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0627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

《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docx

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

绝密★启用前

2018年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B)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

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A.采邑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

2.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由此可以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一统

3.时光悠悠,千年转瞬即逝。

一朝而亡的武周显得那么短暂,但武则天这个名字却从未被人淡忘过,关于她历史地位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

我们肯定她的原因是

A.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基础

B.爱惜人才

C.促进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进一步完善科举制

4.4.“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

如果某一土豪生活在史称“开元盛世”的时代,他府中的摆设不可能有

①美丽精致的唐三彩

②晋商朋友送给他的青花瓷

③大气磅礴的《清明上河图》

④文学价值极高的《红楼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盛唐时代,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涌现出一大批诗人。

他诗风雄奇飘逸,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和奇特的想象,人们称他为“诗仙”。

他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6.“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反映了北宋建立后(  )

A.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B.与辽长时间保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C.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力D.与西夏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关系

7.7.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他所做的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

岳飞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

A.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B.岳飞主张抗金,被投降派杀害

C.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D.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8.培根说:

“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

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这里所说的第二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造纸术

9.9.下面是陈扬同学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他把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排乱了,请你帮他纠正一下,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10.10.反对“台独”,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以下能证明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是()

A.西方殖民者对台湾虎视眈眈

B.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C.康熙帝决定武力征讨郑成功子孙等抗清力量

D.郑成功的子孙在台湾争权夺利

11.权力逐渐集中于皇帝之手,这是元、明、清三代共有的一个趋势,这一趋势臻于极致的标志是()

A.废除宰相制度

B.设立锦衣卫

C.设立廷杖制度

D.设立军机处

12.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想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

“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文字狱D.闭关锁国

13.清代旧例:

“凡内地商人赴外洋者,必戚里具结状,限往返期,逾限者连坐…….过三年不归者,不听回籍。

”这体现了清朝的政策是()

A.友好邦交B.鼓励贸易

C.重农抑商D.闭关锁国

14.下面是我国古代一部古典文学名著的目录(节选),这部作品应是()

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A.《红楼梦》B.《水浒传》

C.《西游记》D.《三国演义》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5.后人称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她”是

A.武则天

B.白居易

C.李清照

D.王安石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将下面中国历史某时期的年代标尺示意图补充完整。

材料一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军灭陈,南北统一……

(1)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说说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计算唐朝存在的时间。

材料二1368年初,朱元璋以南京为都城,称皇帝,建立明朝。

(3)D.__________E.

(4)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著名战役。

17.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材料二

(2)图一“铜版”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

图二“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什么材质的货币?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请说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

(3)如果你选用以上图片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

18.中华文明源远而流长,成就辉煌。

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在文化方面巩固统一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的特点。

列举一项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具体措施。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哪位皇帝实现了“天下为一”。

(5)材料五中的明朝修建长城是为了抵御哪个少数民族?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19.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图示解析】

材料一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

(1)图一中①、②处应填写的地点分别是哪里?

【图片赏析】

材料二中国古代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发明,享誉世界。

(2)材料二图二中的人物是谁?

图三指南针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

【史料分析】

材料三中国在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下面是一组纪念邮票,画面表现的是郑和下西洋时所到之处受到人民欢迎的情景。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郑和下西洋有什么意义?

材料四

(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为什么会出现材料四中梁启超所说的这种现象?

【历史感悟】

(5)综合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这个角度谈谈体会。

参考答案

1.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察对科举制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根据所学知识,隋朝时创立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隋炀帝创立的科举制度唐朝得到完善,科举制时一种公平,公正的选拔官吏的制度,A,B,D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C。

考点:

科举制的创立

点评:

科举制是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考试至今还在沿用,影响深远,是考试命题的重点,本题必须要对金榜题名这一名词理解,同时也要对科举制这一概念掌握的非常清楚才能解答,同学们对科举制的创立,发展,完善以及它的影响都要全面掌握。

2.B

【解析】试题分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

从605年开始,隋炀帝下令开凿了一条纵贯南北,全长二千多公里的大运河。

他开凿运河的目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二是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掠夺;三是对江南繁华地区的巡游享乐。

运河的开通产生了久远而积极的影响,它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诗人强调“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意思就是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促进了交流,这是其最大的意义。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

3.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肯定武则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肯定历史人物,主要看他的功绩是否促进历史的发展,因为唐朝在武则天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确实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不符合史实,选项BD比不上她促进经济发展的贡献;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4.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开元盛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元盛世处于唐朝,选项①美丽精致的唐三彩,是属于唐朝的;而选项②晋商朋友送给他的青花瓷,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选项③大气磅礴的《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的;选项④文学价值极高的《红楼梦》,是清朝小说;因此只有选项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5.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李白的美称的相关知识。

抓住关键词:

“诗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白的诗风雄奇飘逸,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和奇特的想象,人们称他为“诗仙”。

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

6.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赵匡胤本就是后周大将军,他深刻地体会到唐末五代时期将军兵权过重的危害,所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宋朝长久统治,在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将领的兵权,故答案是C。

7.C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岳飞相关的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

岳飞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

因为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正义的。

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8.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培根说的三种东西分别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因为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中期的书籍有相关记载,唐朝末年开始运用于军事,宋代广泛应用于战争,所以第二种东西指的应该是火药;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9.A

【解析】试题分析:

①是在唐朝时期,②是在西汉时期,③是在明朝时期,④是在元朝时期,按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排列,因此选D。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0.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台湾府设置相关史实的准确记忆,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683年,康熙帝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

澎湖一战,郑军大败,郑克塽投降,台湾纳入清朝的版图。

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也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1.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军机处的有关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雍正帝在位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ABC发生在明朝,不符合“这一趋势臻于极致的标志”。

D符合题意,故D选项是正确的。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君主集权的强化

12.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

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

“思想的牢笼”指的是八股取士、文字狱,这两项措施禁锢了当时中国人的思想,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选择C。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君主集权的强化。

13.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题文史料主要介绍清朝统治者严格限制海外贸易的做法,这体现了清朝的政策是闭关锁国。

故答案选D。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14.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中的人物信息“贾宝玉”“林黛玉”“刘姥姥”“史湘云”可判断本题选A,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红楼梦》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衰亡史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本题选A。

15.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是唐朝女皇;选项B是唐朝诗人;选项D北宋男文学家,不符合题意;选项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6.

(1)A贞观之治;B安史之乱;C唐朝灭亡;

(2)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统治;289年。

(3)D郑和下西洋;E.郑成功收复台湾

(4)台州大捷。

【解析】

(1)根据中国历史581年—907年代标尺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处627年—649年是唐太宗时期,史称贞观之治;B处755—763年是安史之乱时期;C处907年朱温灭唐,唐朝灭亡。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统治,开凿了大运河;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到907年灭亡,唐朝存在289年。

(3)根据材料二明清年代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处1405年,郑和下西洋;E处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著名战役是取得台州大捷。

点睛:

根据历史朝代示意图,抓住时间节点是解题的关键;581年隋朝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627年唐太宗时期,进入贞观之治,755年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907年朱温灭唐,唐朝灭亡。

唐朝存在289年。

1405—1433年年,郑和七下下西洋;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7.

(1)经济重心南移(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2)印刷术。

纸币。

瓦子。

(3)宋代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由于北方战乱,北人南迁,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2)根据图一“铜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

图二“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称瓦子。

(3)根据图片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以确定的研究主题是宋代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点睛:

抓住关键词,是答题的关键;“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由于北方战乱,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经验和劳动力,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18.

(1)统一文字,推动了文化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经济大一统。

(3)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4)元世祖忽必烈。

(5)蒙古族。

恩威并施(恩威并重)。

(6)统一多民族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解析】

(1)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秦始皇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统一字体颁行全国,推动了文化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经济大一统;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4)依据材料信息:

灭西夏、女真等,结合所学可知,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全国;

(5)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抵御蒙古的进攻,明代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万里长城;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清朝实行恩威并施的民族政策;

(6)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统一多民族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19.

(1)长安;新疆。

(2)毕昇;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3)“示中国富强”,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4)综合国力衰弱、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等。

(5)中国古代文化光辉灿烂,丰富了世界文化,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丝绸之路示意图,①是丝绸之路出发地长安;②处是古代的西域,应填写的地点是新疆地区。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的印刷术,它的发明者是毕昇;图三指南针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比欧洲航海家远航美洲和印度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综合国力逐渐衰弱,由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郑和之后无郑和”等。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化光辉灿烂,丰富了世界文化,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等。

点睛:

抓住题眼是解题关键;“丝绸之路”分析,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长安和欧洲(大秦)。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比欧洲航海家远航美洲和印度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而梁启超所说“郑和之后无郑和”,是因为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综合国力逐渐衰弱,由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郑和之后无郑和”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