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真题精选.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89401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真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真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真题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真题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真题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真题精选.docx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真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真题精选.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真题精选.docx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真题精选

  [填空题]1技术密集型产业

  参考答案:

又称知识密集型产业,指需要运用复杂先进的、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才能进行生产的生产部门。

  [多项选择题]

  2、区域优势的特点包括()

  A.绝对性

  B.空间性

  C.综合性

  D.实效性

  参考答案:

B,C,D

  [多项选择题]

  3、区域分析方法包括()

  A.区域比较法

  B.地理考察法

  C.经济学分析法

  D.数学模拟法

  参考答案:

A,C,D

  [填空题]4区域规划

  参考答案:

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广义的区域规划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欧美国家);狭义的区域规划仅指区内规划(中国)。

  [填空题]5区域规划的内容包括:

  ()

  参考答案: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农业生产布局规划、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治理与保护规划、区域发展规划

  [填空题]6根据核心—边缘理论,试述在区域规划中如何处理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参考答案:

核心-边缘理论认为,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发生转化。

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是核心区域对边缘区域的控制,边缘区域对核心区域的依赖。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核心扩散作用的加强,核心将带动、影响和促进边缘区域的发展。

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在区域规划中,要发展城镇,带动周围乡村。

城镇是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区域是城镇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任何一个区域都要重视核心的发展,要形成和壮大区域的中心城镇。

  其次,要重视大城市卫星城镇和农村小城镇的发展。

这样既可减轻大城市、特大城市规模过大的压力,又可以使城市周围区域和广大乡村形成新的增长中心。

  第三,要合理确定城镇发展规模,既要防止城镇数量过多,造成城镇规模过小不经济,又要防止特大城市规模无限度地发展,区域经济过分集中,造成规模过大不经济,对边远地区的辐射、扩散也“鞭长莫及”。

  第四,中心城市的工业和一些服务业,要有步骤地主动向外围扩散,促进本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边缘区域的发展。

  [填空题]7技术转让

  参考答案:

指一个国家或企业引进国外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所必须附带的设备、仪器和器材,用来发展本国的经济和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既进口设备,也引进软件。

或专指引进软件。

  [填空题]8经济的空间转移与扩散方式包括:

  ()

  参考答案:

扩散方式、转移方式、等级方式

  [填空题]9简述城市经济区划分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城市经济区属于功能(枢纽)经济区范畴,它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城市社会地域分工为基础,根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历史演变、交通状况、经济联系而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

  城市经济区划分的基本原则方法如下:

  1.依托中心城市。

  2.确定适宜的经济腹地范围。

  3.确定区域经济专业化发展方向。

  4.兼顾行政区域的完整性。

  5.城市经济区的规划与组织。

  [填空题]10区域分析内容包括:

  ()

  参考答案:

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分析、经济分析、发展分析

  [填空题]11适度人口

  参考答案:

指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的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以及智力、技术等,在保证与其社会文化准则相符的物质生活水平下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填空题]12简述系统方法的环节

  参考答案:

系统法通常由三个基本环节构成,即问题形成、系统分析、系统评价。

每一个环节都有一系列定性和定量的具体方法可供利用。

  

(1)系统问题的形成。

即确定被研究系统的性质、边界,设计好价值系统并将之综合。

  注意:

在区域规划中相当于确定规划的区域、规划的目的要求和发展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2)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对系统要素的性质、功能、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对系统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系统的组织、结构、状态和可能的变化,通过综合处理,建立模型,反复验证,以作出判断,并提出抉择方案。

系统分析要回答为谁、为什么、何时、何地、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

  注意:

在区域规划中大体是区域发展条件的评价、规划方案的设计。

系统分析这个环节,上接系统问题、下连系统评价,要经过反复分析、思考和判断,才能使可行方案逐渐完善。

  (3)系统评价。

即分析设计方案(包括书面报告、图件等)提出后,或者分析设计方案实施过程中,根据效益、成本、影响等基本指标,对规划设计方案作出综合评价。

  注意:

评价时要注意方案的可靠性、安全性、先进性、学术性、可操作性、经济性、规范性、生态环境可相容性、社会性及可扩展性、灵活性等,进行总体评价。

  [填空题]13区域基本属性包括:

  ()

  参考答案:

空间性、有限性、客观性、景观性

  [填空题]14论述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参考答案:

作为生产者的人口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人口数量对区域发展影响:

数量要适中②人口素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体质状况、文化技术水平、道德修养等方面③人口迁移与分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的布局作为消费者的人口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人口的数量及其增长影响区域市场的规模、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及扩大再生产的投资的供给②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区域生产结构③人口的迁移及分布影响消费市场的分布。

  [填空题]15人口密度

  参考答案:

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域内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

它反映了一定区域范围内人口疏密的平均状况。

通常以每千平方米或每公顷范围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

  [填空题]16简述产业结构合理化条件

  参考答案:

  

(1)区域是否充分利用了资源。

  

(2)区域产业技术结构是否合理。

  (3)区域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协调如何。

  (4)区域产业结构是否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5)现状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

  [填空题]17简述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

  参考答案:

特点:

  

(1)区域生产的专业化

  

(2)区域间经济的联系性

  (3)区际劳动分工的层次性和综合性模式:

  

(1)垂直分工:

指相关区域在同一个生产过程的不同生产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彼此联系而产生的区域分工。

  

(2)水平分工:

是指相关区域发展不同的经济部门、或者生产具有差异的同类产品所形成的分工。

  (3)混合分工:

在实际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之间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可能是同时存在的。

有的学者把这种区域分工的情况称为区域混合型分工。

  [填空题]18自然资源

  参考答案: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填空题]19简述区域产业结构目标和原则

  参考答案:

  

(一)优化目标:

  1、充分发挥区域优势。

  2、产业结构整体性与系统性。

  3、产业结构的先进性。

  

(二)产业结构优化原则:

  1、必须从区域实际情况出发,与区域发展阶段相适应。

  2、必须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3、有利于加速出口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

  4、有助于区域优势的发挥,在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向专门化方向发展。

  5、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力优势,减轻劳动人口的就业压力。

  6、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区域环境质量的提高。

  [填空题]20简述区域发展目标体系

  参考答案:

  

(1)总体目标:

是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概括,一般只用

  一、二个具体的指标,加上适当的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达。

有的只提出方向和奋斗目标,不出现具体的经济指标或其他指标。

  

(2)具体目标:

是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是以总体目标为依据,又是其的具体反映。

  ①经济目标:

经济效益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经济结构指标②社会目标:

人口构成指标、人口总量指标、物质生活水平指标、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指标③建设目标:

空间规模指标、空间结构指标、环境质量指标

  [填空题]21论述空间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平衡发展战略、不平衡发展略、梯度推移战略)。

  参考答案:

  

(1)平衡发展战略地区平衡一般是指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人均国民收入等经济发展指标处于大体相当的状态。

平衡发展战略不足之处:

投资的经济效益较为低下:

全国和区域系统的整体效益受到影响

  

(2)不平衡发展战略不平衡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是:

平衡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状态。

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客观的、绝对的、永恒的。

  地区经济不平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①经济发展条件的地区差异。

  ②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经济增长潜力。

  ③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促成作用一种意见认为,通过不平衡发展可以达到平衡发展的目的,持积极的态度;另一种意见则持悲观的态度,认为不平衡发展会造成恶性循环,贫富更加悬殊。

  对不平衡发展战略持悲观论调的依据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种具有超稳定性的经济现象,在通常情况下一般不易改变。

  地区发展由不平衡趋向平衡的主要动力是: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劳动力与技术的自由流动,将导致区域发展趋于均衡。

  ②经济扩散作用,推动地区平衡。

  ③区域开发过程的交替变化,促进地区平衡发展。

  ④区际间产业的转移和结构的调整,推动地区平衡发展。

  (3)梯度推移战略(下面是所包含内容)经济梯度是指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差距。

  经济梯度推移是指经济发展由低水平地区向高水平地区过渡的空间变化历程。

  2)经济发展的梯度推移。

  ①推移的动力。

经济梯度推移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产业的创新活动。

  ②推移的方式——有序推移。

  ③推移的途径。

梯度推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的城镇系统逐步转移的。

  3)梯度理论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4)对梯度推移战略的批评和相关新理论的出现。

  梯度理论强调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强调区际间的分工和协作,是对平衡布局理论和政策的批判与否定。

它反映了地域分工的客观原因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际,把产业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与地域空间的产业布局结合起来,在理论上有积极的贡献。

  梯度理论也不是一个十分成熟的理论,它有许多值得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

  更多内容请访问《睦霖题库》微信公众号

  [填空题]22简述城镇化水平、城镇化发展条件以及城市化水平预测。

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方针和目标。

  参考答案:

  

(1)城镇化水平:

指一个地区城镇化所达到的程度。

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或全世界居住在大、中、小城镇中的人口占城乡总人口的比例;二是集聚程度达到称为“城镇”的居民点的数目;三是单个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

城镇化水平是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城镇化指标系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世界各国衡量城镇化进展情况的最基本方法。

  通常用市人口和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

  

(2)城镇化发展条件

  (3)城镇化水平预测:

  

(一)含义:

一般理解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但我国对城镇人口的统计标准却十分混乱。

  1城镇概念的外延:

应该包括乡镇政府驻地的集镇。

2城镇人口的概念:

应该是常住人口,而不是非农业人口。

  

(二)区域总人口增长的预测:

从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个方面进行预测。

  (三)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动预测:

以近十年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动统计,结合半夜现代化和耕地规模经营发展趋势。

  (四)区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时间序列:

自下而上,剩余劳动力转换法等预测方法。

  (4)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方针和目标1城镇发展战略方针:

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2城镇发展战略目标:

  

(1)要与区域发展战略目标和高层次的城镇战略目标相协调。

  

(2)战略目标不应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类同。

  (3)战略目标应当是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

  [填空题]23简述区域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参考答案:

  1)要有相对的资源优势2)主导产品要有较高的商品率3)要有系列的开发项目4)有运作灵活的产业化组织载体5)建立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

  [填空题]24简述城镇体系的概念

  参考答案:

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它包括以下几个含义:

  1城镇体系是以一个相对完整区域内的城镇群体为研究对象。

  2城镇体系的核心是中心城市。

  3城镇是由一定数量的城镇组成。

  4城镇体系最本质的特点是相互联系。

  [填空题]25简述自然资源特征

  参考答案:

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社会性

  [填空题]26简述产业划分的方法

  参考答案:

从社会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相互依存关系划分;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时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按个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划分;按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要素密集程度划分;按社会部门的性质划分。

  [填空题]27简述基础设施发展的三种理论、作用以及分类

  参考答案:

基础设施发展的理论:

  

(一)优先论:

先行论,优先发展基础设施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P-罗森斯坦-罗丹于1943年提出了“社会分摊资本”的概念和超前建设的观点。

他认为:

在消费品工业建立以前,必须大规模地筹集大量不可分割的社会分摊资本,建立起基础设施部门,这些资本通常占投资总额的3035%。

  

(二)滞后论:

优先发展直接生产部门,滞后建设基础设施部门。

  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是不均衡增长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他从投资效益出发,认为有限的资本应该首先发展工业部门,然后再来发展建设基础设施部门,对“有限论”提出异议。

  (三)同步论:

基础设施于其他国民经济部门按比例同时投资,共同发展。

  经济学家纳克斯是大推进理论的倡导者,他认为主张对工业、农业、外贸、消费品的生产以及基础设施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同时按不同比例进行大规模投资,实行均衡增长战略。

  ⑵分类:

交通运输系统,给水排水系统,动力系统,通讯系统等。

  ⑶基础设施的作用:

  1是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

  2是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3是经济布局合理化的前提。

  4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5是国防建设的组成部分。

  [填空题]28简述区域发展战略与城镇化战略的关系

  参考答案:

  1,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作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所以区域发展战略应当知道城镇体系规划。

  2,城镇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他表现为农村人口持续地向城镇转移,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和城镇现代化水平提高,是区域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的空间变化。

  3,一方面,城镇化发展战略是新形势下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编制城镇体系规划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利益方面,编制城镇体系规划也把研究城镇化发展战略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

  [填空题]29简述基础设施的含义

  参考答案:

泛指国民经济体系中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提供一般条件的部门和行业,包括:

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教卫生等技术性工程设施和社会性服务设施等。

  基础设施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A.广义:

基础设施包括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等硬件与软件之分

  B.狭义:

基础设施是指有形的资产部门,即技术性的工程设施。

  [填空题]30试述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参考答案:

  

(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1、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

  3、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

  2、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3、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填空题]31简述加工制造业的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生产布局和特点

  参考答案:

  

(一)加工制造业布局要求:

  1一般加工制造业具有相似的生产工艺流程,规划布局时:

  A.可以使某一类型的企业摆脱地方性原料的局限。

  B.可以使另一类型的企业与原料基地关系更加密切。

  C.扩大区域之间的地域分工,使区域优势发挥更加充分。

  2加工制造业是技术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工业部门,其发展与布局往往受技术熟练程度和加工经验制约较大,特别是一些深加工和精细组装部门,在规划布局时,大城市成为最佳区域,因为有技术,有熟练工人。

  3加工制造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有污染,环保要求也很重要。

  

(二)影响加工制造工业布局的因素:

主要有原料供应、市场需求、专业化协作,技术基础等四个方面。

  [填空题]32谈谈技术扩散和技术引进对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

技术引进是落后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这一点已为世界经济发展史所证实。

我国1979年以前的技术引进方式是以成套设备进口为主,单纯技术引进为辅助,这种引进方式可以使我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批骨干企业,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技术引进后会进行一系列技术创新活动,但只有通过扩散,才能够创造出规模效益。

主要通过企业间的技术扩散,社会科研部门与企业间的技术知识扩散,通过人员流动进行技术扩散。

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效地将国外先进技术成果融入自己的产业体系之中并在发展本来的新一代工业体系方面在世界前列。

  [填空题]33区域投资环境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

区域投资环境:

指的是影响投资主体进行投资决策的各种区域因素的组合。

  投资动机、投资类型、行业类别、投资规模、投资研究区域

  [填空题]34简述高新技术的区位选择和空间布局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高新技术区的区位选择:

其区位选择与传统产业有很大的不同,这主要由其产业特征决定的:

  1传统产业是资源制约性的产业,对于原材料、能源、劳动力依赖性很强,区位选择往往考虑接近原材料产地、接近市场、水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区域。

  2高新技术产业对资源的依赖性不强,但要求有较高的智力资源,对信息的依赖性强,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对环境质量要求高,对各种服务的需求多。

  其区位选择,应该考虑以下各个因素:

  A.智力密集程度

  B.开发性技术条件

  C.信息资源条件

  D.基础设施条件

  E.生产生活环境

  

(二)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形成:

高新技术区1以高新技术区的形成条件、成果特色和组织形式为主,划分五类:

  A.高新技术工业园区

  B.高新技术园区

  C.科学研究园区

  D.科学工业园区

  E.高新技术产品装配园区2以功能性布局形成划分三类:

  A.科技工业园区

  B.技术城

  C.高新技术加工区

  [填空题]35为什么经济活动在地域空间上既有集聚又有分散的趋势?

  参考答案:

集中与分散是相对立的。

又是统一的。

任何区域的经济活动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集中景观和分散景观同时并存的空间特征。

而且引发集中的机制和引起分散的机制往往参和在一起,不严格区分。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总是在集中与分散的整合中走向有机秩序的。

集中到一定规模后继续发展就会走向“过度”。

过度集中使集聚效益降低,将迫使一部分活动走向分散。

同样,当分散区位的生态承载力大于分散活动强度时,分散的过程会继续,直至分散效益下降,又使分散过程转变为向某一区位的集中。

  [填空题]36简述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以及农业产业化的概念、要求、条件、基本组织形式。

  参考答案:

  

(一)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

  1农业自然条件分析:

主要是光、土地、水分及其组合情况等。

  2农业的技术经济条件分析:

含农业劳动力条件、农业技术装备、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农业原有基础,分析区域农业收入分配和消费状况等。

  

(二)农业产业化的概念:

是指农业生产部门与其他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部门实行联合在一起,共同经营管理的形式,是农工商、产供销一体经营的简称。

具有以下的内涵:

  (三)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和条件:

区域农业产业化需要具备的条件主要有:

  

(1)要有相对的资源优势,一是要有资源的优势,要具备一定规模条件;二是这种资源优势要有区域特色。

  

(2)主导产品要有较高的商品率,既要选择商品率高,又有一定商品量的农副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

  (3)要有系列的开发项目。

一方面通过深度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另一方面,进行综合开发,对资源进行系列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的整体效益。

  (4)有运作灵活的产业化组织载体,特别是必不可少的龙头组织建设。

  (5)建立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

包括利益分配制度、合同约束制度、矛盾协调机制、风险承担机制、企业组织机制等。

  (四)区域农业产业化基本组织形式我国目前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按照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结形式基本上有三种模式:

  

(1)

  “公司+农户”模式:

即龙头企业与农产品基地的农户联系,企业收购农户的产品,主要通过市场进行交易,价格随行就市;农户独立组织生产,要承担生产和市场的风险。

  

(2)

  “公司+合作组织+农户”模式:

即以专业的开发公司为龙头,以农民专业协会为纽带,以众多的专业农户为基础,通过有效的利益连接机制,结成经济共同体。

一般由专业公司负责种苗、技术、销售,农户负责生产经营,产品由企业以保护价格收购,双方结成半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3)

  “专业批发市场+农户”模式:

围绕优势产业的发展,发育专业批发市场,拓宽商品流通渠道,运用市场的导向作用,带动优势产业扩大规模以及发展与其配套的加工业、运销业等,进而形成一体化经营的格局。

  [填空题]37区域制造业发展布局的趋势如何?

  参考答案:

一是全球集中生产型,即生产集中在一个区域或国家,通过销售网络,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市场;二是专业化生产型,即按照制造业产品的专业化分工要求,将各零部件分散到各国家或地区,服务于区域或世界市场;三是市场地生产型,即在需求地建立制造企业,由于市场的局限,规模一般不大,而多生产适合需求的非标准产品;四是跨国一体化生产型,即按生产过程(阶段)在不同区位的区域进行专业化生产,每个区域各自生产原材料投入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形成制造业的区域一体化生产格局。

  [填空题]38简述我国目前的土地利用现状,耕地保护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1)中国土地现状:

①我国耕地总量不足

  133.32*104KM2,已不能满足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需求。

  ②我国耕地后备资源相对贫乏,并且开发成本高。

  ③各项建设规划和农业结构调整又提出需要占用大量的耕地。

如新的城市规划需要占用耕地,村庄和集镇的发展需要占用大量的耕地。

  ④人口与耕地的逆向发展,人地矛盾将更加突出。

  

(2)

  

(一)保护耕地的战略目标: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即保持现有耕地总量不减少,并努力做到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耕地总量也有所增加。

  

(二)保护耕地的基本策略:

  1严格控制城镇发展用地规模,充分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

  2调整村镇居民点用地,部分退宅还地。

  3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增加土地利用面积。

  4进行土地整理、整治,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