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9250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公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教师公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教师公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教师公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教师公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教师公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教师公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教师公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教师公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教师公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教师公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教师公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教师公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教师公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教师公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教师公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教师公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教师公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教师公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教师公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公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教师公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公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公招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教师公招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师公招考试试题及答案《义务教育法》知识

一、填空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     事业。

2.凡具有     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3.适龄儿童、少年的     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4.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发展。

5.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文艺、体育等专业训练的社会组织,应当保证所招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     批准。

6.学校应当建立、健全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7.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     ,不得开除。

8.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     、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9.国家鼓励教科书     使用。

10.各级人民政府对     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11.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  、 实施义务教育。

1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     的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

13.学校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     ;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1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     教科书编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职责权限责令限期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15.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 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二、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15分)

1.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     义务教育制度。

(     )

A.九年     B.十年     C.十一年     D.十二年

2.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

(     )

A.学费     B.杂费     C.学费、杂费     D.学费、杂费、住宿费

3.义务教育实行     领导,     统筹规划实施,   为主管理的体制。

(     )

A.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4.凡年满     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     周岁。

(     )

A.七、八     B.七、九     C.六、七     D.六、八

5.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     批准。

(     )A.学校

B.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县级人民政府

C.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

6.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     予以保障。

(     )

A.人民政府     B.学校     C.监护人     D.基层性群众组织

7.学校     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     )

A.可以     B.不得     C.特殊情况可以     D.经批准可以

8.校长由     依法聘任。

(     )

A.县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市级人民政府

D.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9.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     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     )

A.相当于     B.不低于     C.略高于     D.略低于

10.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城市学校教师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

(     )

A.鼓励     B.支持     C.协调     D.鼓励和支持

11.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     ,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     )

A.学习和培训     B.沟通和合作     C.培训和流动     D.交流和学习

12.县级以上     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     )

A.教育行政部门     B.地方人民政府

C.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公安部门

13.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     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     )A.相当于     B.等于     C.高于     D.低于

14.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所收费用。

(     )

A.责令退还     B.双倍退还     C.没收     D.追缴

1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     公办学校的性质。

(     )

A.变更     B.调整     C.     改变或者变相改变     D.     改变

三、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     )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

2.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     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

(     )

A.执行法律法规情况     B.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C.教育教学质量     D.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

3.     和     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     )

A.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B.县级人民政府

C.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乡镇人民政府

4.      协助政府做好工作,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     )

A.居民委员会     B.社会团体    C.街道办事处     D.村民委员会

5.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   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     )

A.视力残疾     B.肢体残疾     C.     听力语言残疾     D.     智力残疾

6.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

教师职务分为     。

(     )

A.初级职务     B.中级职务     C.高级职务     D.特级职务

7.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     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8.县级人民政府编制预算,除向     和     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

(     )

A.农村地区学校     B.特殊教育学校     C.薄弱学校     D.民办学校

9.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或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     、     、     和     根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     )

A.教育行政部门     B.财政部门     C.价格行政部门     D.审计机关

10.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    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

(     )

A.教职工编制标准     B.工资标准

C.学校建设标准     D.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四、简答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基本内涵?

2.《义务教育法》关于教师尊重学生平等受教育权的规定?

3.促进义务教育法均衡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七条对学校四种违法行为的规定?

5.《义务教育法》关于学校德育的规定和要求?

五、论述题(15分)

结合实际,谈谈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对推动中小学依法治校的重要意义。

附录:

答案

一、填空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公益性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3、父母或其他监护人4、均衡     5、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6、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7、批评教育8、实施体罚、变相体罚9、循环,10、家庭经济困难11、农村地区、民族地区12、义务教育经费13、通报批评14、参与或变相参与15、湘人民政府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二、单项选择题(共15题15分)

1.A     2.C     3.A     4.C     5.C     6.A     7.B     8.B     9.B     10.D

11.C   12.B    13.C    14.A    15.C

三、多项选择题(20分)

1.abcd     2.acd     3.cd     4.ad     5.acd     6.abc     7.abcd     8.ac     9.abcd     10.abcd

2011年中学教育学专项习题及答案1(多项选择题)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措施有()。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参考答案:

1.ABCDE2.ACD3.ACDE4.BCDE5.ABC6.ABCE7.ACE8.BDE9.BDE10.BCDE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其基本途径是()。

A.少先队活动

B.班主任工作

C.课外活动

D.思想品德课

2.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作业交替进行,并在我国农村普遍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

B.分组教学

C.复式教学

D.现场教学

3.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理论知识

D.实践知识

4.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

A.有个性的

B.有特长的

C.片面发展的

D.全面发展的

5.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的课程是()。

A.学校课程

B.地方课程

C.国家课程

D.基础课程

6.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条件

B.结果

C.任务

D.途径

7.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决定内。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8.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裴斯泰洛齐

9.“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中国古代()的教育主张。

A.朱熹

B.墨子

C.荀子

D.孔子

10.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

A.夏代

B.商代

C.西周

D.春秋战国时期

11.管仲说: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12.“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等谚语在我国广为流传,这是下面哪种理论的观点对人们的教育方式的影响结果()。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D.个人本位论

13.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一个环节是教育科学研究的()

A.构思与表述

B.分析与表述

C.构思与设计

D.组织与实施

14.课外活动的主体是()

A.教师

B.学生

C.少先队组织

D.学校管理人员

15.早在公元前6世纪,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一过程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

16.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

A.现实性

B.可能性

C.稳定性

D.不平衡性

17.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的昆体良著的()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爱弥儿》

C.《理想国》

D.《普通教育学》

18.通过()向学生进行教育,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

A.思想品德课

B.各科教学

C.校会和班会

D.少先队活动

19.“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20.班主任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是设计并开展()。

A.小组活动

B.少先队活动

C.班级教育活动

D.课外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1.世界上最早的学校产生于()

A.雅典B.巴比伦C.中国D.埃及E.印度

2.常用的测验种类有()。

A.论文式测验B.客观性测验C.问题情境测验D.面试式测验E.标准化测验

3.讲授法可分为三种即()。

A.讲述B.讲解C.讲演D.讲读E.讲说

4.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基础的,以()为主。

A.基础知识B.基本方法C.基本途径D.基础内容E.基本技能

5.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有()。

A.政治思想素养B.职业道德素养C.学科知识素养

D.广泛的文化素养E.教育专业素养

一、单项选择题1.D2.C3.B4D5.A6.A7.C8.A9.D10.A

11.D12.C13.C14.B15.A16.B17.A18.A19.B20.C

二、多项选择题

1.CDE2.ABCE3.ABC4.AE5.ABCDE

一、单项选择题  

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A)。

  A.自然形态的教育  B.自我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2.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B)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A.初等教育  B.普通中小学教育  C.中等教育  D.一般教育现象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C)。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师说》

  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A)。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5.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C)。

  A.《教育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巨人传》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A)。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封建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初期  D.原始社会末期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C)。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8.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B)。

  A.裴斯泰洛奇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9.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10.“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D)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11.周恩来称赞的“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的民主教育家是(D)。

  A.蔡元培  B.徐特立  C.杨贤江  D.陶行知

  12.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C)。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13.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B)。

  A.巴班斯基  B.赞可夫  C.加里宁  D.凯洛夫

  14.1920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D)思想。

  A.最优化教学  B.范例教学  C.发展教育  D.终身教育

  15.1956年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主要部分的美国教育家是(A)。

  A.布鲁姆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斯金纳

  16.1901年,由立花铣三朗讲述、王国维翻译的(B)刊载于《教育世界》上,是一部在我国流行面广、影响力较大的日本教育著作。

  A.《教育论》  B.《教育学》  C.《大教育学》  D.《教育原理》

  17.1919年,著名教育家(C)来华讲学,此后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开来。

  A.桑代克  B.盖顿  C.杜威  D.克伯屈

  18.解放初期,在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苏联的教育学教材是(A)。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冈察洛夫的《教育学》  C.巴拉诺夫的《教育学》    D.巴班斯基的《教育学》

  1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20.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C)。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21.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B)。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22.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是(D)。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柏拉图的《理想国》  

C.斯宾塞的《教育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23.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是英国哲学家(B)。

  A.卢梭  B.培根  C.拉伯雷  D.洛克

  24.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D.斯宾塞的《教育论》

  25.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C)。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康德  D.梅依曼

  26.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D)。

  A.杜威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7.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B)。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8.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的是(B)。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杨贤江  D.徐特立

  29.被周恩来称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布尔什维克”的人民教育家是(D)。

  A.徐特立  B.蔡元培  C.杨贤江  D.陶行知

  30.倡导发现法教学的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家(C)。

  A.斯金纳  B.杜威  C.布鲁纳  D.加涅

  31.提出“范例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A)。

  A.根舍因  B.布鲁纳  C.巴班斯基  D.赞科夫

  32.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B)。

  A.认知结构的教育理论  B.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C.范例教学的理论  D.教学最优化的教育理论

 33.建国初期从前苏联译介的大量教育学教材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D)。

  A.申比寥夫等合著的《教育学》       B.斯米尔诺夫著的《教育学初级读本》

  C.叶希波夫•冈察洛夫著的《教育学》  D.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34.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教育家是(C)。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梅依曼  D.洛克

  35.最早提出“行动研究”这一概念的是(D)。

  A.梅依曼  B.拉伊  C.凯洛夫  D.勒温

  36.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行动研究法  D.文献法

  37.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