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三语文1哲学随笔《孟子》《史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0648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三语文1哲学随笔《孟子》《史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品高三语文1哲学随笔《孟子》《史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品高三语文1哲学随笔《孟子》《史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品高三语文1哲学随笔《孟子》《史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品高三语文1哲学随笔《孟子》《史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精品高三语文1哲学随笔《孟子》《史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精品高三语文1哲学随笔《孟子》《史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精品高三语文1哲学随笔《孟子》《史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精品高三语文1哲学随笔《孟子》《史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精品高三语文1哲学随笔《孟子》《史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精品高三语文1哲学随笔《孟子》《史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精品高三语文1哲学随笔《孟子》《史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精品高三语文1哲学随笔《孟子》《史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精品高三语文1哲学随笔《孟子》《史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精品高三语文1哲学随笔《孟子》《史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精品高三语文1哲学随笔《孟子》《史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三语文1哲学随笔《孟子》《史记》.docx

《精品高三语文1哲学随笔《孟子》《史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三语文1哲学随笔《孟子》《史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高三语文1哲学随笔《孟子》《史记》.docx

精品高三语文1哲学随笔《孟子》《史记》

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

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1)

哲学随笔、《孟子》单元、《史记》单元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泥淖   励行节约   煞费苦心   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B.憧憬插科打诨瑕不掩玉   一言以蔽之

C.谬悠改弦更张应运而生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D.安谧宛然可见根深蒂固   老骥伏历,志在千里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目前的文学创作不可谓不繁荣,但厚重的、时代精神的作品还偏少,描写

普通大众百姓的作品太少。

②为了侦破“1·26”特大银行抢劫案,我公安人员了大量目击者,从中发

现了一些破案的线索.

③文化传统观念可以影响和制约人们的行动,就必然会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中发生

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A.引领查访既然/因而B.引导察访如果/因而

C.引领查访既然/从而D.引导察访如果/从而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次珠宝展览会上,各种各样的名贵宝石俯拾即是,吸引了海内外的众多客商。

B.上级两袖清风,下级就会廉洁自律,领导带头苦干,群众就会不甘人后。

如此上行

下效,社会风气就会逐步好转。

C.这次辩论会的决赛上,两个班级的代表队各得其所,唇枪舌剑,精彩场面不断出现。

D.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

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

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图案设计、色彩运用,都凝结着美术工作者们的辛

勤劳动成果.

B.刚刚去世的著名科学家王选,作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者,他推动了中国印刷

技术的第二次革命,使得汉字编排技术从“铅与火"的时代迈进了“光与电"的时

代,因而被人们称为“当代毕昇”。

C.从“民族英雄"一夜之间沦为“科学骗子”,这种大起大落,不仅韩国克隆专家黄禹

锡本人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而且让整个韩国科学界为之蒙羞,更让人类克隆科学研

究遭受了重创。

D.最近,联合国前南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公布了对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尸体检查所

做的初步毒物学化验,基本排除了米氏被毒死的怀疑。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未来的科技之光—-生物计算机

1946年诞生的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体积90多立方米,重30多吨。

后来有了半导体,造出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使电子计算机体积大大减小。

但这种集成电路的小型化已接近极限,要在这基础上提高其存储量及运算速度也越来越难。

由于计算机最基本的构件是开关元件,于是专家们设想,假若有机物分子也具有“开"“关”功能,岂不可以造出“有机物计算机”吗?

后来,科学家发现半醌类有机化合物分子及蛋白质中的氢分子都具备“开"、“关”这两种电态功能。

因此,从理论上说,只要用半醌有机化合物分子或蛋白质分子作元件,就能制造出“半醌型”或“蛋白质型”的计算机。

人们把它们称为“生物计算机”或“分子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具有“半永久性”,有许多优点.其密集度可达现在集成电路的10万倍。

运算速度可达半导体开关元件的1000倍以上。

而且这种由生物分子构成的“生物芯片"也同一般生物一样,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出了故障可自我修复.所以这种生物计算机可靠性高,经久耐用,同时,因为生物元件用化学能工作,所需能量甚少,没有元件发热问题。

生物计算机的研制始于上个世纪60~70年代,美国1983年11月召开了专门学术会议,对生物计算机的研制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

日本此项研究由“未来电子仪器科协会"和通产省指导进行。

英国也拨款3000万英镑用于生物计算机的研究和开发。

目前,生物计算机研制还处于初始阶段,专家们预计,就在本世纪初叶,可望有突破性进展,并使数字电子计算机产生新的功能.无疑,生物计算机一旦问世,将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次新的革命。

5.关于生物计算机,以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理论上说可行,而实际却办不到B.理论上已解决了问题,现正在研制

C.设想合乎计算机和有机化合物原理D.已有少量雏形产品,正进一步完善

6.对生物汁算机与数字电子计算机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概括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分子构成的“生物芯片”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经久耐用.

B.生物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可达半导体开关元件的1000倍以上。

C.生物计算机的密集度大,这种密集度是集成电路所不可企及的。

D.因生物元件所需能量少,故不存在像电子元件一样发热的问题。

7.下列句子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科学家研究生物计算机的理论依据是:

某些有机物分子具有“开”“关”的电态功能。

B.生物计算机上由生物分子构成的“生物芯片”,也同一般生物体的所有特点完全一样。

C.生物计算机具有“半永久性”之意是生物计算机比现在使用的电子计算机更经久耐用。

D.分子计算机与电子计算机虽大不相同,但此项研究可能使数字电子计算机产生新功

能。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梁惠王曰:

“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

“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

“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

“无以异也.”

曰: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仲尼曰: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

“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故曰:

‘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见梁襄王。

出,语人曰:

“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

‘天下恶乎定?

'”

“吾对曰:

‘定于一。

’”

“‘孰能一之?

'”

“对曰: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

“‘孰能与之?

’”

“对曰:

‘天下莫不与也。

王知夫苗乎?

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

——《孟子见梁襄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地方:

土地纵横。

B.愿比死者一洒之。

洒:

通“洗”,洗雪。

C.其如是,孰能御之?

御:

阻止

D.今夫天下之人牧。

人牧:

人和牲畜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杀人以梃与刃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B.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C.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D.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0.下面对两篇文章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篇文章均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说理形象生动,说服力强,充分体现了孟子的论辩艺术和语言特色。

B.两篇文章均以谈话为主体,通过孟子与魏国两位国君的谈话,表现的是孟子的仁政思想:

仁致爱民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民心所向,就能天下无敌.

C.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首先批评了梁惠王只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不为战死者报仇雪恨,然后讲到行仁政能使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D.《孟子见梁襄王》一文可以看出,孟子一开始对梁襄王的印象并不好,说他不像个国君的样子,但孟子仍耐着性子向他宣讲仁政爱民的思想。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文言文断句与翻译(10分)

(1)请用“/”给下面文言文断句(2分)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A.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4分)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诚如是也,民归之,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4分)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野望

(唐)王绩

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①东皋(gāo):

诗人隐居的地方。

②徙倚:

徘徊义.

③采薇:

此处用古代隐士伯夷、叔齐的典故.武王平定了商纣,伯夷、叔齐耻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1)请简析这首诗是怎样扣住“望”字有层次地展开景物描写的。

(4分)

答:

(2)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对山野秋色的描写中表露了怎样一种心情.(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横线上的空缺部分。

(5分)

(1)及陷于罪,,是罔民也。

(《齐桓、晋文之事》)

(2)老者衣帛食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3),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原列传》)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屈原列传》)

(5)孟子是战国时代思想家,属儒家学派;与之同时代的思想家庄子,属学派。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缺憾的长度

缺憾,有长度吗?

缺憾的长度是多长呢?

普通人家会有这样的经历,某个要紧处要用一寸长的钉子,你搜索家中积累的五金杂件,什么螺丝图钉垫片一大堆,好不容易清出一枚钉子,一试,钉子太长;又探雷似的犁一通过去,看中一枚,比一比,短了。

再尔地毯式的搜查,在笔筒或书架等平常比较冷清疏于关照的地方勘察出几十枚钉子,结果无一适宜。

备用的钉子不算少,合用的就一枚。

可是,这一枚就那么难找。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问题不太大,只好取长就短,凑合着用。

但是,一时找不到钳子,只得用钢锯代劳,然而不巧,中途又断了锯条,让你一筹莫展。

坚硬的五毫米,够短了,足以让你伤透脑筋。

一杆秤,秤锤与重物处于平衡的时候,若秤锤稍稍移动五毫米,那么矛盾便立即激化,不可调和。

平衡是一种美,缺憾便是短短的五毫米,就那么一点点而已.

一点点,接近于忽略不计,也可表示少之又少。

五毫米微不足道,但足以造成莫大的悲剧.缺憾似乎是一种意外,不,应当属于必然。

小时候看电影《桥》,桥上的工程师伸手去拉沿绳子爬上来快到桥面的勇士,但就差那一点,五毫米吧,桥上拉的与桥下爬的都付出了最后的努力,可恨手臂太短了,就五毫米,幽明两分的距离有时就这么短,却成了无法克服的障碍。

也是一部描写战争的电影,一个电话兵要连接被炮火炸断的电线,在万分危急关头,他要利用自己的身体当导线,努力伸展手臂,但就差五毫米。

五毫米几可误了一场战争的决胜。

或许人世间越大的缺憾长度越短,但也许删除了缺憾,也就没有了震撼。

入夜,漫步于原野花径,皓月悬空,云丝飘拂,远远望月,静静如水,离的越远感觉越美越遐意;若得以近探冷宫,却发现它不过是清寂寒虚之境而已;而日间,太阳越远越美丽,但除了夸父逐日,没有谁渴望舍命造访,好让自己靠近它,立刻化为灰烬.极致,有时更接近于虚无缥缈,算不得缺憾,充其量是多情的幻想。

能被人感知,动人心魄的大凡是寻常的事物。

如在艺术方面,缺憾便是常客,长度便是一毫,看的见,摸不着,即所谓添一毫嫌多,减一毫嫌少。

一毫,成了美丑的分界,表面上薄如蝉翼,实质上厚如泥墙,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这个看似透明的长度,可足使多少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呕心沥血为之奋斗终生,又使多少科学家为之废寝忘食迷茫不醒……

   人们可以借助科技在星际间不断探索和遨游,却一定难以利用科技来描述和纠正感觉上存在的似有若无的长度。

这就是缺憾萦怀不化的魅力所在。

缺憾使梁山泊与祝英台同窗三年而无肌肤之亲,使宝玉与黛玉生死相许而姻缘不致,使牛郎与织女隔河相对遗恨终天。

如此才有“情人咫尺成天涯”的感伤。

缺憾使荆柯赌命功亏一篑,使楚霸王刎颈乌江留下千古叹息,使孔明六出祁山落魄丢魂。

如此才有英雄气短、泪流满襟的遗恨。

   这便是缺憾。

缺憾何止同床异梦,何止长堤毁于蚁穴?

缺憾是一首声韵低回的挽歌吗?

是激情亢奋的祝词吗?

抑或是如影随形百驱不散的幽灵?

大概,宇宙诞生之时,缺憾也随之降临。

没有缺憾,就不存在比较,也无所谓完美。

极致,容不得缺憾,有时就更接近于虚无缥渺,充其量是多情的幻想.能被人感知能动人心魄的大凡是寻常的有缺憾的事物;缺憾不讲情面,不可抗拒地存在。

面对缺憾,哭不顶用,笑一笑或许能感受缺憾之凄美。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一生中体味到的缺憾越多,就越接近于领悟到完美,心性就越澄明,慧根就越稳固.

历史上,孔子不为所用而授徒三千,孙膑中奸计而著兵书,司马迁受酷刑而作青史,李白命途多舛而溢诗情万丈,苏轼仕途不进而开一代宗风,叹惋唏嘘披盖百代,不能说与缺憾毫无关系。

这么说来,缺憾并不可怕,她本来就是断臂维纳斯,是未竟的艺术品,是完美的前兆。

要相信天无绝人之境,叶吐而燕子归来,花尽而硕果满枝,阴尽而预示阳生之必然性。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此即滴水映汪洋之态,星火具燎原之势。

一种感叹,一种豪气,一种奋发,乾坤朗朗,风光无限.缺憾是探路者,莫非是庄周化蝶的敲门砖么?

14.文章开头从“找钉子”写起,请分析这样开头的好处.(6分)

答:

15.文章说:

“缺憾似乎是一种意外,不,应当属于必然。

"这句话应当怎样理解?

(4分)

答:

16.“或许人世间越大的缺憾长度越短,但也许删除了缺憾,也就没有了震撼。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6分)

答:

17.综观全文,说说“缺憾”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6分)

答:

六、(15分)

18.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作一解说。

(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①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②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

③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

④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答:

19.另举两个例子填入下面的空格内,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6分)

庄子是先秦乃至传统中国的最伟大的批判者,正是他的逍遥,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

.无论是逍遥、呐喊还是抨击,他们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思想者和批判者。

20.请用一句话揭示下面这副漫画所寓的哲理。

(不超过45字,5分)

 

 

七、(6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辞书说:

命运是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

有人说:

命运是生命的一种运行方式。

生命平常地运行,就是平常的命运;生命异常地运行,就是异常的命运;生命超常地运行,就是超常的命运。

也有人说:

命运是生来注定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无疑,这是消极认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生活中,命运与环境有关,改变了环境,也便能改变命运;命运与选择有关,把握好选择,也便把握好命运;命运与机遇有关,抓住了机遇,也便抓住了命运……你对“命运"有何认识,请以“与命运”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一、

1.C(A项“励行节约”的“励"应为“厉";B项“瑕不掩玉"中的“玉”应为“瑜";D项“老骥

伏历”中的“历”应为“枥”。

2.C(“引领”,引导带领,多用于陈述抽象的事物.“引导",带领,带着人向具体目标行动.①句搭配的对

象是“时代精神的作品”,应用“引领”。

“查访",调查打听案情等。

“察访”,通过观察和访问进行调查。

从搭配的宾语“目击者”看,②句应选“查访”。

③句用“既然”才能与下文中的“就”构成上下句的推论因

果的关系,而“如果"则表示假设关系;用“从而”才能表现出上下句间顺承的关系,而“因而”则表示

因果关系。

3.D(A、俯拾即是:

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

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

的错别字等很多。

B、上行下效:

上面或上辈人怎样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

C、各

得其所:

每个人和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此句可用“各有所长”。

4.B(A搭配不当,“凝结……劳动成果"可改为“凝结……劳动汗水";C.缺介词,在“不仅”后加“对”;

D.宾语残缺,“公布……化验”可改为“公布……化验结果”。

二、

5.C(A“实际却办不到”说法错;B.“理论上已经解决了问题"不合原文,见第三段“对生物计算机的研制从

理论到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D.尚在研究中,还没有制造出产品.)

6.D(不存在像电子元件一样工作时发热的问题,原因不是所需能量甚少,而是因为它“用化学能工作”。

二段最末一句“因为生物元件用化学能工作,所需能量甚少,没有元件发热问题”是因果复句,前一个分

句是因,后两个分句是果。

7.B(割裂了原文的意思。

原文是“同一般生物一样,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出了故障可自我修复."强调

在某一点上相似,而不是说所有特点完全一样.)

三、8.D(人牧:

牧人者,即统治者)

9.C(两个“然"均为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A、两个“以”之均为介词,前者译为“用”,

后者译为“凭”。

B、前一个“之”,代词,代梁惠王;后一个“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D、前一

个“其",代词,指代俑;后一个“其”,语气副词,表希望,可译为“一定”。

10.C(“不为战死者报仇雪恨”不是孟子的意思)

四、

11.

(1)断句

省型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错一处扣1分,错两处及以上扣2分)

(2)翻译

A.(现在您的)厨房里有肥美的肉,你的马厩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野兽来吃人。

(正确翻译“庖”“厩”“饿殍”各得1分,全句翻译大意正确得1分。

B.如果真能这样,人民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谁又能够阻止得了呢?

(正确翻译“诚"“是”“御”各得1分,全句翻译大意正确得1分。

附:

《寡人愿安承教》翻译

梁惠王说:

“我乐于听取您的指教。

"

孟子回答道:

“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说:

“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道:

)“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说:

“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说:

“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

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官而

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官呢?

孔子说过:

‘最初造出陪葬用的木俑土偶的人,该会断子绝孙吧!

’这是因为木俑土偶像人的样子却用来殉葬。

(这样尚且不可,)那又怎么能让百姓们饥饿而死呢?

梁惠王说:

“我们晋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

(可是,三国分晋之后的魏国)传到我手中,东边败给了齐国,我的长子也牺牲了;西边又丢失给秦国七百里地方;南边被楚国欺侮,吃了败仗。

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洗恨雪耻,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

“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

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

所以(古语)说:

‘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

’大王请不要怀疑这个道理了。

"

12.

(1)诗人举目四望,写秋色先从大处着眼,描绘出一幅静谧而略带萧瑟的背景,而后又在这背景上增加关于牧人与猎马的特写,使整个画面动起来,营造出一种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

(或答:

诗歌由远景到近景,注意静态美与动态美的结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山野秋景”不施脂粉”的朴素之美)(得分点:

要求答出画面由静到动的变化;能够说出整幅画面自然、朴素的总体风貌)

(2)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意思对即可)

13.

(1)然后从而刑之

(2)黎民不饥不寒(3)信而见疑(4)举类迩而见义远(5)道家

五、

14.用“找钉子”这样一个常见的生活实例,来诠释“缺憾的长度”这样一个比较抽象的命题,就十分具体形象,通俗易懂;(3分)同时,这样写又起了引起下文的作用,用“五毫米”引起下文所举的电影的例子,引出议论的中心,使文章接榫自然,结构严谨。

(3分)

15.尽管生活中的一些缺憾是人们没有想到的,但是因为生活不可能是完美的,人生也不可能是完美的,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缺憾,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缺憾属于必然。

(4分)

16.缺憾的“长度”是指不够完美而使人感到遗憾的地方的大小多少。

缺憾的地方越小越少,就越接近成功、接近完美,而这时要克服缺憾的难度就更大,从这个意义上说,“越大的缺憾长度越短”。

(3分)不论是排除万难克服这些缺憾取得成功,还是因为无法排除这些缺憾而失败,缺憾越小,引起的震撼也就越大。

如果没有任何缺憾,一帆风顺,完美的成功唾手可得,那就平淡无奇,也就不会有什么震撼了。

(6分)

17.缺憾的价值和意义在于:

(1)缺憾能使艺术作品更震撼人心;

(2)缺憾使人能领悟到完美的意义,使人心性澄明;(3)缺憾能激发人创造人生,使人生臻于完美。

(每答对1点可得2分)

六、

18.二十四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的,对中国四千多年历史作了较系统的记录,被封建统治者称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

19.鲁迅是现代中国最有力的批判者,正是他的呐喊,唤醒了无数沉睡的国人;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最杰出的批判者,正是他的抨击,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种种丑恶。

(每个分句2分)

20.一个人之所以能对别人指指点点,常常不是因为他比别人高明,而是彼此之间所处的位置不同。

七、写作提示:

从形式上看,“与命运”这是一道填空式关系型题,引导语告诉我们,这两个概念之间可以理解为因果关系,也可理解为条件关系。

那么横线上可以填什么呢?

由引导语可知,可以填“环境”“选择”“机遇”;同时,引导语中的“……”还暗示我们,也可填与“命运”相关的其他词语,例如“性格”“时代”“手相"

命运与性格有关,命运的悲剧,往往是性格的悲剧;命运与时代有关,命运的悲剧往往也是时代的悲剧……

从选材上看,可选社会热点,也可选历史人物,可以是他人他事,也可以是亲身经历,只要与命运有关,是自己熟悉的能够展示自己才华的都可以写。

材料中“三说”,其实是两种倾向,一种是积极的,一种是消极的.如果写“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之类,那立意角度只能批判的,因为引语说得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