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高考历史第十四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9939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26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版高考历史第十四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课标版高考历史第十四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课标版高考历史第十四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课标版高考历史第十四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课标版高考历史第十四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课标版高考历史第十四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课标版高考历史第十四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课标版高考历史第十四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课标版高考历史第十四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课标版高考历史第十四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课标版高考历史第十四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课标版高考历史第十四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课标版高考历史第十四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课标版高考历史第十四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课标版高考历史第十四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课标版高考历史第十四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课标版高考历史第十四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课标版高考历史第十四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课标版高考历史第十四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课标版高考历史第十四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标版高考历史第十四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docx

《课标版高考历史第十四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版高考历史第十四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标版高考历史第十四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docx

课标版高考历史第十四单元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

第五部分 世界近代史

第十四单元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

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点

主要内容

5年考情

预测热度

考题示例

考查角度

核心素养

西方代议制

民主的确立

(1)“光荣革命”;《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

(2)1787年宪法

(3)法兰西共和之路

2017课标Ⅱ,34,4分

美国总统解除内阁成员职务折射出的实质

历史解释

★★☆

2016课标Ⅰ,33,4分

安妮女王对议会的干预折射出的实质

历史解释

新航路开辟

与殖民扩张

(1)新航路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世界市场的拓展

2018课标Ⅱ,33,4分

运用示意图考查奴隶贸易的影响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

2018课标Ⅰ,42,12分

以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描述的现象为背景材料,考查近代西方的社会风貌

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

人文主义的发

展与科技文艺

(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2)经典力学;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美术;浪漫主义音乐

2018课标Ⅲ,33,4分

法国知识分子参加沙龙聚会折射出的实质

历史解释

★★☆

2017课标Ⅱ,33,4分

佛罗伦萨政府公告折射出的实质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分析解读 新航路开辟,使世界由相对分散孤立,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自此,西方世界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欧美逐步崛起,开始领先于世界。

近几年,课标全国卷对本单元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英美政治制度的特点,近代西方国家资本原始积累和人文精神的发展等主干知识上,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重,试题多运用最新史料,设置新情境,引导考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重大事件,体现素养立意,预计未来高考仍会延续这一思想。

备考建议:

(1)本单元内容繁多,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分散在教材多个角落,建议以西方文明崛起为主线,归纳、串联主要内容。

(2)近代西方崛起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各种因素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启蒙思想与西方民主制度,政治对文学艺术的影响等,注意这种联系。

(3)注意运用唯物史观审视历史重大事件。

【真题典例】

 

【破考点】

【单元概览】

一、时空定位

 

 

二、阶段特征

从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业革命在欧美的扩展,是近代西方文明崛起的时期。

政治方面

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逐步确立。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此后,出现了责任制内阁,君主立宪制得到进一步发展;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颁布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度,在一个大国确立共和制度,是一个伟大的创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和外国的武装干涉,法国政体几经变化,直到1875年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政体才得以最终确立

经济方面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并得到拓展。

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成为世界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它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欧洲与亚洲、非洲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密切,与美洲开始了经济交往,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同时也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沿着开辟的新航路,葡、西、荷、法、英等国开始了殖民扩张。

它不仅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也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

思想方面

三大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相继发生。

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实质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宗教改革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核心,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和平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法国、欧洲、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科技文艺方面

科技文艺上,以牛顿力学体系为代表的近代科学产生,浪漫主义文学、绘画和音乐产生

【考点集训】

考点一 西方代议制民主的确立

1.(2018天津河西一模,3)丘吉尔在《英语民族史》中谈到英国革命时说:

“这场斗争从来不是专制和共和制的斗争,用19世纪德国史学家兰克的话来说,‘一方维护有君主存在的议会制,另一方维护有议会存在的君主制’。

”这场斗争的结果是英国(  )

①保留传统并进行制度创新

②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③国王最终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④明确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权力划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B

2.(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20)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职、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院议员通常对国王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

由此可知(  )                  

A.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B.英王权力日益膨胀

C.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D.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

答案 D

3.(2018河南八市二测,20)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英国政治家说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但也有学者说:

美国1787年宪法绝对是不民主的,甚至可以说是反民主的。

这反映了(  )                  

A.历史评价都不能准确再现历史原貌

B.材料中学者的解释更符合美国宪法的事实

C.历史评价都应坚持同一个评价标准

D.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评价

答案 D

4.(2017河北石家庄一模,33)在威廉三世统治英国时期(1688—1702年),“他不允许议会在他去国外时开会,并很少带英国大臣到欧洲大陆去,他自己是自己的第一大臣(首相),指定他所信任的人担任要职”。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英国(  )

A.议会仍旧受制于国王B.责任制内阁已经形成

C.《权利法案》遭到破坏D.国王拥有行政实权

答案 D

5.(2017山东潍坊3月,33)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规定:

“国会遇到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或应全国三分之二州议会之请求,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这反映了美国(  )

A.国会内部存在权力制约

B.联邦政府遵循分权制衡原则

C.修订宪法具有法律依据

D.州议会拥有比较大的自主权

答案 C

6.(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8世纪80年代中期,“邦联显然已奄奄一息,危若累卵。

邦联拥护者的最后希望也破灭了,阻止美国各主体部分的瓦解已迫在眉睫”。

尽管费城制宪会议上与会代表之间存有分歧,“最终,联盟结合的重要性压倒了地方利益;9月17日这一天,毁誉参半的宪法草案呈现在美国民众面前”。

——摘编自托马斯H.考克斯《美国宪法创制史观的演变》

  材料二 美国制宪者们采取了权力分化的手段,使权力不完全掌握在任何一方,从而避免了“多数人的暴政”。

在设计中央政府内部分权机制时,把行政权授予了间接选举产生的总统。

制宪者们在宪法中精心设计了一套纵向和横向分权措施,它们通过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纵向分权和联邦内部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横向分权来限制政府的权限,约束政府的行为。

——摘编自庄崴《论美国宪法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邦联”“奄奄一息”的原因及影响。

(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宪法所规定的联邦体制的进步之处,并说明其作用。

(7分)

答案 

(1)原因:

邦联政府软弱无力;美国面临着国内外严重的危机。

影响:

严重影响了美国的国际形象;加剧了国内矛盾的激化;推动了1787年宪法的制定。

(2)进步之处:

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保留了地方政府的一些自主性;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作用:

有利于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各州的关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为其他国家民主政治的构建提供了榜样。

考点二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

1.(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18)据记载,美洲于1540年到1700年,至少产银4万吨,可能多至六七万吨,其中约80%运往了欧洲。

此记载可用于研究(  )

A.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

B.葡萄牙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C.欧洲商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D.欧洲价格革命发生的原因

答案 D

2.(2018天津六校联考,9)国家通过实施重商政策对经济进行全面控制;大力促进海外贸易,成立特许商业公司垄断贸易,制定进出口禁令或保护性关税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同时逐步清除阻碍国内贸易的种种中世纪羁绊,改变度量衡、币制和税收混乱局面,制定了一系列工业法规来规范生产。

这些举措的实施是在(  )

A.15—16世纪的中国B.16—17世纪的英国

C.18—19世纪的英国D.18—19世纪的美国

答案 B

 

3.(2018广东汕头质测,34)下面是1601—1780年西欧金银出口量(吨,银当量)

时间

到波罗

的海岸

到地中

海岸

从荷兰

到亚洲

从英国

到亚洲

合计

1601—1650年

2475

2500

425

250

5650

1651—1700年

2800

2500

775

1050

7125

1701—1750年

2800

2500

2200

2450

9950

1751—1780年

1980

1500

1445

1450

6375

——据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由上表可推知(  )

A.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B.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C.西方殖民扩张遭到抵制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地位

答案 A

4.(2018河北邯郸一模,28)据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

推动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C.清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

D.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答案 B

5.(2017山东枣庄模拟,33)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

下列与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

A.西班牙、英国、法国B.意大利、法国、荷兰

C.英国、意大利、荷兰D.西班牙、荷兰、意大利

答案 D

6.(2017湖北黄冈3月,34)美洲作物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接近30种。

新旧大陆物品的交流也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入美洲。

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热巧克力。

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

这表明(  )

A.新航路开辟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物种和物品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

B.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

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和物品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

D.欧洲殖民活动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

答案 C

7.(2017山东青岛3月,33)1651年10月,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

“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此条例(  )

A.导致英荷战争的爆发

B.违背了重商主义的思想

C.适应了自由主义的要求

D.标志着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答案 A

8.(2017课标Ⅲ,40,15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

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

“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

”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

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

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15分)

答案 

(1)历史背景: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明末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他顾。

目的:

建立殖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

考点三 人文主义的发展与科技文艺

1.(2018河南安阳一调,18)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个自然科学的学术组织“自然秘密协会”于1560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创立。

1603年创立的罗马林琴学院,拥有32名院士,包括物理学家伽利略。

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教会由研究神学转向研究科学

B.意大利保留了丰富的古典文化

C.文艺复兴带来的社会文化氛围

D.禁锢人们思想的神学已被推翻

答案 C

2.(2018广东茂名二模,33)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宗教主题占主导地位,而世俗主题的绘画也在增加,通常是富人或贵族的肖像画,不过更多的普通人也出现在绘画中。

造成绘画主题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B.人们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

C.中世纪传统艺术被抛弃D.教权被世俗政权所取代

答案 A

3.(2018湖南、江西十四校二联,32)运用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图可以用来说明(  )

A.教皇和教会失去了作用

B.新教信仰不再需要宗教仪式

C.新教信仰方式发生变化

D.新教主张过世俗生活

答案 C

4.(2018河北名校联盟一测,20)卢梭提出:

“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这主要反映的是(  )                  

A.社会契约论B.“人民主权”说

C.自由平等D.三权分立学说

答案 B

5.(2017安徽合肥二模,33)“他们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

他们认为人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

”材料中“他们”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  )

A.促使人们更多关注自身及生活的世界

B.促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C.否定了宗教神学观念

D.否定一切权威崇尚理性

答案 A

6.(2017吉林调研,32)1534年,为应对新教的挑战,欧洲天主教会成立了耶稣会,该会主要从事传教和教育,扩大天主教的影响。

耶稣会维护教皇和经院哲学的传统权威,反对追逐世俗权力,提倡道德自律,注重科学和艺术的素养,特别重视将人教育成有责任感的公民。

耶稣会的这些做法(  )

A.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B.着力于天主教世俗化

C.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D.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答案 C

7.(2017新疆乌鲁木齐二诊,23)法国第一个创办文学沙龙的是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

在她的沙龙里话题无所不包,学术、政治、时尚,甚至流言蜚语。

18世纪后,文学沙龙话题不仅有文学艺术还有政治科学,有时也会出现激进的思想言论。

“文学沙龙”在当时的客观作用是(  )

A.表达了平民的政治诉求

B.开启了文艺复兴运动

C.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

D.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答案 C

8.(2017湖北重点中学一联,16)有一些思想家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

在宗教方面,他们主张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

他们可能是(  )

A.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B.西方人文主义起源时期的先贤

C.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D.明清时期进步的思想家

答案 A

9.(2017湖北重点中学一联,24)油画《战舰归航》,描绘的是一艘小火轮将退役战舰徐徐地拖进港口。

落日的余晖照耀着天空,覆盖着海面。

战舰昔日的雄姿不减,可是夕阳无限好,毕竟是黄昏,临近的将是一片黑暗。

此画的风格是(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印象画派D.现代主义

答案 A

10.(2014课标Ⅰ,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

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

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

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

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

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

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

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

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

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

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10分)

答案 

(1)特点:

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

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背景:

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

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2)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

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探史料

探究一 资本原始积累的“血与火”——西欧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史料呈现

  史料1 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①巨大的发展。

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进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②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③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史料2 ④非洲到处在流血……耕种田地的人到哪里去了呢?

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者到来时逃走了。

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艾周昌、程纯《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读史指导

史料

主旨

史料1:

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史料2:

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给非洲带来深重的灾难

史料

解读

唯物

史观

早期殖民扩张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在欧洲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对其他地区和整个世界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站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立场上,人们对早期殖民扩张的评价有肯定也有否定

重点

阐释

史料1:

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①指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②指新兴资产阶级的壮大和地主阶级的衰落;③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史料2:

非洲在欧洲殖民扩张中损失惨重。

④说明殖民扩张给非洲带来深重的灾难

史料

认识

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一方面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另一方面也给非洲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导致非洲的长期落后

史料应用

1.史料1说明早期殖民扩张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 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西欧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人类交往范围扩大,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阶级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世界市场不断拓展。

2.根据史料2,分析奴隶贸易对非洲造成的影响。

答案 使非洲丧失大批精壮劳动力,家园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倒退,非洲更加贫困落后。

3.依据两则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西方早期殖民扩张客观上对非洲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 为非洲人带来西方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科学知识;有利于加强非洲与世界的联系。

探究二 王权不再至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史料呈现

  史料1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①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史料2 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采取这些法律(指英国法律)呢?

这样是否等于问为什么椰子在印度能成熟,在罗马就不会?

你可以回答:

在英国,②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可以回答:

它们被栽培得还不久……所以,试种一下罢!

——伏尔泰《哲学通信》

读史指导

史料

主旨

史料1:

英国“光荣革命”的意义

史料2: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

史料

解读

家国

情怀

英国政治家们在争取民主、建立民主、完善民主的道路上既有革命的勇气,也有妥协的睿智;有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更有和平中的稳步渐进。

站在文明的角度上看英国,革命的勇气源自英国人对自由的向往,避免流血的妥协彰显了人性的尊严,而基于传统的渐进创新及温和改革则凸显了对每个社会阶层的人文关怀

重点

阐释

史料1:

“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①说明“光荣革命”结束了王权至上的历史,议会权力开始高于王权

史料2:

英国君主立宪制符合英国的国情,其确立经历了艰难的过程。

②说明英国君主立宪的发展和完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史料

认识

“光荣革命”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从此,英国确立了议会主权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和完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终英国成为典型意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史料应用

1.史料1中作者提到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什么?

答案 制定《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明确的制约。

2.谈谈你对史料2中“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经历了长期的斗争和努力;“光荣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颁布了《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8世纪上半期,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代表成为下院的主导力量。

3.根据两则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 较早形成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鼓舞了欧洲大陆各国人民推翻封建制度的斗争;为世界各国建立类似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