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专业班复习资料经济与生活第一轮复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1702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专业班复习资料经济与生活第一轮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三政治专业班复习资料经济与生活第一轮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三政治专业班复习资料经济与生活第一轮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三政治专业班复习资料经济与生活第一轮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三政治专业班复习资料经济与生活第一轮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三政治专业班复习资料经济与生活第一轮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三政治专业班复习资料经济与生活第一轮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三政治专业班复习资料经济与生活第一轮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三政治专业班复习资料经济与生活第一轮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三政治专业班复习资料经济与生活第一轮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三政治专业班复习资料经济与生活第一轮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三政治专业班复习资料经济与生活第一轮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三政治专业班复习资料经济与生活第一轮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三政治专业班复习资料经济与生活第一轮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三政治专业班复习资料经济与生活第一轮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三政治专业班复习资料经济与生活第一轮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三政治专业班复习资料经济与生活第一轮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三政治专业班复习资料经济与生活第一轮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三政治专业班复习资料经济与生活第一轮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三政治专业班复习资料经济与生活第一轮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专业班复习资料经济与生活第一轮复习.docx

《高三政治专业班复习资料经济与生活第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专业班复习资料经济与生活第一轮复习.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政治专业班复习资料经济与生活第一轮复习.docx

高三政治专业班复习资料经济与生活第一轮复习

2008高三政治专业班复习资料《经济与生活》第一轮复习之十一

基础知识复习《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十一)(教师用)

深圳布吉高中张继良

一、考点展示

l1、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小康社会

(2)经济建设目标(3)发展社会生产力

2、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1)科学发展观

(2)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二、考点分析

第十一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本课考点两个:

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㈡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该考点有三个知识点:

知识点1: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⑴总体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

①小康的提出: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带领人民奔小康。

②小康的实现:

 到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民的衣食住行用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③总体小康的表现:

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⑵总体小康存在的问题

①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

②这样的小康水平需要巩固和提高。

 知识点2:

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及特点

⑴全面小康社会的提出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⑵全面小康社会的特点(内涵):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知识点3:

经济建设的目标

    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②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③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⑵: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过程

是应该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率先实现自现代化;相对落后地区要加快发展。

㈡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这个考点有两个知识点:

知识点1:

树立科学发展观

⑴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后果

①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GDP的增加,忽视了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②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没有实现经济的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⑵树立科学发展观

①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②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③全面发展:

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④协调发展:

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⑤可持续发展:

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⑶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才能和谐发展,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能够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知识点2:

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⑴为什么要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①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

  ②既长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又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⑵怎么样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A:

内涵: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B:

信息化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

信息化是指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广泛地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作用:

信息化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增进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以及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促进企业技术改造,使企业的发展更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C:

高新技术产业的含义和特点:

含义:

高新技术产业指以信息业为代表的依托高新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特点:

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渗透和带动作用强。

②统筹城乡发展

A:

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

  B:

怎样统筹城乡发展?

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发展。

③统筹区域发展

A:

为什么要统筹区域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改革开放发来,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制约着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我国的长治久安。

因此,必须统筹区域发展

  B:

怎么样统筹区域发展?

  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三、热点分析联系实际: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16项指标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及其目标确定的原则,建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方面的16项指标,经济方面4项指标。

到2020年,城市化率从现在的36%提高到55%以上,城市容量7亿到7.5亿人口,信息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到全球前15名行列,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占有面积不得超过国土总面积的2%,恩格尔系数不超过35%,基尼系数35%-40%,人文发展指数不低于80%,城乡二元结构指数1.80以下.人均预期寿命76岁,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0年,科技创新能力指数平均达到25%,科技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

二、1.根据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结合目前我国工业的现状,说明大力振兴工业中的支柱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对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将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产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结合起来加以把握。

2.材料一:

2005年7月发生在四川的猪链球菌病毒感染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材料二:

据统计,在中国GDP连续多年平均保持了8%高位增长的同时,每年因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GDP损失高达6%,这些问题每年夺去了20万人的宝贵生命,尤其是去年遭遇的那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所带来的灾难,人们记忆犹新。

痛定思痛,公共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正在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预防应急处理体系。

四、典型事例

(一)单项选择:

1、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对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理解正确的是(A)

①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

③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④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2006年5月7日《经济日报》载文指出,实施名牌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征是(D)

A、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B、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

C、以市场化促进工业化D、以工业化拉动市场化

3、“非典”疫情过后,国家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对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的投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这表明国家正在致力于(C)

A、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D、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4、连续多年保持GDP两位数高速增长的深圳今后将不再单以GDP的增长来考核政绩,而钭更多地重视经济发展中资源消耗、社会公平及人的发展等问题,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此,研究和制定新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工作已被列为市委、市政府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

不单以GDP的增长来考核政绩,这意味着(C)

A、GDP已不再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B、发展经济已退居次要位置

C、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D、物质财富的增长始终是发展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根据我国工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总结西方国家工业化道路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思路。

回答5-6题。

5、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征是(C)

A、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B、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C、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D、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6、2006年时,我国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之比为31:

69,城市化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

这表明(C)

(1)我国城乡结构不合理,不适应现代化的要求

(2)我国必须加大农转非力度,增加非农人口数量

(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非常迫切和必要

(4)积极发展小城镇是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A、

(1)B、

(1)

(2)(3)(4)C、

(1)(4)D、

(1)

(2)(3)

7、“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人间疾苦声”。

温总理以清代郑板桥的诗句,比喻自己担任总理后的心境。

他坦承:

“作为中国的总理,每念及我们还有3000万的农民同胞还没有解决温饱......我忧心如焚,我寝食难安."总理心怀天下,让人敬佩.这主要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   (D  )

A.坚持全面发展              B.坚持可持续发展

C.坚持协调发展              D.坚持以人为本

8·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下列措施有利于实现这一重大任务的是D

①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②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③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④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二)多项选择:

1.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为此需要                (ABC )

A.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B.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C.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D.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据此回答2-3题.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            ( BCD  )

A.多建"数字城市""信息港""硅谷"

B.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C.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D.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3.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地区共同发展,下列属于统筹区域发展具体措施的是                       ( BD   )

A.人才强国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4.黑龙江广袤的黑土地上正在经历又一次历史性巨变.从2001年到2010年,这里将有3000万亩耕地和荒山重新变成忙满林海,而这恰好与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在昔日"北大荒"上开垦出的3000万亩耕地相吻合.这一历史巨变            (  ABC  )

A.有利于该地区的持续发展      B.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C.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实现   D.不利于当地的粮食生产

三、问答题:

1、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占全国80%以上人口的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缓慢,明显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项目地区

东部

西部

广东

上海

贵州

西藏

GDP(亿元)

10556

4950

1082

138

人均收入(元)

13562

37304

2865

5302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如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答案: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协调发展。

(3)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城镇化建设,增加农民收入。

(4)坚持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率先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四、辨析题:

2、工业信息化程度越高,经济效益就越好。

⑴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有利于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效益。

⑵但提高经济效益,还必须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同时生产的产品必须面向市场,适销对路。

⑶因此题中的观点是不准确的。

五、3、材料分析题:

本题满分15分。

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材料一:

我国人均占有资源及预计资源短缺情况

煤炭

原油

电力

天然气

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

60%

10%

/

5%

2005年短缺

8000万吨

1.4亿吨(进口)

2500万千瓦时

80—100亿立方米

注:

据估计到2020年,在45种重要战略性资源中,我国有9种严重短缺,有10种短缺。

所谓短缺,是指资源的外贸依存度(即依赖进口)在40—70%之间,超过70%以上为严重短缺。

材料二:

我国资源利用情况

能源综合利用率

每吨标准煤实现的GDP

矿产资源

回收率

单位产值

能耗

机动车油耗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比发达国家低10%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

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

材料三:

在今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中,中国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位居133位。

评价指出:

低产值、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将造成国家未富而资源、环境先衰。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经济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什么问题?

(6分)

(1)材料共同反映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6分)

(2)①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利用经济手段、市场机制,鼓励各行各业节约资源、降低污染排放;限制和淘汰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

④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⑤企业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自觉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

(考生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每答出一点可以得3分,本问最高得分不得超过9分。

六、综合探究题:

材料一中国与其他国家单位GDP能源消耗比较表

国家

中国

日本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英国

美国

能源消耗

1

1/11.5

1/7.7

1/7.7

1/5.6

1/5.3

1/3.3

材料二中国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占有量之比

45种主要矿产资源

耕地

森林

不足1/2

1/3

1/4

1/5

注:

今后若干年内,我们面临着保持经济增长和能源资源不足的矛盾。

材料三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上述材料,探究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原因和意义,并从国家、企业和公民个人角度,为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答案:

(1)①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能源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高。

②材料二反映了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小,经济发展面临能源供应不足的矛盾。

(2)原因:

①从我国的国情看,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小;从我国使用能源的技术上看,能源利用率较低;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看,能源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②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③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建议:

①国家要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对能源生产与利用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②企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③公民要树立科学消费观,做到厉行节约,科学消费。

五、考点训练

(一)、基础训练

1.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更加发展,更加健全,更加进步,更加繁荣,更加和谐,人民更加殷实。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新的科学发展观,即“坚持,树立、、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3.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实现经济发展和、、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4.新型工业化路子是指坚持以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走出一条一高、好、低、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参考答案)

1.经济民主科教文化社会生活2.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3.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口资源环境4.信息化信息化科技含量经济效益资源消耗环境污染

(二)训练与检测

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格内。

每小题2分.共计24分。

1.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带领人民奔小康。

至20世纪末,我们顺利走完了第一步、第二步,并开始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一成就从微观上看,现阶段人们的消费

A.已从贫困型消费过渡到温饱型消费

B.已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

C.已从小康型消费过渡到比较富裕型消费

D.已从比较富裕型消费过渡到高度富裕型消费

2.当前全国上下都在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确立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A.可以促使人们按价值规律办事B.能够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C.能够鼓舞人心、催人奋进D.能够确保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被拉大

3.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建设。

这是因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

A.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C.实现国家对国民经济强有力地宏观调控

D.巩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4.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但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低产出”为特征的发展方式仍占领着中国制造业的主导地位。

据世界银行估计,环境污染给中国带来相当于3.5%~8%的GDP损失。

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

A.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B.要把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

C.要逐步降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D.要加大对环境治理的财政投入

5.2006年5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有关部门将加快立法进程,研究起草循环经济法,并抓紧制定相关专项法规。

我国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①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②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根本举措

③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④有利于不断减少国家的财政支出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6.2006年5月31日,国家环保总局、发改委、安全监督总局等国务院七部门联合召开会议,部署2006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

这是

①坚持以人为本的客观要求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权益的具体体现

③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④为了统筹区域发展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7.在筹备2008年奥运会过程中,北京市提出了“节俭办奥运”的新理念,就是要注重实效,降低成本,把奥运会场馆的建设和北京市整体规划与长远发展统一起来。

这一新理念折射出的道理是

A.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筹办奥运会的根本出发点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协调经济社会的发展

C.要把筹办奥运会与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

D.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不如西方国家

8.“十五”期间的五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7.3%,年均增长9.5%;财政收入增长1.36倍,年均增加3647亿元;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

上述事实说明

A.农业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B.我国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快速发展

C.我国已进入全面的小康社会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

9.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自主创新作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必将日益深入人心。

只要我们措施得当,政策到位,就一定能够在不久的将来迅速形成一个具有强大自主创新的企业群体,必将为加快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有力支撑。

这说明

A.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B.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C.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D.信息化是带动工业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