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1287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9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docx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docx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新教材课后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学与教的要素: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二)学与教的过程: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2.请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二)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三)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四)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关键期

答:

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关键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2.什么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对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答: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

1)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2)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更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

3)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同时又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答: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一方面揭示了认知发展的机制,另一方面指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一)认知发展机制。

图式: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体与外界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个体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

这种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可以用图式来说明,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同化和顺应:

皮亚杰认为图式的变化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完成的。

平衡:

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做出顺应,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二)认知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还指出儿童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儿童的认知活动仅限于感知运动,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

2)前运算阶段(2-7岁):

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表象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开始相信形式推理的必然效力。

4.什么是自我意识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答:

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方面的内容。

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

(1)生理自我

(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5.认知方式的差异有哪些

答: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即个体在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表现出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一般认为认知方式差异有以下4种:

1.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威特金)2.冲动型与沉思型(杰罗姆·凯根)

3.辐合型与发散型4.立法型、执法型与司法型(斯腾博格、心理自我管理理论)

6.简述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他认为人的智能可以分为以下8种:

1)语言智能2)数理逻辑智能3)空间智能4)身体运动智能5)音乐智能6)人际交往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观察者智能

加德纳认为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具有同等重要性。

各种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相对独立的,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

四.论述题:

简述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

)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认知发展不仅制约着学习内容的深浅,还制约着学习方法的选择。

1.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只要教学方法和内容恰当,系统的学校教学就能够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3)教学对学生认知发展的作用表现在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教育者不仅要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还要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

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积极开发儿童的潜能。

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三章三、简答题.简述意义学习的实质。

1答:

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非人为的,是指新知识与已有观点的联系是合理的或有逻辑基础的;实质性的指新知识与已有观点是在理解后建立的,而不是字面上的联系。

简述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2.客观条件:

意义学习的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学习者要有学习的心向,即把新学的内容与原有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主观条件:

(1)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恰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相联系。

(2)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已有的适当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3)要合理的使用“先行组织者”)要遵循“渐进分化”原则和“综合贯通”原则;(2在教学中的应用:

(13.简述“先行组织者”策略概括程度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答: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设计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是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利于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使新的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并促进学习迁移,提高学习效率。

四、论述题1.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答:

第一、学习观。

1)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

动作表征、映象表征、符号表征

(2)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3)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第二、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倡发现学习

(2)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3第三、教育意义。

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教材基本结构,注重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强调学生的内部动机,进行自觉探索、学习。

.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教学应用5答: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为:

(一)知识观:

①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②知识并不能概括世界的法则;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与个体之外。

(二)学习观:

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三)学生观:

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

教学上的应用:

(一)支架式教学:

认为可以利用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首先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概念框架的教学方法。

(二)情境教学:

指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

(三)探究学习:

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来建构知识的过程。

(四)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通过讨论、交流、观点争论,相互补充和修正,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三、简答题

1.简述奥苏伯尔关于动机的分类。

)认知内驱力:

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1.

2)自我提高内驱力:

个体因自己对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3)附属内驱力:

个人为了保持他人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2.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答:

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成倒“U”形曲线关系。

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排列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

马斯洛排列这些需要的原则是:

(1)人类必须先得到基本需要的满足,然后才会追求高层次需要的满足。

(2)人类的需要与个体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

(3)人类需要的高低层次与个体的生存有关。

(4)一个理想的社会,除了应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之外,还要使人们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并鼓励个人追求自我实现。

4.简述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

答:

1)成败经验:

个体自身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

2)对他人的观察:

人们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的形成也有巨大的作用。

3)言语劝说:

被广泛用来说服人们去相信自己的能力,使人们在操作特定任务时付出更多。

4)情绪与生理状态:

来自情绪和生理状态的消息,也影响着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5.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答: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在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

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存在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不太一致的情况。

这是由于动机与效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

因此,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但却不是唯一的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应重视激发学习动机因素,同时还应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注意改善学生的主客观条件,以便使二者保持一致。

6.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答:

内部因素:

①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②成熟与年龄特点

③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④学生的抱负水准⑤学生的焦虑程度

外部因素:

①家庭条件与社会舆论②教师的榜样作用

四、论述题

1.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1(答:

学习动机一方面决定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另一方面也影响学习的效果,但学习效果也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教师应采用合适的评价艺术,使学生保持学习上的成功感。

①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②课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否则。

总不能正确完成,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

③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

④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

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①从直接发生途径考虑,应尽量使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的对象。

学生的学习需要就是获得学习上的好成绩,也就是获得学习上的成就需要。

②从间接转化途径考虑,应通过各种活动满足学生的其他需要和要求。

2.举例说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为了有效的设置问题情境教师应做到:

a)熟悉教材:

设置问题情境的基础

b)了解学生:

因人而异的设置问题情境

贯彻始终:

讲清重点、理清脉络、留下悬疑。

c).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根据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当学习任务较为简单时学习动机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a)多使用“双向反馈”:

教师à学生à教师

b)恰当使用表扬和批评:

一般说来表扬多于批评,但要因学生而异。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对力求成功者,教师应通过给予他们更多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创设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发其学习动机。

而对于避免失败者,教师应安排竞争少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应尽量放宽,还应避免当众指责或批评他们。

9.分析自我效能感理论,这一理论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何启示?

答: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

成败经验、对他人的观察、言语劝说和情绪与生理状态。

自我效能感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1)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2)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3)耐心对学生言语劝说4)将学生的情绪和身体状况调节至最佳状态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四、简答题:

什么是学习迁移?

举例说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各种迁移的现象。

答: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正迁移现象:

掌握了小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利于学习百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负迁移现象:

会骑自行车的人刚学习骑三轮车时感到不习惯。

水平迁移现象:

学生学习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的概念是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垂直迁移现象:

学生学习角和直角两个概念时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般迁移现象:

掌握了有理数的计算,直接影响其他各种运算的学习。

具体迁移现象:

运动员掌握了跳水的基本动作,再学习新的跳水项目时就能迅速掌握。

远迁移现象:

学生在数学中学习到的逻辑推理规则运用于物理和化学问题的解决。

近迁移现象:

学生把学习英语的方法用在学习法语上。

五、论述题:

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基本条件,联系实际说明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答: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可单独出简答题):

(1)相似性:

从客观条件来说,学习对象之间具有共同因素,并要求学习者作相同或相似的反应,迁移就越明显。

迁移效果就越好。

(2)原有认知结构:

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对迁移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心向是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一种倾向性的心理准备状态。

心向或定势对迁移有双重作用。

当后面的作业是前面作业的同类课题时,定势就可能干扰后来作业的学习。

当要学习的作业与先前的作业不是同类或者是需要灵活变通的相似作业时,定势就可能干扰后来作业的学习。

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迁移。

要努力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和网络化

(3)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迁移。

A.从一般到个别,渐近分化b综合贯通。

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c教材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第六章知识学习

三、简答题

1.简述工作记忆的教育含义。

答:

工作记忆的教育含义是:

(1)必须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用于复述。

(2)由于工作记忆容量有限,每次给学生呈现的信息不能过多,不能超出工作记忆的负荷。

(3)教授学生一些更有效的记忆策略来更好地组织信息,

形成适当的程序性知识表征也有助于克服工作记忆容量有限的问题。

(4).

(5)鼓励学生掌握更多的背景知识,有助于提升工作记忆效能。

2.简述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总之,遗忘进程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66%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20分钟后的遗忘率为42%,一天之后的遗忘率为答:

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过了相当长时间后,几乎不忘。

3.简述概念学习的步骤。

答:

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归纳出概念的关键特征à概念形(概念学习包括两个过程:

1概念同化(主要方式))概念名称的学习。

利用原有概念学习新概念(2

四、论述题。

如何运用信息加工的学习原理,促进知识的获得和保持。

1.答:

信息加工学习原理:

当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时,有意义学习才能发生。

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各种基本的心理过程。

2)3)学生的学习材料要在工作记忆的容量限度之内。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所引导的过程。

4)

将学习活动与使用知识的条件联系起来可以优化知识的获得和应用。

5)6)及时复习和必要的练习将减少遗忘的可能性。

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

1)明确知识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2)在学习活动与使用知识的条件之间建立联系;3)深度加工学习材料;4)进行组块化编码;5)合理安排练习和复习。

2.举例说明,如何有效地组织练习和复习?

练习有两种形式:

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

集中练习是将新学的知识集中起来进行练习,直到完全掌握。

分散练习是指每天练习一答:

点,连续练习一段时间。

复习应注意以下方面:

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和内容,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注意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有效运用记忆术。

技能学习第七章

四、简答题操作技能有哪些特点?

1.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动作对象具有物质性、动作进行具有外显性、动作结构具有展开性。

心智技能有哪些特点?

2.答:

心智技能的特点是:

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结构的减缩性。

3.简述操作技能学习的过程及各阶段的动作特点。

阶段特点含义

建立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和掌握操作活定向学习者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动作程序要求,动的程序性知识。

学会观察、掌握原理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模仿动作缓慢;正确性、稳定性较差;动作要素操作模仿就是学习者通过观察,对示范的动作相互干扰、不协调、不连贯、较多多余动作;技能进行实际操作仿效。

定向映象à实际动作表现

视觉控制占绝对优势

整时快时慢、一定的正确性、稳定性,易受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成分依据其内在联系界影响;干扰减少、在衔接处会出现停顿结成为一个整体,固定下来,成为定型的一体视觉控制让位于动觉控的动作

熟高度稳定性、正确性、速度快、品质高;各个动作环节与各种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现了动作的联合、动作协调一致、整体性此协调起来构成一个连贯的稳定的动作系统,流畅性强、动作间不发生干扰;动觉控制作的执行迭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动作方主导地位动作者的紧张消失疲劳感下降对条件变化具有高度的适应性

产生快感

4.简述心智技能学习的过程及各阶段的教学要求。

阶段教学要求

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操作活动程序)。

原型定向

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

原型操作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完全展开的方式出现。

要注意变更活动对象,使活动方式在知觉水平上得以概括,并形成知觉表象。

注意活动方式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

配合语言进行。

原型内化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

5.简述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关系。

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区别:

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在活动对象、活动结构和活动要求上都是不同的。

联系:

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都是由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在一个具体的任务中需要两种技能协同活动。

一方面,操作技能经常是心智技能学习的最初依据。

另一方面,心智技能往往是操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

6.简述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答:

)速度适当cb)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a)示范与讲解相结合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a.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

b.合理应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

c.恰当安排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

d.处理好练习与技能进步的关系,注意克服练习中的“高原现象”

e.掌握有关技能的基本知识和正确的练习方法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运动感知

五、论述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答:

(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2)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4)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5)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第八章学习策略

三、简答题

1.简述学习策略的种类。

)认知策略是从学习者的认知过程考虑的,是信息加工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学习者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认知策略包1(答:

括:

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是对自已认知过程的理解和控制的策略,有助于学习者有效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元认知策略包括:

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作用。

资源管理策略包括:

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习工具利用策略、人力资源利用策略。

2.学生常用的认知策略主要有哪些?

答:

1)复述策略:

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的过程。

常用的复述策略:

①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②排除互相干扰③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④多种感官参与⑤复习形式多样化⑥画线强调

2)精加工策略:

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存储到长时记忆中去,是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建

立联系,以此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学习策略。

常用的精加工策略:

①联想法②做笔记③提问④生成性学习⑤利用已有知识

3)组织策略:

对知识在长时记忆中的深加工,重在新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

常用的组织策略:

①列提纲②利用图形③利用表格

3.简述资源管理策略的具体内容。

答:

(1)学习时间的管理:

a.统筹安排时间b.高效利用最佳时间c.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2)学习环境设置(3)努力资源设置

(4)学习工具的利用(5)人力资源的利用

4.简述学习策略的训练模式。

答:

1)程序训练法:

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如解题技能、阅读技能、记忆技能,等等,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将它们作为固定程序,要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

2)完形训练:

是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

3)交互训练法:

教师与学生轮流承担教的角色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和一小组学生(大约6人)一起进行。

4)合作学习:

学习策略的合作学习中两个学生一组,承担不同角色。

一个是学习的操作者,向对方总结材料;另一个是学习的检查者,负责纠正对方错误或遗漏。

两者轮换扮演。

5.简述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学习策略的合作学习中两个学生一组,承担不同角色。

一个是学习的操作者,向对方总结材料;另一个是学习的检查者,负责纠正对方错误或遗漏。

两者轮换扮演。

合作学习的步骤:

a.学习者相互配对,确定学习任务;b.每对合作学习者选择学习的具体内容;

c.操作者进行口头报告;d.检查者进行检查和评价;

e.交换角色继续学习。

四、论述题。

1.学习中如何使用复述策略。

答:

复述策略:

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的过程。

1)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互相干扰3)整体识记与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6)划线强调

2.学习中如何使用精加工策略.

答:

精加工策略:

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存储到长时记忆中去,是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建立联系,以此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学习策略。

实质是理解记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