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内容含第22至25课和语文园地八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2574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内容含第22至25课和语文园地八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内容含第22至25课和语文园地八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内容含第22至25课和语文园地八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内容含第22至25课和语文园地八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内容含第22至25课和语文园地八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内容含第22至25课和语文园地八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内容含第22至25课和语文园地八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内容含第22至25课和语文园地八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内容含第22至25课和语文园地八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内容含第22至25课和语文园地八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内容含第22至25课和语文园地八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内容含第22至25课和语文园地八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内容含第22至25课和语文园地八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内容含第22至25课和语文园地八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内容含第22至25课和语文园地八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内容含第22至25课和语文园地八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内容含第22至25课和语文园地八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内容含第22至25课和语文园地八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内容含第22至25课和语文园地八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内容含第22至25课和语文园地八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内容含第22至25课和语文园地八教案.docx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内容含第22至25课和语文园地八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内容含第22至25课和语文园地八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内容含第22至25课和语文园地八教案.docx

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内容含第22至25课和语文园地八教案

22古诗两首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会写4个生字。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1、李白头像一个。

  2、一座高山和星星及诗歌。

  3、介绍中国语言文字及学习后的希望,有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拜访名人导入:

小朋友好,今天呀,老师要带大家去拜访一位古代的名人。

他是谁?

让我们一起来敲敲门,来,一起来,咚,咚,咚!

,门开了,是谁?

(李白)对了。

(出示李白头像)

   2、认识诗人李白。

  老师:

李白是什么人?

我们知道他哪些作品?

(《静夜思》、《古朗月行》——)

  过渡:

小朋友,李白是一个性格非常豪放的人,这天,他登上了一座高山。

(课件出示一座山)在这座高山上还有一座高高的寺庙。

夜深了,李白站在寺院的楼台上,仰望满天的星星,觉得美丽极了,于是,他展开美妙的想象,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古诗——《夜宿山寺》。

(板书:

夜宿山寺)

  二、解诗题。

  1、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2、请看古诗

  三、指导朗读

  

(1)结合课件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

(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四、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百尺摘 惊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危:

上面是,第三笔是横。

  辰:

部首是“厂”字头,第五笔是竖提。

  摘:

左右结构的字,同字框里是“古”。

  敢:

注意与“取”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

(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字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宿:

住宿。

  寺:

庙。

  危:

高。

  辰:

天上的星星。

  恐:

害怕。

  惊:

惊动。

  语:

说话。

  百尺:

泛指很高很高。

  天上人:

天上的神仙。

  五、明诗意。

  老师:

小熊猫提醒大家,请个别同学读一读。

(课件出示读诗歌的要求:

1、身子坐直。

2、眼离书一尺远。

  老师:

请小朋友按照小熊猫的要求自由地、轻声地读一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

  2、个别读、集体评、再读、再评,教师纠正个别平舌音和翘舌音。

  过渡:

大家齐读好不好?

(教师重提小熊猫的要求后,学生读。

  3现在,请小朋友展开丰富的想象,让我们跟随着诗仙李白一块到山上去游览一翻吧!

(课件出示:

山、星、诗)

  过渡:

李白沿着蜿蜒的山路,一步一步地登上了这座高山。

在夜色中,他还登上了山顶的寺庙的这座高楼,站在这么高的楼上,他会想些什么呢?

  4、学生回答。

  教师:

小朋友觉得李白这时候感受最深的就是:

这座楼实在是太(高)了。

那他是怎样描写楼高的呢?

  5、学生读出第一个诗句:

危楼高百尺

  教师:

从这行诗里你知道了什么?

  6、学生回答,并说出“高百尺”的含义。

  教师:

哦,我明白了,太好了。

小朋友,当你一眼看到了一座这么高的楼,你的感觉会怎样?

  7、学生发表意见。

  教师:

谁能来读一读这一行诗?

  8、学生读:

危楼高百尺

  教师:

真高呀,还有谁读?

高不高?

还有想读的吗?

有点矮了。

还请——读得怎样?

  9、分组读、自由读。

  10、个别读,再评。

  过渡:

这么多的小女孩,你面前有一座这么高的楼,让我们一起来说:

“危楼高百尺”真是太高了。

这时候,李白还想到什么?

  11、学生回答“手可摘星辰”,教师正音。

  教师:

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12、学生回答。

  教师:

咱们也来摘摘。

伸出手来,使劲摘,有没有?

没有。

但是,站在这楼上,仿佛伸出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这座楼真是高呀。

小朋友,现在,站在这么高的楼上摘星星,你的心里肯定是非常非常的(高兴)。

谁来读一读。

  13、学生读“手可摘星辰”,教师正音。

(个别再读,再评。

要求读得高兴。

  教师:

启发读得高兴。

(想想看,那么高的楼,伸出手就可以摘到星星呀,心里多高兴呀。

这次高兴了。

  14、学生自由读。

  过渡:

这位同学读得很可爱,请你读。

然后齐读。

  过渡:

李白又想到什么?

  15、学生回答“不敢高声语”,说意思。

  教师:

李白还想到什么?

  16、学生回答“恐惊天上人”,说意思。

  过渡:

小朋友,刚才在楼上呀,我们都快跟神仙成了邻居了,你们说这楼高不高呀?

真是好极了。

想想,夜已经很深很深,天上的神仙都睡着了,那么,我们该怎么读才不把他们吵醒呢?

  17、学生回答:

小声读。

  18、学生读。

  19、教师指导,个别读,齐读。

  六、悟诗情。

  过渡:

小朋友,回忆以下,刚才,我们跟着诗仙李白一步一步地登上了高山,登上了山顶寺庙的这座高楼,面对此情此景,李白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古诗〈夜宿山寺〉,我们一起读——

  我觉得还不够,再一起来。

小声——真是美呀!

小朋友,天上真的有神仙吗?

(没有)可以摘星星吗?

这是诗人的大胆想象。

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1、学生回答:

因为这座楼太高了,太高了。

(板书:

高)多么奇妙的想象,多么美妙的诗句呀,小朋友是不是很想很想——

  2、个别读:

  ⑴我想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⑵我想表演这首古诗。

  ⑶我想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首诗。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活动,同学们之间合作完成。

  教师:

谁想?

你想?

——想的都起立,还有谁?

还有谁想表演?

先背还是先演?

  4、先背,加动作演。

  5、个别学生说。

  教师:

老师也想说一说,那得闭上眼睛,听老师说得美不美。

  全课总结:

小朋友,画得怎样?

美不美?

今天,画美、诗也美,李白的优秀作品还有很多很多,小朋友在课后可多去看一看,读一读,下一回,咱们要开一个诗歌朗诵会,到时候,相信大家的表现会更出色。

  板书设计:

          22夜宿山寺(李白)

                难字:

  宿 危 摘 辰

《敕勒歌》教学设计

一、歌曲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

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

朗读时应注意什么?

(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

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

(两分钟)

4、跟读:

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

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

在哪里看到的?

  从诗中看到了什么?

  (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师:

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

苍苍   及时板书)

师:

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

(生:

茫茫   及时板书)

师:

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生:

很大、望不到边等    顺势总结板书:

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

    牛羊  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

  茂盛  牛羊怎么样?

  肥壮  板书:

茂盛肥壮

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

  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呢?

  动态描写     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      茫茫    静

                (辽阔无边)

             草低      见牛羊   动

                (茂盛肥壮)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

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天高地阔  辽阔无边    热爱家乡的情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

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五、当堂背诵

诗歌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诵诗歌,同时请用心去感受诗中优美的景色。

学生自行背诵三分钟,然后分男、女生检查两遍

六、作业:

将《敕勒歌》改写为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

(基于原诗、合理想象、注意抒情)  歌曲欣赏中结束本课

23.雾在哪里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通过不同地方的雾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然现象的奇妙。

文章紧紧抓住雾要把事物藏起来的淘气样,告诉大家大雾笼罩下世界的朦胧,当太阳初升的时候,雾想把自己藏起来,雾真的不见了。

文章没有用枯草的语言来直接说明自然界的这个变化,而是非常巧妙地用“淘气”来写雾的变化。

至于雾是怎么不见的,也没有写得非常明白,这样就把一种神秘的东西留在小朋友的心中,让学生去回味。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7个生字:

淘、周、城、桥、梁、及、

躲;学习描写并记忆5个汉字:

淘、周、城、及、躲。

在语言环境中积累8个新词:

淘气、四周、城市、桥梁、一切、以及、欢快、消失。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尝试

读出雾说话时淘气,天真的语气。

3.在朗读课文基础上,能展开想像练习说话;练习听写短句。

4.通过阅读课文,对“雾”这一自然现象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7个生字,并能正确描写其中5个;在朗读课文基础上,展开想像,练习说话。

教学准备:

      录音机、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示课题:

(1)、引入: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很聪明,都喜欢猜谜,今天老师就出一道谜,看谁最先猜出。

谜面:

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

(打一自然现象)

2.根据学生猜出的谜底,板书课题:

16、雾

3.学生齐读课题。

4.指名说说怎样识记“雾”?

指导书写:

雾,口头组词。

5.根据预习,谁来说说雾是怎么样的呢?

6.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淘气、藏。

(1)、学习生字、新词:

淘、藏(指导写“藏“)   淘气

(2)、引入:

同学们预习的真不错!

雾是一个淘气的孩子,那么它又是怎样淘气的呢?

它究竟把什么给藏了起来了呢?

(说明:

“雾”是同学们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通过猜谜语来揭示课题,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感知、阅读课文做了良好铺垫。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听录音,要求:

(1)认真听录音,注意听朗诵者朗读时标点的停顿;

(2)给课文分段,标出段序。

(3)思考:

A、雾是怎样淘气的?

它把什么藏了起来?

B、用横线划出雾说的话,用波浪线划出雾把东西藏起后出现的情况。

2、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点评并正音。

3、雾把什么藏起来了?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大海  

 天空  太阳(都看不见了)

 雾藏河岸 城市……

(淘气)自己(都看得见了)

5.学习生字、新词:

城、桥梁(指导写“梁”)

(说明: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通过板书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同时,不断巩固与提高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并能正确运用。

三、精读课文,理解体会:

引入:

雾真得很淘气,它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把东西都藏了起来。

下面我们就来度读课文,看谁能读出雾的淘气?

1.同桌分角色读课文第一、二小节,通过朗读表现出雾的淘气。

2.指名分节分角色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师引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男、女生比赛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5.填空:

淘气的雾把藏了起来。

于是,。

刚才同学们读得真好,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淘气的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呢?

结果又会怎样呢?

7.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雾把什么藏了起来。

(1)读文。

(2)交流。

(3)学习生字、词:

周、论、街道、一切

(4)填空:

淘气的雾把藏了起来。

于是,。

引入:

雾真是太淘气了,它居然把那么多的东西都藏了起来。

假如雾

把自己藏起来又会怎样呢?

8.读课文5、6自然段。

(1)齐读课文5、6自然段。

(2)分组交流:

雾把自己藏起后怎样呢?

(3)填空:

淘气的雾把藏了起来。

于是,。

(4)1.分组说说雾中、午后有何不同。

(说明: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课文的情感。

特别是针对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词语或长句,老师通过对学生的朗读点评及点拨指导,加以巩固、提高。

这样,既帮助学生对词义的理解,又培养了语感。

四、说话练习:

1.展开想像,说说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

1.学习课文中任意一节的样子,说说雾还把什么藏起来了。

(说明: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五、读词语,写生字:

1.开火车读词语:

淘气、四周、城市、桥梁、一切、以及、欢快、消失

2.指导写生字:

重点指导“淘、及”

3.听写句子

(说明: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复习、巩固课文中所学到生字、词语。

听写句子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听写能力。

六、板书设计

大海  

 天空  太阳(都看不见了)

 雾藏河岸 城市……

(淘气)自己(都看得见了)

教学反思:

  《雾》是一篇阅读课文。

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形象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

因此,我在设计时全文围绕雾“淘气”“藏”来设计。

抓住雾“淘气”,雾把什么“藏”了起来等问题,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朗读。

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悟,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中我设计了三次填空,三次填空看起来内容相同,其实所填的内容是不同的,每一个内容都紧扣教材。

(淘气的雾把藏了起来。

于是,。

)学生通过填空发现原来雾每把一样东西藏起,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他们会边填空,边想象,这样通过填空,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另外,在生字教学上,因为“藏”是重点,它贯穿全文,教学时我作了重点指导。

其他的生字我都采用了随文识字,通过学生的发现来说识记方法。

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加深理解,最后在总结时让学生边看板书,边用对比的形式进行总结。

最后让学生明白了雾中、雾后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景象。

当然,本课还存在很多不足:

容量大,对关键的词语理解不深,对写字的指导不到位,有蜻蜓点水之意。

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写字指导仍是关键,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重视。

24风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八个生字,学习新笔画“横折弯勾”,会写“在、也、风、走”四个汉字。

2、能力目标:

会观察自然现象,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

学会触摸大自然,体会人与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重点难点:

指导识字和朗诵、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有风声的课文录音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认识偏旁“⻊”。

2、学习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谜语:

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猜猜看,它是什么?

板书课题:

风。

二、户外活动,认识“风”。

(一)、布置活动要求。

1、提问:

风能看到吗?

能摸到吗?

怎样知道有风?

(学生自由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

2、要求:

用心观察、发现,用你刚才提出的方法来验证风的存在。

(二)、户外活动:

寻找“风”。

1、到操场上去找“风”,看谁的办法又多又有创意。

(十分钟)

2、你找到风了吗?

是怎样找到的?

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风。

3、介绍科学常识:

风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人们依据风的大小,把它划分为十二个等级;根据气流的方向等又给风起了台风、龙卷风等不同的名字。

大风能够摧毁房屋、树木、庄稼等,给人类带来灾难。

但人们正在通过多种手段来利用风为人类造福,如风力发电站就是靠风能来发电。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自读全诗,识字。

1、打开书,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生字词,反复读几次。

圈出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法自学。

2、同桌互读带生字的词语,认真听,如果对方读得好,就伸出大拇指夸夸他(她)。

3、再完整地读一读课文,把句子读准确、读通顺。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指读或学生领读,说说记字法,练习组词说句。

发现共性问题重点指导。

2、用“树”字组词,你一定能说出不少,说一说,再补充到“词语花篮”中。

3、指名读诗,集体正音。

四、再读课文,品赏背诵。

(一)、听读诗歌,了解文意。

1、听课文录音,你还听到了什么?

(风声、树叶的沙沙声……)

2、轻声慢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感知风的存在的。

(二)、想象诗境,指导朗读。

1、男女生分节朗读诗歌,想象:

风儿会跟树说些什么?

树林里还会有哪些景物跟风儿打招呼?

2、用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诗歌。

可以同桌互读,小组赛读,加动作表演读等。

3、指名有感情朗读,指导语气。

作者写的是什么样的风?

从哪里看出?

应该怎么读?

(文中描写的是微风,因此语气要轻柔,读出对风儿的喜爱之情。

)再试着读一读。

学生读,老师评;老师读,学生评;指名读,集体点评。

(三)、品赏诗句,初步背诵。

1、诗作赏析。

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用耳朵去倾听、用眼睛去观察、用身体去感受、用心灵去发现。

在作者眼里,风就像一个可爱的孩子,所以才能写得这么活泼、生动、有趣。

让我们闭上眼睛,再来仔细地听一听。

放配乐录音,学生闭目欣赏。

2、熟读成诵。

在能够熟练地、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诗歌。

五、创设情境,迁移运用。

(一)、图中找风。

看课文插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刮风了呢?

(树叶飘舞、小草倾斜、发丝纷飞……)

(二)、想象画风。

1、大家观察得真仔细。

那你会画风吗?

积极开动脑筋,试试看。

2、指名上黑板画。

3、讲一讲自己是怎样画风的,为什么这样画。

(三)、续编诗歌。

1、大家画得好,讲得更好。

把你刚才的话用文中的句式说出来,就是很美的诗了。

请你试着说一说:

你没见过风,

我也没见过风,

你(看、听……)       ,

那是风儿           。

2、比一比,评一评。

3、整理成册,存入班级展柜。

六、同名诗欣赏。

(叶圣陶)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林木点头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起波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生字,学会基本笔画“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积累好词。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格。

教学过程: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巩固识记“认字表”中的字,归纳记字法;

3、学写新笔画及四个生字,注意笔顺;

4、收集有关“风”的诗句、词汇等,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24风

                树叶 沙沙

        风儿走过

    树枝 点头

                …  …

《雪孩子》教案及反思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讲述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快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故事。

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易于激发兴趣。

本篇首次为不注音的课文,让学生尝试看自己阅读,激发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学前准备布置学生课前读通课文,为不认识的字词注上拼音,并标上段落。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板书"孩子"教认"孩"字,再出谜语让孩子们猜一猜:

说是花,不长叶子不结果,没有树根没有杈,漫天遍地都是花。

得出答案,再补上雪字。

2、激趣:

雪孩子是什么样的

3、课文说了什么事?

今天我们学习19、雪孩子(孩子们读题)

  二、看图自读课文

  1、仔细看图,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

  2、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桌。

  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

  1、指名接读课文,互相评价。

  2、正音后同位互相接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议论:

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变成了什么?

先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自己化了变成水)

  雪孩子是怎样飞到天上的?

还会回来吗?

(让学生看黑板的简图,为孩子们了解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

  2、指导朗读

  本课因不注拼音,朗读中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正确处理轻声的读法。

  如:

房子上、树上、地上的"上"

  休息的"息"

  读出雪地、云朵的美丽,小白兔的快乐与伤心,他/飞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