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1087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docx

《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docx

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水利工程专业

水利工程专业

认识实习报告

实习班级:

水建A082

姓名:

王治政

学号:

2008112055

指导老师:

冷爱国刘祥柱刘昌礼张云清

实习时间:

2009.04.16-2009.04.17

第一节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第二节水利工程的作用、我国及山东水利建设成就及发展

第三节实习工程情况介绍

第四节实习的收获和体会

一、水工建筑物认识实习目的、要求

通过参观水利工程、听取报告和技术人员的现场讲解,了解我国及山东省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历史;了解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了解传统水利与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含义;了解已建和在建的著名的水利工程;熟悉混凝土坝、土石坝、水闸、渡槽、渠道、倒洪吸、堤防等水工建筑物的作用、布置、结构组成、构造要求及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通过实习,使同学们增加水利工程、水工建筑物的感性认识,体会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同时,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水利事业、乐于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二、对实习地点的要求、实习内容

1.对实习地点的要求

就近选择综合性较强、水工建筑物较为集中的水利枢纽工程、治河工程、灌区工程。

要求水工建筑物尽可能齐全,工程管理规范,工程运行良好,社会效益大,经济效益好,工程在省内乃至全国有一定的影响。

2.实习内容

(1)听有关水利形势的报告。

了解传统水利、现代水利、生态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含义。

(2)观看视频,了解我国及山东治水的历史及水利发展的情况,以及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情况。

视频包括: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都江堰、南水北调工程、中国水利50年、临沂水利50年等。

(3)参观实际工程。

听取技术人员的报告和现场讲解。

三、实习要求

1.实习纪律

世袭人员要严格遵守学校纪律和工程单味的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听从实习指导老师的安排,尊重工程技术人员,不得破坏水利工程,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风貌。

注意保护自身的安全。

2.实习笔记

实习笔记是书写实习报告的基础材料,也是评定实习成绩的一项主要内容,实习期间要求同学认真收集材料并做好记录。

3.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是实习的主要成果,报告内容要充实,要反映出实习的目的、了解的内容和实习体会,必要时要有附图。

第二节水利工程的作用、我国及山东水利建设成就及发展

一、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指对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控制和调配,以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而修建的工程。

在时间上重新分配水资源,做到防洪补枯,以防止洪涝灾害和发展灌溉、发电、供水、航运等事业。

水利工程的类型有:

1.河道整治与防洪工程

河道整治主要是通过整治建筑物和其它措施,防止河道冲蚀、改道和淤积,使河流的外形和演变过程都能满足防洪与兴利等各方面的要求。

一般防治洪水的措施是"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工程体系。

"上拦"是防洪的根本措施,不仅可以有效防治洪水,而且可以综合地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就是在山地丘陵地区进行水土保持,拦截水土,有效地减少地面径流;在干、支流的中上游兴建水库拦蓄洪水,调节下泄流量不超过下游河道的过流能力。

水库,作为一种蓄水工程,在汛期可以拦蓄洪水,消减洪峰,保护下游地区安全,拦蓄的水流由于下游水位抬高可以用来满足灌溉、发电、航运、供水和淡水养殖的需要。

水库的形成使库区内造成淹没,村镇、居民、工厂及交通等设施需要迁移重建;水库水位的升降可能引起岸坡大范围滑坡,影响拦河坝的安全;在地震多发区,还有可能诱发地震;水库水质、水温的变化、水库下游径流的减少使库区及下游河道的生态平衡发生变化。

"下排"就是疏竣河道,裁弯取直,修筑堤防,提高河道泄洪能力,减轻洪水威胁。

这是治标的办法,不是从根本上防治洪水。

但是,在"上拦"工程没有完全控制洪水之前,筑堤防洪仍是一种重要有效的措施,而且要加强汛期的防护、管理、监察等工作,确保安全。

"两岸分滞"是在河道两岸适当位置,修建分洪闸、引洪道、滞洪区等,将超过河道安全泄量的洪峰流量通过泄洪建筑物分流到该河道下游或其他水系,

或者蓄于低洼地区(滞洪区),以保证河道两岸保护区的安全。

滞洪区的规划与兴建应根据实际经济发展情况、人口因素、地理情况和国家的需要,由国家统筹安排。

为了减少滞洪区的损失,必须做好通讯、交通和安全措施等工作,并做好水文预报,只有万不得已时才运用分洪措施。

2.农田水利工程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通过建闸修渠等工程措施,形成良好的灌、排系统,来调节和改变农田水分状态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符合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农田水利工程一般包括:

(1)取水工程

从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等水源适时适量地引取水量,用于农田灌溉的工程称之为取水工程。

在河流中引水灌溉时,取水工程一般包括抬高水位的拦河坝(闸)、控制引水的进水闸、排沙用的冲沙闸、沉沙池等。

当河流流量较大、水位较高能满足引水灌溉要求时,可以不修建拦河坝(闸)。

当河流水位较低又不宜修建坝(闸)时,可建提灌站,提水灌溉。

(2)输水配水工程

将一定流量的水流输送并配置到田间的建筑物的综合体称输水配水工程。

如各级固定渠道系统及渠道上的涵洞、渡槽、交通桥、分水闸等。

(3)排水工程

各级排水沟及沟道上的建筑物。

其作用是将农田内多余水分排泄到一定范围以外,使农田水分保持适宜状态,满足通气,养料和热状况的要求,以适应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如排水沟、排水闸等。

3.水力发电工程

水力发电工程就是将具有巨大能量的水流通过水轮机转换为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工程措施。

4.供水和排水工程

供水是将水从天然水源中取出,经过净化、加压、用管网供给城市、工矿企业等用水部门;排水是排除工矿企业及城市废水、污水和地面雨水。

城市供水对水质、水量及供水可靠性上要求很高;排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

5.航运工程

利用天然河道通航,必须进行疏浚、河床整治、改善河流的弯曲情况、设立航道标志,以建立稳定的航道。

当河道通航深度不足时,可以通过拦河建闸、坝的措施抬高河道水位;或利用水库进行径流调节,改善水库下游的通航条件。

人工水道是人们为了改善航运条件,开挖人工运河、河网及渠化河流,以节省航程,节约人力、物力、财力。

例如,运河可以作为水电站的引水道、灌溉干渠、供水的输水道等。

二、水利枢纽

为了综合利用水资源,达到防洪、灌溉、发电、供水、航运等目的,需要修建几种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以控制和支配水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样建筑物的综合体称为水利枢纽。

例如:

南水北调中线渠首蓄水工程--丹江口水利枢纽,如图2-3-1:

图2-3-1丹江口水利枢纽布置图枢纽

主要组成:

(1)拦河坝:

为宽缝重力坝(副坝为粘土斜墙堆石坝),用以截断水流、挡水蓄水、形成水库。

总库容209亿m3,水电站装机容量90万kw。

(2)深孔坝段、溢流坝段:

用以宣泄洪水期河道入库洪量超过水库调蓄能力的多余洪水,以保证大坝及有关建筑物安全。

(3)水电站建筑物:

用以将水能转变为电能。

(4)升船机:

其作用是向上、下游运送过坝船只。

三、水工建筑物

为了达到防洪、灌溉、发电、航运、养殖、生态保护等目的,在河道上修建的建筑物称为水工建筑物。

其类型为:

1.按建筑物的用途分类

挡水建筑物--用以拦截江河,形成水库或壅高水位。

如各种坝、闸、堤防、海塘等。

泄水建筑物--用以渲泄在各种情况下、特别是洪水期的多余入库水量,以确保大坝和其他建筑物的安全。

如溢流坝、溢洪道、泄洪洞等。

输水建筑物--为灌溉、发电、和供水的需要从上游向下游输水用的建筑物,如输水洞、引水管、渠道、渡槽等。

是输水建筑物的首部建筑,如进水闸、扬水站等。

取水建筑物--

整治建筑物--用以整治河道,改善河道的水流条件,如丁坝、顺坝、导流堤、护岸等。

专门建筑物--专门为灌溉、发电、供水、过坝需要而修建的建筑物,如电站厂房、沉沙池、船闸、升船机、鱼道、筏道等。

2.按建筑物使用时间分类

永久性建筑物--这种建筑物在运用期长期使用,根据其在整体工程中的重要性又分为主要建筑物和次要建筑物。

主要建筑物是指该建筑物失事后将造成下游灾害或严重影响工程效益,如闸、坝、泄水建筑物、输水建筑物及水电站厂房等;次要建筑物是指失事后不致造成下游灾害和对工程效益影响不大且易于检修的建筑物,如挡土墙、导流墙、工作桥及护岸等。

临时性建筑物--这种建筑物仅在工程施工期间使用,如围堰、导流建筑物等。

四、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几千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为兴水利,除水害进行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例如:

?

从春秋时期开始,在黄河下游沿岸修建的堤防,经历代整修加固,已形成1800多公里的黄河大堤,为治河防洪,堤防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公元前485年开始兴建到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的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为当时及今后的南北交通、发展航运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灌溉面积达1000多万亩的四川都江堰工程已有2250多年的历史,仍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效益。

水利工程建设的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繁荣我国经济,发展祖国文化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水利事业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对黄河和淮河进行全流域的规划和治理,根据"统一规划,蓄泄兼顾"的原则,修建了许多山区水库和洼地蓄洪工程,改变了淮河"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悲惨景象;人民治黄功绩卓著,保证了黄河"伏秋大汛不决口,大河上下报安澜";1963年开始根治海河,现在全流域已初步形成了防洪除涝体系;到1991年全国整修、新建各类江河堤防、海塘22万Km;水库8.38万座,总库容4677.5亿m3,其中,大型水库367座,库容3400亿m3;水闸2.9万多座,其中,大型水闸320座;建设蓄洪、滞洪区100多处,总面积约3万Km2;水电装机由1949年的16万KW增加到3788.35万KW;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2.4亿亩增加到7.3亿亩,其中50万亩以上灌区73处;此外还完成了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引碧入大等供水工程。

这些水利工程,在历次的洪涝灾害中尤其是1991年及1998年的特大洪水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减轻了灾害程度。

但1991年及1998年洪涝灾害的教训,说明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大江大河的防洪问题还未彻底根治。

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大江大河的治理,从根本上解决水患。

五、山东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山东治水的历史悠久,山东人民却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在齐鲁大地上构绘了一幅史无前例的、宏伟的治水蓝图。

上世纪50年代,水利工程的建设者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创了治水奇迹:

为沂沭河流域的洪水出路开山辟岭;在百余万亩盐碱荒地上,建立起了科

学的引黄灌溉、排水系统;在全省各主要河道上,修建了百余座大中型水库群和多种多样的群众性小型工程。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由干部、技术人员和千百万民工组成的治水大军,为这些伟大事业,夜以继日,忘我劳动,常年战斗在工地上,以青春甚至生命,在构绘的这幅治水蓝图上,实现了他们人生的自我价值。

这是艰苦奋斗的年代,是创业的年代,也是为山东水利奠定基础的年代。

60年代初,山东海河、淮河流域平原,连续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最大受灾面积达全部耕地的80%;涝碱相随,盐碱地突增1倍。

在治水上,由于只蓄不排,对洪水不是疏导而是截堵,结果造成水灾面积扩大,省、地、县、乡之间,堵水扒水矛盾迭起。

特别对引黄灌溉,社会上提出很多质疑、批评。

广大水利工作者在困难中,分析、探索,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

挫折使人进一步认识到在黄淮海平原治水中,包括大规模发展引黄灌溉,都必须从排水入手。

当时,把不具备排水条件的引黄灌溉暂时停下来,虽然是一副苦药,但对以后积极慎重发展引黄灌溉起了重要作用。

山东黄淮海平原的综合治理,就是从防洪除涝开始的。

70年代前后,在治理淮河、海河平原中,齐鲁儿女再振雄风。

通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工程搞得扎实有效。

治理后,在历次抗洪斗争中都取得了巨大效益。

在山区,已建水库虽在历次抗洪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遗留了大量尾工,其中不少险象丛生,个别水库甚至面临跨坝危险,亟待除险加固。

实践使人们认识到,50年代建成的大批水库和引黄涵闸,虽然具备了蓄水、引水条件,但真正能达到灌溉增产,还需要大量的灌排渠系配套和完善的管理。

否则,只能大水漫灌。

在易涝易碱的黄泛平原,大水漫灌不仅不能增产,还造成了大面积土地盐碱化并加重洪涝灾害:

已经建成的大批水库,没有灌溉工程配套,同样不能增产。

例如,东平湖水库曾经蓄水20余亿m3,由于灌区没有开发,只得把水白白放掉,还因泥沙淤积减少数千万立方米的库容。

60~70年代,是水利事业经受挫折及考验的年代,是曲折前进的年代,是黄淮海平原洪涝治理取得重大成就的年代。

80年代,改革开放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水利事业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

水利必须为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全社会服务。

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为社会所

公认。

1989年建成的引黄济青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就是以工业、城市供水为主兼顾沿途农业和人畜饮水的综合性基础设施。

90年代,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对水利投入的增加及水利经济的发展,都为水利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水利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污染严重和地下水大面积超采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利工程老化、退化;病险水库加固和已建工程的续建配套任务仍然艰巨;特别是水利事业的良性循环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等重大问题,仍有待于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解决。

如今,东调南下导沂入沭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胶东调水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等大型人水和谐工程有的已经完成、有些正在建设,为山东水利的进一步发展续写着新的辉煌。

第四节实习工程情况介绍

日照水库

位于日照市西北付疃河的中上游。

控制流域面积548km2。

总库容2.72亿m3,兴利库容1.82亿m3。

水库工程于1958年10月l0日开工,主、副坝、溢洪道输水洞工程于1959年6月22日竣工。

投入运用后,相继建成电站、溢洪闸、防浪墙、坝后排水沟、反滤体、上游石护坡,开挖溢洪道子槽,翻修主坝上游石护坡,加高主坝,扩建电站、溢洪闸和闸下游消能设施等工程。

至1985年,水库工程共完成土方393万m3,石方7万m3,混凝土1.1万m3,累计国家投资1106万元。

水库枢纽工程由主、副坝、溢洪闸、输水洞、发电站组成。

主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长1116m,最大坝高28.5m,顶宽6m。

副坝为均质土坝,长285m,最大坝高8m,顶宽6m。

溢洪闸7孔,最大泄量3027m3/s。

输水洞最大流量20.50m3/s。

水电站装机3台1440kw。

水库达千年一遇防洪能力。

年平均淤积量71.46万m3(1974年测算)。

1974年8月14日,发生建库以来最大洪水时,削减洪峰78%。

水库灌区设计灌溉面

积3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9.50万亩。

电站年平均发电量147万kwh。

有渔业、园林、养殖场、供水等经营项目。

日照水库,因主要库址属地在东港区西湖镇,又名西湖水库。

它虽无西子之美,但也独有韵味。

幽碧湖中,群山倒映,涟漪细碎,山水交映,颇具诗情画意。

日照水库底部有一深潭,是现在水库的最深处。

传说潭中有一洞府,里边住着神仙。

人们常到此处询问吉凶、占卜未来,故名占卜潭。

传说很灵验,如人们要举办盛大的宴会,缺杯盘碗碟,至潭边一求,玲珑剔透、神气古怪的杯盘碗碟便会漂出水面,送到面前。

不过一定要如数奉还。

后来有一个贪心的人,留下一只玉杯,自此便谁也借不出了。

还传说有一名叫张鑫的人经洞府传递求信,曾有幸一游洞府,说洞府琼台楼阁,金碧辉煌,非人间所有。

日照水库的大坝上有一纪念碑,上有舒同题书"日照水库"四字。

水库四周青松满岗,坝西有一仿古小亭,登临幽亭,极目舒旷。

若泛舟湖中,闲情垂钓,别有情致。

日照水库及其周围有多处古迹。

西山有刘勰故里--刘三公庄,即现在的东港区三庄镇。

这里有古今稀有的古色古香的树种独株黑弹树,树干形体奇特,树冠若伞,夜深蓝、近乎黑。

这里有海拔391米的五姑洞山,山势险峻,峰顶有一古井,名"龙泉",遇旱不枯,井西有五姑洞。

相传李睦妹等五姑曾在此修炼,可骑竹竿穿山越洞,终成正果。

五姑洞山还有"一脚路子"、"干瞪眼"、"将军肚子"、"十八盘"、"佛爷洞"等景观。

水库西南的大花崖村,有一株银杏,外环内空,苍劲挺拔,树干中空处又生长出榆树,树干叉延,榆钱飞舞,白果累累,令人称奇。

沿银杏树旁公路南行不远,折向西行,山路弯弯,峰回路转,便到回龙观,现仅存遗址。

康熙间夏羽人修真于此,石壁岗存自题诗一首:

"千岩万壑极跻攀,将谓深山尽此间。

行到深山更深处,深山深处更深山。

"还有一首来访不遇的题诗:

"明月清风调,高山流水音。

予期今不遇,谁识伯牙心。

"回龙观虽仅存遗址,但茂林修竹,流波飞瀑,鸟鸣郦啭,令人流连忘返。

图2-6-12日照水库大坝

图2-6-13日照水库溢洪道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起始段,引岷江水,灌溉成都平原的大型水利工程。

晋代称都安大堰、湔堰,唐代又名楗尾堰,宋代始称都江堰。

都江堰相沿2000多年,是现存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无坝引水工程。

一、渠首枢纽的演变

都江堰创建于秦昭王末年(公元前256年~前251年),秦蜀郡守李冰主持兴建。

早期的都江堰记载甚略,《史记?

河渠书》只记李冰"穿二江成都之中"。

后人有许多推测,归结起来主要有2种:

一为李冰开凿了进水口及修建引水渠道,将岷江水引入成都平原;一为根据现代地质调查,认为岷江原有1条支流,自都江堰市分出,流经成都平原,至新津归回岷江,李冰利用这里的地形条件凿宽进口,整治河道,增加进水量,这个进口即为都江堰永久性进水口,因形如瓶状而名"宝瓶口"。

《华阳国志》记载李冰还在白沙邮(渠道上游约lkm处,

作三石人,立于水中"与江神要(约定),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

对水今为镇)

位流量关系有一定的认识,提出了利于下游用水的大致水位标准。

据《史记?

河渠书》的记载,早期的都江堰以航运为主,兼有灌溉效益,后来逐步演变成为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工程。

至迟在魏晋时,已具备分水、溢洪、引水三大主要工程设施的雏形。

修筑在江心洲的湔堰(又称堋、金堤)将岷江一分为二,左侧河水经宝瓶口进入灌区,以湔堰的高度及宝瓶口的大小控制引水流量;汛期,堰有冲决,水流经决口归入岷江正流,又可作进一步的调节。

唐代都江堰已经基本完善,成为由分水导流工程楗尾堰、溢流工程侍郎堰、引水工程宝瓶口三大工程为主体的无坝引水枢纽。

宋元时称分水工程为象鼻,明清迄今又称鱼嘴,均因形似而得名。

鱼嘴建在岷江江心洲滩脊顶端,长30m~50m,高8m~12m,低水位时分流人渠。

清道光以后侍郎堰又有飞沙堰之名。

飞沙堰为侧向溢流堰,高2m左右,宽150m~200m,低水位时壅水入宝瓶口,汛期堰顶溢流,特大洪水时允许冲决堰体,溢流量增大。

都江堰各工程在布置上有较大的灵活性,总的来说,要顺应江心洲地形地势和河道冲淤的变化,但在具体布置时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灌区用水需要,尽可能合理选择分水鱼嘴位置、溢流堰

位置和高度,并通过工程维修、河道疏浚等临时性工程措施加以稳定。

现代的都江堰保持着清代以来的基本面貌,由分水工程鱼嘴,导流工程百丈堤、金刚堤,溢流堰工程飞沙堰、人字堤及引水工程宝瓶口组成。

如图2-6-7所示。

图2-6-7都江堰平面图与今日景观

最早记载都江堰工程结构的文献见于晋代,当时系用卵石堆筑。

至迟在唐代都江堰工程结构已以竹笼工为主,木桩工用作建筑物加固和抗冲消能辅助工程。

这类竹、木、石建筑材料一直延用到20世纪50年代。

据清代史料记载,每年岁修需换竹笼1.3万余条,年需竹料170多万斤,其中以鱼嘴、飞沙堰用竹笼最多。

竹笼易朽,需年年更换,加上每年巨大的河道疏浚量,工料、劳动力的征集成为历代当地老百姓的一大负担。

古代都江堰多次工程结构的改造,在鱼嘴下功夫最多。

元至元元年(1335年)佥四川廉访司事吉当普主持大修,改用石料修砌鱼嘴,又用铁1.6万斤铸铁龟,置于顶端,以铁柱固定于滩地上。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水利按察司佥事施千祥修砌石鱼嘴,顶端用铁6.7万斤铸成铁牛,"首合尾分,如人字形",以保护鱼嘴。

由于基础淘刷,这些工程运用时间不长。

清光绪三年(1877年)四川总督丁宝桢主持大修,主要工程均改用石砌。

鱼嘴前端仍采用竹笼、木桩,以保护基础不受淘刷。

次年汛期,除鱼嘴外,其他工程均毁于洪水。

新鱼嘴运用了13年,后人称作"新工鱼嘴"。

1936年冬大修,总结了以往砌石鱼嘴成败经验,注意前端消能抗冲的基础改造。

前端以羊圈、木桩、竹笼组成三重抗冲刷防护圈,基础铺以竹笼、枕木作为刚性结构与砂卵石地基间的过渡层。

鱼嘴长31.4m,全高8.85m,其中过渡层厚3m。

这个鱼嘴一直运用到1979年外江建闸,该砌石鱼嘴成为今鱼嘴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以来,都江堰的其他工程也逐渐改为浆砌石、钢筋混凝土等结构,大大减少了岁修工程量。

二、渠首及灌区的管理

出土文物汉代李冰石像表明,都江堰至迟在汉代已设官专门从事管理。

晋代蜀郡设有蜀渠都水行事、蜀渠平水、水部都督等官(从事灌溉管理的专官)。

明代设水利佥事,清朝设水利同知,均是从事渠首管理的行政官员,在灌县有官署;灌区各县亦有相应官吏。

古代称渠首为官堰,有国家管理机构,维修经费亦主要由国家拨发;灌区干支级渠道为民堰,由受益各县管理,经费在民间

摊派。

历史上都江堰因为战乱,管理废弛,工程失修,多次完全失去作用。

但是,社会稍有平定,国家立即恢复对它的管理。

工程管理是都江堰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中又以岁修为主。

岁修一般历时近半年,农历冬十月初断流开工,春三月底完工供水。

清道光以前只限于内江一侧,道光时内外江均归入岁修范围。

岁修的主要工作是更换各工程设施的竹笼、木桩,疏浚河道、渠道。

渠首岁修范围一般自鱼嘴分水处至灌县境内各干渠进口段。

《宋史?

河渠志》记载当时宝瓶口段有水则作为施工和供水的标准。

水则共10则,1则为宋尺1尺(约合今0.02cm),刻于宝瓶口右侧离堆石壁上,要求侍郎堰底以4则为度,堰顶高以6则为准。

水则则数既用来控制侍郎堰的修筑高度,又作为河道疏浚的标准,从而达到调节控制宝瓶口进水量的目的。

明清以来仍以水则作为宝瓶口的水位计,又在飞沙堰对岸三道崖下设置标准台,上置铜标,与飞沙堰堰顶齐,台下河道中埋铁柱,铁柱所在的高程为疏浚后宝瓶口段的河底高程,控制标准较前严密。

在工程管理方面历代许多经验被编成口诀流传至今,如:

"遇弯截角,逢正抽心",是河道整治方面的技术要领;"深淘滩、低作堰",是对渠首或干渠级河道进口段河道整治、溢流堰修筑的技术要求。

清同治、光绪时灌县知县胡圻把前人积累的经验编成"三字诀",刻于都江堰左岸二王庙内,以示后人:

"深淘滩,低作堰,六字旨,千秋鉴。

挖河沙,堆堤岸。

砌鱼嘴,安羊圈。

立湃阙,留漏罐。

笼编密,石装健。

分四六,平潦旱。

水画符,铁桩见。

岁勤修,预防患。

遵旧制,毋擅变。

"概括了都江堰分水、溢流等工程设施和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技术,列出了渠首必设的水画符(水则)、铁桩、漏罐(涵洞)等水位观测、河道整治标准以及暗渠引水等工程设施。

除岁修以外,还有抢修和大修。

因为都江堰工程设施为临时性结构,抢修和大修只在特定情况下进行。

抢修只限灌区水稻用水期间,溢流堰冲溃,直接影响宝瓶口进水时进行。

大修多是渠首工程基本被毁,河道多年未认真疏滩,河道阻塞,供水不畅的情况下进行。

近代有过3次大修:

道光七年(1827年),由水利同知强望泰主持;光绪三年(1877年),由四川总督丁宝桢主持;1936年,由四川省水利局主持。

三、灌区的扩展

都江堰地处成都平原冲积扇的顶端,具有自流灌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