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1226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9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docx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docx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

桥梁防洪评价报告(通过省厅评审)

XXX桥跨XX河

防洪评价报告

(报批稿)

 

XXXX

二0一七年七月

 

XXX

防洪评价报告

(报批稿)

 

批准:

XXX

审定:

XXX

审查:

XXX

校核:

XXX

报告编写:

XXX

1

2

3概述

3.1项目背景

3.1.1项目所在地理位置

交通运输是经济腾飞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防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

交通运输发展的快慢、优劣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支撑、保障和引导作用。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实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下,交通运输更承担着新时期赋予的重要责任。

本项目XXX,主要分为两期,一期项目起点位于XXX与XXX平面交叉处,全长约5.485公里,二期项目为自一期项目终点XXX东向西南方向前行,跨越XX河后继续向西南方向前行跨越XX后至XX村与县道XXX平面交叉处结束,全长约1.8公里。

本项目合计全长7.285公里,XXX属于二期项目中跨越XX桥梁,项目具体路线走向见附图1。

XXX在XX村南部跨越XX河,XX桥处于XX水库与XX闸之间,桥梁距上游XX水库56.2km,距下游XX闸17.8km,XX桥是XX至XX道路上跨XX河的一座重要桥梁,也是XX至XX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XXX旅游开发、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XXX有限公司承担了XXXXXXXX至XX道路提升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XX桥桥梁总长307.24m,桥梁全宽为12m。

由于XX桥跨越XX河,根据水利部、国家计委水政[1992]7号文:

“关于颁发《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的通知”及水利部水建字[2001]618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的通知》精神,评价工程建设对河道行洪与防洪安全的影响提供了依据,为评价工程建设与防洪、河道管理等是否相抵触,保证工程满足河道防洪要求,必须编制有关的防洪评价报告,经有关专家评审和河道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开工建设,力求将桥梁建设对防洪的影响降到最低。

 

3.1.2编制工作概况

XXX有限公司承担了XXXXXXXX至XX道路提升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

于2017年6月,受XXXXXX的委托,XXX有限公司承担了“XX至XX道路提升项目XX桥工程跨XX河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工作。

接受委托后,公司组织相关技术力量组成项目组对本项目进行了实地勘察,就其地理位置、场地、地形地貌、周边环境、水利规划以及工程所在河道的基本情况、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现场考察。

项目组在了解有关情况的基础上,收集了本工程所在河道的主要影响河段的地形图,了解了本项目建设的基本思路、建设规模、布局规划等内容,并搜集整理有关基础资料、图纸,查清了现有建筑物位置、类型和数量,并对河道断面、过流能力进行了复核,为进行防洪评价做好了准备。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桥梁结构形式、平面布置等资料,分析计算桥梁建成后各频率洪水的水位壅高、壅水长度、河底与河岸冲刷等,论证其对河势、堤防、防汛、现有水利工程等方面的影响,提出消除或减小影响的补救措施。

3.2评价依据

3.2.1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10日国务院令发布);

(4)原国家计委、水利部关于颁发《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的通知(1992年4月3日水利部水政[1992]7号);

(5)水利部关于印发《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的通知(2004年7月水利部办建管[2004]109号);

(6)河南省水利厅《关于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豫水管字[1998]10号)。

3.2.2规程、规范

(1)《防洪标准》(GB50201-2014);

(2)《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

(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

(4)《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

(5)《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2002)

(6)《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C30-2015);

(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GB51038-2015);

(9)其它相关的规程、规范等。

3.2.3参考资料

(1)XXX

(2)XXX

(3)XX桥设计资料、地质勘察资料、测量资料等;

(4)《XXX水利志》

(5)(5)其它相关资料。

3.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3.3.1技术路线

根据水利部办公厅颁发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中的相关内容,综合评价河流的防洪现状和总体要求,在系统收集有关水文泥沙资料、河道地形条件、河道变化,桥位处河道现状及规划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实地查勘、资料分析、数值计算等方法,分析桥位处河道的水沙变化与河势演变,计算桥位处设计洪水流量及设计洪水位,综合分析评价桥梁建设对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

最终提出防洪评价结果、防治措施及相应的建议。

3.3.2工作内容

根据《导则》规定的内容进行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主要包括:

项目概况、所在河道的基本情况、河道演变的特点、水文分析计算、壅水计算及冲刷计算。

在此基础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规范,分析评价桥梁建设对防洪的综合影响。

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1)现场查勘,收集工程基本资料与河流流域的基本特征和暴雨等资料;

(2)分析桥梁所在河道的基本情况、工程情况及河道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3)分析计算桥梁所在河段在设计洪水频率下的设计流量、设计洪水位;

(4)根据河道水文地质及相关资料,计算桥梁壅水及冲刷深度,进行桥梁下弦高程复核等防洪评价计算;

(5)根据河道现有水利设施及近期治理规划,针对桥梁的设计方案,评价建设项目对河势变化、堤防安全、河道行洪、河水水质、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以及施工期对河道防洪、行洪等方面影响,同时就洪水对桥梁的安全影响进行评价;

(6)在防洪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减小或消除桥梁建设对防洪、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等方面不利影响的防治补救措施和建议。

3.4其它

本设计高程系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桥梁起点桩号K6+142.38,X=3767493.600,Y=463062.187,

桥梁中心桩号K6+296.00,X=3767394.770,Y=462944.735,

桥梁终点桩号K6+449.62,X=3767295.941,Y=462827.283。

3.5评价范围

根据工程布置情况,防洪标准等规定,以及工程建成后可能对XX河上下游水流情势产生的影响,确定本次评价工程河段为XX桥上下游300m范围内。

3.6评价洪水标准的确定

XXXXX桥位于XX至XX道路XX河上,根据已批复的《XXX》中的治理标准:

河道除涝标准为5年一遇,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XXX属于乡村防护区,XXX常住人口不超过20万,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中的规定,防洪标准应为10~20年。

XX桥桥梁长度307.24m,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中桥涵的分类标准以及《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C30-2015)中公路工程设计洪水频率规定,XX桥为三级公路上大桥,设计洪水频率为1/50,综合分析,XX桥防洪评价洪水标准取50年一遇。

表1-1公路工程设计洪水频率

4基本情况

4.1建设项目概况

建设项目名称:

XX至XX道路提升项目XX桥工程。

建设项目性质:

新建

项目委托单位:

XXXXXX

4.1.1桥梁地理位置

XXXXXXXX桥位于XX至XX道路XX河上,处于XX村南部斜向西南跨越XX河,公路桩号为K6+296,XX桥桥址具体位置见附图2。

4.1.2桥梁设计方案

本项目新建桥梁长度307.24m,全桥共分为两联(2*29.908+3*30)+(3*30+2*29.908)。

桥梁设置11个桥墩(其中3至8#桥墩位于主河槽内,1、9#桥墩位于河滩上,0、10#桥墩位于岸坡上),共10跨;桥梁宽度为12m(11m净跨+2*0.5防护栏)。

上部结构采用10m*30m预应力砼(后张)小箱梁,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桩柱式,桥梁横坡为双向2%,桥梁纵坡为-1.0%,桥梁底部高程为97.36(95.79+1.5+0.065橡胶支座)。

XX桥主要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

三级公路;

(2)设计荷载:

公路-Ⅱ级;

(3)桥面宽度:

12.0m(11.0净宽+2×0.5m防撞护栏);

(4)设计洪水频率:

1/50;

(5)地震烈度:

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

XX桥桥型布置见附图5至9所示。

4.1.3桥梁施工方案

(一)工期安排

根据河道断面、洪水特性及大桥结构布置等情况,桥梁跨河部分安排在非汛期施工,汛期暂停施工,汛前做好河床清理工作,恢复河道原有防洪能力,确保施工度汛安全。

(二)施工导流

(1)导流标准

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表3.2.1中的规定,根据其保护对象、使用年限和围堰工程规模,导流建筑物标准按V级设计,导流建筑物洪水标准确定为5年一遇。

XX桥处于XX闸上游,相距17.8km,非汛期洪水无法直接采用实测资料,本次计算采用水文比拟法。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施工期选择时段为:

11月至次年4月,根据XX站闸上最高水位及流量资料,进行频率分析计算,11月至次年4月,XX闸5年一遇最大流量为66.6m3/s。

XX闸至XX水库控制流域面积927km2,XX桥至XX水库控制流域面积840km2。

计算公式:

成果简述如下:

表2-1XX桥施工期流量成果表

名称

时段

控制流域面积

5年一遇流量(m3/s)

XX闸

11月~次年4月

927

66.6

XX桥

11月~次年4月

840

61.9

根据水文资料,本次防洪评价采用非汛期为11月~次年4月,非汛期5年一遇最大流量为61.9m3/s,依据设计洪水成果,推算桥位处非汛期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

桥位处非汛期设计洪水成果见表2-2。

表2-2桥位处非汛期设计洪水成果表

频率

20%

洪峰流量(m3/s)

61.9

水位(m)

85.40

(2)导流方式及导流建筑物布置

根据工程位置,XX桥横跨XX河两岸,由于桥梁结构复杂,跨度大,需修筑围堰。

桥墩基础采用钢板桩围堰法施工,施工完毕拆除围堰。

根据桥位处非汛期5年一遇流量61.9m3/s,水深2.66m,水位85.40m,围堰安全超高取0.5m,确定围堰顶高程为85.90m。

4.2河道基本情况

4.2.1河道概况

XX河又名小XX河,属于淮河流域沙XX河水系,发源于伏牛山脉东麓登封市申坡村,自西向东流经XXX等市县。

XX河全长约263km,流域面积7348km2。

河道纵比降:

XX水库以上为1/50~1/250,XX水库以下至XX桥1/250~1/1250,XX桥至XXX为1/2050,以下河段比降1/4500~1/19000,XX桥位于XX水库至XXX段距离XXX9.8km。

XX河流域呈西北东南走向,流域平均宽度为20.6km,西北部与黄河流域接壤,西南部与北汝河、沙河流域为界,东北部与贾鲁河、双洎河流域接壤。

流域内XX桥以上为山区、丘陵区,以下为广阔平原,山丘区约占全流域面积的26.3%,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程一般为500~1500m,最高峰高程为1512m,平原区地面高程134~47m。

治理段为平原区,两岸地面高程62~54m。

山区植被较差,丘陵区多为梯田,冲沟发育,土层较厚。

流域土壤类别,京广铁路以西为重、中粉质壤土,以东为中、轻粉质壤土。

4.2.2河道边界条件

拟建XX桥在XX村南部跨越XX河,交叉断面附近河道河势稳定,河线基本无摆动现象,桥上游河道开阔,呈西北东南走向,为宽浅式滩地,上游100m附近为河底最宽处,河底宽为305m,两岸岸坡较缓,主要为耕地和树木,无堤,河槽多树木及植被。

桥位所跨河道处,河道弯曲,河槽无明显冲淤,左岸迎流顶冲,岸坡较陡,右岸有土堆形成的高地,河底宽171.69m,测时水面高程为85.34m,河底高程约为82.4m。

桥梁下游河道呈东北西南走向,桥梁下游100m,河道变窄,滩地狭窄或无滩,河道顺直,尺寸较为一致,河底宽79.0m。

左右岸主要为树木,无堤,靠两侧岸坡束水。

桥位处河道及岸坡情况见图2-1至2-6。

图2-1XX桥上游300m河道现状

图2-2XX桥下游河道现状

图2-3XX桥上游河道现状

图2-4XX桥桥位现状

图2-5XX桥上游右岸附近现状

图2-6XX桥右岸土堆高地

4.2.3自然环境及建设条件

a)地形、地貌

XXX地质构造处在豫西断块与华北拗陷的邻接部位上。

岗峦由西北渐次向东南延伸,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在中部跌落地貌景观呈东西向分带,按地貌成因及形态组成,可分为平原、山地和岗地三大类。

XX河、XXX等大小20多条统一走向的河流沟汊在东部南部冲积而成为一大片平原和浅平洼地。

b)地质

XXX土壤划分为褐土、潮土和砂姜黑土3个土类,包括7个亚类,13个土属,19个土种。

XXX地表土壤养分含量是:

有机质含量不高,富钾贫磷,氮素不足。

PH值6-8,绝大部分6.7-7.2。

c)气候

XXX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不长。

年平均气温在14.3~14.6℃,是河南省太阳辐射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年平均降水量671~736mm,年降水量在600~900mm的年份占59%。

年平均无霜期223天,80%的保证率为202天。

d)水文

XXX的水资源主要有降雨和地下水,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11580万m3,浅层地下水10800万m3,过境水资源32010万m3,区外引水2975万m3,水资源总量年平均57365万m3。

全县的水质均属重碳酸盐型矿化淡水,矿化度多在0.5-1克/升,基本符合人畜生活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XXX属淮河流域沙XX河水系。

流域面积100km2以上的河道主要有XX河、XXX等7条。

4.2.4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a)工程地质

项目区位于中朝准地台华北断坳区。

淮北平原在大地构造上为淮河台向斜,是一个长期下沉的地区,发育了巨厚的第三系、第四系沉积物,厚度500~1000m。

新生代沉积物具有明显的沉积韵律,每个统、组的下部沉积物的颗粒较粗,向上逐渐变细,各组成不完整的沉积旋回,地壳升降频繁,沉降幅度各异。

第四系地层厚度达数十米至数百米,分布广泛,以冲积和洪积地层为主,地层多具二元结构。

勘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第四系断裂构造痕迹。

项目区属豫皖地震构造区,地震活动强度小,频度低。

根据国家地震局颁布《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400万,2015)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万,2015),XXX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项目区各层土的岩性分布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桥位处河底地质情况为第④层,粉细砂(Q4al):

褐黄、褐灰色,饱和,中至密实,上部粉砂,含钙质结核及泥质,稍具粘性;下部细砂,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及云母碎片。

层厚9.70~9.90m,层底埋深21.00-21.90m。

经土工试验测定:

含水量W=23.6%,干密度ρd=1.61g/cm3,孔隙比e=0.67,饱和度Sr=94.8%,压缩模量Es=21.09MPa。

标准贯入击数16~38击,平均25.33击。

地基土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190KPa。

b)水文地质

项目区在勘探期间地下水埋深2.70~2.80m,属第四系松散土类孔隙潜水类型。

粉土、粉砂具中强透水性,粉质粘土具弱透水性。

地下水位的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入渗及地下侧向径流补给、XXX河水位变化的影响,消耗于蒸发及地下侧向径流排泄及人工开采地下水,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受汛期及非汛期河水位的变化影响,地下水位变化较大。

根据区域水质分析资料,地下水对砼具微腐蚀性。

4.2.5河道现有防洪标准

XX桥所跨XX河经过综合治理,治理的标准:

5年一遇除涝,20年一遇防洪。

4.3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

XX桥处于XX水库与XX闸之间,距离下游XXX3.8km,桥梁距离上游XXX10km。

桥位处河道两岸无堤防,无其他水利设施。

XXX水源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859m3/s。

XXX坝体为重力式溢流坝,改造后大坝坝顶高程87.6m,坝顶宽3.4m,坝长140m,最大坝高9.3m,拦蓄最大库容185万m3,兴利库容90万m3。

4.4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

小XX河是沙XX河重要支流,2013年4月XXX编制完成了XXX报告》。

2013年7月10~11日,淮委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对该报告进行了评审,根据审查意见对该报告进行修改完善,于2013年10月完成了《XXX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稿)》。

规划治理标准为5年一遇除涝、20年一遇防洪,治理内容:

治理段位于小XX河中游,共分两段治理,第一段位于XXX至XXX河段,治理河道险工14处,其中XXX与XXX之间7处;XXX7处,总长2.33km。

第二段位于漯河市郾城区河段,起点断面以上河长172.2km,流域面积1912km2,治理段终点断面以上河长198.4km,流域面积3287km2,治理段长26.2km。

小XX河治理XXX段治理已进入施工阶段,XXX段还未进入施工阶段。

XX桥处于XXX段治理工程范围内,但不在险工治理范围内,桥位处河道规划治理标准5年一遇除涝、20年一遇防洪,由于桥位处河道无规划成果,根据上下游河道规划成果应用《百图水利土石方设计软件包》推求水面线,推算出20年一遇防洪水位90.10m,XXX段小XXX河治理工程内容详见下表。

XX河治理XXX段险工情况表

序号

市县

险工名称或桩号

岸别

长(m)

险情简述

1

XXX

刘王寨险工2+930~3+230

左岸

300

河道弯曲,主流偏沏左岸,堤身单薄,直接威胁靠近的刘王寨村

2

XXX

岺西王险工5+200~5+520

左岸

320

河道弯曲,堤身单薄,主流扫边,岸坡塌岸严重,严重威胁堤防和岺西王村的安全

3

XXX

口子门险工

5+900~6+100

左岸

200

此险工为XX河改道之堤,背临XX河故道,堤防下部为砂层裸露,岸坡塌岸至坡脚,加之XX河故道内河槽偏低,情况十分危险

4

XXX

梨园张险工

6+350~6+860

左岸

510

主流偏沏左岸,堤身单薄,岸坡塌岸严重,直接威胁梨园张村的安全

5

XXX

晁湾险工

11+100~11+250

左岸

150

河道弯曲、水流湍急、大流扫边,主流偏沏左岸,堤身单薄,岸坡塌岸严重,直接威胁靠近的晁湾村的安全

6

XXX

贾庄险工

5+650~5+800

右岸

150

河道弯曲,水流湍急、大流扫边,主流偏沏右岸,多处岸坡坍塌,直接威胁堤防和靠近的贾庄村的安全

7

XXX

姬曹险工

13+200~13+900

右岸

700

河道弯曲、水流湍急、90年代所做的护坡工程年久失修,岸坡基础坍塌严重,直接威胁堤防和姬曹村的安全

 XXX小计

 

2330

 

合计

 

9130

 

5河道演变

XX河防洪保护面积大,其右堤是豫、皖两省数百万亩耕地和几百万人口的防洪屏障,阜阳以下左堤是淮北最大堤堤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京广、京九、阜合铁路和XXX、漯河、周口、阜阳等城市的防洪安全。

1341~1368年,汝水泛滥,地方官吏自舞阳截断汝水,逼其上段来水东流,改道入XX河,改道的汝水没有复故,从此汝水的上游(现称北汝河)包括沙河、澧河,便改属XX河水系,维持到现在。

经过对XX河不同年代测量地形资料比较,并对当地群众的走访以及河道现场查勘,近30年来,XX河总体河线基本一致。

比较桥位处采砂前河岸线与现状河岸线的变化,两岸存在采砂问题,左岸由于采砂形成陡坡,右岸地势相对较高形成高地,桥位右岸上下游附近由于采砂形成深坑,近期通过对采砂问题的整治,采砂得到有效控制,河道将不会有大的改变。

桥位处河势基本稳定,总体河线基本无变化,根据河道水流流向确定河道主流线,桥墩与主流线基本一致,桥梁轴线与桥墩基本正交,详见河道主流线走向及岸坡防护范围布置图。

5.1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XX河是淮河最大的支流,流域范围北抵黄河南堤,西北邻黄河支流伊、洛河,西南与汉水水系的唐白河流域分界,南与洪汝河、谷河、润河地区接壤,东北与涡河、西淝河水系相邻。

沙河是XX河的主要洪水来源,因此XX河又有沙河或沙XX河之称。

XX河支流很多,构成流域形状如佛手,因河床浅窄,流入平原区大部分是地面以上行水。

流域地形山区占总流域面积29.6%,丘陵区占18.5%,平原区占51.7%,湖泊占0.2%,总落差665米,比降1.20‰。

据《水经注》记载,漯河以西的北汝河、沙河、澧河原是汝水的上游区域,其来水面积为12580平方公里,南流经南汝河至现在的洪河口(古称汝口)入淮。

到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年),汝水泛滥,地方官吏自舞阳截断汝水,逼其上段来水东流,改道入XX河,这是汝水南北截分的开始,后来屡经决塞,改道的汝水也就没有复故,从此汝水的上游(现称北汝河)包括沙河、澧河,便改属XX河水系,维持到现在。

元代以前XX水源出嵩山,即现在的小XX河,至周口汇西来的沙水、北来的贾鲁河,周口以下至沫河口入淮的XX水,其河道大致与今XX河相近似。

长期受黄河南泛影响,河道弯曲,河槽普遍拓宽。

现XX河发源于河南省西部伏牛山山脉,嵩山东麓,鲁山县境的二郎庙,流经河南省的鲁山、平顶山、郾城、漯河、周口、项城、沈丘等县市;至常胜沟口进入安徽省界首县境,流经太和、阜阳、XX上等县市,于沫河口注入淮河。

XX河历史上是中原地区行洪、排涝、航运、灌溉的重要水道。

曹魏时期曾在XX河右岸引水灌溉农田,唐代曾设“淮XX水运使”、负责南粮北运,后因黄泛,XX河原有的漕运及灌溉系统悉数被破坏。

历史上黄河夺淮期间,XX河是黄河南侵的泛道之一,也是黄河在淮北平原泛流的男界,据史料记载,黄河基本上没有越过XX河。

因此,XX河北岸各支流受黄泛影响,淤塞严重,排泄不畅;XX河上游受黄泛影响较小;XX河周口以下干流长期受黄河南泛的影响,干流河槽有较大的冲刷宽度及深度,河道弯曲大、险工段多,但是现状河道走势与古XX水河道大致相似。

5.2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5.2.1河道治理情况

二十世纪50~80年代,XXX对XX河进行了一系列的整治,主要治理工程为培修堤防、治理险工及护岸等,提高了河道的行洪能力和防洪标准。

近年来,XXX加大了XX河的整治力度,使XX河的实际防洪能力可以达到5年一遇除涝、20年一遇防洪标准。

5.2.2河床冲淤变化

XX河地处淮北平原。

河流较大的转弯段较多,河水进入弯道河段后,水流受惯性离心力的影响,其主流线逐渐向凹岸偏移,至河弯顶部,主流线已紧靠凹岸,弯顶的凹岸受流水的反复强烈冲蚀。

加之XX河河床、岸坡主要为软弱状粉质壤土或由薄层粘土与砂性土组成的双层和多层地质结构,抗冲能力差,弯曲的河段存在河岸被淘蚀崩塌的现象。

有部分迎溜顶冲、弯道凹岸段,河道深泓已偏离原河床。

XX河河谷形态一般呈“U”型,局部呈“V”型。

河谷蜿蜒曲折,河曲非常发育,受黄泛影响,XX河两岸滩地淤高,一般河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