位同学对图甲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进行了简化,简化后的装置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其中可行的是      。

【答案】

(1)正放

(2)丙

【解析】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满的二氧化碳气体应该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

(2)乙装置中的导管伸入了液面以下,生成的气体无法导出;而丙装置中的导管刚好露出橡皮塞,利用气体的导出。

6.(2016•浙江台州)小晨同学在研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二氧化碳通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一般用      法收集.

(2)向漏斗中倾倒二氧化碳,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由此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答案】

(1)向上排空气;

(2)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一般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向漏斗中倾倒二氧化碳,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由此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属于物理性质。

31.(2016•湖南衡阳)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倡导“低碳”生活.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可采取的措施有:

(任写三条即可)

(1)      ;

(2)      ;

(3)      .

【答案】1)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2)更多地利用清洁燃料;(3)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解析】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因此要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更多地利用清洁燃料(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另外,植物能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因此要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18.(2016•山东烟台)2015年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核心议题是碳排放及全球气候变暖.

(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

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②自然界中的水体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而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二氧化碳可被压缩成液态,封存在地质结构中.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氧化碳能够压缩成液态的原因是      .如果CO2被封存在含氢氧化钙的地下咸水层中,则可转化为固态碳酸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合成气”(H2和CO的混合气体).用“合成气”为原料生产甲醇(CH4O)时,按照“绿色化学”原则,应调节“合成气”中H2和CO的分子个数比为      .

答案:

(1)反应条件不同;6CO2+6H2O

C6H12O6+6O2

(2)分子之间有间隔;CO2+Ca(OH)2=CaCO3↓+H2O

(3)1:

2

解析:

(1)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照条件,是在叶绿素催化作用下发生的,而水吸收二氧化碳只需两者接触即可,由此可知,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会导致产物不同。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

C6H12O6+6O2。

(2)气体易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且气体分子间隔较大;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绿色化学”的一个理念是使反应物中所有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中。

由甲醇的化学式(CH4O)可知,要想符合“绿色化学”理念,则CO与H2分子的个数比为1:

2。

4.(2016·山东德州)(3分)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而工业上却可用CO2来制备甲醇等物质。

“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如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捕捉”CO2。

其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⑴用氢氧化钠溶液“捕捉”CO2的化学方程式是。

⑵“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所采用的基本操作是。

⑶此化学工业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解析】

(1)从图中看出,吸收二氧化碳流程主要是:

利用氢氧化钠在捕捉室中进行,生成碳酸钠和水,高温反应炉内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将氧化钙和水碳酸钠溶液混合,则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将其过滤分离就会得到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

(1)2NaOH+CO2=Na2CO3+H2O

(2)过滤(3)置换反应

19.(2016•四川乐山)(4分)下图是实验室的部分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ABCDE

(1)实验室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填编号)▲;其中,发生装置中产生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适量的▲倒入集气瓶中震荡,观察到试剂变浑浊,说明该气体确实是二氧化碳。

【答案】

(1)BC;CaCO3+2HClCaCl2+H2O+CO2↑

(2)用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澄清的石灰水

【解析】

(1)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故填BC;CaCO3+2HCl═CaCl2+H2O+CO2↑;

(2)利用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通常用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3、(2016•辽宁大连)(6分)在实验室利用以下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1)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B收集氧气的方法是。

(2)用装置A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C中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

【答案】23、(6分)

(1)2H2O2MnO22H2O+O2↑,向上排空气法

(2)CaCO3+2HCl==CaCl2+H2O+CO2↑;长颈漏斗;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

(1)装置A属于固液不加热型的气体发生装置,因此,可以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2)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利用C来验证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21.(2016•辽宁大连)(3分)向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立即盖上玻璃片,用手压住玻璃片,充分振荡后将集气瓶倒置,松开手,观察到,玻璃片没有掉落,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以上现象。

【答案】21.(3分)二氧化碳分子扩散到水分子之间,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分子与水分子结合成碳酸分子,并电离出氢离子使石蕊变红

【解析】根据实验现象以及石蕊遇酸性溶液会变红等知识结合实验的情况分析。

15.(2016·海南)从①氢气、②活性炭、③二氧化碳、④碳酸氢钠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于灭火的气体是  ;

(2)可用于消除水中异味的是  ;

(3)常用作焙制糕点的是  ;(4)被认为是最理想燃料的是  .

【答案】

(1)③;

(2)②;(3)④;(4)①.

【解析】

(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是可用于灭火的气体;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消除水中异味;

(3)碳酸氢钠是常用作焙制糕点的物质,故填;

(4)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污染空气,被认为是最理想燃料。

20.(9分)(2016•福建漳州)对物质进行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如图是一位同学整理的有关CO2的知识网络图.

物质①的化学式是      ;物质②的组成元素有      种;物质③中的阳离子符号是      ;写出CO2转化为物质④的化学方程式      ;物质⑤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2)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①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

②SO2+2NaOH═Na2SO3+H2O

以上物质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初中学过的      也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般是      氧化物(填“金属”或“非金属”)

【答案】.C2H5OH;三;Na+;CO2+H2O═H2CO3;+4;SO2;CO2;非金属;【解析】

(1)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C6H12O6”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碳酸钠中的阳离子是Na+;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为:

CO2+H2O=H2CO3;碳酸钙中钙显+2价、氧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可计算出碳显+4价;

(2)S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CO2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也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般能与碱溶液反应产生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

三、实验探究题

三、实验探究题

28.(2016·山东青岛·6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某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请填空:

(1)实验1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

28.

(1)水(1分)

(2)纸花由紫变红(1分)CO2+H2O=H2CO3(2分)(3)④(1分)密度比空气大(1分)

解析:

(1)实验1中将干燥的石蕊纸花和喷水后的石蕊纸花分别放入到二氧化碳气体中,由此可知该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水;

(2)实验1中干燥的石蕊纸花放入二氧化碳的气体中不会发生颜色变化,但是将喷水后的石蕊纸花再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会观察到石蕊纸花由紫色变成红色,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使其变红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3)实验2中,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因而会观察到④号棉花先变红,一段时间后①号棉花再变红,而②、③号干燥的棉花不会变色。

29.(2016·山东青岛·6分)某班学生分三组分别做了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验证实验,如下图所示。

 

甲乙丙

实验结束后,老师取两份等质量的丙废液,分别与甲、乙废液混合。

将甲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将乙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B中,有气泡产生。

请填空:

(1)甲废液与乙废液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不同的是(用化学式填空,下同)。

(2)烧杯A中沉淀的成分一定有。

(3)另取少量丙废液样品,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未发现其他明显现象。

由此推测出,丙废液溶质的成分是,丙废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烧杯A的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一定有。

29.

(1)HCl(1分)

(2)CaCO3(1分)(3)NaCO3、NaOH(1分)BaCl2+Na2CO3=BaCO3↓+2NaCl(2分)NaCl、NaOH(1分)

解析: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因而甲、乙两份废液中都含有生成的CaCl2溶液。

将甲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将乙废液与丙废液倒入烧杯B中,有气泡产生;说明甲的废液中只含有生成的CaCl2溶液,没有HCl剩余,乙废液中除了生成的CaCl2溶液外,还有盐酸剩余,因而甲、乙废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不同的是HCl;

(2)甲废液中的CaCl2和丙废液混合,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该沉淀是CaCO3;(3)向丙废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丙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的碳酸钠;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有红褐色沉淀产生,说明丙溶液中还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钠;由此可知丙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O3和NaOH。

因而甲废液与丙废液反应混合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充分反应后A烧杯的上层清液中的溶质一定有生成的NaCl和没有发生反应的NaOH。

27.(5分)(2016•山东泰安)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      ;

(2)若用装置B收集氧气,进气口应为      端(选填“a”或“b”);

(3)对比装置C和D,可以得出关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4)某同学连接A、E、F进行实验,A中所加药品不同,F中所加药品相同.

①若实验时E中蜡烛熄灭,F中溶液变浑浊,则E中现象说明A中产生的气体所具有的性质是      ;

②若实验时E中蜡烛燃烧更旺,F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7.(2016·山东泰安·5分)

答案:

(1)分液漏斗

(2)b(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①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2H2O2

2H2O+O2↑

解析:

仪器X有旋塞,所以是分液漏斗;利用装置B收集氧气,既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利用收集的气体产生的压力将水排出,所以应从b进气;C、D两装置中,除了铁丝温度不同外,其他都相同,所以探究的是温度对燃烧的影响,温度只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才可以燃烧;(4)中,①产生的气体会使蜡烛熄灭,并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制取的气体是CO2,E中的蜡烛熄灭,所以体现的性质是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中通过E中现象可知,该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氧气,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

2H2O+O2↑。

13.(7分)(2016•四川泸州)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列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探究钠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产物.已知:

Na2O和CaO相似,能与水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图连接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

(2)A装置用于制取CO2,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长颈漏斗、导管和      ;

(3)实验中下列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

a.点燃酒精灯,加热硬质玻璃管中的钠;

b.等燃烧终止并冷却后,停止通CO2;

c.打开A装置中活塞,通入CO2;

(4)D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和黑色物质.待钠充分燃烧,冷却,将管内生成的固态物质移出,加水溶解,过滤得黑色固体和澄清滤液.实验证明:

D中排出的尾气能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

①黑色固体在O2中灼烧,全部转化为气体,则黑色固体是      .

②对白色固体有以下猜想:

a.只有Na2O;b.只有Na2CO3;c.Na2O和Na2CO3的混合物

若猜想a成立,则Na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猜想c成立,请设计实验验证产物中存在Na2O:

取滤液少许,      .

(5)反思拓展:

你对二氧化碳灭火的范围有什么新的认识?

      .

【答案】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试管(3)cab(4)①炭或C

②4Na+CO2

2Na2O+C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澄清液滴加1-2滴酚酞试剂,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变红

(5)CO2不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

(1)有气体参与的实验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认识常用仪器;(3)要想验证Na能在CO2中继续燃烧,要先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尽,所以要选通入CO2,反应完成后要继续通入CO2直到装置冷却为止,防止空气进入与氧气发生反应;(4)根据元素守恒,且在氧气中燃烧全部转化成气体,所以黑色固体是炭;若要证明滤液中是否含有Na2O,需将碳酸钠完全反应掉,再用无色酚酞检验。

(5)因为通过实验钠可以在CO2中继续燃烧,所以钠着火不能用CO2来灭火。

16.(10分)(2016•四川雅安)某学习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CO2的制取及性质探究实验.

资料卡片:

20℃时,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氢氧化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7.3g.20℃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分别为21.8g和9.6g.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装置A是用大理石制CO2的装置,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b处检验是否有CO2逸出的操作是      .

(2)装置C中放有干和湿的pH试纸各一张,当通入CO2一段时间后,湿pH试纸显示pH约为6,干pH试纸显示pH仍为7,实验结论是      .

(3)当通入CO2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观察到溶液中有白色沉淀(NaHCO3)出现,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当通入CO2一段时间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

(1)长颈漏斗;CaCO3+2HCl=CaCl2+H2O+CO2↑;将燃着的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