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docx
《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土壤污染与修复治理
土壤是自然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之一,它是处在岩石圈最外面的一层疏松的部分,具有支持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能力,被称为土壤圈。
土壤圈处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的过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
土壤具有两个重要的功能:
一是土壤作为一项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二是土壤对于外界进入的物质具有同化和代谢能力。
由于土壤具有这种功能,所以人们肆意开发土壤资源,同时将土地看作人类废物的垃圾场,而忽略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
一、土壤污染的定义
土壤污染是指加入土壤的污染物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或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量超过土壤基准量,而给生态系统乃至人类造成危害的现象。
二、土壤污染的特点
v1.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
v2.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和地域性
v3.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
v4.土壤污染具有治理难度大的特性
三、土壤污染的类型和来源
(一)土壤污染物的分类
1.化学污染物
2.物理污染物
3.生物污染物
4.放射性污染物
(二)污染物的来源
1.污水灌溉
2.酸雨和降尘
3.化肥农药
4.固体废物
5.汽车尾气
四、土壤污染的特点
土壤污染的特点主要有四个:
首先,是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
其次,是具土壤污染有累积性和地域性。
第三,是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性。
第四,是土壤污染治理的艰难性。
五、土壤污染的危害
土壤是各种污染物最终的“宿营地”,土壤通过对污染物的吸附、固定形成了对污染物的富集作用。
世界上90%的污染物最终滞留在土壤内。
植物从土壤中选择吸收必须的营养物,同时也被动地、甚至被迫地吸收土壤释放出来的有害物质。
土壤污染主要是通过它的产品—植物表现其危害.
土壤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
1.土壤污染导致食物品质不断下降
2.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3.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4.土壤污染导致其他环境问题
六、土壤污染及治理
(一)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1.土壤重金属污染
污水灌溉是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因。
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hm2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
2.土壤有机污染
六六六和DDT作为高残留率农药于1983年已停止生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中已几乎检测不到这两种剧毒农药的残留,但在鱼类身上检测出的含量却比土壤中高出了近100倍,而到了夜鹭、白鹭的鸟卵中,这个含量被放大了100~200倍。
3.土壤的放射性污染
随着核技术在工农业、医疗、地质、科研等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放射性污染物进入到土壤中,这些放射性污染物除可直接危害人体外,还可以通过生物链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人体内产生内照射,损伤人体组织细胞,引起肿瘤、白血病和遗传障碍等疾病。
4.汽车尾气对土壤的污染
汽车尾气中的含铅物质对土壤的污染逐渐加重,在道路两侧尤为严重。
铅污染主要集中在表层30厘米的土壤,而这一深度往往正是农作物根系生长的深度,这直接导致蔬菜等农作物中铅含量严重超标。
(二)土壤污染治理
(一)我国土壤污染治理的形势
我国于2006年开展了全国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全面、系统、准确掌握我国土壤污染的真实情况,有效防治土壤污染,确保百姓身体健康。
调查的主要任务有:
1.开展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评价。
2.开展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评估与安全等级划分。
3.开展全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调查与对比分析。
4.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
5.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二).土壤污染治理措施
1.科学地进行污水灌溉
2.合理使用农药,重视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3.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
4.施用化学改良剂
三).土壤修复技术
土壤修复利用物理、化学、数学、生物、信息和管理等科学技术原理和方法,主要研究土壤污染监测与诊断,污染土壤中污染物时空分布、环境行为及形态效应;研究污染土壤生态健康风险和环境质量指标;研究污染物容纳、遏制、消减,净化方法及其过程和机理;研究土壤修复的安全性、稳定性及标准;研究修复后提供污染土壤及其修复过程的风险评估方法和标准,创建土壤污染控制和修复理论、方法和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于管理开发,为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产品安全、环境保护、人类健康保障提供理论、方法、技术及工程示范。
1、物理修复
通过物理的方法,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
常用有换土法、固化和填埋封装、热处理等等方法。
1).换土法。
就是将污染土壤挖走换上未被污染的的土壤,或将污染土壤深翻到土壤底层,或在污染土壤上覆盖新土。
被重金属与难分解的有机物严重污染的土壤,在面积不大的情况下,可采用换土法进行治理,达到彻底清除土壤污染的目的。
该方法简单、易行,但是工程量大,费用高。
日本在1980~1997年期间对痛痛病发源地的镉污染土壤进行换土治理,耗资306亿元治理了43公顷,每公顷治理费高达250万元人民币。
同时对换出的污染土壤必须妥善处理,防止二次污染。
2)、固化和填埋封装。
固化是利用水泥等物质与土壤混合将污染物包被起来;填埋是对固化后的污染土壤挖掘出来填埋到指定填埋场,或进行压缩,用容器封装。
减少和阻止土壤污染的扩散。
该技术只是暂时隔离了污染的土壤,并没有从根本上祛除污染物。
3)、热处理。
就是把已经隔离或未隔离的污染土壤加热,使污染物产生热分解的方法。
多用于有机物污染和易挥发的重金属污染。
工艺简单,技术成熟,但是耗能大,费用高,应用范围狭窄。
2、化学修复
通过向土壤中投放化学物质,改变土壤酸碱度或和污染土壤中的污染物结合反映,生成新的无毒或毒性小,容易处理的新物质,达到降解毒物的目的。
具体如下:
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的修复主要是向土壤投入改良剂,改变土壤酸碱度、土壤氧化还原条件,对重金属进行吸附、氧化还原作用,降低重金属的活性。
常用的改良剂有石灰、沸石、碳酸钙、磷酸盐等等。
不同改良剂的机理不同,如石灰、碳酸钙等主要用于受重金属污染的酸性土壤,提高土壤酸碱度,使土壤中的镉、铜、汞、锌等元素形成氢氧化物或碳酸盐沉淀出来。
有机肥也可以处进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形成重金属有机络合物,降低毒性。
对有机物污染的土壤的修复主要是通过溶剂洗脱、热脱附、吸附和浓缩等过程,将有机物化合物从土壤中去除。
表面活性剂是常用的土壤清洗剂。
化学修复是在土壤原位上进行的,简单易行,但是自豪改变了重金属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金属元素仍然保留在土壤中。
容易再度活化危害植物。
通过食物链进入动植物和人体内。
同时,治理效果还受土壤类型、重金属种类、污染程度及所选化学试剂的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情况,将化学修复措施和其他措施如生物措施有机结合,治理效果会更明显。
3、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土壤中有毒有害物的浓度,使污染土壤恢复到健康状态的过程。
生物修复是土壤修复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适合大面积、底污染的土壤修复。
但可以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还可以去除农药。
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等特点,是一种高效、经济和环境友好的治理技术。
主要有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
1)微生物修复。
适用于有机物尤其油类污染区域的修复。
向土壤中增加氮、磷等营养物质,适当增加氧气和水分,保持温度,让土壤中的微生物菌保持最佳生命力,从而分解原油。
堆肥法也是常用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可将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大大的降低浓度。
2)植物修复。
利用植物的吸收、降解、挥发、过滤、固定等生理过程,净化土壤和水体中的金属元素、放射性物质等等。
经研究,目前发现有400多种植物能够超积累各种重金属,一些超积累植物同时还能积累多种重金属。
如我国南方湖南、广西等地大面积分布的蕨类植物蜈蚣草对砷有超富集功能,其叶片含砷量高达0.8%。
羊齿类铁角蕨对镉的吸附能力也很强,吸收率可达10%(一般植物为1%~2%)。
羽叶鬼针草、和酸模能够富集铅,可以做先锋植物去修复被铅污染的土壤。
香蒲植物、绿肥植物如狼把草、龙葵等对重金属镉、锌等都具有超强的富集作用。
植物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去除有机污染物,一是直接吸收、转化、降解农药;二是植物根系直接向土壤分泌能降解农药的酶;三是植物根系分泌有机酸等物质,促进根际周围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降解有机污染物。
如紫花苜蓿可明显地吸收芳香聚合物,菌根类植物可吸收“六六六”,菊科植物可吸收艾氏剂等等。
植物吸收法具有处理费用低,对重金属的治理成效具有永久性,减少场地等优点,绿色环保,为公众接受,近年来受到普遍重视。
4、农艺调控修复
农艺调控修复主要是利用各种农艺措施,包括改变耕作制度、调整作物品种、种植不进入食物链的植物、选择无毒低残留农药化肥等措施,来达到修复污染土壤的目的。
对土壤污染重灾区,可以种植非食用植物如繁育花草、苗木,既净化土壤、美化了环境,又大大减少了进入食物链的污染物。
有机氯农药在旱作土壤中的残留期可长达数年,但是在水田中厌氧微生物的群体作用下,只需2~3个月即可分解消失。
因而调整耕作制度,可减轻土壤污染。
5、综合修复
对于污染复杂,处理难度大的土壤污染区域,可采取上述全部或几种方法的结合来同时进行修复,能起到节约成本,治理效果好、省时省力,事半功倍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