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工程验标试题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9929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铁路工程验标试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高速铁路工程验标试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高速铁路工程验标试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高速铁路工程验标试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高速铁路工程验标试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高速铁路工程验标试题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高速铁路工程验标试题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高速铁路工程验标试题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高速铁路工程验标试题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高速铁路工程验标试题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高速铁路工程验标试题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高速铁路工程验标试题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高速铁路工程验标试题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高速铁路工程验标试题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高速铁路工程验标试题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高速铁路工程验标试题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高速铁路工程验标试题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高速铁路工程验标试题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高速铁路工程验标试题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高速铁路工程验标试题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速铁路工程验标试题汇总.docx

《高速铁路工程验标试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铁路工程验标试题汇总.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速铁路工程验标试题汇总.docx

高速铁路工程验标试题汇总

高速铁路工程验标试题汇编

(一)、填空题

一、路基

1、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单元应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划分。

2、分部工程应按一个完整部位或主要结构、施工阶段划分。

3、分项工程应按工种、工序、材料、施工工艺等划分。

4、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层数、铺设方向和连接方式应满足设计要求。

5、采用钻孔注浆处理岩溶或洞穴时,其钻孔的布设形式、范围、孔径、深度和注浆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6、级配碎石材料应由开山石块、天然卵石或砂砾石经破碎筛选而成。

7、路堑基床底层按设计换填时,换填深度及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8、基坑开挖应采用临时支护措施保持边坡稳定,基坑开挖较深,边坡稳定较差时,应跳槽开挖,并及时灌注基础混凝土封闭。

9、挡土墙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是否变形、漏浆、支撑牢固,混凝土浇筑后挡土墙面应平顺整齐,墙顶、两端面与基础连接处应密贴封严。

10、挡土墙泄水孔孔径应符合设计要求,孔位应按上下左右间隔2~3m交错布置,墙背易积水处及反滤层最低处必须设置,最低一排泄水孔应设于反滤层底部,其向外排水坡坡度不应小于4%。

11、抗滑桩桩孔开挖前应做好施工场地平整及地面截、排水,并备好通风设施。

12、抗滑桩桩孔开挖施工中应及时记录地质剖面、滑动面位置,填绘地质柱状图。

13、抗滑桩基础护臂的施工缝应避开滑动面及土石层变化处,并应加强滑动面及土石层变化的支护。

14、抗滑桩基础灌注混凝土钱应清楚孔底的松动石块、浮土并抽干积水,检查净空断面尺寸、钢筋骨架就位情况。

15、混凝土预制构件拼装排列应整齐、平顺、紧密、美观,并与坡面及相邻砌体衔接密贴、稳固。

16、锚索框架梁施工时,如坡面局部松软,应挖除并采用混凝土或浆砌片石嵌补。

17、路基排水设施应置于稳定的地基上,基底应密实、平整,且无草皮、树根等杂物,无积水,压实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18、天沟、排水沟靠山侧沟璧不应高出原地面,沟顶与地面必须顺接。

19、采用土工合成材料的无砟轨道横向排水管进场后应分类存放,不应挤压或重击。

20、路基横向排水沟出水口位置、与其他沟渠衔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排水通畅,不应积水。

21、修筑路基上的端刺应按设计要求的位置、形状、尺寸,与路基同步施工,不应因施工而损坏、影响路基的稳定与安全。

22、声屏障基础施工过程中应作好防排水处理,严禁侵泡路基。

23、防护栅栏应在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80%以后安装,安装应牢固,防护栅栏在区间线路应贯通封闭。

24、防护栅栏设置时,应对栅栏两侧地面进行平整、压实。

栅栏设置范围位置为坡地或栅栏两侧地面存在高差时,应将栅栏两侧各2m范围内的高出部分进行清理平整,两侧地面应平齐等高且不高于栅栏下槛底部。

25、路基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沉降、侧向位移的动态观测。

观测桩必须置于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地基内,并进行定期复核校正。

26、堆载预压施工,应边堆土边推平,地面应平整。

27、填料含水率过大时,宜采用场内开挖沟槽降低水位和用推土机松土器翻松晾晒相结合的方法。

28、改良土掺入水泥时,其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不小于6h。

29、竣工验交时,沉降观测设施和观测资料应与工程同时移交给工程接受单位。

30、锚杆挡土墙应自上而下进行施工,施工前,应清除岩面松动石块,平整墙背坡面;并按设计要求做锚杆拉拔试验。

二、桥涵

1、施工单位明挖基础基底地质条件及承载力检测方法为标准贯入、触探仪检测。

2、基坑顶有动载时,基坑顶缘与动载之间应留有大于1m的护道。

基坑深度大于5m时,应将坑壁坡度适当放缓或加作业平台。

3、当设计无要求时,纵向预应力张拉应在梁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95%、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的100%后进行,且必须保证张拉时混凝土的龄期不小于5d。

4、桩基水下混凝土灌注,混凝土的初存量应满足首批混凝土入孔后,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得小于1m并不宜大于3m。

5、桩基水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一般宜保持导管埋深在2~6m范围,最小埋深不得小于1m。

6、混凝土接缝凿毛时,混凝土强度要求为人工凿除时为2.5MPa、风动机凿除时为10MPa。

7、桩身混凝土应全部进行无损检测,对桩身混凝土的质量和设计要求有疑问时应采用钻心取样进行检测。

8、在软土中沉井沉至设计高程后并清基后,应进行沉降观测,待8h内累计下沉小于10mm时方可封底。

9、墩台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宜按30cm控制。

振捣过程中应将振捣器上下抽动,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使下层混凝土上下层结合密实。

10、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螺旋向宜为右旋。

金属波纹管折叠咬口的重叠部分宽度不小于钢带厚度的8倍,且不小于2.5mm。

11、预应力管道定位筋宜在专用胎卡具上焊成井字形。

定位钢筋的间距,对于钢管不宜大于1m,对于金属波纹管、塑料波纹管不宜大于0.5m,对于曲线管道宜适当加密。

12、金属管道接头处的连接管宜采用大一号同型波纹管管道,其长度宜为被连接管道内径的5~7倍,且不宜小于30cm。

两端旋入长度大致相等。

13、孔道成型或圆形孔道的内径应至少比预应力筋或连接器的轮廓直径大6mm,其内截面积应不小于预应力筋截面积的2.5倍。

14、千斤顶核定张拉力宜为预应力筋张拉力的1.2~1.5倍,最大行程宜按预应力筋的伸长量加初始张拉时预留行程量计算。

15、张拉油泵额定油压宜为使用油压的1.4倍,油泵容量宜为张拉千斤顶总输油量的1.5倍以上。

16、千斤顶配套使用的压力表宜采用防震型,其精度等级不低于级最小刻度值不大于1.0MPa,表盘直径不小于15cm,表盘量程应在工作最大油压的1.25~2.0倍之间。

17、预应力筋的张拉应力达到张拉控制应力后,宜持荷2min,当成孔管道为塑料波纹管时,宜持荷2~5min。

18、预应力筋切割后的外露长度不小于其直径的1.5倍,且不一小于30mm。

19、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梁体混凝土浇筑应一次成形,并应在最先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完成。

一般可采取斜向分段、水平分层的浇筑方法,斜向分段长度宜为4~5m,水平分层厚度不宜大于30cm。

20、使用碗扣式钢管支架时,必须严格控制可调底托、顶托的范围,留在立杆内长度不应少于30cm。

施工用脚手架和便道不应与支架相连接。

21、纵向预应力张拉应按设计的张拉顺序,由两端对称张拉,两端伸长值相差不超过10%。

22、预应力张拉控制以油表度数为主,以伸长量作为校核。

实测伸长值与计算伸长值的差值不应超过±6%。

23、简支梁桥上支座安装原则为同一座桥梁上固定支座和纵向活动支座应安装在梁的同一侧,横向活动支座与多向活动支座应安装在另一侧。

24、悬臂浇筑梁段应对称、平衡施工,实际不平衡偏差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数值。

25、横向和竖向预应力筋张拉滞后纵向预应力筋不宜大于3个悬臂段。

26、钢护筒顶面中心与设计装位允许偏差不得大于5cm,倾斜度不得大于1%。

27、分段浇筑、张拉的连续梁支架应设置临时刚性支墩,临时刚性支墩强度和刚度应符合设计文件和施工设计要求。

28、钢桁梁的节点板、拼接板和杆件预拼时,穿入的临时螺栓和冲钉数量不得少于安装总数的1/3,冲钉穿入数量不宜多余临时螺栓的30%;对于螺栓孔较少的栓群,临时螺栓数量不得少于2个。

29、支架法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支架应进行施工设计,其强度、

刚度、稳定性满足施工各阶段施工荷载的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并应进行预压,预压荷载不小于1.1倍。

30、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的预应力张拉工艺,除设计有特别规定之外,宜按照预张拉、初张拉、终张拉三个阶段进行;31、预应力混凝土梁带模预张拉时,端模板应拆除,内模应松开,不对梁体压缩造成阻碍。

32、连续梁预应力筋张拉顺序应复核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

先纵向再竖向后横向。

33、竖向预应力筋应左右对称单端张拉,宜从已施工端顺序进行。

为减少竖向预应力损失,竖向预应力筋应采用二次张拉方式。

34、涵洞施工前,应对涵洞进行施工放线,并对涵位、孔径、涵长、涵身分节、水流方向、出入口高程以及排灌系统或道路的连接等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

35、普通混凝土结构表面的非受拉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区域混凝土表面不得出现裂缝。

三、隧道

软弱围岩隧道Ⅳ、Ⅴ、Ⅵ级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时,上台阶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Ⅴ、Ⅵ级围岩不应大于1榀钢架间距,Ⅳ级围岩不得大于2榀钢架间距。

边墙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不得大于2榀。

仰拱每循环开挖进尺不得大于3m。

光面爆破掏槽眼的眼口间距和深度允许偏差为5cm。

辅助炮眼眼口、眼底间距允许偏差均为100mm。

周边眼的间距允许误差为5cm,外斜率不应大于孔深3%~5%,眼底不应超过开挖断面轮廓线10cm。

不良地质地段施工时,应加密布置量测断面,并适当增大监控量测频率。

隧道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的量测断面间距:

Ⅳ级围岩不得大于10m、Ⅴ级不得大于5m。

当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速率达5mm/d或位移累计达100mm时,应暂停掘进,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

喷射混凝土应采用湿喷工艺,特殊地质条件下工艺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建设各方应做好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等工作,落实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等建设管理要求。

喷射混凝土所用速凝剂,应按批对其匀质性、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比及其与水泥适应性和速凝效果灯进行检验,其性能指标应符合要求。

喷射混凝土拌合用水宜采用饮用水。

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规定。

钢纤维不得有明显的锈蚀、油渍和其他妨碍钢纤维与水泥粘结的杂质,也不得混有妨碍水泥硬化的化学成分。

喷射混凝土表面应密实、平整,无裂缝、脱落、漏喷、漏筋、空鼓,锚杆头无外露。

喷射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环境条件、工作性能要求等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喷射混凝土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其搅拌时间应不小于1.5min。

纤维喷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通过现场搅拌试验确定。

喷射混凝土所用细骨料细度模数应大于2.5.,含泥量应不大于3%,泥块含量应不大于0.5%。

喷射混凝土所用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6mm,其他指标应符合规定。

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原材料性能、混凝土的技术条件和设计要求通过试验选定,水胶比不大于0.5,水泥(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400kg/m3。

喷射混凝土冬季施工时,作业区的气温和混合料进入喷射机的温度均不应低于5℃。

喷射混凝土应与围岩、钢架、钢筋网结合紧密,背后无空洞、无杂物。

砂浆锚杆的灌注砂浆饱满度应大于80%。

超前锚杆应与钢架连接牢固,一并受力。

小导管注浆结束标准:

当压力达到设计注浆终压并稳定10~15min,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的80%以上时,可结束该孔注浆。

锚杆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锈蚀。

钢筋网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连接牢固。

钢筋应冷拉调直后使用,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或片状锈蚀。

钢筋网的网格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网格尺寸允许偏差为±10mm。

初期支护钢架周边拼装允许误差为±3cm,平面翘曲应小于2cm。

钢架底脚应置于牢固的基础上,否则应设钢垫板或用混凝土填充。

管棚所用钢管进场必须按批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

隧底混凝土施工前应清除基底虚渣、淤泥、积水和杂物。

受拉热轧光圆钢筋(HPB235)的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曲直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的直线段。

纵向施工缝后浇混凝土前,应在凿毛的混凝土表面铺一层不大于30mm的砂浆或不大于30cm的混凝土,并按设计要求设置止水条或止水带。

防水板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cm,分段铺设的防水板的边缘部位应预留至少60cm的搭接余量,允许偏差为-10mm;全包式防水应在防水板搭接宽度15cm左右两侧各留不小于10cm铺设双面自粘式防水板。

四、试验

1、检验批质量验收内容包括()、()和()三部分。

1;实物检查、资料检查、质量责任确认

模板及支(拱)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连接牢固,能承受所浇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

2;施工荷载

拆除结构跨度≤8m梁模板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8m梁模板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

3;75、100

钢筋弯曲成型时,应按设计弯曲角度()弯曲成型,不得()弯折。

4;一次\反复

受拉热轧光圆钢筋(HPB235)的末端应做180o弯钩,其弯曲直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倍,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倍的直线段。

5;2.5、3

钢筋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

焊接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

6;50、25

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倍。

7;10

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

“同一连接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接头。

8;一个

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中点位于()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小于()mm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9;35、500

10、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排距允许偏差为()mm。

10;±5

11、()以下混凝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11;C30

12、水泥每批进场常规试验项目为()、()、()、()。

12;比表面积、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

13、粉煤灰每批进场常规试验项目为()、()、()。

13;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

14、细骨料应选用()、()、()、()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得使用海砂。

14;级配合理、质地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

15、粗骨料应选用()、()、()、()的洁净碎石。

15;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坚固、线胀系数小

16、粗骨料泥块含量≤()%,紧密空隙率()%。

16;0.2、40

17、无抗拉和抗疲劳要求的()以下强度等级混凝土也可采用符合要求的卵石。

17;C40

18、粗骨料应分级()、分级()、分级()、分级计量。

18;采购、运输、堆放

19、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设计()、环境条件和施工工艺等进行设计。

19;使用年限

20、混凝土用原材料的品质在合格的基础上发生波动时,可对混凝土()、()、()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混凝土的拌和物性能应与原配合比一致。

20;外加剂用量、粗骨料分级比例、砂率

21、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或最低气温低于()℃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时,应采取夏期施工措施。

21;+5、-3、30

22、混凝土在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之前不得受冻;浸水冻融条件下的混凝土开始受冻时,其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强度的()%。

22;40、75

23、母岩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

23;1.5

24、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允许偏差:

水泥、矿物掺和料()%;粗、细骨料()%;外加剂、拌合水()%。

24、±1、±2、±1

25、各种衡器应定期检定,每次使用前应进行()校核,保证计量准确。

25;零点

26、当水胶比大(大于0.4),矿物掺和料掺量应();当水胶比小(不大于0.4),矿物掺和料应()。

26;减少、增大

27、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每工作班检查应不少于()次。

27、一

28、冬期施工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入模温度不应低于()℃。

28、10、5

29、新浇筑混凝土入模温度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表面温度的温差不得大于()℃。

29;15

30、用人工凿毛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MPa;用机械凿毛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MPa。

30;2.5、10

31、养护期间,混凝土温度不宜超过()℃,最高不得大于()℃。

31;60、65

32、蒸汽养护期间,混凝土静停环境温度不应低于()℃;升降温速度不宜大于()℃/h。

32;5、10

33、养护期间,混凝土芯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梁体混凝土不宜大于()℃。

33;20、15

34、拆模时混凝土芯部与表面、表面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得大于()℃(轨道板、梁体混凝土均不得大于()℃。

34;20、15

35、混凝土抗压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留置数量:

对桥梁每片(孔)梁、每墩台应按不同强度等级检验各不少于()次。

35;一

36、随构件同条件养护的终张拉/放张弹性模量试件不得少于()组。

36;一

37、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前,应对()摩阻损失、()摩阻损失和()摩阻损失进行实际测定。

37;孔道、喇叭口、锚口

38、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前,应清除孔道内的()。

38;杂物及积水

39、预应力筋应平顺,不得有弯折;表面不应有()、小刺、机械损伤、氧化铁皮和油污等。

39;裂纹

40、处于氯盐环境下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留孔道应采用()波纹管。

40;塑料

41、当设计无要求时,后张法预应力筋张初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

41;80

42、后张法预应力构件的预应力筋断丝或滑脱数量不得超过预应力筋总数的()‰,并不得位于结构的同一侧。

42;5

43、孔道压浆时,浆体的出机流动度范围应为()s。

43;18±4

44、梁体压时,浆体温度应在()℃~()℃之间,梁体温度在压浆时及压浆完毕后3d内不应低于5℃。

44;5、30

45、梁体封锚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对锚具和预应力筋进行()处理。

45;防锈和防水

46、砂浆砌体的砌筑必须采用()分层、分段砌筑,严禁采用()施工。

46;挤浆法、灌浆法

47、冬期施工砌体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前,不得受冻。

47;70

48、砂浆检查试件的抗压强度每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不小于设计强度等级的()%,且同批试件的强度平均值不小于设计强度等级值。

49;85

49、喷射混凝土所用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mm。

49;16

50、喷射混凝土所用速凝剂进场时,应按批对其匀质性、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比及其与()适应性效果等进行检验。

50;水泥

51、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d。

51;14

52、桥梁支座砂浆分()和()两类。

52;自流平、干硬性

53、桥梁支座砂浆施工时,混凝土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不得低于()℃;砂浆入模温度不低于()℃。

53;5、5

54、()骨料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与混凝土中的碱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膨胀、开裂、甚至破坏的骨料。

54;碱活性

五、轨道

1、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验收标主要创新点明确了建设活动各方的职责,将六位一体、标准化管理的要求纳入到本标准中,明确了高速铁路轨道工程建设中各方管理、技术、作业三个层次的质量责任。

2、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验收标主要创新点将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科研成果纳入验收标准,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及运营维护应以CPⅢ为基准,轨道工程施工前,应对CPⅠ、CPⅡ及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依据复测后的CPⅠ、CPⅡ进行CPⅢ测设,并在轨道施工中定期对CPⅢ进行复测维护,确保线路最终的平顺性。

3、高速铁路对轨道结构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其高平顺性、高耐久性、高稳定性、高可靠性。

4、高速铁路轨道结构主要分成两种:

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

近年来我国发展的高速铁路基本采用无砟轨道结构。

5、我国目前采用的无砟轨道结构类型主要有CRTSI型板式、CRTSII型板式、和CRTSI型双块式、CRTSI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岔区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道岔区板式无砟轨道,以及正在研发CRTSIII型无板式砟轨道。

6、高速铁路大量采用无砟轨道结构,对线下基础沉降、差异沉降及弯折变形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轨道工程施工前应确认轨道铺设条件评估已完成,线下工程工后沉降变形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轨道工程施工。

7、高速铁路轨道施工测量必须采用CPⅢ控制网,采用精密测量方法。

建设单位要统筹部署全线CPⅢ网测设工作,统一数据格式、平差软件、仪器精度和基桩设置。

施工单位要对控制网的基桩做好保护,保证轨道施工的精确定位。

8、路基、隧道地段CRTS

型板式无砟轨道主要由钢轨、弹性扣件、预制轨道板、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充填层及支承层等部分组成。

桥上轨道结构与路基地段有所不同,轨道板仍进行纵向联结,下部设连续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底座,并在底座与梁面保护层之间设置滑动层,底座板两侧设置侧向限位挡块。

9、为了保证支承层与下部构筑物的有效连接,隧道仰拱回填层表面应进行拉毛或凿毛处理。

10、支承层施工可采用滑模摊铺机进行,也可采用模筑法施工。

采用滑模摊铺机施工时,支承层材料应采用水硬性混合料。

采用立模浇筑法施工时,支承层材料应采用低塑性混凝土。

11、支撑层初凝前,在轨道板宽度范围内的支承层表面应进行拉毛处理,拉毛纹路应均匀、清晰、整齐。

拉毛深度一般1.5~2mm。

12一般情况下支承层沿线路方向每5m设一横向切缝,且与线下构筑物结构缝对齐,支承层横向切缝深度不应小于支承层厚度的1/3。

13、请将支承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填入下表中对应位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厚度

±10

尺测

2

中线位置

10

全站仪

3

宽度

+15,0

尺测

4

顶面高程

+5,-15

水准仪

5

平整度

7

4m直尺

14、桥上无砟轨道滑动层铺设前,应对摩擦板顶面、桥面高程、平整度,相邻梁端高差,防水层,轨道预埋件,剪力齿槽状态,伸缩缝状态等进行检查,并清洁桥面,确保铺设范围内洁净,无油污和砂石等。

15、滑动层铺设必须平整密贴。

下层土工布宜连续整块铺设;土工膜宜整块铺设,分块铺设时接缝应采用热熔对接,禁止采用搭接方式。

上层土工布宜连续整块铺设。

各层之间接头的距离不得小于1m,且不得设在高强度挤塑板范围。

16、高强度挤塑板纵向拼接接缝应符合设计要求,接缝应交错布置,不得出现通缝,高强度挤塑板与桥面及加高平台边缘应粘贴牢固、不得有缝隙。

17、铺设完成的滑动层和高强度挤塑板应做好保护,安装钢筋网时要选择合适的垫块间距,以免钢筋刺穿滑动层和高强度挤塑板。

一旦破损,必须更换。

18、在长大桥上,为减小温度应力的影响,按照设计要求,要对桥上混凝土底座板进行施工单元划分设计,确定后浇带及临时端刺位置,分段浇筑底座板混凝土。

19、钢板连接器安装时应垂直于线路中线,置于底座板断面中部,纵向允许偏差±50mm,钢板与桥面的垂直度允许偏差10mm。

20、底座板混凝土浇筑前,应清理底座模板内杂物,检查确认钢筋、模板状态,所有后浇带连接器螺母全部松开距钢板不小于30mm。

21、请将混凝土底座外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