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人教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2018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7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人教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三维设计人教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三维设计人教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三维设计人教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三维设计人教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三维设计人教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三维设计人教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三维设计人教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三维设计人教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三维设计人教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三维设计人教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三维设计人教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三维设计人教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三维设计人教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三维设计人教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三维设计人教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三维设计人教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三维设计人教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三维设计人教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三维设计人教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维设计人教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docx

《三维设计人教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维设计人教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维设计人教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docx

三维设计人教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明考纲要求

理主干脉络

1.了解钠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单质―→氧化物―→碱―→盐

金属钠 焰色反应

1.钠的物理性质

颜色

熔点

硬度

密度

导电导热性

银白色

比水的小比煤油的大

良好

2.钠的化学性质

从原子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

Na

Na+。

(1)与非金属单质(如O2、Cl2)的反应

与O2反应

(2)与水的反应:

①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②与滴加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与解释:

3.钠的制备与保存

(1)制备:

电解熔融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NaCl

2Na+Cl2↑。

(2)保存:

密封存放,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4.焰色反应

(1)概念:

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现象。

属于元素的物理性质。

(2)操作步骤:

铂丝

无色

待测物

观察火焰颜色

铂丝

无色。

(3)常见元素焰色反应的颜色:

钠元素:

黄色;钾元素:

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1.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钠与CuSO4溶液的反应:

2Na+Cu2+===Cu↓+2Na+。

(  )

(2)(2013·广东高考)1mol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2NA个电子。

(  )

(3)(2011·北京高考)钠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着温度的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

(  )

(4)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  )

(5)4Na+O2===2Na2O和2Na+O2

Na2O2可说明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不同的反应。

(  )

(6)焰色反应是大多数金属元素的性质,属于化学变化。

(  )

(7)用洁净的铂丝对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Na+,不含K+。

(  )

答案:

(1)× 

(2)× (3)× (4)√ (5)√ (6)× (7)×

2.钠能否保存在CCl4中?

提示:

不能,因钠的密度小于CCl4的密度,钠会浮在CCl4的液面上,钠仍能与空气中的O2和水蒸气发生反应。

钠应保存在煤油中。

3.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最终生成的物质是什么?

提示:

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是:

银白色金属钠

Na2O

NaOH

NaOH浓溶液

最终生成的物质是Na2CO3。

4.金属钠着火,能用水、泡沫灭火器灭火吗?

提示:

不能,原因是钠能与水、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应用干燥的沙土盖灭。

5.有相同质量的两块金属钠,其中一块用有小孔的铝箔包裹,都放入足量的水中,哪一个生成的H2多?

为什么?

提示:

用铝箔包裹的钠生成的H2多。

原因是Na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也能与铝反应产生H2。

1.金属钠与盐(如CuSO4)溶液反应的解题技巧

金属钠先与盐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

2Na+2H2O===2NaOH+H2↑,

NaOH再与溶液中的溶质(如CuSO4)发生复分解反应:

2NaOH+CuSO4===Cu(OH)2↓+Na2SO4。

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2.金属钠与溶液反应时实验现象的分析方法

(1)共性:

因为钠在上述反应中均属于剧烈的置换反应,故有共同的现象产生。

①浮:

钠浮在液面上;②熔:

钠熔化成光亮的小球;③游:

在液面上不停地游动直至反应完;④响:

反应中不停地发出“嘶嘶嘶”的响声。

(2)差异性:

与酸及能形成弱碱的金属盐溶液反应时,由于溶液中H+浓度较大,反应比钠与水剧烈,最后钠可能在液面上发生燃烧;与盐溶液反应时,还可能会生成沉淀(如生成难溶碱)、气体(NH3)等。

1.将一小块钠投入含5mL饱和石灰水的试管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钠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B.有气体生成

C.溶液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

D.溶液变浑浊

2.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________。

①MgSO4溶液 ②NaCl溶液

③Na2SO4溶液 ④Ca(HCO3)2溶液 ⑤CuSO4溶液 ⑥饱和NaCl溶液

[答案专区]

1.解析:

将一小块钠投入到饱和石灰水中,钠与水剧烈反应,首先观察到钠与水反应的一系列现象,随着反应的进行,水被消耗,溶液的温度升高,由于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溶液中的Ca(OH)2有部分析出,观察到溶液变浑浊。

答案:

C

2.解析:

2Na+2H2O===2NaOH+H2↑,①中Mg2++2OH-===Mg(OH)2↓;④中Ca2++HCO

+OH-===CaCO3↓+H2O;⑤中生成的是蓝色的Cu(OH)2沉淀,不合题意要求;⑥中水减少,有NaCl析出。

答案:

①④⑥

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物质

氧化钠(Na2O)

过氧化钠(Na2O2)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

氧元素化合价

-2

-1

化学键类型

只有离子键

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电子式

Na+[]2-Na+

Na+[]2-Na+

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与CO2反应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Na2CO3+O2

与盐酸反应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

2H2O+O2↑

主要用途

可制烧碱

漂白剂、消毒剂、供氧剂

保存

密封

密封、远离易燃物

1.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3·江苏高考)Na2O2溶于水产生O2的离子方程式为Na2O2+H2O===2Na++2OH-+O2↑。

(  )

(2)氧化钠与过氧化钠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  )

(3)过氧化钠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

(  )

(4)Na2O2可用作潜水艇供氧剂。

(  )

(5)(2012·北京高考)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粘稠物的成分是NaOH。

(  )

(6)7.8gNa2O2与足量的CO2反应,转移电子的个数为0.2NA。

(  )

答案:

(1)× 

(2)× (3)× (4)√ (5)× (6)×

2.氧化钠、过氧化钠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吗?

提示:

相同;Na2O、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

3.将Na2O2投入到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吗?

提示:

Na2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4.1molNa2O2与足量水反应时生成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

提示:

依据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1molNa2O2与足量水反应生成0.5molO2,转移1mol电子,即数目为NA。

一、Na2O2强氧化性的“五个表现”

1.Na2O2与SO2反应:

Na2O2+SO2===Na2SO4。

2.Na2O2与FeCl2溶液的反应:

能将Fe2+氧化成Fe3+,得到Fe(OH)3沉淀。

3.Na2O2与氢硫酸的反应:

能将H2S氧化成单质硫。

4.Na2O2与Na2SO3溶液的反应:

能将SO

氧化成SO

5.Na2O2与品红溶液的反应: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二、利用Na2O2与H2O、CO2反应的四个关系解答问题的策略

1.物质的量的关系

无论是CO2或H2O的单一物质还是二者的混合物,通过足量的Na2O2时,CO2或H2O与放出O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

2.气体体积关系

若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或单一气体)通过足量Na2O2时,气体体积的减少量或原混合气体体积的

即为生成氧气的量。

3.转移电子关系

当Na2O2与CO2、H2O反应时,每产生1molO2,转移2mol电子。

如:

2CO2+

4.固体质量关系

凡分子组成符合(CO)m·(H2)n的物质,mg该物质在O2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CO2和水蒸气)通过足量Na2O2后,固体增重必为mg。

或者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只要C、O原子个数比为1∶1,即可满足上述条件。

中学阶段常见的符合这一关系的物质有:

(1)无机物:

H2、CO及H2和CO的混合气体;

(2)有机物:

CH3OH(甲醇)、HCHO(甲醛)、CH3COOH(乙酸)、HCOOCH3(甲酸甲酯)、(C6H12O6葡萄糖)等。

1.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Fe2+、Cl-、SO

  B.K+、AlO

、Cl-、SO

C.Ca2+、Mg2+、NO

、HCO

D.Na+、Cl-、CO

、SO

2.比较下列两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一组:

①Na2O2+CO2;②Na2O2+SO2

二组:

③Na2O2+FeCl3(溶液);④Na2O2+FeCl2(溶液)

问题:

(1)写出①、②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2)判断③、④反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为什么?

(3)Na2O2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强氧化性?

3.200℃时,11.6g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g,则原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  )

A.0.125mol      B.0.25mol

C.0.5molD.1mol

4.[双选题](2011·上海高考)过氧化钠可作为氧气的来源。

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后,若固体质量增加了28g,反应中有关物质的物理量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

二氧化碳

碳酸钠

转移的电子

A

1mol

NA

B

22.4L

1mol

C

106g

1mol

D

106g

2NA

[答案专区]

1.解析:

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2+氧化成Fe3+,能将SO

氧化成SO

,A、D两项不能共存;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C项中的Mg2+,HCO

与OH-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

B

3.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O2的质量为11.6g-3.6g=8g,n(O2)=

=0.25mol,

根据Na2O2与H2O、CO2反应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可知CO2和H2O(g)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25mol×2=0.5mol。

答案:

C

2.答案:

(1)①2Na2O2+2CO2===2Na2CO3+O2

②Na2O2+SO2===Na2SO4

(2)③、④反应均会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并有气体放出,④中气体明显少于③中气体,因为③中Na2O2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NaOH与FeCl3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

④中Na2O2与FeCl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Na2O2+2FeCl2+3H2O===2Fe(OH)3↓+4NaCl+

O2↑。

(3)Na2O2与水反应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放出O2,在遇到有还原性物质时会表现出强氧化性。

4.解析:

根据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若反应中固体增重28g,则有1molCO2参加反应,同时生成1molNa2CO3,转移的电子数为NA,A、C项正确,D项错误。

常温常压下1molCO2的体积大于22.4L,B项错误。

答案:

AC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碳酸钠(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

俗名

纯碱、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粉末

细小白色晶体

溶解性

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

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

化学性质

热稳定性

加热不分解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与H+反应

CO

+2H+===H2O+CO2↑

HCO

+H+===H2O+CO2↑

与碱反应[Ca(OH)2]

与OH-不反应,但发生反应Ca2++CO

===CaCO3↓

Ca2++OH-+HCO

===CaCO3↓+H2O(碱过量)

Ca2++2OH-+2HCO

===CaCO3↓+CO

+2H2O(碱不足)

与某些盐(如CaCl2)

Ca2++CO

===CaCO3↓

不反应

主要用途

玻璃、造纸、制皂、洗涤

发酵、医药、灭火器

相互转化

Na2CO3

NaHCO3

1.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3·大纲全国卷)确定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滴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浑浊。

(  )

(2)(2013·广东高考)相同温度下,碳酸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

(  )

(3)(2013·江苏高考)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  )

(4)(2013·安徽高考)用酚酞试液可鉴别饱和食盐水和饱和纯碱溶液。

(  )

(5)(2012·北京高考)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2HCO

+Ca2++2OH-===CaCO3↓+CO

+2H2O。

(  )

(6)可用Ca(OH)2溶液鉴别区分Na2CO3和NaHCO3两种溶液。

(  )

答案:

(1)√ 

(2)× (3)× (4)√ (5)× (6)×

2.如何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HCO3?

提示:

用加热法可除去Na2CO3中混有的少量NaHCO3。

3.如何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

提示:

向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4.在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搅拌,最终无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滴加稀盐酸有气体放出,溶液变澄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Na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NaHCO3,相同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小,从而析出NaHCO3晶体;Na2CO3+HCl===NaCl+NaHCO3↓

NaHCO3与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和NaCl,NaCl的溶解度比NaHCO3的大;NaHCO3+HCl===NaCl+H2O+CO2↑

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1)利用热稳定性不同。

(2)利用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速率不同(相同条件下)。

(3)利用阴离子的不同。

(4)利用溶液的酸碱性不同。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比较方法

(1)速率:

相同条件下,NaHCO3与盐酸反应放出CO2的速率比Na2CO3与盐酸反应快。

(2)耗酸量:

等质量的Na2CO3与NaHCO3前者耗酸多,等物质的量时前者耗酸多。

(3)CO2生成量比较:

①等物质的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CO2的量相等。

②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NaHCO3产生的CO2多。

③等物质的量的HCl与足量的Na2CO3、NaHCO3分别反应,NaHCO3产生的CO2多。

④一定量的NaHCO3受热分解产生的CO2与其受热分解后的残留物与过量盐酸反应产生的CO2相等(碳元素守恒)。

1.不能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  )

A.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物质,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B.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

C.分别在这两种固体中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

D.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

2.可以用来判定碳酸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  )

A.加热时有无色气体放出

B.滴加盐酸时有气泡产生

C.溶于水后,滴加稀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3.有关NaHCO3和Na2CO3的性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Na2CO3产生的CO2体积小

B.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盐与同浓度盐酸完全反应,所消耗盐酸的体积Na2CO3是NaHCO3的两倍

C.将石灰水加入NaHCO3溶液中不产生沉淀,加入Na2C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D.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溶液,Na2CO3溶液的pH大于NaHCO3溶液的pH

4.①纯净碳酸钠amol;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共amol。

两者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时,混合物的耗酸量多

B.分别和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时,纯净碳酸钠产生二氧化碳多

C.分别溶于水,再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混合物得到的沉淀量多

D.分别配成等体积溶液,纯净碳酸钠的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大

[答案专区]

1.解析:

A中能产生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NaHCO3;B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2CO3;C中反应剧烈的是NaHCO3;D中两者均可与Ca(OH)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不能鉴别。

答案:

D

3.解析:

摩尔质量NaHCO3小于Na2CO3,等质量的NaHCO3、Na2CO3,n(NaHCO3)>n(Na2CO3),即产生CO2的体积在相同条件下NaHCO3的大;物质的量相等的NaHCO3、Na2CO3与盐酸反应,消耗同浓度盐酸的体积Na2CO3是NaHCO3的两倍;NaHCO3溶液中HCO

与OH-反应生成CO

,CO

与Ca2+结合生成CaCO3沉淀;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比NaHCO3溶液的pH大。

答案:

C

2.解析:

NaHCO3受热分解产生CO2,不能证明混有Na2CO3;NaHCO3、Na2CO3均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Na2CO3与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而NaHCO3不与BaCl2反应,没有明显现象;Na2CO3、NaHCO3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均有白色沉淀产生,综上分析只有C正确。

答案:

C

4.解析:

两者与足量盐酸反应时,前者耗酸量多,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一样多,故A、B项错误;与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时得到的沉淀一样多,C错误。

答案:

D

数形结合解答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图像题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基本图像

(1)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关系如图1所示:

图像特点:

Oa段、ab段消耗盐酸的体积相等。

反应原理:

Oa段 CO

+H+===HCO

ab段 HCO

+H+===H2O+CO2↑。

(2)向NaH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关系如图2所示:

     

图像特点:

从O点开始即产生CO2气体。

反应原理:

HCO

+H+===H2O+CO2↑。

(3)向Na2CO3、NaH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关系如图3所示(设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n=1∶1,其他比例时的图像略)。

图像特点:

Oa段消耗HCl的量小于ab段消耗HCl的量。

反应原理:

Oa段 CO

+H+===HCO

ab段 HCO

+H+===H2O+CO2↑。

(4)向NaOH、Na2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关系如图4所示(设NaOH、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x∶y=1∶1,其他比例时的图像略);

图像特点:

Oa段消耗HCl的量大于ab段消耗HCl的量。

反应原理:

Oa段 H++OH-===H2O,

CO

+H+===HCO

;ab段 HCO

+H+===H2O+CO2↑。

1.(2010·上海高考)将0.4gNaOH和1.06g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

解析:

选C 盐酸先与NaOH反应,NaOH为0.01mol,中和NaOH需要盐酸0.1L;0.01molNa2CO3→NaHCO3→CO2,第一步需HCl0.01mol(即0.1L),第二步需HCl0.01mol(即0.1L);由上可知,加盐酸0.2L时开始有气体产生,到0.3L时气体达到最大值且不再变化,故C项正确。

2.向四只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烧杯中通入不同量的CO2气体,再在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将溶液加热,产生的CO2气体与HCl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忽略CO2的溶解和HCl的挥发):

则下列分析都正确的组合是(  )

①Ⅰ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3

②Ⅱ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HCO3,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③Ⅲ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④Ⅳ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②③

解析:

选A 图像Ⅰ中从O点即开始产生CO2气体,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3,①正确;图像Ⅱ中Oa段消耗HCl的量小于ab段消耗HCl的量,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HCO3,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

,②正确;图像Ⅲ中,Oa段消耗HCl的量等于ab段消耗HCl的量,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③不正确;图像Ⅳ中,Oa段消耗HCl的量大于ab段消耗HCl的量,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NaOH,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

,④不正确。

Na2CO3与NaHCO3的性质比较

设计实验方案,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将有关内容填入表2-5。

表2-5 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苏教版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区别Na2CO3和NaHCO3,而人教版实验给出了区别二者的具体实验方法。

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

该实验知识迁移到高考中:

Na2CO3、NaHCO3的鉴别及Na2CO3、

NaHCO3混合物中质量分数的测定。

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

(1)(2013·福建高考T10-B)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区分Na2CO3、NaHCO3两种固体(  )

(2)(2011·北京高考T11A)用下面实验方案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取ag该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g。

(  )

答案:

(1)√ 

(2)√

1.向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稀盐酸,实验现象相同吗?

反应原理相同吗?

提示:

不同;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反应开始阶段无现象,后随稀盐酸的加入而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