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蒙学导读PPT格式课件下载.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8962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蒙学导读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中国传统蒙学导读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中国传统蒙学导读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中国传统蒙学导读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中国传统蒙学导读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中国传统蒙学导读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08页
中国传统蒙学导读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08页
中国传统蒙学导读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08页
中国传统蒙学导读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08页
中国传统蒙学导读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8页
中国传统蒙学导读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8页
中国传统蒙学导读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8页
中国传统蒙学导读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8页
中国传统蒙学导读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8页
中国传统蒙学导读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8页
中国传统蒙学导读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8页
中国传统蒙学导读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8页
中国传统蒙学导读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8页
中国传统蒙学导读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8页
中国传统蒙学导读PPT格式课件下载.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8页
亲,该文档总共10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蒙学导读PPT格式课件下载.ppt

《中国传统蒙学导读PPT格式课件下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蒙学导读PPT格式课件下载.ppt(10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传统蒙学导读PPT格式课件下载.ppt

虽能反映全局,但终究是基础。

蒙书有与生俱来的局限性,也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第一讲:

蒙书的历史发展,一、先秦汉魏六朝时期,1、著录于史册的最早蒙书汉书艺文志:

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

2、现存最早蒙书1977年安徽阜阳出土汉简苍颉篇,541字,四言韵语,将同义、近义、反义词编排在一起。

一、先秦汉魏六朝时期,3、汉魏六朝的蒙学字书汉书艺文志“小学类”著录10家35篇。

隋书经籍志又增加著录了近20篇。

目前,完整保存下来的只有急就篇和千字文。

一、先秦汉魏六朝时期,4、小结先秦汉魏六朝时期的蒙书,几乎等同于字书,作为经部的附庸。

但也确立了后来蒙书的基本特点。

比如千字文一直影响到清末。

二、隋唐五代时期,1、社会发展与文化繁荣社会:

全国统一;

经济发展;

科举制度。

文化:

儒学集成;

三教共存;

类书编纂。

二、隋唐五代时期,2、隋唐蒙书的新特点第一,由识字教育转向综合教育。

开蒙要训继承千字文,但涉及知识更广;

俗务要名林、杂集时用要字、碎金等字书,也涉及更多汉字和知识;

杂抄汇集各种知识;

兔园策汇集典故,便于写作骈文,应付科举;

蒙求专讲历史知识;

太公家教、武王家教,侧重道德训诫。

著名的王梵志诗,其实也是一种训诫格言书。

二、隋唐五代时期,第二,形式多样,更为浅显、活泼,便于学习。

比如杂抄一问一答,较活泼;

俗务要名林仿照类书编排,更有系统性;

还有一些采用诗歌形式,更为轻松;

至于韵律和语言,也更为圆熟。

3、小结:

隋唐时期是蒙书独立自足、分门别类的时期,是发生质变的关键期。

三、宋元明清时期,1、三大社会因素宋明理学的兴起。

文化权力的下移。

活字印刷术的应用。

三、宋元明清时期,2、宋代蒙书的大发展朱熹所著蒙书:

童蒙须知,小学。

王应麟所著蒙书:

小学绀珠,补注急就篇,姓氏急就篇,蒙训,小学讽咏。

百家姓、三字经、千家诗都形成于宋代。

三、宋元明清时期,3、明清蒙书的集大成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声律启蒙、弟子规、龙文鞭影、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在各自的领域内都是集大成的作品。

4、小结:

宋元明清时期是蒙书的鼎盛期,各种类型的蒙书均蓬勃发展。

四、总结:

蒙书发展与历史变迁,蒙书是历代教育制度的产物,尤其受科举制度影响最大。

蒙书是儒家世俗伦理的表达与实践,与儒学发展息息相关。

蒙书的壮大史就是社会的进步史,教育永远是民族生命力的窗口。

由此可见,蒙书是历史的镜像。

第二讲:

蒙书的类型与功能,四大类及其功能,一、综合性识字课本:

以识字为主要目的,兼有伦理性、历史性、文学性。

二、伦理课本: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培养伦理道德意识。

三、历史读本:

传授社会、自然常识,提高阅读能力。

四、文学读本:

陶冶性情,提高写作能力。

一、综合性识字课本,1、经典字书西汉史游急就篇:

今本2144字。

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

1000字。

唐佚名开蒙要训:

1400多字。

宋王应麟三字经:

经明清陆续补充,清初本有1140字。

一、综合性识字课本,宋佚名百家姓:

400多字,后有多种改编本。

宋佚名对相识字:

世界最早的图文对照的识字课本。

清王筠文字蒙求:

从说文中选出2000多字,楷书、篆书并列,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卷。

例:

急就篇,第一部分是姓氏名字,第二部分是常识,第三部分是浅显道理。

有三言、四言、七言。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4:

急就者,谓字之难知者,缓急可就而求焉。

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居不杂厕,用日约少诚快意,勉力务之必有喜。

宋延年,郑子方。

卫益寿,史步昌。

疆畔畷伯耒犁锄,种树收敛赋税租。

宦学讽诗孝经论,春秋尚书律令文。

一、综合性识字课本,2、杂字书明清杂字类课本如山西杂字必读、山东庄农日用杂字、五行杂字、六言杂字、世事通考杂字。

例如六言杂字:

黄花,金针,木耳,蘑菇,大料,茴香。

鱼肚,海蜇,紫菜,香蕈,燕窝,白糖。

花椒,胡椒,芥末,红曲,酱瓜,腌姜。

二、伦理课本,1、理学教材宋吕本中童蒙训、吕祖谦少仪外传、陈淳小学诗札宋程端蒙性理字训,元程逢原又扩充成增广性理字训,分为造化、情性、学力、善恶、成德、治道等六门。

二、伦理课本,2、家训与格言唐佚名太公家教、武王家教明佚名增广贤文明吕得胜小儿语、吕坤续小儿语清李毓秀弟子规:

伦理课本的集大成之作。

另外,弟子职是管子中的一篇,非蒙书。

记弟子事师、受业、饮食、洒扫、执烛、进退之礼。

小儿语,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沉静立身,从容说话,不要轻薄,惹人笑骂。

先学耐烦,快休使气,性躁心粗,一生不济。

能有几句,见人胡讲,洪钟无声,满瓶不响。

事不干己,分毫休理。

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如父母。

却教惹怒生嗔,只是我不成人。

小儿语,世间第一好事,莫如救难怜贫。

人若不遭天祸,舍施能费几文。

气恼他家富贵,畅快人有灾殃。

一些不由自己,可惜坏了心肠。

天来大功,禁不得一句自称。

海那深罪,禁不得双膝下跪。

你看人家妇女,眼里偏好。

人家看你妇女,你心偏恼。

引申:

关于“家训”,颜之推颜氏家训非蒙书,而是涉及很广的子部书,原来归入儒家,后归入杂家。

二十篇:

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名实,涉务,省事,止足,诫兵,养生,归心,书证,音辞,杂艺,终制。

关于“家训”,明朱柏庐朱子家训:

属于蒙书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往。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三、历史读本,1、通史读本唐李翰蒙求(原作李瀚,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人,余嘉锡先生考证应为唐代李翰)宋王令十七史蒙求,胡寅叙古千字文,黄继善史学提要元陈栎历代蒙求,明李延机鉴略妥注(五字鉴),清鲍东里史鉴节要便读,例:

历代蒙求,太极既判,高下定位,轻清为天,重浊为地。

中处者人,必立之君。

三皇五帝,世质民淳。

伏羲画卦,更造书契。

唐起义兵,始于高祖。

佐以太宗,实为英主。

十八学士,号为登瀛。

贤相房杜,共致太平。

继之玄宗,称唐三宗。

闺门多惭,杂以夷风。

外乱藩镇,内乱宦官。

迄于唐亡,亦三百年。

然观赵宋,亦三百祀。

国势如周,弱而已矣。

仁厚崇儒,始终不渝,天生大贤,周程张朱。

三、历史读本,2、断代读本宋刘班两汉蒙求元吴作龙左氏蒙求3、典故名物宋方逢辰名物蒙求。

宋朱熹小学外篇:

分两门:

嘉言,善行佚名日记故事:

分十二目:

生知,勤学,爱亲,交友,度量,家居,操守,谦让,施振,忠节,明断,德政。

三、历史读本,明萧良友编蒙养故事,经杨臣诤增订改名为龙文鞭影。

清代李晖吉编有龙文鞭影二集。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

少儿百科全书。

明陶赞廷蒙养图说:

伦常故事。

清丁有美童蒙观鉴:

清佚名二十四孝图说:

四、文学读本,1、诗文选本宋汪洙神童诗旧题宋刘克庄千家诗宋真德秀文章正宗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清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四、文学读本,2、诗律启蒙明佚名对类清李渔笠翁对韵清车万育声律启蒙,例:

声律启蒙,按平水韵编排。

包括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一直到十一字。

一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声律启蒙,九佳:

丰对俭,等对差,布袄对荆钗。

雁行对鱼阵,榆塞对兰崖。

挑荠女,采莲娃,菊径对苔阶。

诗成六义备,乐奏八音谐。

造律吏哀秦法酷,知音人说郑声哇。

天欲飞霜,塞上有鸿行已过;

云将作雨,庭前多蚁阵先排。

五、小结:

蒙书四类与国学四部,综合性识字课本经部(经部是群书之源。

小学、字书,原属经部)伦理课本子部(子部是阐述思想的)历史读本史部(史部是记录知识的)文学读本集部(集部是陶冶情操的)由此可见:

蒙书是国学的基础。

第三讲:

千字文,一、千字文的成书与影响,1、成书:

唐李绰尚书故实:

千字文,梁周兴嗣编次,而有王右军书者,人皆不晓其始。

乃梁武教诸王书,令殷铁石于大王书中拓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纸,杂碎无序。

武帝召兴嗣谓曰:

“卿有才思,为我韵之。

”兴嗣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而赏赐甚厚。

右军孙智永禅师,自临八百本散与人间,江南诸寺各留一本。

一、千字文的成书与影响,2、影响:

自隋代开始广为流传,历久不衰,仿作极多。

唐有梵语千字文,宋有叙古千字文、续千字文、重续千字文,元有稽古千字文,明有广易千文、正字千文,清有训蒙千字文。

二、千字文的特点,1、内容和形式皆继往开来内容上:

天文、历史、社会、伦理内容明显增多,比急就篇涉及更广,起笔就极为辽阔,为后世蒙书楷范: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形式上:

四言一句,押韵整齐,时有对仗。

二、千字文的特点,2、重字极少,编纂精巧。

千字文整1000字,重字极少。

急就篇2000多字,据王国维统计,重复335字。

三字经重字也不少。

但是,这种强迫症式的精巧,也妨碍了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比如就历史知识而言,它传达的远没有三字经完整。

二、千字文的特点,3、用语雅驯。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

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陈根委翳,落叶飘摇。

游鵾独运,凌摩绛霄。

二、千字文的特点,对比:

历代蒙求:

当时股肱,萧何曹参。

萧与张韩,人杰为三。

三字经: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三、书法史中的千字文,隋书经籍志,著录篆字千字文、草书千字文。

释智永“自临八百本散与人间”。

明文渊阁书目著录各体千字文法帖20多种,比兰亭序还多。

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张希广与历代书法家,三、书法史中的千字文,此外,还有许多藏书拿千字文中的汉字顺序作为编号。

比如明代文渊阁的藏书,从“天”编到“往”。

现在,北京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简目也是用千字文编号。

还有佛藏中的崇宁藏、圆觉藏、洪武南藏、永乐北藏、嘉兴藏、高丽藏,等等,也都是用千字文编号。

第四讲:

百家姓,一、历代姓氏文化概观,姓:

族号,表示祖宗血统。

氏:

家姓,表示子孙分支。

周代只有贵族有姓氏,平民无姓无氏。

贵族女性称姓,用以“别婚姻”。

贵族男子称氏,是用来“别贵贱”,看属于哪支,勋业如何,地位如何。

战国后以氏为姓。

汉魏时期,姓氏合一,平民亦有姓氏。

一、历代姓氏文化概观,姓氏之外,还有名、字、号。

一般而言,名和字要有联系。

比如屈原名平字原,苏轼字子瞻。

战国:

世本。

第一部系统的姓氏专著,记录皇帝至春秋时诸侯大夫,到宋代已散佚。

六朝:

谱牒成专门之学。

唐代:

元和姓纂。

宋代以后:

谱牒已乱,各修家谱。

二、百家姓的成书,其作者,一般认为是宋初的吴越宿儒之手,因为首句是“赵钱孙李”。

赵是宋皇室,钱是吴越王室,孙是吴越王妃之姓,李是吴越邻居南唐的王室,且唐代姓李人极多,所以如此排序。

宋编百家姓以“司徒司空,百家姓终”结尾,收单姓408个,复姓32个,共计440个。

二、百家姓的成书,明清有不少改编本,明代皇明百家姓以“朱”为首,康熙时御制百家姓以“孔”、“孟”开头。

目前通行本,在宋编基础上增收单姓36个、复姓28个,总计504个。

近年出版的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姓氏23813个,最长的有10个字,藏姓,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多。

第五讲:

三字经,一、三字经的作者与成书,一般认为是南宋王应麟所作。

王应麟是大儒,对经、史、子、集四部都有精深研究,困学纪闻被视作清代考证之学的先导。

同时,他对蒙学又极为重视,著有小学绀珠、补注急就篇、姓氏急就篇、蒙训、小学讽咏等。

以他的学力来写三字经,便使此书成为宋代最优秀的蒙书,在整个蒙书史上也是扛鼎杰作,被誉为“千古第一奇书”。

一、三字经的作者与成书,有些学者认为此书是宋末区适子所作。

三字经成书后,经明清陆续补充,民国前期又加增补,主要是补宋至清的历史。

目前的通行本一般都是1000字多一点。

三字经的新增改编本极多,还有各种满文、蒙文译本,并东传日本。

二、三字经的内容特点,1、结构宏大而系统,超越之前所有蒙书开篇:

强调教育的重要性,犹如蒙学序言。

第二段:

三纲五常十义,夹杂四时四方五行六谷六畜七禽八音等自然知识。

第三段:

小学四书六经诸子,显示学问次第。

第四段:

历史朝代更迭,缩写二十四史。

结尾:

举贤人事例,激励学生当奋发向学,显亲扬名。

序言伦理自然经子历史典故勉励,二、三字经的内容特点,2、知识密度高,学习效率高在最小的篇幅内提供了尽可能全面的知识。

章太炎把千字文和三字经对比,认为后者虽然“字有重复,辞无藻采”,但“启人知识过之”。

二、三字经的内容特点,3、用意精深,表意贴切,举重若轻比如“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原本是宋代理学家讨论的哲学大题目,即“义理之性”和“气质之性”,但三字经既准确表达,又不故作高深,自然地引入到教育的主题上来: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显得气宇非凡。

三、三字经的形式特点,1、采用三字句,隔句押韵,朗朗上口三字经之前的三字句蒙书:

急就篇开篇:

周千秋,赵孺卿,爰展世,高辟兵。

南宋陈淳启蒙初诵:

天地性,人为贵,无不善,万物备。

仁义实,礼智端,圣与我,心同然。

性相近,道不远,君子儒,必自反。

(只讲伦理),三、三字经的形式特点,2、段落分明,过渡自然比如第三段和第四段的过渡: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3、语言流畅浅显,不失生动,常用比兴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第六讲:

千家诗,一、千家诗的成书,七言千家诗:

七绝和七律。

旧题谢枋得编。

实际作者和作年不可考。

明初已流行。

注重宋诗,尤其选入理学家的诗,确实有可能是谢枋得原编,后又经他手。

五言千家诗:

五绝和五律。

清初王相编,只选唐诗。

千家诗:

王相合刊七言千家诗和五言千家诗。

4卷,诗人122家,诗226首。

二、千家诗的特点与缺点,1、千家诗的特点第一,按诗体分,只选格律严谨的近体诗,且大多形式清浅,便于童蒙学习作诗。

第二,每体之内按季节编排,正可“学而时学之”,怡情悦性。

第三,题材广泛,展现多方面知识和社会生活画卷,兼有认知功能。

第四,思想纯正,兼有教化功能。

二、千家诗的特点与缺点,2.千家诗的缺点内容上:

偏重客观世界,缺少个性色彩。

理性内容较多,感性内容不足。

形式上:

只选近体,不选古体和歌行。

内容的纯正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对形式、技巧的关注,所以选诗质量不如唐诗三百首。

风格上:

偏于闲适、平淡、雍容、含蓄,缺乏风格的多样性。

三、千家诗的功能,1、千家诗的审美功能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安静的美,智慧的美)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韵律的美),三、千家诗的功能,2、千家诗的认知功能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风俗)杜甫秋兴八首其七: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既有历史典故,也有地理知识),三、千家诗的功能,3、千家诗的教化功能程颢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寻孔颜乐处:

论语雍也: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第七讲:

增广贤文,一、增广贤文的成书,原名昔时贤文,明代儒生所写,最早见于牡丹亭闺训一折中。

后经增广,称为增广昔时贤文。

该书收集古代典籍、小说、戏曲、民间俗谚中的人生格言,以杂言对偶形式整理成书。

增广贤文是民间世俗伦理的集大成之作。

二、增广贤文的特点,1、思想驳杂,儒释道皆有千经万典,孝弟为先。

(儒)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道)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释)种麻得麻,种豆得豆。

天眼恢恢,疏而不漏。

(释),二、增广贤文的特点,2、强调处世原则,总结处世经验作者应该较为贫寒,为人处世极为谨慎,对道理体悟得非常细微。

比如:

逢人且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闲事休管,无事早归。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触来莫与竞,事过心清凉。

二、增广贤文的特点,3、从生活琐事入手,比空洞的教条更有教育效果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

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晴天不肯去,直待雨淋头。

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

二、增广贤文的特点,4、格言极生动、极精辟,便于儿童提高语言能力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二、增广贤文的特点,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水太清则无鱼,人太察则无徒。

人老心不老,人穷志不穷。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闲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第八讲:

龙文鞭影,一、龙文鞭影的成书,专录历史典故。

原名蒙养故事。

明代萧良友原编,夏广文详注,杨臣诤增订,改名为龙文鞭影,取“良马见鞭影而飞驰,不俟驱策而后腾骧”之义,也就是有事半功倍之效。

“龙文”即骏马名。

全书都是四言韵语,两句一联,共1062句,包含1056个典故。

二、龙文鞭影的特点,1、按韵部编排全书以平水韵之平声30部为序,分为四卷。

如卷一:

东,冬,江,支,微,鱼,虞。

2、取材极广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唐宋各代,经史子集,无所不用。

单就历史典故而言,该书取材最广,质量最高。

二、龙文鞭影的特点,3、以人物为核心大多数蒙书编排历史典故,多以事件为核心。

而通史、断代史类蒙书,更要讲求事件条理、时间先后。

龙文鞭影独以人物为核心,强调人的精神风貌、历史价值,类似人物品藻。

这样就不仅传递知识,而且予以引导、教化。

此外,书中种种跨越时空的典故对仗,也是学习写诗的捷径。

二、龙文鞭影的特点,王戎简要,裴楷清通。

恺崇斗富,浑濬争功。

(王恺,石崇,王浑,王濬)亡秦胡亥,兴汉刘邦。

蔡伦造纸,刘向校书。

谢名蝴蝶,郑号鹧鸪。

(谢逸,郑谷)宋均渡虎,李白乘驴。

朱熹正学,苏轼奇才。

安之画地,德裕筹边。

(严安之,李德裕)孔融了了,黄宪汪汪。

贵妃桃髻,公主梅妆。

安石执拗,味道模棱。

第九讲:

幼学琼林,一、幼学琼林的成书,原名幼学须知,又名成语考、故事寻源。

明代程登吉原编,也有人说是明景泰年间进士邱濬编。

后来通行的本子是清代人邹圣脉增补注释的幼学故事琼林,民国间又有新的增补本,比如“名誉为第二生命,法律有三大自由”之类,文采远逊,流传未广。

目前最好的本子仍然是程、邹合订本。

谚语云:

读了增广会讲话,读了幼学走天下。

二、幼学琼林的特点,1、内容之广达到蒙书极致,编排如同“类书”卷一:

天文,地舆,岁时,朝廷,文臣,武职卷二:

祖孙父子,兄弟,夫妇,叔侄,师生,朋友宾主,婚姻,妇女,外戚,老幼寿诞,身体,衣服卷三:

人事,饮食,宫室,器用,珍宝,贫富,疾病死丧卷四:

文事,科第,制作,技艺,讼狱,释道鬼神,鸟兽,花木,二、幼学琼林的特点,2、知识和解释并行,易于理解

(1)成语无言曰缄默,息怒曰霁威。

大笑曰绝倒,众笑曰哄堂。

赞襄其事,谓之玉成;

分裂难完,谓之瓦解。

管中窥豹,所见不多;

坐井观天,知识不广。

不修边幅,谓人不饰仪容;

不立崖岸,谓人天性和乐。

二、幼学琼林的特点,

(2)历史典故后羿妻奔月宫而为嫦娥,傅说死其精神托于箕尾。

范仲淹胸中具数万甲兵,楚项羽江东有八千子弟。

苻坚自夸将广,投鞭可以断流;

毛遂自荐才奇,处囊便当脱颖。

二、幼学琼林的特点,(3)训诫也往往以知识方式出现何谓三从,从父从夫从子;

何谓四德,妇德妇言妇工妇容。

何谓五伦,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妇;

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

二、幼学琼林的特点,(4)人生格言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

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此魏征之对太宗;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此子产之讽子孔。

二、幼学琼林的特点,3、注重语言培养

(1)文章文辞:

瀑布岭头悬,苍碧空中垂白练;

君山湖内翠,水晶盘里拥青螺。

(徐凝、刘禹锡诗)火树银花合,谓元宵灯火之辉煌;

星桥铁索开,谓元夕金吾之不禁。

(苏味道诗)双柑斗酒,雅称春游;

对影三人,仅堪夜饮。

(戴颙、李白)吕安动遐思,千里命寻嵇之驾;

子猷怀雅兴,三更泛访戴之舟。

(吕安,王徽之),二、幼学琼林的特点,

(2)社交语言:

望人包容,曰海涵;

谢人恩泽,曰河润。

阁下足下,并称人之辞;

不佞鲰生,皆自谦之语。

谢人寄书,曰辱承华翰;

谢人致问,曰多蒙寄声。

望人寄信,曰早赐玉音;

谢人许物,曰已蒙金诺。

二、幼学琼林的特点,4、形式极灵活,又不失精致,更易记诵第一,不拘四言、五言、七言,长短随机。

第二,不强求整齐押韵,只有偶句成对。

第三,对仗也是灵活且精致,常有多重意义指向。

比如“鸟兽”部分有一条:

“大丈夫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士君子岂甘雌伏,定要雄飞。

”这句既有人格训诫,又有鸟兽之名,又有雌雄之分,又有典故(战国苏秦,汉赵温)。

第十讲:

弟子规,一、弟子规的成书,原名训蒙文,作者是康熙时山西秀才李毓秀,后经乾隆年间贾存仁修订整理,改称弟子规,广为流传。

据清人周保璋的记载,弟子规的盛行让风行数百年的三字经几乎废弃。

弟子,即后生小子,学生。

规,即法则,规范。

弟子规,即一切学生、儿童都应该遵循的伦理法则和行为规范。

在历代伦理类蒙书中,弟子规堪称集大成之作。

全书形式上仿效三字经,皆三字句,两句一韵,共1080字,涉及日常生活113事。

二、弟子规的特点,1、专讲伦理道德,难易适中,雅俗适中朱熹小学:

说理过深,多引古礼,难字太多,不易流传。

千字文、三字经:

虽有伦理内容,但不专意于此,浮光掠影,不成体系。

小儿语、续小儿语:

内容较俗,且庞杂。

弟子规:

立意雅正,说理透辟,语言清浅。

李毓秀精研理学,又身为塾师,故能举重若轻。

二、弟子规的特点,2、结构独特,体系严谨论体系之严谨,弟子规可以媲美三字经,但其结构之独特,内容之精粹,又非三字经所能具备。

全书围绕论语学而中的一段话而展开: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可分为五部分:

“总叙”,“入则孝,出则悌”篇,“谨而信”篇,“泛爱众而亲仁”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篇。

当然,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分法。

二、弟子规的特点,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