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1696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释.docx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释.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释.docx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释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点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恩山

摘要 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有很大的变化,它将直接影响我国高中生物学教育发展的方向。

介绍了新高中生物课程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色,以帮助我国的生物学教育工作者理解和贯彻这一标准。

   关键词 生物学 高中 课程 课程标准

   2003年3月31日,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研制的完成是我国生物学教育发展中具有标志性的成果。

它的颁布必将有力地推进我国高中生物课程的发展。

相对于高中生物教学大纲(2002)而言,高中课程标准有了跨越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第8次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反映了新世纪中我国的社会需求、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生物科学的进步,也反映了国际生物学教育的共同特点和我国50年来在生物课程改革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及相关研究的成果。

《标准》的出台,对我国教材编写人员、教师和教研人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为帮助生物学教育工作者了解《标准》,本文将介绍新高中生物课程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点。

l 设计思路

1.1 课程宗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研制组(以下简称“标准组”)在标准研制第1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明确了我国新的高中生物课程的价值和任务:

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其价值是为学生全面提高科学素养做出贡献。

这一认识是构建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指导思想。

   标准组认为,一个人的生物科学素养需要不断地提高,在基础教育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虽然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距现代社会对一个公民(而非生物学专业人员)生物学素养的要求尚有距离。

因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核心的任务。

   生物科学素养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学领域中核心基础内容掌握的情况。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的任务,这个基础也就应该成为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

因此,高中生物课程是基于以下5个方面的要求来构建的:

   ·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现象、事实、规律,以及生物学原理是如何用于生物技术领域之中的;

   ·学生能够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生物学现象;

   ·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一般技能对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学生应在学习生物课程的过程中,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

1.2 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 社会对高中生物学教育的需求包括提高全民生物科学素养的要求。

当代社会在迅速发展、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在这些社会问题中,相当一部分是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如环境、资源、人口、生态等。

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有赖于全体公民对这些问题有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有赖于全体公民的参与;有赖于他们具有相关的知识,并能依据生物学的原则去正确地决策和采取个人行动,所有这些都需要全体公民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

高中生物课程需要应对这样的社会需求。

   随着生物科学作为带头学科的飞速发展,以及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的各种产品和多方面的商机,正在有愈来愈多的资本投入与生物技术相关的产业。

这将在生物科技相关的领域中形成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些产业在技术的要求上既有高新技术,又有一般技术;在对人才的要求上,既需要高层次、高学历的研发人员,又需要为数可观的、具有基本生物科学素养、工作在生产线上的一般工人。

在新的世纪,将有更多的人直接或间接地工作在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工作岗位上。

为此,高中生物课程的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1.3 为学生的学业选择和考虑职业方向提供帮助 随着高中的普及,我国将会有更多的高中毕业生直接进入社会工作,他们将面临着择业的问题。

那些希望进入高校的学生也要选择学习方向。

这是当前许多学生和家长感到困惑的事情,而在以往的高中学科课程中,学生很少能有机会将这一实际的问题同他们的学习活动联系起来。

   在设计新的高中生物课程过程中,标准组充分关注了学生发展的需求,力图在必修和选修课程中,都渗入专业发展和职业选择的教育,使学生有机会了解到本学科不同领域的发展、与生物学相关的不同岗位,为他们选择自己人生的方向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思考的机会。

1.4 反映时代的特点和生物科学的进步 在过去几十年间,生物科学迅速发展,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领先发展的学科之一。

生物科技的广泛应用已经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食品、环境等问题倍加关注。

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不仅加速了知识的更新,也使一些新的科技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转基因技术、人体器官移植等等。

人们在对个人生活做出决策、在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时,需要一些新的生物学知识和观点。

这样,一些过去被认为重要的课程的内容,今天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而新的内容则需要进入中学生物课程。

   课程标准注重高中生物课程的发展性,力求使之既能反映生物科学经典和核心的内容,又能反映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

《标准》在所有的模块中都加入了反映时代特点、反映当代生物科学进步并与人们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

1.5 初中、高中整体设计 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工作机制上为初中、高中课程的整体设计提供了保障。

标准组在设计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时,就为初、高中的衔接做了统一的设计,整体设计表现在3个方面:

   l)课程理念 初、高中的生物课程都遵从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相同理念,使初、高中课程在指导思想上保持一致性。

在共同理念的基础上,高中生物课程增加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以体现高中生物课程的特点和更高要求。

   2)课程目标 在共同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高中课程目标在表述方式、目标的指向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并呈现出递进的关系。

   3)内容主题上的互补和递进 中学生物学课程通常包括十大主题,我国初中生物课程全部包括了这些主题,其中,生物多样性、生殖和发育等主题侧重在初中阶段完成,而像细胞、物质与能量、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等较为抽象且对学生认知能力要求高的主题,则安排在初、高中两个学段完成。

这样,生物学的核心主题在两个学段的分布既各有侧重,又在整体上实现互补;既能实现初中阶段的内容相对完整,又能使高中阶段的内容相对集中(3个必修模块中只涵盖6个主题),以保证核心内容的教学能较为深入。

   在相同主题的处理上,采用了初、高中递进安排的方式,如:

在细胞这一主题,初中侧重于细胞的结构,而高中则侧重于细胞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是讲“活”细胞,加强了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内容。

又如:

生态学的主题,初中主要是个体生态的内容,而高中则是在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方面有更加深入要求。

初、高中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

2 高中生物课程的主要特点

2.1充分体现基础性 在研制《标准》的过程中,标准组认为“基础性”是指构成生物科学素养的基础,它涵盖了多方面的目标或要求,而不仅仅是“双基”。

因此,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既强调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注重正面而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基础能力的达成。

   在必修内容框架的构建上,也力图体现基础性。

标准组分析了35个国家高中生物课程所涉及的主题及各主题所占课时的百分比,依据初中生物课的基础和整体设计的思路,选择了其中最重要的主题,并重新组合成3个模块。

这3个必修模块,既考虑了不同层次上生物学的知识,又注意到了生物学中核心的主题,突出了构成生物学素养的基础。

学习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理解科学的本质、过程和方法,了解并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中的应用。

2.2注意课程的选择性 根据新的高中课程方案,生物课程标准力求在多样化和选择性方面有所突破,以充分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选择性是从3个层面实现的。

首先,每一个模块中的内容标准都是一个内容主题,而不是一个具体的“知识点”。

这种提纲挚领式的内容标准为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都留出了极大的空间。

教材编写者或教师可根据标准的二级主题,选取不同的事实、素材或安排不同的学习活动来实现标准的要求。

这也将有利于实现教材的多样化。

   其次,《标准》在一些模块的内容要求上留出了选择空间,如:

在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中,城市中学可以不选“生物科学与农业”这个一级主题,而农村中学可以不选“生物科学与工业”这个一级主题。

在选修l“生物技术实践”这一模块中,共有14个二级主题,学生和教师只要从其中选择5~7个内容研修,即可达到要求,获得2学分。

这样的选择可以适应不同学校、学生的需求。

   最后,课程是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结构,必修部分是生物学的核心内容,是全体学生共同的基础;选修部分要引导他们关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他们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进一步提高;同时考虑学生不同的兴趣和志向及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分别侧重生物技术、生物学与社会、生物科技进展,为他们选择学业和职业方向提供帮助。

2.3 新课程重新调整了理论与实践的平衡 生物科学不仅是一个理论体系,而且也是一个科学探索的过程。

因此,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在生物课程学习中的实践过程,更加重视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的开展。

在《标准》的必修模块中,绝大部分的内容标准都附有相应的活动建议,这些建议大多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在这部分的4个教学案例中,也全部都是学生动手的活动。

在选修模块的设计上,有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生物技术实践”模块。

这一模块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然后收集并整理资料,写出报告,相互讨论。

”教师的任务不是讲授,而是为学生的实验提供多方面的帮助。

这样,学生的实践和学习活动在这一模块中具有突出的地位。

这些都反映了高中生物课程中理论与实践之间新的平衡关系。

2.4 重新调整科学与技术的平衡 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本质和特点。

但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它们广泛结合,成为“一个硬币的两个不同侧面”。

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对当代和今后的公民提出了技术素养的要求。

因此,《标准》把对学生生物技术素养的教育纳入到了生物课程之中,并将它作为高中生物课程的目标之一。

标准组在设计高中生物课程时,重新设定了科学和技术的平衡,加强了生物技术的内容。

   在必修模块,知识体系是生物科学的逻辑框架,技术教育渗透在科学教育的主题之中,如“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等。

此外在活动建议中也包括了一些与技术相关的内容。

   在选修部分,生物技术则是3个选修模块的核心主题。

在选修中,主要内容都围绕生物技术展开,如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侧重了传统的生物技术,并强调学生动手实践;在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中,在农业、工业、健康、环保4个一级主题中,突出地渗透了应用生物技术;在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冲,标准又从基因工程、克隆几个方面介绍了现代生物技术。

这样,从整体来看,高中生物课程中生物技术内容大为增加。

2.5 重视学习方式的改变 《标准》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在动手和动脑的学习活动中全面达成课程目标、倡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以获得高层次的认知能力。

所有这些教学思想都体现在内容标准、活动建议、教学案例及实施建议之中。

标准也要求教材开发者和教师在编写教材和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6充分考虑到《标准》的可行性 《标准》的设计既考虑了要加大此次课程改革的力度,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国际理科课程改革的步伐,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到新课程的可操作性和《标准》的可接受性。

因此,《标准》在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在选修模块的数量、在课程内容的范围等方面,都注意到了我国生物学教育的原有基础。

在内容选择和教学要求方面,充分继承了我国生物学教学几十年的经验和优势。

在实验活动的建议中,考虑了要适应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既能使条件好的学校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如:

要求条件较高的生化实验、组织培养实验;又能使条件不利的学校也能开展有效的活动,如:

腐乳的制作、制果酒、果醋等。

   《标准》指出了我国新世纪中生物课程的发展方向。

在实施《标准》的过程中,需要全体生物学教育者不断学习《标准》,努力将《标准》的要求落到实处,使我国生物学教育能迈上新的台阶。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2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7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9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24

第一部分前言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

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

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脑科学的深入发展、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等,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

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正在逐渐融合并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力量,已成为科学发展和技术革命的世纪标志。

生物科学和技术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自1978年起,我国高中生物课程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它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

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

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

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核心任务。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课程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探究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

《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

《标准》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同时注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

三、课程设计思路

高中生物课程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精神和要求设计的。

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

必修部分包括“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3个模块;选修部分有“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个模块。

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

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

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这3个模块的学习必须以必修模块的学习为基础。

每个模块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价值如下。

“分子与细胞”模块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遗传与进化”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了解遗传变异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形成生物进化观点。

“稳态与环境”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发生在生物体内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形成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生物技术实践”模块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

本模块适于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学习。

“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围绕生物科学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保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较全面地介绍了生物科技在社会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适于继续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类专业及直接就业的学生学习。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以专题形式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基础。

高中生物课程各模块关系图示如下。

 

 

本标准对具体内容标准的表述所用的动词分别指向知识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并且分为不同的层次。

具体说明如下表。

各水平的要求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

知识性目标动词

了解水平:

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描述,简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指出,辨别,写出,排列

理解水平:

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说明,举例说明,概述,评述,区别,解释,选出,收集,处理,阐明,示范,比较,描绘,查找

应用水平:

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价,撰写,利用,总结,研究

技能性目标动词

模仿水平:

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

尝试,模仿

独立操作水平:

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运用,使用,制作,操作,进行,测定

情感性目标动词

经历(感受)水平:

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

体验,参加,参与,交流,讨论,探讨,参观,观察

反应(认同)水平:

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

关注,认同,拒绝,选择,辩护

领悟(内化)水平:

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确立,形成,养成,决定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各方面得到发展:

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课程的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

l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l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l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l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l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l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l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l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能力

l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l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l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学会:

⑴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

⑵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

⑶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

⑷确认变量;

⑸作出假设和预期;

⑹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⑺实施实验方案,收集证据;

⑻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

⑼根据证据作出合理判断;

⑽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

⑾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及作必要的反思和修改。

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高中生物课程的内容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共6个模块:

必修1.分子与细胞

2.遗传与进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