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斜井转正洞挑顶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0469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7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斜井转正洞挑顶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隧道斜井转正洞挑顶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隧道斜井转正洞挑顶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隧道斜井转正洞挑顶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隧道斜井转正洞挑顶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隧道斜井转正洞挑顶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隧道斜井转正洞挑顶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隧道斜井转正洞挑顶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隧道斜井转正洞挑顶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隧道斜井转正洞挑顶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隧道斜井转正洞挑顶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隧道斜井转正洞挑顶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隧道斜井转正洞挑顶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隧道斜井转正洞挑顶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隧道斜井转正洞挑顶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隧道斜井转正洞挑顶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隧道斜井转正洞挑顶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隧道斜井转正洞挑顶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隧道斜井转正洞挑顶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隧道斜井转正洞挑顶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斜井转正洞挑顶方案.docx

《隧道斜井转正洞挑顶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斜井转正洞挑顶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隧道斜井转正洞挑顶方案.docx

隧道斜井转正洞挑顶方案

 

隧道斜井转正洞

施工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X局客专项目部

二〇一五年十月

 

 

隧道斜井挑顶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XX隧道设计图》;

(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

(4)《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5)《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

(6)《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铁道社);

(7)《客运专线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控要点手册》(铁道社);

(8)《XX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9)《XX隧道斜井进洞方案》;

(10)《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

(11)依据GB/T19001-2000质量标准体系、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建立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和《程序文件》;

(12)客专施隧参;

(13)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14)我公司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科技工法成果和多年积累的长大隧道工程施工经验;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主席令第87号)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39号)

二、工程概况

2.1设计概况

隧道位于新建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位于XX市XX区境内。

隧道起讫里程为DKXXX+XXX~DKXXX+XXX,隧道全长XXXm,双线隧道,最大埋深约358m,最小埋深约10m。

地面高程1180~730m,洞身地形起伏较大,地表自然坡度30°~70°之间,相对高差150~450m。

河流曲折,支沟发育。

隧道斜井长228m,与正洞相交于DKXXX+XXX,距离进口7400m,距离出口221m,斜井平面投影呈折线型,与隧道左线夹角53°38′15″。

斜井口地面高程为882.9297m。

井口底标高为880.6497m,高差2.28m,设计坡度1.0%。

斜井口位于陈仓区庵坪沟内。

斜井内Ⅲ级围岩160m,Ⅳ级围岩50m,Ⅴ级围岩18m,Ⅲ级围岩占70.2%,Ⅳ、Ⅴ级围岩占29.8%。

Ⅲ、Ⅳ、Ⅴ级围岩按台阶法施工。

隧道斜井中线与正洞左线线路中线小里程方向平面夹角为53°38′15″,斜井全长228m,斜井坡度1.0%。

斜井交叉口10m范围内采用斜井Ⅳ级围岩模筑衬砌支护,采用台阶法开挖;正洞Ⅲ级围岩采用Ⅳ级围岩Ⅳb型衬砌支护,钢架间距1m,采用三台阶法开挖。

斜井进入主洞处设计图纸为Ⅲ级围岩,但根据设计院给出的支护参数为Ⅳb。

主洞Ⅳb围岩每米支护参数:

架设I18型钢拱架,间距1m/榀,打设拱部3.5m中空锚杆12根、边墙砂浆锚杆3.5m共7根,挂纵环向φ6.5钢筋网,网片间距20cm×20cm,喷射C25砼厚25cm。

2.2工程地质

(1)地层岩性

隧道地层涉及主要岩性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黏黄土,第四系全新统冲积黏质黄土、卵石土,洪积卵石土,坡积黏质黄土、细角砾土,燕山期花岗岩。

(2)地质构造

隧道通过区在大地构造上属秦岭褶皱系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区内断裂构造活动频繁。

前印支期以区域性褶皱和韧性变形为特征,印支期在强烈的区域右行扭动应力作用下,形成规模较大的弧形构造带。

隧道进口端通过一小断层带宽度约80~140m,断层带走向为NE向,断层倾北,倾角约75°~88°,断层带物质主要为断层角砾,断层在DKXXX+XXX~DKXXX+XXX段与隧道大角度斜交通过,对隧道工程影响较大。

2.3水文特征

隧道区地表水较发育,隧道洞身上部除进口沟谷外,其余沟谷内均常年有水。

沟谷中地表水基本为土石分界面出露的泉水和沿途基岩裂隙中渗出的地下水,该隧道区地下水较发育。

泉流量一般不大,多小于0.31/s,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Na和SO4·HCO3-Ca·Mg型水。

隧道区地表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地下水水质较好,矿化度小于1.0g/l。

2.4不良地质

斜井转正洞地段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无不良地质。

三、工程重难点分析

四、表3-1工程重、难点及主要对策表

序号

工程重、难点

拟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1

地质条件复杂(隧道通过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秦岭褶皱系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区内断裂结构活动频繁)

1、运用地质雷达、超前地质水平钻孔等先进技术设备,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地质分析工作,保证施工安全及人员的生命安全,作好隧道施工排水及通风工作。

2、严格依照新奥法成洞原理,Ⅱ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施工;Ⅲ、Ⅳ级围岩采用三台阶法施工;Ⅴ级围岩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及三台阶临时横撑法施工。

3、隧道穿越特殊地质段落,严格按照设计支护形式组织施工,加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确保支护稳定。

2

洞内排水困难

1、编制专项排水设计方案;

2、严格按照排水设计方案进行洞内排水设施安装布置,按方案备用排水设备;

3、设置专门的排水班组,专人负责洞内水量监测和排水设备检查维修,确保排水设施完好。

3

沿线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

1、建立环境保护体系,强化施工环保管理;

2、实行环保工作责任制;

3、加强环保、水保工作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4、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制定环境监测计划;

5、施工过程中做好隧道弃碴场的水土保持措施和防止水资源枯竭措施;

6、严格按宝鸡市相关要求做好生产、生活废水的处理和排放工作,避免污染当地水系。

五、施工进度计划

隧道洞门施工节点计划

隧道名称

工程部位及工作项目

节点日期

备注

开始

结束

隧道斜井转正洞

斜井

开挖土石方

2014.11.1

2014.11.7

 

立拱架

2014.11.1

2014.11.7

 

二衬

2014.11.20

2014.12.1

 

正洞

开挖土石方

2014.11.7

2014.11.18

 

立拱架

2014.11.7

2014.11.18

 

Φ22砂浆锚杆钻孔及注浆

2014.11.7

2014.11.18

 

Φ8钢筋网片安装

2014.11.7

2014.11.18

 

喷射10CM厚C25混凝土

2014.11.7

2014.11.18

 

六、施工工艺技术

根据现场实际围岩情况,斜井进入正洞施工地段拟采用“大包法”施工。

即采用垂直正洞线路中线的导坑切换法,自斜井距正洞13.54m开始按斜井断面宽度和高度,往正洞顶上1m高度,折线上挑,台阶法开挖导洞进入正洞,导洞开挖高度大于正洞开挖轮廓线,开挖长度也大于正洞开挖轮廓线,导洞开挖支护到正洞线右端头后,在导洞侧壁上测量放线标识出正洞开挖轮廓线,施工完成正超前支护后分别向大、小里程方向开挖正洞,转入正洞施工。

斜井与正洞相接处两端各10m较该段正洞围岩等级降低一级,即初支及二衬提高一级进行加强,根据现场围岩情况暂定采用Ⅳ级衬砌。

采用“大包法”施工,斜井与正洞相交位置空间结构复杂,开挖断面及跨度较大,支护结构随着施工的进行其力学状态不断变化。

为了保证斜井转正洞施工期间的安全,整个施工过程中以新奥法基本原理为依据,贯彻“短开挖、快封闭、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的指导思想,采取分块开挖,及时支护,实施信息化管理,根据量测信息反馈指导施工,确保安全、稳定。

在斜井段施工时必须做到二衬紧跟。

5.1隧道斜井转正洞“大包法”具体施工步骤

5.1.1 斜井开挖至距正洞开挖轮廓线10m时,即第一榀按照斜井标准断面不变,拱顶6%、底板32%的坡度上挑开挖施工,并加强支护,以1m的间距安装I18钢架,拱部打设3m长环向系统锚杆1m*1m(环向*纵向),喷射C25砼20cm,加强支护至正洞相交处DK669+000。

图1斜井转正洞“大包法”总体平面示意图

5.1.2 垂直正洞进行巷道开挖,具体开挖范围见图2所示第②部分,考虑到斜井进洞后往两头掘进,在斜井与正洞相交处3m范围内断面加宽至9m,即巷道开挖宽度为9m,开挖高度至隧道正洞开挖轮廓线上方1m,巷道上台开挖分两步开挖,先顶部预留核心土开挖,然后下部拉中槽开挖,中槽开挖宽度5.4m。

巷道早期开挖采用折线上挑,以便与斜井段拱部顺接,开挖2.83m后斜巷道拱部采用圆弧形,以利于支护稳定。

高度详见表1“斜井异型拱架高度一览表”及表2斜井巷道高度一览表,系统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L=3.5m,间距1.2×1.2m(环向×纵向),拱部设φ6.5钢筋网片(20cm×20cm)厚25cmC25喷砼。

表1斜井异型拱架高度一览表(考虑开挖沉降量放大20cm)

里程

H(cm)

里程

H(cm)

断面示意图

XK0+14.9

773.02

XK0+08.9

818.04

XK0+13.9

780.53

XK0+07.9

825.54

XK0+12.9

788.03

XK0+06.9

833.04

XK0+11.9

795.53

XK0+05.9

840.54

XK0+10.9

803.03

XK0+04.9

848

XK0+09.9

810.53

表2斜井巷道高度一览表(斜井与主洞线左边墙相交处编号为K巷0+00)

里程

H

里程

H

断面示意图

K港0+00

492.49

K巷0+08

476.91

K巷0+01

504.41

K巷0+09

498.29

K巷0+02

505.18

K巷0+10

514.32

K巷0+03

505.96

K巷0+11

515.5

K巷0+04

506.73

K巷0+12

498.87

K巷0+05

505.03

K巷0+13

458.69

K巷0+06

480.38

K巷0+14

381.83

K巷0+07

480.84

5.1.3 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段巷道完成后,在0+04.9往斜井大里程方向开始用I20工字钢加工门字型钢架进行加强支护,安装3榀门字型钢架,并联焊接成一整体,每边拱脚打设4根Φ22锁脚锚杆,长度4m。

钢架底脚用预制混凝土块垫实,确保钢架坐落在坚实的基础上。

门字型钢架安装完毕,喷射25cm厚C25混凝土,确保门字型钢架直腿与第一次支护形成整体。

具体加强支护见图4。

 

 

5.1.4 沿隧道正洞开挖轮廓线安装4榀I18钢架,每端安装2榀,并将这2榀钢架并联焊接成1榀钢架,支撑转换的导坑支护拱架进行顶部支护托换,喷混凝土加强,沿正洞支护拱架下轮廓线割除导洞边墙钢架,然后在巷道钢架底部加设φ200mm钢管对口支撑,间距1.5m,与钢架间缝隙用木楔楔紧。

向正洞打设一环4.5m长φ42小导管,环向间距0.3m,上台阶预留核心土爆破开挖2m,按Ⅳ级围岩标准断面支护,施工径向3m中空注浆锚杆,(环1.2×纵1.2m),挂φ6.5钢筋网片(20cm×20cm),C25喷射厚25cm,全环按I18钢架1m/榀标准断面支护推进。

5.1.5 垂直正洞进行斜井巷道中台开挖,即开挖图2所示的第③部分。

导洞宽9m,开挖至端头,在端头墙上施工砂浆锚杆(长3.5m,1.5m×1.5m),挂φ6.5钢筋网,竖直设置4榀I18型钢钢架暗梁,间距1.0m,与锚杆焊接牢固,喷厚25cmC25混凝土。

5.1.6 向两端进行正洞中台开挖、支护2m,支护参数同上3.2.3施工步骤。

5.2.7 斜井XK0+04.9~0+14.9段落底,钢架底部加设φ100钢管对口支撑,间距1m,并及时施工斜井铺底,使支护成环。

5.1.8 开挖巷道下台,将端头暗梁接至边墙底,开挖两侧正洞下台及仰拱,进行支护,使初期支护封闭成环。

5.1.9 继续向正洞两端按三台阶法施工正洞,待两端各10m范围内正洞初期支护全部封闭成环后,斜井转正洞施工完成。

5.2监控量测方案

为保证挑顶施工安全,隧道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段加密布置监控量测点,斜井、正洞Ⅲ级围岩地段监控量测断面间距20m,Ⅳ级围岩地段监控量测断面间距8m,在交叉口处加设一组监控量测点。

监控量测观测标采用Φ22钢筋头斜面上贴反光片制作,钢筋长度根据喷射混凝土厚度+基岩上打眼深度(0.5m)确定;加工好的Φ22钢筋观测标用锚固剂或砂浆进行锚固,钢筋头外露(喷射混凝土完成后)不大于3cm,反光片45º角面向洞口方向;喷射混凝土施工时将观测标外露部分防护好,防止观测面反光片受到污染和破坏;观测标要有明显标识牌,标识牌上应注明点号、里程、围岩级别、埋设日期等情况。

监控量测观察频次见表5.2-1、5.2-2。

表5.2-1按距开挖面的距离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

序号

量测断面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m)

量测频率

1

(0~1)B

2次/d

2

(1~2)B

1次/d

3

(2~5)B

1次/2-3d

4

>5B

1次/7d

表5.2-2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

序号

位移速度(mm/d)

量测频率

1

≥5

2次/d

2

1~5

1次/d

3

0.5~1

1次/2-3d

4

0.2~0.5

1次/3d

5

<0.2

1次/7d

围岩稳定性的综合判别,应根据量测结果按以下方法进行。

(1)位移控制根据侧点距开挖面的距离按表5.2-3确定。

表5.2-3位移控制基准

注:

B—开挖宽度;U0—极限相对位移值,在缺乏实测资料时,可先按设计预留变形量作为U0控制,在施工中加以调整。

(2)按变形管理等级指导施工,详见表5.2-4。

表5.2-4变形管理等级

管理等级

管理位移

施工状态

U

可正常施工

Uo/3≤U≤2Uo/3

应加强支护

U>2Uo/3

停工,采取特殊措施后方可施工

注:

U为实测位移值;Uo为最大允许位移值。

(3)根据位移变化速度判别

净空变化速度持续大于5.0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

水平收敛(拱脚附近)速度小于0.2mm/d,拱顶下沉速度小于0.15mm/d,围岩基本达到稳定。

(4)根据位移时态曲线的形态来判别

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下降时(du2/d2t<0),围岩趋于稳定状态;

当围岩位移速率保持不变时(du2/d2t=0),围岩不稳定,应加强支护;

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上升时(du2/d2t>0),围岩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加强支护。

每日对监控量测进行回归分析,当周边收敛或拱顶沉降速率发生异常时及时撤出施工人员并上报相关主管单位采取加强支护措施。

六、资源配置计划

6.1施工人员配置

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施工人员应结合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合理配置。

具体施工人员配置见表6-1。

表6-1挑顶作业人员配备表

架子队长

1人

技术主管

1人

专兼职安全员

1人

技术、质量、测量、试验员

6人

工班长

3人

开挖班

20人

立架班

10

喷浆班

14

6.2施工机械配置

挑顶施工主要机械配置见表6-2。

表6-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

挖掘机

1台

装载机

1台

风钻

12台

湿喷车

1台

出碴车

3台

钢架弯制机

1台

电焊机

4台

七、安全保证措施

7.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以本工程为对象,成立以工区长为组长,有关业务部门为组员的安全领导小组。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对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对投入的机具设备进行的专项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以交通安全、施工安全、人身安全、设备安全为主要目标,及时发现、解决出现的安全问题,消灭安全隐患,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见图7-1。

图7-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7.2、安全措施

隧道施工人员进入工地必须佩带安全帽,非本隧道的施工人员严禁进入施工场地,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施工现场的各种安全警示牌必须齐全,且树立在显眼的位置。

司机应严格遵守安全规程,按程序操作,文明施工,严禁疲劳作业,运输车辆应礼貌行车。

严禁车辆带病运转,超负荷作业,夜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工作视线不清时不得作业。

装碴、卸碴、车辆经过会车道时,须设专人指挥运输车辆,以保行车安全。

车辆限速行使,在施工作业地段和错车时不得大于10km/h。

运输道路应保持平整、畅通,道路两侧的废碴余料应派专人随时清理,以保证运输作业的安全。

在注浆作业前和结束后,应认真检查、清洗机械管道和接头,并对注浆机进行试运转。

注浆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注浆压力,防止因压力过大而造成浆液爆出伤人。

注浆过程中,出现管道和接头堵塞时,需在消除压力之后方可进行拆卸及维修。

各种电力线的架设应符合规范,注意用电安全。

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凡不适宜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此项工作。

作业人员必须拴安全带、戴安全帽、穿防滑鞋。

高处作业应配备工具袋。

小型工具及材料应放入袋内,较大的工具,必须拴好保险绳,不得随手乱放,防止坠落伤人,更严禁从高空向下乱扔乱丢。

建立现场用电管理档案,做好电工巡视检查维修记录,专用设备做好接线标识。

配电箱做好防漏措施,门锁齐全,各级箱体进行统一编号,箱内线路按用途进行标记,箱内张贴电气线路图和检查维修记录表。

配电箱引入、引出箱体采用套管,进出电线确保整齐并从箱体底部进入,杜绝使用绝缘差、老化、破电线

施工中必须加强围岩量测,根据量测结果及时反馈支护信息,确保支护措施安全合理。

斜井与正洞掌子面施工时,应设专人值班,随时观察围岩及支护状态的的稳定性。

正洞交叉口段开挖后要及时进行正洞仰拱、二衬的施工,以便初期支护与仰拱尽早成环,确保施工安全。

加强安全监控和日常检查,做好应急材料、物资的储备。

正洞交叉口段的一环二次衬砌,应在斜井断面宽度范围外的两侧各设置一道沉降缝,防止不均匀沉降引起交叉口处正洞混凝土衬砌开裂。

当斜井进正洞后,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正洞掌子面先行施作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探明前方地质情况,指导后续施工。

架子队对斜井与正洞的交叉口进行量测点的加密布置,该处围岩等级为Ⅳ级,监控量测断面间距按照每5m加密布置。

加密监控量测频次,及时对量测数据进行整理,及时分析成果,汇总上报。

工区成立专项监控量测领导小组,每天对监控量测进行数据分析整理,对有异常现象要及时停工处理。

施工过程中加强安全检查,发现异常或突发事件情况时立即暂停施工,撤离出隧道内的机械设备和人员,及时向上级汇报情况,做下步处理方案。

洞身开挖坚持“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

机械开挖时,为防止挖掘机等大型机械对已支护好钢架进行碰撞,造成钢架损坏,开挖时,指派专人对开挖作业进行指挥,严格限制机械作业界限,以防止碰撞钢架。

钢架安装作业时,作业人员之间须协调动作,在本排钢架未安装完毕,并与相邻的钢架和锚杆连接稳妥之前,不得擅自取消临时支撑。

斜井进正洞掌子面施工时,应设专人值班,随时观察围岩及支护状态的稳定性。

八、其它技术保证措施

8.1质量控制措施

8.1.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健全质量控制组织机构,严格按照验标、质量标准狠抓落实。

推行“三检”制度,把每道工序、环节落实到人,将质量同责、权、利有机结合。

以本工程为对象,成立本工程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在组织、计划和协调施工管理中,以质量为根本,加强全面质量管理,遵循质量管理程序,运用统计技术,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确保本工程的施工质量。

质量管理机构见图8.1-1。

 

图8.1-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8.1.2工程质量检查制度和措施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贯穿于工程施工全过程、各环节,严格过程控制。

综合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特性,验标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共性要求,即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检查、材料(包括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和设备)质量的控制、工序质量的控制。

⑴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控制

执行标准:

铁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设计要求和业主管理办法。

施工前,报请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所做的施工准备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一般情况下,每个单位工程应检查一次。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由施工单位的现场负责人填写,报请监理单位的总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验收,作出合格或不合格及限期整改的结论。

⑵材料(包括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和设备)质量的控制

做好材料进场验收工作,对进场材料验收分两个层次进行检验。

外观检查和书面检查:

对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外观、规格、型号和质量证明文件等进行验收。

检查合格证、厂家(产地)试验报告;未经检验或不合格的,不得进入施工现场,不得用于工程施工和安装。

试验检验:

凡是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产品必须经过复试检查,现场取样必须报监理工程师进行见证取样或平行检验,经试验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场地,合格产品附有复试检验报告。

没有经过复试或复试不合格的上述产品不得用于工程。

⑶工序质量的控制

严格执行自检和交接检验制度。

施工过程中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操作,该工序完成后,按照谁生产谁负责质量的原则,要对反映该工序质量的控制点进行自我检查,并如实做好记录。

工程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报验前必须经过自验,且自验结果要留有记录,自验合格后方可报检,争取一次报验合格。

一个检验批完成后必须向监理机构进行报验,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未经检查或经检查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道工序。

8.1.3保证施工工艺的主要技术措施

全面推行标准化施工作业。

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制度,推行制度化管理和数据化控制,实施施工全过程控制,保证达到工艺标准,进而实现工程质量目标。

坚持技术交底制度。

每项工程开工前,由主管工程师对各工艺环节的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讲清设计要求、技术标准、施工参数、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使所有操作人员做到心中有数。

坚持工艺过程“三检”制度。

每道工序均严格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坚持“四不施工”、“三不交接”。

“四不施工”即:

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控制资料未经换手复测不施工;上道工序未进行“三检”不施工。

“三不交接”即:

“三检”无记录不交接;技术人员未验收签字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

认真执行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

凡隐蔽工程项目,在内部“三检”合格后,按规定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检,检查结果填写标准表格,双方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8.2、环水保措施

8.2.1环、水保组织机构

以本工程为对象,成立以工区长为组长,有关业务部门为组员的环保组织机构。

对职工进行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方面的教育,提高全员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意识,积极维护当地自然环境和居民清洁适宜的生活、劳动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环、水保组织机构见图8.2-1。

图8.2-1环、水保组织机构框图

8.2.2环、水保措施

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必须熟悉了解设计施工图中专门列入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工程内容。

现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必须掌握设计文件中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及要求。

服从监理单位及监察单位对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提出的审查意见及天水市地方性法规。

按照设计提供的弃碴场地堆放施工弃方,并提前做好围护和排水沉淀设施,以减少地表裸露松土受雨水冲蚀对地表水的污染。

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在污水处理厂内经沉淀、气浮工艺处理,达到有关环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