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中生物学业考试知识点精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1051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高中生物学业考试知识点精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辽宁省高中生物学业考试知识点精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辽宁省高中生物学业考试知识点精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辽宁省高中生物学业考试知识点精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辽宁省高中生物学业考试知识点精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辽宁省高中生物学业考试知识点精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辽宁省高中生物学业考试知识点精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辽宁省高中生物学业考试知识点精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辽宁省高中生物学业考试知识点精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辽宁省高中生物学业考试知识点精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辽宁省高中生物学业考试知识点精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辽宁省高中生物学业考试知识点精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辽宁省高中生物学业考试知识点精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辽宁省高中生物学业考试知识点精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辽宁省高中生物学业考试知识点精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辽宁省高中生物学业考试知识点精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辽宁省高中生物学业考试知识点精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辽宁省高中生物学业考试知识点精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辽宁省高中生物学业考试知识点精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辽宁省高中生物学业考试知识点精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高中生物学业考试知识点精简.docx

《辽宁省高中生物学业考试知识点精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高中生物学业考试知识点精简.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高中生物学业考试知识点精简.docx

辽宁省高中生物学业考试知识点精简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知识点归纳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知识点归纳——必修1

非实验部分

一、

(B)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基本单位:

氨基酸 ,结构特点:

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

羧基,并且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构成蛋白质。

氨基酸结构通式:

小结: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二、|

三、(A)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基本单位

核酸    由C、H、O、N、P5种元素构成       

基本单位:

核苷酸

结构:

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有5种)A、T、C、G、U

构成DNA的核苷酸:

(4种)    构成RNA的核苷酸:

(4种)     

核酸:

只由C、H、O、N、P组成,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种类

}

英文缩写

基本组成单位

存在场所

脱氧核糖核酸

DNA

脱氧核苷酸(由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组成)

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

核糖核酸

RNA

核糖核苷酸(由碱基、磷酸和核糖组成)

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四、(B)糖类的种类与作用  

a、糖类是细胞里的主要的能源物质

 b、糖类   C、H、O组成

  c、 种类:

①单糖:

葡萄糖;②二糖:

蔗糖;③多糖:

淀粉、纤维素(植物);

主要能源:

糖类;直接能源:

ATP

糖类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五、(A)脂质的种类与作用

分类:

 ①脂肪:

储能。

②磷脂:

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③固醇:

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

六、(A)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A、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作用 (结合水·自由水)

B、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作用:

无机盐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

七、(A)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1、、细胞膜的成分:

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具有流动性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具有选择透过性

4、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八、(A)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B)线粒体:

具有双膜结构,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

含少量的DNA、RNA。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生命活动供能

2、(B)叶绿体:

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

双层膜结构。

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含少量的DNA、RNA。

九、(B)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

细胞具有严整的结构,完整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完成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

一十、(B)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小分子物质)

比较项目

运输方向

是否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代表例子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要

不消耗

O2、CO2、H2O、乙醇、甘油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消耗

-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消耗

氨基酸、各种离子等

一十一、(B)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磷脂双分子层和膜上的载体蛋白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一十二、。

一十三、(B)酶的本质、特性和作用

1、酶的本质: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

2、酶的特性:

1、酶具有高效性2、酶具有专一性3、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3、(B)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①温度;②PH值

温度和PH值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能使蛋白质变性失活,

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一十四、(A)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

\

元素组成:

ATP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

结构特点:

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②ATP的结构简式:

A—P∽P∽P,作用:

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

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

 

一十五、(A)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一十六、(B)光合作用的过程(自然界最本质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1、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 水 转化成储存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方程式:

CO2 + H20 

 (CH2O) + O2

注意: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3、光反应阶段

场所:

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

步骤:

①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还原氢   ②ATP生成,ADP与Pi接受光能变成ATP

能量变化:

光能变为活跃的化学能(ATP)

4、 暗反应阶段

场所:

叶绿体基质

步骤:

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

②二氧化碳的还原,三碳化合物接受还原氢、酶、ATP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能量变化:

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关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 

5、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当光照停止时,C3增加,C5减少当CO2减少时,C5增加,C3减少

6、(C)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①温度:

②光照强度:

③CO2的浓度:

一十七、

(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异同

1、有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第一阶段、C6H12O6→2丙酮酸+2ATP+4[H](在细胞质中)

第二阶段、丙酮酸+6H2O→6CO2+20[H]+2ATP(线粒体基质中)

第三阶段、24[H]+6O2→12H2O+34ATP(线粒体内膜中)

5、反应方程式

①有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

C6H12O6+6O2

6CO2+6H2O+能量

#

④无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

C6H12O6

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如酵母菌,苹果等果实,植物根缺氧条件)

C6H12O6

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如乳酸菌,马铃薯块茎,动物的骨骼肌细胞再缺氧条件下)

一十八、(A)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

4、细胞周期的概念: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5、(B)动、植物有丝分裂过程:

分裂间期:

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前期:

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中央,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两失两现)

中期:

染色体着丝点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

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末期:

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两现两失)

注意:

有丝分裂中各时期始终有同源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

 

;

 

有丝分裂模式图

10、(B)真核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     

#

①有丝分裂:

绝大多数生物体细胞的分裂、受精卵的分裂。

 实质:

亲代细胞染色体经复制,平均分

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②减数分裂:

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

实质: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③无丝分裂:

不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例:

蛙的红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定义: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原因:

基因控制的细胞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实例

^

概念:

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实例: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植物。

动物克隆(多莉的诞生)

 

|

 

^

 

一十九、减数分裂的概念(B)必修2

1、减数分裂:

形成有性生殖细胞

实质: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B)

3、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及特征:

(B)

1、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

{

2、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

4、精子的形成

精原细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的相同。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构成,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

联会是指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

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精细胞,与初级

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

减数分裂I:

同源染色体分开;减数分裂II: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

 

}

 

!

 

二十、DNA分子结构

1、DNA分子的主要特点(B)

DNA的空间结构:

是一个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特点:

一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二是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

在DNA复制和转录时,碱基对中的氢键断裂。

双链DNA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

即A=T、G=C

组成核酸的化学元素为C、H、O、N、P,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3、DNA、基因和遗传信息(B)

基因:

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二十一、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和特点(B)

复制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条件:

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脱氧核苷酸)、

过程:

~

(1)解旋:

边解旋边复制

(2)合成子链:

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

二十二、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B)

定义: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转录、翻译)

转录:

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场所:

细胞核条件:

模板(解旋的1条单链)、原料(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酶(解旋酶)和能量(ATP)碱基配对原则:

A-U、C-G产物:

mRNA

翻译:

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场所:

细胞质的核糖体上条件:

模板(mRNA)、原料(20种氨基酸)、酶和能量(ATP)产物:

一条多肽链

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

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为1个密码子。

二十三、(

二十四、遗传规律

1、相关概念:

相对性状:

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把杂种子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纯合子:

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纯合子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

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准确的含义:

含有等位基因的个体

表现型: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

豌豆高茎)

基因型: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如Dd、dd)

3、遗传的分离定律(C)

基因分离规律实质: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

遗传的分离定律

①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性状分离比是3:

1

基因型分离比是:

1:

2:

1

高茎×矮茎

;

高茎

↓自交

高茎矮茎

3:

1

②对分离现象解释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

③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测交的表现型分离比是1:

1,基因型分离比也是1:

1

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1、自由组合: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规律:

F2有四种表现型:

黄圆 :

黄皱 :

绿圆 :

绿皱=9:

3:

3:

1

九种基因型:

1YYRR 2YYRr  2YyRR  4YyRr (黄圆) 1YYrr 2Yyrr(黄皱) 1yyRR  2yyRr(绿圆)   1yyrr(绿皱)

2、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

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二十五、伴性遗传及其特点(B)

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表现型

正常

正常(携带者)

色盲

正常

色盲

色盲的遗传特点

1、男性多于女性。

2、交叉遗传。

即男性(色盲)→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男性的女儿)→男性(色盲,男性的外孙,女性的儿子)。

二十六、基因重组的概念及实例(A)

基因重组的概念:

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十七、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征(B)

基因突变的概念: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特征:

1、普遍性;2、随机性;3、突变频率低;4、多数是有害的。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二十八、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数目的变异(A)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数目的改变,与基因突变不同,染色体变异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看见,基因突变是看不见的。

备注:

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

二十九、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B)

5、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1、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

如:

从某种群抽取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30、60、10个。

则:

A基因的频率为(30*2+60)/200=60%

a基因的频率为(10*2+60)/200=40%

小结:

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种群中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知识点归纳——必修3

三十、第一章

\

一、细胞的生存环境:

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①内环境的成分:

水,蛋白质,无机盐,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尿素、尿酸、肌酸、氨基酸、多肽、和氨气等。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与碳酸氢钠等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当我们进行大量运动时,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浆中,与乳酸反应后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碳酸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刺激呼吸神经中枢,使二氧化碳排出。

三十一、#

三十二、

第二章

三、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神经系统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

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组成: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电位:

外正内负;刺激后:

外负内正。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是双向的。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

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中,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

膜,故兴奋在突触间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是

单向的。

'

四、激素调节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激素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细胞代谢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5、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级

(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6、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

 

五、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各种吞噬细胞.

2、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

非特疫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体液免疫

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

3、体液免疫的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浆细胞

抗体

记忆细胞

4、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效应T细胞

淋巴因子

效应T细胞作用:

结合靶细胞,使靶细胞破裂

记忆细胞

三十三、《

三十四、第三章:

一、

1、生长素的合成:

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

2、作用:

一般情况下,生长素高浓度促进生长,低浓度抑制生长;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3、顶端优势:

顶芽是生长素合成的中心,顶芽合成的生长素沿茎向基部运输,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叫顶端优势。

摘除顶芽,侧芽的抑制现象解除,就能长成枝条。

三十五、第四章:

一、种群:

1、种群:

指生活在同一地区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总和。

{

2、种群密度:

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调查动物:

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常用标志重捕法来估算。

对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常用样方法。

捕获数(全标记)重捕标志数

种群数量()重捕总数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J型增长

b、条件:

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

c、举例:

自然界中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

2、“S型增长”a、条件:

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b、曲线中注意点:

(1)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2)K/2处增长率最大。

三、群落的结构:

1、群落中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

概念

举例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老鹰捕食老鼠

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在细菌的培养基上生长着青霉

寄生

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人体内的蛔虫

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物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三十六、第五章

一、生态系统

1、定义: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硝化细菌等

2、结构:

组成成分消费者主要有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异养生物

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还有腐生生活的动物

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

营养结构

食物网在食物网之间的关系有竞争同时存在竞争。

食物链,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

(会数食物链条数)

举例:

植物蝗虫青蛙蛇鹰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

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第五营养级

物理信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可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来自于生物。

3、信息传递①信息种类化学信息通过信息素传递信息的,如植物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

行为信息通过动物特殊行为传递信息的,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都可以传递

4、稳定性①定义: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②种类两者往往是相反关系

恢复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备注:

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营养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低,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