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宗教的进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1791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宗教的进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人类宗教的进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人类宗教的进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人类宗教的进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人类宗教的进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人类宗教的进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人类宗教的进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人类宗教的进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人类宗教的进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人类宗教的进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人类宗教的进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人类宗教的进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人类宗教的进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人类宗教的进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人类宗教的进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人类宗教的进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人类宗教的进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人类宗教的进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人类宗教的进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人类宗教的进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类宗教的进化.docx

《人类宗教的进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宗教的进化.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类宗教的进化.docx

人类宗教的进化

人类宗教的进化

宗教是人类精神活动范畴的一种现象,因信仰的客体不同而有不同的宗教形式,但就宗教的本质而言,宗教的进化却有着统一的未来,并有着相同的进化路径。

宗教现象分“阴阳”,“阳宗教”是以信仰精神性客体的宗教,“阴宗教”是以信仰物质性客体的宗教(如现实价值的追求、应激快感的依赖、生命存在意义的本能等)。

“阳宗教”进化路径:

“是山”:

宗教的低级阶段(如神秘、愚昧、教条特征)——事物的复杂性与同息性在心灵系统的原始图景。

“不是山”:

宗教的反思阶段(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现实主义特征)——心灵系统“启蒙”

“还是山”:

宗教的高级阶段(系统科学思想、太极思想、佛思想特征)——心灵系统“觉悟”

 

宗教:

一个真正的进化难题: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1月28日一期文章】题:

我们相信(作者英国利物浦大学进化心理学教授、进化生物学家罗宾.匡巴)

宗教信仰是一个难解之谜。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至少会做出某种努力去检查所谓的事实真相;然而如果牵涉宗教问题,研究显示,我们很可能会被与已知的物理学定律相矛盾的故事所说服。

有关诸如超自然的力量在水上行走、让死者复生、穿墙而过、预言未来等等的传说在全球普遍流行。

与此同时,我们却期待上帝拥有普通人的情感。

我们喜欢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奇迹以及那些创造奇迹的人,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东西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混合在一起。

为什么我们人类会如此愿意相信那些我们永远不可能去检验的宗教信仰呢?

你也许会觉得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科学研究的范畴。

进化生物学家们也像他们的领袖达尔文那样,有意地忽略了整个宗教问题。

但是现在,这一状况开始出现转机。

目前仍不清楚的是,究竟是什么引发了人们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兴趣,不过,一个重要的因素可能是,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宗教是一个真正的进化难题。

进化生物学家们遇到的最大障碍也许是,他们正在认识到,宗教在现实生活中好像拥有一些优势。

如果一个生物学特征得以进化,我们会想知道这个特征有什么用处——也就是说,拥有这一特征会如何使该生物体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更好地将其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对于宗教而言,这一点并不总是那么明显。

但是近年来,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进化生物学家已经认识到,宗教中的一些重要因素确实能给人类带来好处。

宗教的进化方式

进化生物学家目前至少认为宗教有益于进化的方式有四种。

第一种方式是对宇宙结构进行充分的解释,以使人类能够.通过诸如在精神世界进行祈祷等方式来控制宇宙。

第二种方式是使我们感觉更幸福,或者至少能逆来顺受地忍受糟糕的现实——也就是马克思曾说的“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第三种方式是,宗教可提供某种道德规范,从而维持社会秩序。

最后,宗教信仰可带来一种团队感。

第一种方式——宗教作为宇宙的控制者——看起来极不可靠,许多宗教实践被用于治疗疾病和预言或者影响未来。

这是弗洛伊德所持的观点。

然而,由于宗教信仰并非必然能使我们控制现实世界的灾难,我很难相信它就是推动宗教起源的进化力量。

我更愿推测这一好处只是我们的祖先为了别的原因而发展出宗教后所带来的副产品——从而有体积足够大的大脑可以领会某些关于世界的超自然理论。

第二个假设,马克思关于鸦片的理论看来更有希望。

实际的结果是,宗教确实可以使人感觉更好。

近期的社会学研究已经揭示,与不信仰宗教的人们相比,虔诚的信教者更幸福、寿命更长,躯体上和精神上的疾病更少,在接受外科手术等医学干预疗法后复原得也更快。

所有这些对不信教者来说都是坏消息,但它至少能促使我们思考宗教为什么能够,以及是通过何种方式来传递这种良好影响的,在下文中还会提到这一点。

后两种选择与那些受益于一个有凝聚力的支持性团体的个体有关。

道德规范在确保团队成员会坚持唱同一首赞美诗方面起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不过,被今天的主要宗教所鼓吹和强调的那类有形的道德规范不太可能为宗教信仰的起源提供太多的思路。

这些道德规范与世界宗教的出现、与世界宗教所包含的官僚体制,以及教会和国家的结盟有关。

大多数研究宗教的人士相信,最早的宗教可能更像在传统的小型社会中发现的萨满教。

在这类宗教中,个人主义盛行,其中一些个人——如到币、医家、聪明的女性等等甚至被认为具有超能力。

萨满教是一些充满激情而非智慧的宗教,它们强调宗教体验而非强加于人的行为规范。

社会亲和力

我认为,在推动进化方面宗教的真正好处与第四种假设有关。

现代社会学的创始入之一埃米尔·迪尔凯姆也认为,宗教可作为凝聚社会的某种粘合剂。

现在,关于宗教如何发挥这一作用我们知道得更多了。

因为利用了一整套特别能触发大脑释放天然镇静剂——内啡肽——的宗教仪式,宗教能产生很好的社会凝聚力。

内啡肽是一种控制身体疼痛的缓慢机制,当多种控制疼痛的神经系统同时达到其效率的巅峰时,内啡肽就会发挥作用。

当出现中等程度的疼痛且这种疼痛持续不断时,内啡肽就会在体内现身,随后充满整个大脑,使大脑处于一种适度的“兴奋”状态。

也许这正是信教者看起来经常显得很开心的原因。

而且,症结应该就出在这里,内啡肽还可以加强免疫系统,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信教者会更加健康。

这也许是宗教仪式为什么会经常涉及给身体带来压力的活动的原因。

这些活动包括:

唱歌、跳舞、反复地摇摆或者振动身体、下跪或者打莲花坐等高难度的姿势、数念珠以及偶尔自我鞭挞这种给身体带来严重痛苦的行为。

当然,宗教并不是获得内啡肽的唯一方法。

慢跑、游泳和健身等活动也可使人变得兴奋,但是宗教可提供更多的东西。

当人们是在团队中经历因内啡肽分泌所带来的兴奋体验时,内啡肽的作用会大大增强。

尤其是,它会使人对团队的其他成员感觉良好。

它会创造一种兄弟般的情谊、同胞般的感觉。

上述说法虽然可以解释宗教所带来的立竿见影的好处,但同时它也提出了一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会需要宗教。

我相信,答案可追溯到灵长类动物社会性的本质上去。

猴子和猿类生活在一种关系密切的社会里,习/1里的集体利益是通过相互协作来实现的。

实际上,灵长类动物的群体与几乎所有其它动物种的群体都不相同,它们是建立在明确的社会合约基础之上的:

为了确保群体团结这个整体利益,个体有时必须放弃某些更迫切的自身需求。

如果过分强调个体利益,将会导致同伴远离,这样,在保护自身不成为肉食动物的猎物、保护资源等方面个体将失去群体所带来的好处。

这类社会合约体系所面临的真正问题是“免费乘客”——某些只从群体中获得好处而不愿付出代价的个体。

不管个体是否有机会成为“免费乘客”,灵长类动物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机制来阻止其成员这种天生的倾向。

猴子和猿通过彼此梳理毛发——种形成信任关系的活动——来实现这个目的,这种行为会为猴子和猿提供结盟的基础。

其中的准确机理目前仍不清楚,但我们所知道的是,内啡肽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梳理毛发和被梳理毛发可导致内啡肽的释放。

内啡肽使机体感觉良好,会马上促使个体加入到群体活动中去。

对我们人类这个物种而言,梳理毛发的问题是:

它是—种一对一的活动,非常耗时。

在人类进化史的某个阶段,我们的祖先开始生活在一个很庞大的群体中,这个群体大到不可能通过梳理毛发来形成有效的凝聚力。

这样的大团队也很容易被“免费乘客”利用。

因此,他们需要另一种方法来形成团队凝聚力。

过去,我曾认为聊天也许起了一定的作用,它使得大型团体中的个人可以参与一种具有梳理毛发类似功能的活动。

但是宗教所起的作用更进了一步,它们使更大的团队紧密地结合在—起。

然而,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宗教不仅仅有一定的仪式,它还有一个重要的认知成分——它的理论。

宗教仪式以内啡肽为基础凝聚团队的效应只有在每一个人都参与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

这导致了神学的起源—它既提供胡萝卜、又提供大棒,使所有成员都定期参与活动。

但为了创造神学,我们的祖先需要进化出远远超过其它物种的认知能力。

政治精英们正是利用这种能够心理机制来治理社会。

所有宗教的共同本质是什么?

宗教堪称是人类世界中最古老、最神秘、最不可思议的领域。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人能够将宗教的秘密真正解开,本文将从宇宙以及人类进化的高度,力图从根本上彻底弄清宗教是什么的问题。

过去曾有一些人对宗教下过不少的定义,但都未切中宗教的实质,如赫·斯宾塞认为,“宗教是对超越人类认识的某种力量的信仰。

”当代宗教学家贝格尔说:

“宗教是人建立神圣世界的活动。

”现代宗教思想家蒂里希的说法是:

“宗教是人的终极关切。

”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看法是从所谓的唯物观上加以阐释:

“宗教是人们思想中对于统治着他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一种歪曲和颠倒的反映。

这些对宗教的定义都是从不同角度在宗教的表象上的界说,没有切中宗教的本质和根本。

要从根本上认识宗教,需要从两个角度进行,一种是从人类思维方式的进化角度来认识宗教;另一种是从宇宙及人类的进化角度来认识宗教。

人类早期的思维方式与现代人的合乎逻辑的理性思维是不同的,理性思维是经合乎逻辑的思维过程与客观真理相联系,并在这种联系中解释一切。

科学就是由这种理性思维形成的认知人类和世界的思想体系,整个现代人的生产生活方式都是建立在这种理性思维基础上的。

与此相反,早期人类(原始人)采取的是一种相反的思维方式,法国学者列维·布留尔在他的经典著作《原始思维》中对原始人的思维作了非常详细的论述,他称人类早期的思维叫原始思维,遗憾的是,他并没有将原始思维定义清楚,但已将原始思维的各种特征包罗无遗了,如非逻辑性、神秘性、互渗性,对互渗性可举例说明,原始人如果将一支羽毛插在了头上,他就会神秘地认为自己拥有了鸟一样的机灵,也就是认为将鸟的灵性与自己渗透在一起了,此即所谓原始思维的互渗性,渗透的理由都是其所信仰的某中神秘因素(灵、魂、神等)。

这里需要在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基础上进一步更清晰地定义原始思维,并改称原始思维为信仰思维,所谓信仰思维就是经非逻辑的思维过程与所信仰的神秘因素和神秘力量(灵魂、神等)相联系,并在这种联系中解释一切。

由这种信仰思维形成的认知自己和世界的思想体系就是所谓的宗教,就像现代人由理性思维形成科学一样。

由此可对宗教给出第一个定义:

宗教是人类最早的由信仰思维认识自己和世界的思想体系。

如目前基督教对世界的解释仍然是与神秘的上帝相联系来加以解释,这种解释的思想体系就是基督教的各种教义和故事。

原始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就是建立在信仰思维基础上的,或者说,是信仰思维形成了原始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如他们认为作物的生长是由某种被他们信仰的神秘因素决定的,于是每年都定期举行某种祈祷或“欢迎”仪式,来祈求作物的丰收,这就是由信仰思维编织起来的一种生产生活方式,此类例子还有许多,现代人的迷信实质就是原始信仰思维在现代的残存形式,由此也形成了一些所谓的迷信的生产生活方式,如烧香拜佛,向天求雨等。

由于信仰思维就是宗教思维,这就使得原始人的世俗世界本身也是宗教性质的世界,亦即没有宗教界与世俗界之分,世俗的也就是宗教的。

但到了公元前800至200年,在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一次最重大最具深远意义的进化事件——人类开始进入理性思维时代,如这一时期中国的墨家及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都开创了逻辑学(有关逻辑思维的理论),由此开始使人类认知世界的思想体系发生了划时代的分化,一方面,信仰思维继续着宗教的发展,并诞生了佛教及后来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锡克教、道教,等等;另一方面,由理性思维则开辟了哲学和科学的认知领域。

这种思维的分化还导致了世俗界和宗教界的分立,世俗界开始以逻辑的理性思维为主导,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得以快速发展,如果没有理性思维的形成,就不会有今天如此发达文明的人类世界,因此可以认为,人类理性思维的诞生是人类进化史上的空前绝后的最伟大的进化事件!

这一时期宗教的内涵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一项重要进展就是:

主张人经修炼可以达到某种永远不死的圆满态,如佛教的涅盘、道教的成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天堂。

要理解宗教所指的神秘圆满态的真义,仅从宗教本身是无法真正做到的,为此,需要跳出宗教外并站在宇宙演化及人类进化的高度才能弄清宗教圆满的含义,进而从根本上认清宗教的底里。

在宇宙中有一条进化线路——宇宙本体→大爆炸奇点→正物质→原子→分子→有机生命→脊椎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显然这种进化是指向某种高级的完善态或圆满态,而不是指向死亡,其中预示了以下一种进化的未来:

人类并不是进化的最终完成,人类最终必然要向高于人类的某种超越死亡的圆满态进化。

宗教的修炼是与上述指向圆满的进化神秘地暗合的,宗教所指的圆满态则是与人类最终将进化出的那个超越死亡的圆满态相暗合的,因此,宗教所说的修炼圆满实质是对人类经进化所能达到的某种圆满态的神秘反映,至于为什么宗教会有这种反映将在以后的有关章节详细阐述。

这里将宇宙中指向圆满的进化叫进化天道,正如将在以后有关章节详细指出的那样,宇宙中有三大形而上存在,其中进化天道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形而上存在都是为它服务的,所以可将进化天道简称为上道;次于进化天道的是在第五章哲学部分所述的太极天理,简称中理;低于中理的是定律,简称下律。

据此可对宗教给出第二个定义:

宗教是合上道之学。

这就像哲学是合中理之学,科学是合下律之学一样。

现代物理学所论的宇宙演化及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从下律的科学层次对进化的认识,最终在科学上对进化的认识将与宗教的合上道认识实现统一(科学与宗教的统一),因为下律是服务于上道而和上道统一的,所以两种认识的最终统一将是必然的,这需要在本书(人类启示录)的最后部分详述。

在第五章哲学部分已经指出,宇宙中的任何一种动变过程都是遵循太极天理的,从而动变的全过程都是一种往复运动,上述所描述的通向人类的进化也要走太极往复进化路线,从而将进化分成离本进化和归本进化两大阶段,人类在离本进化中远离了四级不同远度的本源,由远到近依次为:

宇宙本体、宇宙、自然、社会的原初态(原始共产制社会),过去破坏自然实质是人类因离本进化而远离自然的必然结果,私有制则是远离社会原初态进化的必然结果。

在现代出现的私有制的否定形式——股份公司制度及提倡的保护自然,都是人类开始转向归本进化的趋向,人类归本进化要向以上四级本源依次回归,回归到社会的原初态就是马克思所指出的未来的高级共产主义社会,回归到自然就是生态社会,回归到宇宙及本体层次的生命将不依赖社会和自然而生存,并且高于人的生命。

具体将在以后的有关章节详述。

宗教主张在一心向本中提升人的层次(消灾、消除烦恼、幸福、长生、永恒不死),这与人类的归本进化是神秘地暗合的,其向本的方式有崇拜、祈祷、祭祀、修炼、信仰,向本的本源与人类归本进化的四级本源是一致的,一是上帝等创世神(相当于宇宙本体),太阳神等天体(相当于宇宙),图腾、山及植物等自然神(属自然类),祖先(相当于社会原初态)。

宗教所指出的那些神秘的圆满态实质是对人类未来归本进化所回归到各本源层次的神秘的反映,如佛教的涅盘是对人类归本进化到本体层次的神秘反映,道教的成仙是对人类归本进化到宇宙层次的神秘反映,道家的天人合一是对人类归本进化到自然层次的神秘反映,佛教的三十三天之上的欲界天是对人类归本进化到社会原初层次的神秘反映。

宗教所以否定和淡出世俗社会,就是因为世俗界倾向于离本,而宗教是向本的(归本)。

到此可对宗教给出第三个定义:

宗教是经归本提升人生命层次的思想体系和方式。

所有宗教的共同本质就是在归本中提升人的生命层次。

所以不认识宇宙乃至人类的归本进化就不可能认识宗教的本质。

当人类进入归本发展进化的阶段时,就是过去神秘宗教对在归本中提升人层次的神秘的反映走向现实和科学的时候。

按照本书的观点,宗教也要经历太极往复进化的过程,宗教是人类最早的认识自己和世界的思想体系,这种宗教认知要向高级进化就必须采取自己的反面认知形式——科学和哲学来进行,所以人类的科学和哲学实质是因应宗教进化而产生的,并且科学和哲学的发展担负的是宗教进化的使命,最终将经科学和哲学认识的发展重新回归宗教认识,结果将出现科学、哲学及宗教这三大认识的融合统一,进而最终发展出最高完成意义上的宗教——科学性宗教。

过去的神秘宗教只是宗教的低级形式,通过科学和哲学完成宗教的太极往复进化后,宗教将从神秘走向科学。

宗教的太极往复进化过程及科学性宗教将在本书(人类启示录)的最后部分详述。

宗教的正面价值科学都可以提供

[提要]显然,人存原理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色彩,道金斯把人存原理也纳入达尔文主义,用来和宗教对抗,正是当代达尔文主义作为“第三种文化”的特性的体现。

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的进化心理学者杰弗里?

米勒(GeoffreyMiller)就殷切希望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学人踊跃加入到进化心理学的研究队伍中来。

《上帝的迷思》[英]理查德?

道金斯著陈蓉霞译海南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

读过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理查德?

道金斯(RichardDawkins)批判宗教、弘扬无神论的新著《上帝的迷思》(TheGodDelusion),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

希望这本书的价值不要被我们低估。

可能导致这本书的价值被低估的原因太多了。

首先,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科普却有国界。

道金斯的这本书是为英美人写的,所以其中有很多典故――无论“古典”还是“今典”――是中国读者不熟悉的。

比如,其实有不少中国读者不太清楚新教(俗称“基督教”)和天主教(罗马正教)的区别和历史纠葛,但道金斯默认读者知道这些知识,因为在欧美,这根本就是常识。

由此造成的阅读障碍是可以想见的。

道金斯可谓著作等身。

1972年,在还是牛津大学动物学系讲师的时候,他就开始了《自私的基因》(TheSelfishGene)的写作,向公众介绍英国生物学家哈密尔顿的“内含适应性理论”(inclusivefitnesstheory,也即“自私的基因”理论)及拟子(meme,或译觅母、弥因、谜米等)理论。

1976年此书出版,立即引起轰动,并在1989年出了增订版。

之后,道金斯又写了《延伸的表现型》(TheExtendedPhenotype)和《盲目的表匠》(TheBlindWatchmaker),堪称“道金斯三部曲”。

1995年,道金斯任牛津大学公众理解科学(PublicUnderstandingofScience)教授,得以省去繁杂的动物学教学任务,专注于科普写作,迄今已写有十本著作及众多的论文。

有关进化论的很多观点,道金斯在“三部曲”及《攀登不可能之山》(ClimbingMountImprobable)之中已有专门、精辟的论述,所以在《上帝的迷思》中,他几次请读者去参看他以前的著作。

由于他的作品在英美本本畅销,所以这样的“偷懒”行为并不会阻碍多数英美读者对其观点的全面了解;但是在很多人不知道他是何方神圣的中国,大量对必要知识论述的省略显然会增大读者的阅读难度。

更麻烦的是,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是一个一神论宗教氛围淡漠的世俗社会,除去主要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在其他的族群中,一神论宗教很少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但这本书主要批驳的却是一神论宗教,特别是新教和天主教。

如果一本书讨论的不是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那它难以吸引眼球是不足为奇的。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

哪一本国外的非小说类著作在中国没有适应性问题呢?

既然如此,你说这本书的价值被低估,这种评语岂不是“普适”的,对所有这样的书都适用?

所以我要从我个人的观点出发赶紧强调:

比起别的书来,也许我们更应该避免这本书的价值被低估,因为它不是一本单纯的反宗教著作,其中的方法论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思想――当代达尔文主义。

这种源自生物学的崭新人文思想不仅可以破除上帝的迷思,而且可以在别的很多问题上带给我们全新的视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思想界重获自由,国外的各种思潮纷纷被介绍到国内,结果让国内一会儿是罗尔斯,一会儿是哈耶克,一会儿是福柯,一会儿又是施米特,其变幻不定有如流行乐坛。

然而这些思想看似繁多,实则有限。

“拿来”到今天,也算快全挖完了,其中却独独缺少了当代达尔文主义。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也许当代达尔文主义将是最后一种引入中国的重要思想了。

一说到达尔文主义,很多人文学者会不假思索地在它前面加上“社会”两字。

的确,因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在思想上多少促成了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二战)的爆发,它在人文界已经是臭名昭著,然而社会达尔文主义其实是对达尔文主义的严重曲解。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达尔文在十九世纪中叶提出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论之后,生物学界的主流对其充满怀疑,有几十年时间甚至拒不相信,反倒是人文学界狂热地拥抱、移用了这一理论,大胆地用自己的臆想补上了生物学家不敢遽断的事实缺口。

到十九世纪末,已经有很多人相信,对人类来说,不仅一个族群内部的不同个体在优胜劣汰,族群和族群也在优胜劣汰,而且这种个体差异、族群差异的根源在于遗传因子不同。

然而更吊诡的是,这种构建在臆想之上的学说在二战后崩溃之时,人文学界却又走向另一个极端:

拒不承认遗传对个体心智的影响,也不承认族群之间存在任何优胜劣汰,甚至还有人对达尔文主义本身展开攻击。

这些信念看上去更符合政治正确性,却同样是基于臆想,而且可以视为人文对科学试图吞并自身、搞“科学霸权主义”(或者换个更简单、更有鄙视性的说法――“科学主义”)的一种反击。

不过,虽然从1959年英国学者C.P.斯诺发表了著名的“两种文化”演说,彻底点破科学和人文各自组成圈子、几乎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以后,科学和人文对立的局面迄今未变,而且在表面上比几十年前更严重。

但是已经有很多学者(包括斯诺本人)注意到,科学和人文其实正在缓慢地趋同,有合二为一、形成“第三种文化”的趋势。

在我看来,当代达尔文主义就属于这“第三种文化”,而《上帝的迷思》则是当代达尔文主义在人类思想舞台上一次耀眼而迷人的登场。

在我看来,这本书批驳宗教的理由可以概括成一句话:

宗教的正面价值,科学(尤其是达尔文主义)都可以提供。

换句话说,在任何一个精神领域,都至少存在宗教和科学两套理论,没有一个精神领域是宗教独享、非上帝出面不可的。

所以,那种认为宗教和科学各有各的分野的NOMA(英文“不相重叠的权威”的首字母缩写)观念是没有道理的。

在习惯上认为属于科学的领域,宗教的无力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在生物学领域,主流科学家都相信达尔文主义早就不是假说,而是一种得到了无数次证实的理论。

(甚至连已故前天主教教皇若望?

保禄二世都在1996年承认进化论可以用于解释生命和人类肉体的起源。

)和科学对立的“智能设计论”总是用生物体惊人的适应性和完美性试图说明进化的不可能,但是达尔文主义指出,进化不总是完美的,而且所有的“不可还原的复杂性”其实都可以通过渐变式进化实现。

把不可还原的复杂性归于上帝的创造,不仅是偷懒的做法,违背了人类的求知、探索精神,而且永远都无法真正解决“无限退行”问题――如果复杂性是上帝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更复杂,它又是谁创造的?

在天文学领域,智能设计论认为,一个宇宙要满足生命(特别是人类这样的智慧生命)的最初诞生,需要的条件非常苛刻,所以生命能够诞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然而,生命诞生这种极小概率事件居然出现了,这一定是上帝的功劳。

与之对立的则是1974年命名的“人存原理”:

就算生命诞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我们知道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我们自身的存在就是证据。

显然,人存原理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色彩,道金斯把人存原理也纳入达尔文主义,用来和宗教对抗,正是当代达尔文主义作为“第三种文化”的特性的体现。

在人文领域,科学又如何对抗宗教呢?

这时候,当代达尔文主义拿出了两件有力武器:

进化心理学和拟子理论。

进化心理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新兴的心理学范式,其基本理念是:

人类的心智和身体一样,都是进化的产物。

正如身体分成一个个器官,各自执行特定的功能一样,心智也是“模块化”的,每个模块负责解决特定的一类进化适应性问题。

然而,现代智人的心理模块适应的是一万年前石器时代的进化环境,所以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就逐渐产生了一系列心理不适应问题。

很多人支持宗教的原因是,宗教可以作为道德的支撑,因为正义、善是先验的、不能推导的、上帝给予的,没有宗教,就没有正义、没有善,于是道德大厦就会轰然倒塌。

再说,善往往体现为利他主义,可是在进化论看来,个体都是自私自利的,怎么可能促成利他行为呢?

然而,进化心理学却指出,道德也是进化来的,根本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