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草案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1182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草案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标准草案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标准草案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标准草案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标准草案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标准草案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标准草案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标准草案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标准草案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标准草案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标准草案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标准草案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标准草案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标准草案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标准草案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标准草案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标准草案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标准草案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标准草案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标准草案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标准草案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docx

《标准草案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草案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标准草案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docx

标准草案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

T/XXX

XXXXXXXXXXX标准

T/XXXXXXX-YYYY

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

(草案)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lectricaltag

ofprimarypowerequipment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XXXXXXXX发布

目  次

前  言

为规范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要求,提高电力一次设备在运维检修、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质量与效率,有效支撑电力设备智能运检业务管理,特编制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标签种类及规格要求、技术要求、试验要求、检验规则等内容,提出了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在检验、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具体要求,为电子标签在电力一次设备上进行标准化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本标准由xxxxxx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xxxxxx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中科院-南京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研发中心、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华乘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xxxxx。

本标准首次发布。

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电网公司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的种类、规格、物理及电气性能、数据格式与通信规约、试验要求及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的检验、安装和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1.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

GB/T2422-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术语

GB/T29768-2013信息技术射频识别800/900MHz空中接口协议

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A:

低温

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B:

高温

GB/T2423.3-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Cab:

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5-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

冲击

GB/T2423.6-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Eb和导则:

碰撞

GB/T2423.8-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Ed:

自由跌落

GB/T2423.10-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c:

振动(正弦)》

GB/T2423.24-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Sa:

模拟地面上的太阳辐射

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

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14258-2003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

GB/T17215.211-2006交流电测量设备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第11部分:

测量设备

GB/T17626-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GB/T18284—2000快速响应矩阵码

GB/T7027—2002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GB/T18347-2001128条码

GB/T14916-2006识别卡物理特性

HG/T2406-2002压敏胶标签纸

SJ/T11363-2006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ISO/IEC15426-1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条码检测仪一致性测试规范第一部分:

线性符号(Informationtechnology-Automaticidentificationanddatacapturetechniques-Barcodeverifierconformancespecifications-Part1:

Linearsymbols)》

ISO/IEC18000-6C:

2004/Amd1.1:

2006《扩充C类及对A类和B类的更新(ExtensionwithTypeCandupdateofTypesAandB)

ISO/IECTR18046-3:

2007信息技术——射频识别装置性能测试方法——第3部分:

标签性能测试方法(Informationtechnology--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deviceperformancetestmethods--Part3:

Testmethodsfortagperformance)

ISO/IECTR18047-6:

2006信息技术——射频识别装置一致性测试方法——第6部分:

在860MHz–960MHz通信的空中接口的测试方法(Informationtechnology--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deviceconformancetestmethods--Part6:

Testmethodsforairinterfacecommunicationsat860MHzto960MHz)

ISO/IEC19762-3信息技术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词汇第3部分:

射频识别(Informationtechnology—Automaticidentificationanddatacapture(AIDC)techniques—Harmonizedvocabulary—Part3:

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

ISO/IEC19762-4信息技术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词汇第4部分:

无线电通信(Informationtechnology—Automaticidentificationanddatacapture(AIDC)techniques—Harmonizedvocabulary—Part4:

Generaltermsrelatingtoradiocommunications)

3术语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射频RFradiofrequency

无线发射使用的频率,范围为:

30kHz~3GHz。

3.2

电子标签electricaltag

用于物体或物品标识、具有信息存储机制的、能接收读写器的电磁场调制信号并返回响应信号的数据载体。

3.3

无源电子标签passivetag

内部没有电池、靠接收读写器射频能量工作的电子标签。

3.4

标签芯片tagchip

应用于电子标签中实现收发、存储等核心功能的集成电路。

3.5

天线antenna

无线收发设备的基本单元,用于向空中辐射或从空中接收射频信号。

3.6

基材substrate

标签天线与芯片固定的承载体。

3.7

柔性标签flexibletag

采用柔软基材封装的电子标签。

3.8

硬质标签rigiditytag

采用具有一定硬度基材封装的电子标签。

3.9

读写标签read&writetag

可以多次改写与读出的电子标签。

3.10

存储容量memorycapacity

电子标签内部信息存储空间的大小,以字节数或位数标度。

3.11

标签寿命taglife

电子标签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平均工作时间。

3.12

读写器reader/writer

一种电子设备,执行从电子标签获取数据和向电子标签写入数据的过程,适当时,执行冲突仲裁、错误控制、信道编码、信道解码、信源编码、信源译码和交换源端数据等过程。

3.13

标签启动功率poweronTagforward

标签在频点下工作的启动阀值功率。

3.14

识读距离readrange

识读标签距离。

3.15

防碰撞anticollision

多标签阅读环境中,系统在一定时间内识别出每张标签的技术。

3.16

射频识别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

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的通信,以达到识别并交换数据的技术。

3.17

标签幅射功率PowerOnTagReverse

标签在各频率下启动后往外辐射的功率。

3.18

射频识别系统RFIDSystem

以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为基础,实现非接触自动识别功能的系统。

3.19

前向激活功率forwardactivatepower

使标签整流电路输出恰好激活标签芯片的功率。

3.20

反向散射功率reversescatterpower

一定误码率(信噪比)下,阅读器能正确解码标签反向散射信号的功率。

3.21

电场强度阈值electromagneticfieldthreshold

最小电场强度。

3.22

天线方向图radiationpattern

在离天线一定距离处,辐射场的相对场强(归一化值)随方向变化的图形。

3.23

等效辐射功率ERPeffectiveradiatedpower

从读写器的半波偶极子天线上辐射的发射功率。

3.24

抗冲击能力resiststrike

射频标签抵抗一定冲击的能力。

3.25

电力一次设备primaryequipmentofpowersystem

直接参与生产、输送和分配电能的电气设备,包括变压器、断路器、电抗器、负荷开关、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容器、避雷器、架空线路、电力电缆等。

4符号、代号及缩略语

下列符号、代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4.1符号

h:

小时

4.2代号

DB:

行业标准

GB:

国家标准

GB/T:

推荐性国家标准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4.3缩略语

RFID:

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

RFID:

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RF:

射频(RadioFrequency)

RF:

射频就是射频电流,它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的简称。

5种类及规格要求

本标准中所提及的电子标签均为无源电子标签。

电子标签根据适用范围不同,分为一类标签、二类标签、三类标签等三种,电子标签的使用范围见表1,电子标签的类型标识代码分类见表2。

表1标签尺寸要求

标签分类

要求识读距离

防护要求

封装形式

运行环境

应用对象建议

一类标签

大于7米

IP67

ABS

室外

架空线路、变压器等

二类标签

大于3米

IP67

ABS

室外

断路器、电抗器、负荷开关、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容器、避雷器、电力电缆等

三类标签

大于0.5米

IP54

PET

室内

开关柜、所用变等

表2电力一次设备用电子标签类型标识代码分类说明

X

X

X

X

X

-XXXX

分类

适用对象

芯片厂家

型号

产品代码

电子标签标识:

T

1:

一类标签

2:

二类标签

3:

三类标签

Y:

站内一次设备

E:

站内二次设备

B:

站内日常办公设备

1:

北京智芯微电子

2:

上海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3:

上海坤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由不大于8位的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

英文字母可由生成企业名称拼音简称表示,数字代表产品设计序号

5.1封装形式

标签的封装分为硬质标签和柔性标签二种,其中,硬质标签的封装应适用于室外环境,如防水、耐气候性等;软质标签用于室内设备表面,其正表明可印刷条形码或二维码信息以及其他文字符号信息。

标签的底层采用高粘度自粘胶,适用于粘贴在金属或非金属表面使用,粘贴牢固,不易脱落。

5.2材质及外观要求

5.2.1材质要求

硬质标签需要采用ABS外壳,外壳厚度不低于2毫米。

柔性标签采用防水防潮的PET材质。

5.2.2外观要求

标签外观不应有可能干扰性能的缺陷和视觉可观察到的损伤或附着物,例如切割碎片、额外的尘埃、折叠、破损、折痕和凸点等,不能有溢胶现象。

如标签表面包含图形或文字信息,标签表面印刷或打印的图形与文字应清晰、端正。

如有条码,条码区不应有干扰识读的暗纹。

5.3尺寸要求

标签的尺寸应在保证性能参数的前提下适应电力一次设备的实际情况。

针对用于电力一次设备标签的不同应用场景,按照RFID标签所属设备的运行环境及设备巡视的需要将标签分为大、中、小三种。

见下表一所示的标签分类。

表3标签尺寸要求

标签尺寸规格

要求识读距离

防护要求

封装

建议大小允许偏差+10%(单位:

mm)

应用对象

大标签

大于7米

IP67

ABS

200*30*20

架空线路、变压器等

中标签

大于3米

IP67

ABS

155*30*12

断路器、电抗器、负荷开关、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容器、避雷器、电力电缆等

小标签

大于0.5米

IP54

PET

70*25*6

开关柜、所用变等

5.4安装要求

标签的安装应满足易于粘贴,防水、防脱落、防破坏的使用要求。

标签的安装位置的选择应保证电子标签的识别成功率。

5.5功能要求

标签用于非接触式快速识别,能满足电力一次设备身份识别管理要求,也能满足一次设备日常巡检工作要求,其中安装位置为金属的,使用抗金属标签;安装位置为非金属的,使用非抗金属标签。

6技术要求

6.1电子标签物理性能

6.1.1耐温湿度

在63kPa~106kPa(海拔4000m及以下)的大气压力下,标签的工作和贮存运输温湿度条件应符合表3的温湿度要求。

表4电子标签环境要求

环境条件

温度

工作

-20℃~70℃

贮存运输极限范围

-40℃~85℃

相对湿度

年平均

<75%

30天,一年中这些天以自然方式分

95%

其余时间有时为

85%

大气压力

63kPa~106kPa

注:

在极端温度范围外,存贮和运输最长期限仅限于6h。

环境的突然变化可能造成标签扭曲。

因此,包含标签的包装在被打开之前需要在周围的环境条件下稳定放置30min。

6.1.2耐辐射(外部粘贴)

表5电子标签耐辐射要求

辐射类型

辐射条件

要求

紫外线

正反面进行单色波长254μm,总能量15W/s/cm2辐射

标签数据不丢失,可读写

X射线

总能量100keV,累计0.1Gy双面辐射

标签数据不丢失,可读写

注:

标签的阳光辐射防护应满足GB/T2423.24中4.3的A级要求。

6.1.3耐振动

标签应能适应使用或运输等过程的振动环境。

在按照GB/T17215.211的5.2.2.3要求的测试后,电子标签应不脱落并能正常工作。

6.1.4耐冲击

标签应能适应在使用、搬运、装卸和运输等过程中可能遭受的非重复性冲击。

在按照GB/T17215.211的5.2.2.2要求的测试后,电子标签应不脱落并能正常工作。

6.1.5抗静电

使用储能电容150pF±15pF,放电电阻330Ω±33Ω,充电电阻50MΩ~100MΩ的静电放电装置,设定电压为6kV,对射频标签正面选择均匀分布的6个点,进行接触放电,标签数据不丢失,可读写。

6.1.6抗静磁场

射频标签垂直于磁力线方向,以10mm/s的速度,通过强度为640kA/m的静磁场装置,标签数据不丢失,可读写。

6.1.7抗金属性

安装在金属材质设备上的标签应具有良好的抗金属性能,当标签被固接在设备表面时,标签的正常读写不受金属环境影响。

6.1.8抗弯曲

硬质标签及柔性标签应能承受在使用、搬运、装卸和运输等过程中可能遭受的压力。

其中柔性标签不应有折痕。

所有标签的封装不能异常,标签应能正常工作。

6.1.9抗扭曲

将柔性标签进行旋转角度为15°的扭曲后,标签不应有折痕,封装不能异常,标签应能正常工作。

6.1.10抗脱落

柔性标签的180°剥离强度、持粘性、与隔离纸(底纸)的180°剥离强度和起翘性应符合HG/T2406中4.6的相应规定。

6.2.1密封性

硬性标签应符合GB4208中IP67的规定。

6.2电子标签电气性能

6.2.1总述

电子标签应符合GB/T29768-2013《信息技术射频识别800/900MHz空中接口协议》空中接口协议要求空中接口要求。

6.2.2工作频率

电子标签的工作频段应覆盖920MHz~925MHz。

6.2.3阈值检测

6.2.3.1标签射频阀值

表6标签射频阀值参数要求

标签类型

大标签

中标签

小标签

标签启动功率

小于等于-18dBm

小于等于-15dBm

小于等于-10dBm

标签幅射功率

大于等于-16dBm

大于等于-19dBm

大于等于-24dBm

注:

读写器功率为30dBm,天线增益为6dBi,天线为圆极化天线。

6.2.4读写距离

表7标签读写距离

标签类型

大标签

中标签

小标签

标签读取距离

大于等于7米

大于等于3米

大于等于0.5米

标签写入距离

大于等于2.5米

大于等于1米

大于等于0.15米

注:

读写器功率为30dBm,天线增益为6dBi,天线为圆极化天线

6.2.5擦写次数

读写标签可擦写次数不少于10万次。

6.2.6数据保持时间

标签数据保持时间为10年以上。

6.2.7抗扰度

在用于电力一次设备的电子标签抗扰度的检测中,需采用固定式读写器进行识读测试,将电子标签识读率90%作为抗扰程度衡量标准。

6.2.7.1静电放电抗扰度

在经过试验电压8kV的静电接触式放电或15kV的静电空气放电试验后,5.2中规定的标签性能仍应满足。

在试验中,功能或性能有短暂的降低或失去是容许的。

并且经过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后,标签的性能仍应满足5.2的要求。

6.2.7.2射频电磁场抗扰度

按照GB/T17215.211的7.5.3规定进行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应保证标签的性能满足5.2的要求。

标签在经过30V/m的试验场强辐射后,应能满足5.2.规定的性能要求工作。

6.2.7.3工频磁场抗扰度

按GB/T17618中4.2.4的规定进行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应保证标签的性能满足5.2的要求。

测试后,标签应能满足5.2中规定的性能要求工作。

6.2.7.4浪涌抗扰度

对抗金属标签增加浪涌抗扰度测试。

按GB/T17625.6中8.2的规定进行测试。

测试后,标签应能满足5.2中规定的性能要求工作。

并且经过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后,标签的性能仍应满足5.2的要求。

6.2.7.5实时识读性能抗扰度

对标签的实际场景应用识读性能进行检测。

要求在高压、中压、及低压的实际应用的场景下,当采用手持设备时,标签要与手持读写器之间实现正常读取5.3读写器技术要求

6.3通信规约

读写器的通信规约应兼容ISO18000-6C要求及GB/T29768-2013的要求。

6.3.1工作频率

读写器的的工作频段应覆盖920MHz–925MHz。

6.3.2读写器功率

读写器功率在15dBm至30dBm范围内可调,调整的步进为1dBm。

7试验要求

7.1测试的一般要求

7.1.1测试环境

本标准中除气候环境试验以外其他试验均在如下环境中进行:

温度:

23℃±3℃;相对湿度:

40%~60%;大气压:

86kPa~106kPa。

7.1.2预处理

除非另有规定,被测标签应在测试环境中存放24小时后再进行测试。

7.2直观检测

7.2.1材质检查

目测检查标签的材质。

其中,待测电子标签应符合4.1至4.5的要求

7.2.2外观检测

目测和手动检查标签的外观和版式。

待测电子标签应符合4.1至4.5的要求。

7.2.3尺寸测试

按要求采用准确度等级0.1mm以上的工具对标签尺寸进行测量。

待测电子标签应符合4.1至4.5的要求。

7.3条码印制质量测试

如标签表面有条码印制,条码符号等级应采用满足ISO/IEC15426-1要求的条码检测仪,依据GB/T14258对条码进行检测。

7.4物理性能试验

7.4.1温湿度测试

7.4.1.1温度下限试验

7.4.1.1.1样品预处理

为防止试验中受试样品结霜和凝露,允许将受试样品用聚乙烯薄膜密封后进行试验,必要时还可以在密封套内装吸潮剂。

7.4.1.1.2工作温度下限试验

按GB/T2423.1“试验Ad”进行。

严酷程度应符合5.1.1对工作温度下限值的规定。

对标签连续运行检查读写程序2h,受试样品应工作正常,恢复时间为2h。

7.4.1.1.3贮存运输温度下限试验

按GB/T2423.1“试验Ab”进行。

严酷程度应符合5.1.1对贮存运输温度下限值的规定,受试样品在不工作条件下存放16h,恢复时间为2h,再进行检测应能正常工作。

7.4.1.2温度上限试验

7.4.1.2.1工作温度上限试验

按GB/T2423.2“试验Bd”进行。

严酷程度应符合5.1.1对工作温度上限值的规定。

对标签连续运行检查读写程序2h,受试样品应工作正常,恢复时间为2h。

7.4.1.2.2贮存运输温度上限试验

按GB/T2423.2“试验Bb”进行。

严酷程度应符合5.1.1对贮存运输温度上限值的规定。

受试样品在不工作条件下存放16h,恢复时间为2h,再进行检测应能正常工作。

7.4.1.3高低温交变试验

粘贴有标签的设备在-20℃~85℃的变温环境下进行高低温交变测试,测试时间1个月,测试完成后,标签外观无变化,读写性能无明显变化,标签没有脱落。

7.4.1.4恒定湿热试验

7.4.1.4.1工作条件下恒定湿热试验

按照GB/T2423.3“试验Cab”进行。

按5.1.1规定的工作温度、湿热上限值的规定,对标签连续运行检查读写程序2h,受试样品应工作正常,恢复时间为2h。

7.4.1.4.2贮存运输条件下恒定湿热试验

按照GB/T2423.3“试验Cab”进行。

按5.1.1规定的贮存运输温度、湿热上限值的规定,在不工作条件下存放48h,然后恢复到正常工作条件,恢复时间为2h,再进行检测应能正常工作。

测试结果应满足5.1.1的要求。

7.4.2阳光辐射防护测试

标签按GB/T17215.211的6.3.4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满足5.1.2的要求。

7.4.3振动测试

按GB/T2413.10中试验Fc进行,振动环境条件见GB/T17215.211中5.2.2.3。

测试结果应满足5.1.4的要求。

7.4.4冲击测试

按GB/T2413.5中试验Ea进行,冲击环境条件见GB/T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