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统计学课程整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1409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统计学课程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大学统计学课程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大学统计学课程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大学统计学课程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大学统计学课程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大学统计学课程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大学统计学课程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大学统计学课程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大学统计学课程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大学统计学课程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大学统计学课程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大学统计学课程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大学统计学课程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大学统计学课程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大学统计学课程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大学统计学课程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大学统计学课程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大学统计学课程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大学统计学课程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大学统计学课程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统计学课程整理.docx

《大学统计学课程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统计学课程整理.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统计学课程整理.docx

大学统计学课程整理

统计学原理

本课程的篇章结构:

第一篇统计基础篇①第一章绪论②第二章统计设计与统计调查

第二篇描述统计篇①第三章统计资料的整理——表格与图形法②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分析③第五章统计特征值④第六章统计指数分析⑤第七章时间数列分析

第三篇推断统计篇①第八章概率及概率分布②第九章抽样推断分析③第十章假设检验④第十一章方差分析⑤第十二章相关与回归分析⑥第十三章统计预测

第四篇其他统计方法篇①第十四章统计决策方法②第十五章统计综合分析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统计的含义

–在不同的场合,分为:

1.统计工作—收集数据的活动2.统计资料(数据)—对现象计量的结果

3.统计学—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与技术

–关系:

二、统计发展史:

★原始社会:

统计萌芽时期

★奴隶社会:

有了初步的国情统计

★封建社会:

开始了初步的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

统计成为一个独立部门

★社会主义社会:

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

三、统计学派及代表人物

第二节统计的基本问题

一、统计的研究对象

•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正确认识和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方法。

二、统计的作用及过程

•《统计法》规定:

“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

–职能:

信息、咨询与监督;

–工作过程:

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

三、统计的研究方法

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归纳推断法

第三节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

一、总体和样本

–总体:

同质个体所组成的整体。

•特征:

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种类:

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相关概念:

总体单位、总体容量和参数;样本单位、样本容量和统计量。

样本:

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单位构成的集合。

二、标志、指标和指标体系

(一)标志

1.概念:

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由标志名称+标志值组成。

2.标志的分类:

A.标志按其表现形式的不同:

①品质标志:

表示事物质的特征,其值只能用文字表示。

②数量标志:

表示事物量的特征,其值只能用数字表示。

B.标志按其变异情况不同:

①不变标志:

指某标志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是相同的。

②可变标志:

指某标志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表现不尽相同。

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普查

•总体: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所有公民

总体单位:

每一位公民标志名称标志值

•国籍:

中国(不变标志)

•姓名:

张三(可变标志、品质标志)

•年龄:

50(可变标志、数量标志)

(二)指标

1.概念:

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由指标名称+指标值组成。

2.特点:

综合性、数量性和具体性

3.指标的分类:

①数量指标:

是指反映事物的规模

②质量指标:

是指反映事物内部数量对比关系和一般水平

例:

工业普查

•总体:

工业企业

指标名称指标值

工业企业总数:

10000000

工业企业职工数:

3亿人

工业总产值:

5千亿

平均工资:

7000元/年人

•总体单位:

每一个工业企业

(三)标志和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⑴区别:

A.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

B.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有的是用数字表示,有的是用文字表示。

⑵联系:

A.许多统计指标是由各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B.指标和标志之间存在转化关系。

(四)指标体系:

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整体称为统计指标体系。

例:

各地区城市设施水平指标体系:

人均居住面积、城市人口用水普及率、城市煤气普及率、每万人拥有公共汽(电)车、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等

三、流量与存量:

★流量:

一定时段测算的量,具有时间量纲,可加性;

★存量:

一定时点上测算的量,不具时间量纲,不可加性。

补充:

统计学的分科

一、从统计方法的构成角度分

(一)描述统计学(descriptivestatistics):

研究如何取得、整理和表现数据资料的方法。

(二)推断统计学(inferentialstatistics):

研究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

(三)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关系:

描述统计学是基础和前提,推断统计学则是核心和关键。

二、从统计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角度分

(一)理论统计学(theoreticalstatistics)

利用数学原理研究统计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的统计学,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二)应用统计学(appliedstatistics)

研究如何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大多是以数理统计为基础形成的边缘学科。

如自然科学领域的生物统计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社会经济统计学等。

三、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统计学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为统计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二)统计学与数学的关系

1.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

数学研究抽象的量,统计研究具体的量。

(2)研究方法不同:

数学是演绎,统计是归纳和演绎的结合。

2.联系:

数学为统计研究提供数学公式、模型和分析方法。

(三)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统计几乎与所有学科都有联系,本书课程着重介绍统计与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关系。

本章小结

一、统计的三层含义: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二、统计的研究对象、职能、工作过程和研究方法

三、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总体、总体单位和样本;

(二)标志、指标和指标体系;

(三)流量和存量

第二章统计设计与统计调查第一节数据的计量与类型

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第三节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第四节统计调查误差

本章小结

第一节数据的计量与类型

一、数据的计量尺度

(一)定类尺度(nominalscale)

1.概念:

区分现象类别的一种测度。

2.举例:

人的性别、籍贯、民族、职称;企业的所有制性质、行业隶属。

3.特征:

(1)只能区分事物的类别,无法比较优劣或大小

(2)对事物的区分必须遵循穷尽和互斥的原则

(3)对定类尺度计量分析的统计量主要是频数和频率

(二)定序尺度(ordinalscale)

1.概念:

区分事物之间等级或顺序差别。

2.举例:

教师的职称、学历,商品的质量等级等。

3.特征:

(1)对事物可以分类、比较优劣和大小。

(2)对事物的分类要求穷尽和互斥。

(3)对定序尺度计量分析的统计量除频数和频率外,还有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

(三)定距尺度(intervalscale)

1.概念:

测度事物类别或次序之间的间隔。

2.举例:

考试成绩、身高、温度等。

3.特征:

(1)能分类、排序、比较大小,计量差距。

(2)有确定意义的“零”位,即“0”是有意义的。

(四)定比尺度(ratioscale)

1.概念:

也称比率尺度,是对事物之间比值的一种测度。

2.举例:

人的收入、支出;企业的产值、利润;某地区的人口总数、失业人数等

3.特征:

(1)分类、排序、比较大小、求出差异、计算两个数值之间的比率。

(2)无确定意义的“零”位,即“0”是无意义的。

★四种计量尺度的比较

二、数据的类型

1.定性数据(品质数据)

(1)概念:

说明事物的品质特征,不能以数值表示,只能以文字表述,由定类和定序尺度计量形成。

(2)举例:

高校教师职称有助教、讲师、教授等。

2.定量数据(数量数据)

(1)概念:

说明现象的数量特征,以数值表示。

由定距和定比尺度计量形成。

(2)举例:

考试成绩80分、95分、100分,身高1.73米、1.80米等。

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一)确定调查目的

•调查之前必须明确:

①调查要达到的具体目标②回答“为什么调查?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

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查范围

调查单位:

需要对之进行调查的单位

回答“向谁调查?

(三)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①调查项目:

调查的具体内容②调查表:

表现调查项目的表格或问卷③回答“调查什么?

调查表

结构:

一般由表头、表体和表脚组成。

表头:

表名、封面信、指导语及调查单位的基本信息

表体:

调查表的主要部分,调查项目在各种问题上的落实

表脚:

包括调查者的签名和调查日期

种类:

⑴单一表:

每个调查单位填写一份,可以容纳较多的内容

⑵一览表:

把许多调查单位填写在一张表上

方案设计中的其他问题:

A.明确调查所采用的方法

B.确定调查(资料的所属)时间和调查(工作的)期限

C.调查的组织与实施细则

××牌牙膏用户市场调查方案

•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牌牙膏在市场上的信用情况和销量情况,以及目前市场用户喜欢什么样的牙膏,其他牙膏比××牌牙膏优越之处在哪里。

•调查对象:

所有牙膏用户

•调查单位:

每一位牙膏用户

•报告单位:

调查员

•调查项目及调查问卷见附表

•调查时间:

2008年10月

•调查地点:

各大商场牙膏销售柜台前

•调查方式:

随机抽样调查

•调查方法:

采访法

•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此项调查由××牌牙膏厂市场部组织领导和宣传,由某大学学生协助调查,预算经费为30,000元。

结果只作为该厂进行生产设计的参考,不公开发表。

××牌牙膏调查问卷

1、你用过××牌牙膏吗?

是()否()

2、你认为××牌牙膏怎么样?

很好()好()较好()

一般()差()

3、你所用过的牙膏有哪些?

()

a竹盐()b两面针()

c黑妹()d中华()

e黑人()f佳洁士()

g高露洁()h雕牌()

4、评分标准

很好10分;好8分;较好6分;一般4分;差2分

请按以上的评分标准给第三题中列出的牙膏质量评定分数,分数填入括号内。

•5、你对我厂生产的××牌牙膏有什么意见?

第三节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统计报表

★概念:

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或上级部门统一规定的表式、统一的指标、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自下而上逐级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特点:

统一性和时效性、全面性、资料的相对可靠性、连续性和周期性

★统计报表的种类:

按报送范围不同,有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

按报送的周期不同,有日报、月报、季报、年报等。

按报表的内容和性质不同,有国家统计报表、部门统计报表、地方统计报表。

普查

1、概念: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2、特点:

①一次性调查②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

3、作用:

A.搜集不宜用经常调查能搜集的全面、准确的统计资料

B.掌握全面、系统的国情国力统计资料

•每逢末尾数字为0的年份进行人口普查。

•每逢末尾数字为1或6的年份进行基本统计单位普查。

•每逢末尾数字为3的年份进行第三产业普查。

•每逢末尾数字为5的年份进行工业普查。

•每逢末尾数字为7的年份进行农业普查。

重点调查

概念:

①是一种非全面调查,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②重点单位的某一主要标志的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总量中有绝大比重。

重点调查的特点:

①实质上是范围比较小的全面调查②不能推断总体

③重点单位的选择不带有主观因素

典型调查

概念:

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

优缺点:

优点:

①灵活②可取得详实的统计资料

缺点:

受主观认识的影响

方式:

①“解剖麻雀”②“划类选典”

抽样调查

概念: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

抽样调查的特点:

A.抽样调查是一种代表性调查

B.代表性调查,即用部分单位代表总体

目的:

通过样本来推断总体

★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选取样本

★随机性原则:

调查单位的确定完全由随机因素来决定,单位中选或不中选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第四节统计调查误差

一、调查误差的概念和种类

1、概念:

抽样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2、种类:

(1)登记性误差(可避免)

(2)代表性误差(不可避免、可减少)

二、控制调查误差的办法:

扩大样本容量

本章小结

一、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

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

二、统计数据的类型:

(一)定性数据:

由定类和定序尺度计量而成,反映事物的品质特征。

(二)定量数据:

由定距和定比尺度计量而成,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

三、统计调查:

(一)统计调查的种类和方法

(二)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三)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有普查、统计报表、抽样调查等,其中重点调查、抽样调查是最常用的科学的调查方法。

四、统计调查误差:

登记性误差、代表性误差

第三章统计资料的整理第一节统计整理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统计分组

第三节分配数列

第四节统计资料的显示

本章小结

第二节统计分组

统计分组:

按某种标志把总体分成若干部分的科学分类。

统计分组的关键:

①选择分组标志②划分各组界限

统计分组的种类:

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

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分为:

品质分组和数量分组

分组的作用:

划分现象类型;揭示现象内部结构;分析现象的依存关系

分组标志的选择的要求:

A.要符合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

B.必须选择最主要的标志作为分组依据

C.要考虑社会经济现象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

★组数、组距、组限、组中值

(一)组数:

即将总体分为几组

(二)组距:

各组的区间距离

组数和组距的确定分下面两种情况:

1、品质分组——由两个因素决定:

①事物本身的属性特征②统计研究的要求

2、数量分组:

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组距=各组最大标志值(上限)-各组最小标志值(下限)=全距÷组数

组数、组距确定的斯特杰斯经验公式

(三)组限:

指每组两端数值;分上限和下限

上限:

每组的终点数值(最大值)。

下限:

每组的起点数值(最小值)。

组限的形式:

A.重合式:

指相邻两组中,前一组的上限和后一组的下限数值重合。

一般用于连续型变量。

组距=上限-下限

B.不重合式:

指前一组的上限与后一组的下限,两值紧密相连而不相重复。

一般用于离散型变量。

组距=下组下限-本组下限或组距=本组上限-前组上限

(四)组中值:

是各组上下限之间的中点值。

代表各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组中值(重合式组限)=(上限+下限)÷2

=下限+组距/2

=上限-组距/2

组中值(不重合式组限)=(本组上/下限+下一组上/下限)÷2

=本组下限+组距/2

=下组上限-组距/2

第三节分配数列

分配数列:

也称次数分布或次数分配,总体单位在各组分布状况。

分配数列组成要素:

1、组的名称2、各组次数(也称频数)或频率

分配数列的分类:

按分组标志按分组形式

品质数列

变量数列单项式数列

分组距式数列等距数列

布异距数列

数按次数分布特征

列钟形分布数列正态分布

偏态分布左偏分布

U形分布数列右偏分布

J形分布数列J形

倒J形

★分配数列的编制

1、品质数列的编制

•基本过程:

列出各类别计→→算各类别的频数→→制作分配数列

2、变量数列的编制:

(1)单项式分配数列的编制

要点:

①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②适合于离散变量③适合于变量值较少的情况

(2)组距式分配数列的编制

A、排序:

5659606063656566677072737476777778797979

8182828384848586878889899293949597989999

B、确定组数:

尽量取奇数(3、5、7、9),本例取“5”

C、确定组距:

组距=全距/组数=(99-56)/5=8.6,为方便计算本例取“10”

D、确定组限:

⑴离散型变量——上下限都可以用准确的数值表示

⑵连续型变量——前一组的上限与本组的下限为同一数值,“上组限不在内”

⑶考虑要反映总体质的区别,本例取第一组下限为50

E、计算各组频数:

分组数据------直方图与折线图

(五)累计次数分布

1.概念

2.种类:

①向上累计②向下累计

3.编制

第四节统计资料的显示

统计表是集中而有序地表现统计资料的表格

统计表的结构:

①从形式(组成因素):

横行、纵栏、标题、标目、数字资料

②从内容:

主词、宾词

统计表的种类:

按主词的分组情况分①简单表②分组表③复合表

宾词指标设计:

①平行设计②层叠设计

制表规则:

①标题醒目准确②内容简明扼要③项目排列有序④字迹清楚规范(数字按个位数上下对齐,无数填ª号,缺报填—号)⑤各栏应加编号

⑥规格合乎要求(上下粗线,左右开口,栏间划线,行间空白)

统计图:

是具体显示统计资料数量特征的图形

1、分布图:

直方图、折线图、累计折线图

2、形象图:

饼图、条形图

注:

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

本章小结

一、统计数据整理的基本过程

二、统计分组的概念及种类

三、分配数列:

由两个要素构成,一是组别,二是各组次数或频率。

根据需要,可以编制简单次数分布表和累计次数分布表。

四、次数分布:

主要有钟形分布、U形分布和J形分布。

五、统计表和统计图:

直方图与条形图的区别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第一节总量指标

第二节相对指标

本章小结

第一节总量指标

含义:

总量指标又称绝对指标或简称绝对数,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规模或绝对水平的综合指标。

表现形式:

绝对数。

如:

2000年中国GDP为89404亿元。

2000年中国外汇储备为1656亿美元。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1、按总量指标的总体内容不同分:

①总体单位总量:

指总体单位总数。

②总体标志总量:

指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总和。

如:

研究某地区的工业企业职工工资情况,“职工人数”为总体总量,“工资总额”为标志总量。

2、按总量指标所反映的时间不同分:

①时期指标(时期数)

②时点指标(时点数)

如:

总产值、销售量为时期数;年末人口数、设备台数为时点数。

★时期数与时点数的比较

3、按计量单位不同分:

实物指标

价值指标

劳动量指标

三、计算和运用总量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确定指标含义、计算范围、指标界限。

2、同类实物总量指标才能相加。

3、使用统一计量单位。

4、把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结合起来使用。

第二节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含义

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进行对比的比值。

也称为相对数。

表现形式:

①成数

无名数②系数和倍数

③百分数、千分数

有名数④复名数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

(一)计划完成相对数

1、概念:

计划期内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之比

2、作用:

考核、反映计划完成的程度和进度

3、计算方法

基本计算公式:

(分子与分母位置不能互换)

超额完成(或未完成)绝对数=实际完成数-计划数

派生公式:

(1)产量、产值增长百分数:

(2)产品成本降低百分数:

中长期计划的检查方法:

(1)水平法:

将计划末期实际完成数与同期计划规定数之比。

(2)累计法:

计划期内各年累计实际完成数与同期计划规定的累计数之比。

计划执行进度相对数的计算方法

(二)结构相对数

1、概念:

部分占全体的比例。

2、作用:

反映事物的内部构成、性质、质量及其变化。

3、计算公式:

4、特点:

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为100%;分子与分母位置不能互换。

(三)比例相对数

1、概念:

同一总体某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对比的比值。

2、作用:

反映总体各部分间的内在联系与比例关系。

(同一总体不同部分比较)

3、计算公式:

4、特点:

分子分母同属一个总体,而且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可以互换。

(四)比较相对数

1、概念:

同一时间的同类指标在不同空间对比的比值。

2、作用:

反映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的数量差异,发现先进与后进。

3、计算公式:

4、特点:

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

(五)动态相对数

1、概念:

某一统计指标在不同时期的两个数值对比的比率。

又称发展速度或指数。

2、作用:

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与程度。

3、计算公式:

其中:

报告期又称计算期,是研究或计算时期。

基期是作为比较基础的时期。

4、特点:

分子与分母的位置一般不能互换。

常用百分数、倍数、千分数表示。

(六)强度相对数

1、概念:

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互联系指标之比。

2、作用:

①反映一国一地的发展水平、力量强弱。

②反映事物存在的密度、普遍程度、运动强度、负担强度。

③反映经济效益的高低。

3、计算公式:

4、特点:

有正指标和逆指标之分,数值大小与强度成正比为正指标,反之为逆指标。

有些指标分子与分母可互换。

计量单位常用复名数。

三、计算和运用相对数应遵循的原则

1、两个对比指标要有可比性。

2、相对数要和总量指标结合使用。

3、各种相对指标结合运用。

本章小结

总量指标:

概念、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相对指标:

种类及计算

第五章统计特征值第一节统计平均数¡ª¡ª集中趋势的测度

第二节标志变动度¡ª¡ª离散程度的测度

第三节数据偏态与峰度的描述

第一节统计平均数——集中趋势的测度

一.定类数据:

众数

二.定序数据:

中位数和分位数

三.定距和定比数据:

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

四.众数、中位数和算术平均数的比较

什么是集中趋势:

一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的倾向和程度

一般水平的代表值:

不同类型的数据用不同的集中趋势测度值

★低层次数据的集中趋势测度值适用于高层次的测量数据

★高层次数据的集中趋势测度值并不适用于低层次的测量数据

选用哪一个测度值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所掌握的数据的类型来确定

一.定类数据:

众数

(一)基本要点:

①集中趋势的测度值之一②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③不受极端值的影响④可能没有众数或有几个众数

⑤主要用于定类数据,也可用于定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包括定距和定比数据)

(二)众数的测度:

无众数

原始数据:

10591268

①定类数据的众数②定序数据的众数③数值型分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的值与相邻两组频数的分布有关

二.定序数据:

中位数和分位数

(一)中位数

1.要点:

①集中趋势的测度值之一②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值③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④主要用于定序数据,也可用数值型数据,但不能用于定类数据

⑤各变量值与中位数的离差绝对值之和最小,即

2.中位数位置的确定:

未分组数据的中位数:

3.中位数的测算

(2)数值型未分组数据的中位数

原始数据:

2422212620

排序:

2021222426

位置:

12345

原始数据:

10591268

排序:

56891012

位置:

123456

(3)数值型分组数据的中位数

根据位置公式确定中位数所在的组

采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二)四分位数

1.要点:

①集中趋势的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