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9061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五是有原则地折衷。

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

中国人注重次序与稳定,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

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

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

这在中国外交内政的政策与行为中能够看得非常清晰。

第一,和为贵,是中国外交的首要特质。

“和”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其含义由音乐之和,到人际关系之和,到国家政事之和,逐步深化。

追求和谐、珍视和平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价值取向。

第二,稳为上,是中国政治改革的关键目标。

中国人向来注重次序和稳定。

尽管中国历史上战乱频繁,但是,好治恶乱、好稳恶变的思想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顺势而变是中国治理转型的重要特征。

中国人非常重视审时度势、因势而变。

当前,中国社会面临许多新问题与新挑战,由此促使中国治理不得不顺势而变。

(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

1.下列对“中国大国气质”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大国气质,是建立在中国自身的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的基础之上的。

B.中国的大国气质因与国家联系在一起,就有了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C.中国的大国气质有着其他大国无法比拟的深厚历史底蕴和文明优势。

D.中国的大国气质并非总保持一致,因为它既追求次序和稳定,也追求因势而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外交内政等方面来说明中国大国气质的成因和特点。

B.文章第二段通过与几大文明发展过程的比较,论证了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的观点。

C.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以此为例,有助予说明中国大国气质的特征。

D.文章以中国外交内政的政策与行为中的表现,来说明中国大国气质的内涵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沉淀的历史底蕴深厚,所以中国的大国气质相对表现得更稳定、更具持续性。

B.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继续塑造这种气质不能抛开这些特点。

C.中国人的思维特点深受中国哲学的影响,而中国哲学的思想内涵是其他文明没有的。

D.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内涵,有助于应对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许多新问题与新挑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五十块钱一天于心亮

父亲跟着街坊去干活。

街坊说了,五十块钱一天,就是收花生、苞米和豆子。

父亲说五十块就五十块,不就是收庄稼吗?

简单。

该刨的用锄头刨,该割的用镰刀割,该捆的用绳子捆,半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无非出上点力气。

不过,父亲还是问了句:

“晌午,管饭吗?

街坊说:

“没说,要不……身上带点钱吧,万一不管饭呢?

父亲想了想,就在身上装了五十块钱,绿色的一张,虽说有点旧,可看着稀罕人,就像庄稼一样。

干活的地方不远也不近。

街坊说:

“坐我的三轮车吧,跑得快!

于是父亲就坐着三轮车,嘣嘣嘣……一路冒着黑烟走了。

父亲干得飞快,就像在自家地里一样。

“干这么快做什么?

反正五十块钱一天,还指望雇户多给你几个啊?

父亲“哦”了一声,速度就慢了下来。

可一会儿,父亲又嗖嗖地干到了前面。

街坊还是忍不住数落:

“一天五十块钱,用不着那么仔细,凑合着干就行了。

父亲嘴里答应着,手里的活儿还是该怎么干就怎么干。

父亲对自己说:

说好五十块钱一天,就要对得起五十块钱一天,哪好熊诓人呢?

也没觉得累,天就晌了。

雇户就送来了晌午饭:

馒头、炒菜、稀饭……父亲搓着手,挺过意不去:

“简单弄点,能吃饱就行了,真是给您添麻烦了啊!

父亲啃了馒头,吃了炒菜,喝了稀饭,肚子就饱了。

“吃、使劲吃,不吃白不吃!

”父亲笑笑,找个半阳的草坡趄下,心说吃饱就行了,吃撑了,下晌干活不舒服啊。

父亲趄着身子打了个盹儿,精神头儿就又有了。

撒了泡尿,紧紧裤腰,倒倒鞋洞的沙,走进地里又埋头干了起来,当然也要拉呱了。

比如街坊说:

“在过去,咱们这就是给地主干活啊!

父亲说:

“那不一样啊,过去给地主干活,那是在剥削劳动力,现在人家五十块钱一天,是请咱们帮他干活,而咱们能来干活,那也是在照顾他面子,性质不一样你说是不是?

不知不觉一天的活儿就干完了,太阳也靠了西山。

雇户很满意,掏出五十块钱给街坊,再掏,就掏出张一百块钱的。

雇户继续翻找钱包,父亲想起身上装的五十块钱,就掏出来说:

“你给我一百,我找你五十,不就结了?

赚了钱,自然就美。

“走,上三轮!

回头,咱俩喝上盅!

父亲没上街坊的三轮,他说要去山岗的地里看看,自家那块晚熟豆子是不是也好收割了。

街坊开着三轮车一路冒着黑烟走了。

父亲没去山岗地,那块山岗地里的豆子,早就被勤快的父亲收割过了。

父亲这么说,就是不想喝上盅。

回到家的父亲,就不勤快了,他想烧饭,可又懒怠弄。

晃晃暖壶,捏起壶塞,把手掌贴上去,感觉有温气儿。

父亲就取过个碗,掰进块饼子,想想,又挖上块猪大油,挑进筷子咸菜,然后倒上水,搅一搅,拌一拌,就呼噜呼噜地吃了起来!

填饱了肚子,他蹬了鞋,趄在了炕上。

父亲惬意地掏出那一百块钱,红色的一张,虽说有点旧,但透着一股子喜庆劲儿,看着真稀罕人,父亲想,雇户晌午管了饭,自己带的五十块钱没花,因此饭钱省了,活儿干完了没凑着去喝酒,所以赚的钱也省了,如此里外一算,咱等于一天赚了一百块钱哪!

父亲这样想着,就又快乐起来了。

他打开电视看电视。

电视响了。

父亲的呼噜也响了。

(选自《天池》2017年第8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重视在细节中塑造人物,如写父亲“撒了泡尿,紧紧裤腰,倒倒鞋洞的沙”,看似随意的动作实际是在写父亲干活前的认真准备状态。

B.针对街坊“咱们这就是给地主干活”的观点,父亲对自己劳动的性质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体现了他朴素的平等意识。

C.结尾用电视的声响和父亲的呼噜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嘈杂躁动的氛围,目的是烘托父亲经过一天劳作后疲惫乏困的状态。

D.文章的语言通俗易懂,如话家常,像“稀罕人”“熊诓人”“趄着身子”“拉呱”等词语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读来真实亲切。

5.小说写父亲临去干活时装了五十块钱在结构上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在塑造父亲形象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由国家旅游局自2015年启动并强力推动的厕所革命,按照《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经过各地的扎实努力,已经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基本实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管理有效、实用免费”的目标。

截至2017年10月底,国家旅游局共牵头完成新建改建厕所6.8万座,超过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19.3%。

厕所革命不但唤起了全社会对厕所建设的高度关注,显著提升了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等厕所的数量和质量,也推动了更多社会厕所资源对外开放,创新了以商养厕等厕所管理模式,带动了生态环保厕所等技术创新,尤其是全方位提升了游客和居民文明如厕的意识。

为进一步提升厕所质量、管理服务、科技应用、如厕文明,国家旅游局制定了《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新三年行动计划》。

该计划提出,从2018至2020年,全国计划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6.4万座,其中新建4.7万座以上,改扩建1.7万座以上;

未来将按照“全域发展、质量提升、深化改革、创新突破”的基本思路,重点开展涉及厕所革命建设、厕所革命管理服务、厕所革命科技、厕所革命文明的四大提升行动;

此外,国家旅游局将采取强化组织保障、强化资金支持、强化考核督导、强化宣传引导等四大保障措施,推进厕所革命向纵深发展。

(摘编自国家旅游局网《“厕所革命”新三年计划发布》)

材料二:

11月19日是世界厕所日,一项权威报告指出,即便是最为普通但能保障基本卫生的厕所,目前全世界仍然有13%(约9.46亿)的人口用不上,而这一比例在1990年是24%(约13亿)。

(摘编自财新网《世界厕所日:

还有9亿人没厕所用》)

材料三:

美国纽约大概是世界上最难找到公厕的大都市之一了。

为了满足如厕需求,近日美国一家厕纸公司提供一项“网约移动公厕”服务。

只要登录预约网站填写预约信息,不一会儿,一辆豪华的房车公厕就会开到你附近的街道上。

为什么市政府不多建点公厕。

原来纽约治安太差了。

2015年,纽约警察就在公厕抓获了17744名违法犯罪的人。

加上许多厕所需要付费,所以人们还是习惯去商场、咖啡店排队等免费厕所。

没有经济效益当然没有公司愿意来建新公厕,政府也没动力推进。

(摘编自豆豆网《全球锋报》)

7.下列对中国厕所革命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厕所革命虽然是从旅游厕所建设抓起的,却唤起了全社会对厕所建设的高度关注。

B.厕所革命自启动以来历时三年,已全面并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基本实现预定目标。

C.国家旅游局在完成三年计划的基础上又制定了新三年计划,重点开展四大提升行动。

D.新三年计划不同于过去的是增加了组织保障、资金支持、考核督导和宣传引导等措施。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全球无厕人口数量从1990年的约13亿下降到2015年的约9.46亿,下降幅度达11%,说明厕所建设在这20多年中已有明显进步。

B.1990年到2015年,欠发达国家无厕人口的比例下降幅度较大,而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厕所建设方面基本没有进展。

C.1990年到2015年,南亚地区无厕人口比例与其他三个地区相比下降幅度最大,但仍是厕所普及率最低的地区,无厕人口比例高达34%。

D.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解决人们如厕难的问题上大有可为,网约移动公厕将成为今后城市公厕的主要形式。

E.治安状况差和没有经济效益是一些公司没有动力推进纽约市公厕建设的两个重要原因,纽约也因此成为公厕问题严重的城市。

9.你认为厕所革命的意义在哪里?

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宇文贵字永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

贵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曰:

“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

”正光末,贼兵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前后数十战,军中咸服其勇。

后送子雍还,贼兵又处处屯聚,出兵邀击,贵每奋击,辄破之。

又从子雍讨葛荣,军败奔邺,为荣所围。

贼屡来攻,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

然凶徒实繁,围久不解。

贵乃于地道潜出,北见尔朱荣,陈贼兵势,荣深纳之。

因从荣擒葛荣于滏口。

大统初,与独孤信入洛阳。

东魏颍州刺史贺若统据颍川来降,东魏遣其将尧雄、赵育率众二万攻颍。

贵自洛阳率步骑二千救之,军次阳翟。

诸将咸以彼众我寡,不可争锋。

贵曰:

“兵机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论。

尧雄等必以为颍川孤危,势非其敌,又谓吾寡弱独进,若悉力以攻颍,必指掌可破。

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愿勿疑也。

”遂入颍川。

雄等稍前,贵率千人背城为陈,与雄合战,贵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

士众用命,雄大败轻走,赵育于是降。

魏废帝三年,诏贵代尉迟迥镇蜀。

时隆州人李光赐反于盐亭,与其党攻围隆州。

州人李柘亦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

贵乃命叱奴兴救隆州,又令成亚击柘及遁。

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除益州刺史,就加小司徒。

先是蜀人多劫盗,贵乃召任侠杰健者,令其督捕,由是颇息。

武成初,与贺兰祥讨土谷浑。

军还,进爵,邑万户。

贵好音乐,耽弈棋,留连不倦,然好施爱士,时人颇以此称之。

天和二年薨,赠太傅,谥曰穆。

(节选自《周书·

列传第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人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B.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C.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人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D.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士,古代学官名称,这里相对于“提剑汗马”的武士行为,指博学的文人。

B.刺史,本指皇帝派往地方的监察官员,后逐渐发展为一州的军事行政长官。

C.魏废帝三年,采用以帝王即位年次纪年的一种方法,如鲁隐公元年也属这类方法。

D.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加以褒扬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宇文贵少有大志。

小时候跟老师读书时就认为男儿应当纵横疆场来博取公侯,为他以后弃文从戎在沙场建功立业打下了基础。

B.宇文贵作战勇敢。

他跟从源子雍讨伐葛荣,兵败被围,常用绳子拴住自己从城上垂下出战,贼军不敢抵挡他的锋芒。

C.宇文贵善于捕捉战机。

颍川战役中,面对敌众我寡的形势,他力排众议,入城据守,凭着骁勇善战,最终以少胜多。

D.宇文贵治乱功绩突出。

代替尉迟迥镇守蜀地时,他指挥部下平定叛乱,又招募侠义勇士督责搜捕劫犯盗贼,蜀地因此平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前后数十战,军中咸服其勇。

(2)贵好音乐,耽弈棋,留连不倦,然好施爱士,时人颇以此称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注】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骚人”句:

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其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词人认为桂花不以色彩明艳悦人,情怀疏淡,踪迹偏远,唯芳香常留人间。

B.在词人眼中,桂花虽然没有美妙的浅碧、深红颜色,但仍是第一流的名花。

C.写梅花嫉妒、菊花羞惭,是在衬托桂花这一中秋时节花中之冠的卓越形象。

D.词人认为屈原缺乏审美眼光,情思不足,不识桂花名贵气质,竟将桂花遗漏。

E.这首词上片描写叙事,下片抒情议论,表达了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15.花品即人品,从这个角度分析,你认为词人写桂花的用意何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

(2)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景物描写的诗句是“”。

(3)苏轼于《赤壁赋》中用“,”八字,写出了曹操儒雅豪迈的气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中国社会和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应用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

②改善空气质量,要走出“头痛医头”的怪圈,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奖惩力度,合理利用科学手段,才能矫枉过正,切实改善。

③中俄联手炮轰美国的全球反导系统,谴责美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破坏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强烈敦促美韩改弦更张。

④上海各大医疗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改善医疗服务的做法方兴未艾:

多家医院携手共建“云医院”,开启中国首个”皮肤线上诊疗”平台,致力于实现“服务到家”。

⑤中国量子雷达系统研制成功,拥有诸多优势,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听到这个消息,顾老高兴万分,纠缠他多日的大小病痛涣然冰释。

⑥由于母亲是轻音合唱团成员,她从小耳濡目染,五岁就开始接受专业的歌唱训练,并经常欣赏歌舞剧,七岁就对歌剧情有独钟。

A.①③③B.①②⑤C.③④⑥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碎片化阅读早已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与其把人们从手机、电脑前拉回到严肃的深度阅读,倒不如让读者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提高阅读质量。

B.太原市建立商品住房预售许可审批与商品住房销售价格相挂钩,严格控制悖离土地成本、开发建设成本的高价位商品住房入市。

C.我省拟对不按照旅游规划开发建设、造成旅游资源严重破坏或者长期闲置的,依法予以制裁或者收回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

D.连日来,海外舆论持续高度关注中国机构改革,普遍认为此次机构改革力度和范围都非常广,顺应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老百姓的要求。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昨日收到您的来信,十分高兴。

好久不见,甚是想念;

我现在工作、身体、家庭都很好,承蒙垂念,本人不胜感激。

B.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也可算得上是中上水平了,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

C.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尽绵薄之力,我们这些年轻人没有理由贪图享受,不尽心尽力。

D.我反复挑选、试穿,售货员不厌其烦,还给我端来茶水,服务真是热情周到,像这样的商店,以后我还会惠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花草是有记忆的,①。

虽说花草的生命很短,从春到秋,但它们把春秋一世的记忆藏进了种子,一代又一代传下去。

花草就这样记住了时间。

树也是有记忆的,它能记住更长时间的变化。

树的生命记忆不仅有春有秋,还有一年又一年的岁月。

春天发芽,秋天结果,然后脱下满树的黄叶,这记忆能让我们看到。

可是,②,植物学家看到这一圈圈的树纹,就知道,哪年③,哪年遇涝逢旱。

21.请仿照下面文段中画线部分的例证,另写一段话,要求和文段论点一致。

“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得有个多取向的思路。

世界上许多事情都不是单线的,如果你能反复地思考、比较、对证,你对一本书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思想就会丰富许多。

比如我们过去常常讲,“大河不满小河干,小河不满渠沟干。

”这句话当然是对的,但是反方向的道理同样站得住脚。

如果渠沟里面没有水,小河里面也没有水,那么大河里的水,是怎么来的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近日,年近古稀的某大学教授在课堂上的板书火了。

严谨、工整的板书配合偶尔出现的科学家头像,被网友评价为“比PPT还要好看的课堂板书。

”这位教授从教几十年,一直坚持手写板书上课,教学严谨又生动,课程常常是一座难求。

“画画是我小时候的爱好,后来上课的时候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听课,记住这些内容,就放到了板书里。

”有人对这种教学方式不以为然,倒推十几年,从小学到大学,哪个当老师的不写板书呢?

有什么值得表扬的呢?

到了信息时代的今天,还死守着效率低下的板书,是不是也是一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呢?

对此你怎么看?

要求: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分)A(B因果关系不成立;

C“文明优势”无中生有;

D“追求次序和稳定,也追求因势而变”恰恰是中国大国气质的总体表现,并不能说明气质不一致)

2.(3分)B(应该是论证了“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3.(3分)C(“中国哲学的思想内涵是其他文明没有的”不符合实际)

4.(3分)C(“嘈杂躁动”不合理,目的是表现父亲的满足心理)

5.(5分)

①为下文给雇户找钱的情节埋下伏笔。

(2分)

②前面是绿色的钱,后面是红色的钱,色彩形成对应关系,暗示父亲内心的喜悦。

(3分)

6.(6分)

①父亲与街坊的对比:

用街坊的“凑合”干和父亲的卖力干进行对比,突出了父亲的厚道老实和敬业精神。

②父亲前后表现的对比:

父亲给别人干的勤快与回家后的不勤快形成对比,实际是以父亲的疲惫,来说明他干活时的卖力。

③辛劳生活和满足心态的对比:

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却毫无怨言,突出了父亲知足常乐的心态。

(每点2分)

7.(3分)D(原文是“强化”,并非“增加”,所以“不同于过去”错)

8.(5分)AC(B“没进展”错;

D“网约移动公厕将成为今后城市公厕的主要形式”无依据;

E原文只说没有经济效益是公司不愿建公厕的原因)

9.(4分)

①提升游客和居民文明意识。

②解决游客和居民如厕需求。

③促进生态环保(创设高质量旅游环境)。

③促进人们身体健康。

(每点1分)

10.(3分)B

11.(3分)D(不止褒扬,也有贬损)

12.(3分)A(“弃文从戎”错)

13.(10分)

(1)刺史源子雍绕城坚守,命宇文贵为统军。

宇文贵前后经历数十次战斗,军中将士都佩服他的勇敢。

(“婴”“咸”各1分,大意正确3分。

(2)宇文贵喜欢音乐,沉溺于下棋,对此流连不知疲倦。

也喜好施舍,爱护读书人。

当时的人因此十分称赞他。

(“耽”“称”各1分,大意正确3分。

14.(5分)DE(D只是借责怪屈原来表达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并非真认为屈原眼光有问题;

E上片也有议论。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5分)

15.(6分)

①桂花色淡味香,在百花中以“味”取胜;

②“色”属外在,“味”属内在,正与词人所追求的内在高尚德行相吻合;

③作者采用托物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