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同步练习题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9283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同步练习题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同步练习题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同步练习题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同步练习题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同步练习题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同步练习题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同步练习题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同步练习题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同步练习题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同步练习题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同步练习题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同步练习题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同步练习题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同步练习题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同步练习题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同步练习题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同步练习题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同步练习题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同步练习题答案解析.docx

《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同步练习题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同步练习题答案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同步练习题答案解析.docx

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同步练习题答案解析

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章同步练习题

走进化学世界

考试总分:

8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学校:

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面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照明B.水力发电C.太阳能供热D.电热器取暖

【答案】A

【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

A、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水力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太阳能供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电热器取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关于空气与呼吸排出的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空气与呼出的气体都是无色的气体,其成分完全相同

B.减少吸入空气中的氧气使转化为呼出的气体

C.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氧气有明显的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则有明显的增加

D.吸入的空气中只有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体呼吸作用的过程是:

吸入空气后氧气被人体吸收并发生气体交换生成二氧化碳.

解:

A、因为呼吸过程中发生气体交换,吸收掉一部分氧气生成一定量二氧化碳,故此选项错误.

B、因为呼吸时发生了气体交换,气体中不但氧气量减小,而且会使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故此答案错误.

C、发生气体交换时空气中氧气量减小二氧化碳及水蒸气均变大,故此选项正确.

D、吸入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相同,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是对呼吸前后气体成分的分析考查,只要抓住呼吸过程的实质也就抓住了解题的关键.

3.下列现象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可能产生的是()

A.颜色改变B.发光放热C.物种减少D.体积膨胀

【答案】C

【解析】

A、颜色改变属于物理性质,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如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错误;B、物理变化的特征为:

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物质的形状,状态,可能发生变化,也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如灯泡通电发光,错误;C、物种减少,说明了有其他物质生成,不属于物理变化,正确;D、根据物理变化的特征:

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物质的形状,状态,可能发生变化,也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

体积膨胀,属于物理变化,如水由液体变为固体,体积增大,错误。

故选C。

4.下列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顺序不正确的是

A.制备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后停止加热

C.用量筒量取10mL液体时,先倒入接近10mL的液体,后用胶头滴管补至刻度线

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答案】A

【解析】

制备气体时,应该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故A错,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后停止加热,目的是防止水回流,炸裂试管,所以B正确,用量筒量取10mL液体时,先倒入接近10mL的液体,后用胶头滴管补至刻度线,防止直接倒液体不好控制量,所以C正确,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这符合天平的使用,所以D正确,故选A.

【考点】实验室的基本操作

5.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B.酒精挥发C.电灯发光D.气球爆炸

【答案】A

【解析】

A、钢铁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B、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电灯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气球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C。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6.在化学实验中,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使用后有剩余,对这些药品正确的处置方法是

A.倒入废液缸B.放回原试剂瓶

C.交回实验室集中处理D.投入通向下水道的水槽内

【答案】C

【解析】

对化学实验剩余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

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以防止污染环境,造成安全事故.

A、倒入废液缸会造成浪费,有时会造成安全事故,故A错误;

B、倒回原试剂瓶,将会污染瓶内药品,操作错误,故B错误;

C、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因此交给实验员集中处理正确,故C正确;D、倒入通向下水道的水槽中,会造成环境污染,故D不正确;

故选C.

7.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

A.氧气助燃–焊接金属

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C.红磷燃烧产生白烟–制作烟幕弹

D.液氮温度低–保护粮食瓜果

【答案】D

【解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回答。

A、由于氧气有助燃性,乙炔等可燃性的气体跟氧气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可用来切割焊接金属,错误;B、作保护气的气体化学性质必须稳定,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做保护气,错误;C、由于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所以,红磷可制作烟幕弹,错误;D、由于氮气具有稳定性可用于保护粮食瓜果,与液氮温度低无关,正确。

故选D。

【点评】物质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在判断物质的用途时,首先要考虑物质相关的性质,所以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8.下列有关称量的读数不合理的有()

A.用10mL的量筒量取5.0mL的水

B.用托盘天平称取10.5g氯化钾

C.用量筒取55.0mL的水

D.用托盘天平称取5.04g粗盐

【答案】D

【解析】

A、量筒能用于粗略地量取液体的体积,精确度能达到0.1mL,能使用10mL的量筒取5.0mL的水,正确;B、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一般为0.1g,可以用托盘天平称得氧化铜粉末的质量为10.5克,正确;C、量筒能用于粗略地量取液体的体积,精确度能达到0.1mL,能使用100mL的量筒取55.0mL的水,正确;D、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一般为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5.04g粗盐,错误。

故选D。

9.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下列与人类社会进步相关的重大问题,其中和化学密切相关的是

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功能材料研究④生命过程探索()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根据化学研究的领域和化学的用途来回答本题。

【详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也就是说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一门科学,通过制造出新的环保的物质可以保护环境,通过制造出的新能源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制造出新物质来研究新材料,生命过程探索属于生物学研究的内容。

10.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目的是()

A.粗略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铁丝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B.制取Cu(OH)2:

将Ba(OH)2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过滤

C.除去H2中的HCL气体和水蒸气:

以此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D.分离Ca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

加适量C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答案】C

【解析】

依据除杂题的解答原则,在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要引入新的杂质,除杂剂不要与原物质反应,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从而选择正确的试剂和方法。

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所以不能测定,错误;B、因为Ba(OH)2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不仅生成氢氧化铜,也生成硫酸钡沉淀,错误;C、氢氧化钠可以除去氯化氢,浓硫酸可以除去混有的水蒸气和从氢氧化钠溶液带出的水分,正确;D、氢氧化钙MgCl2都生成白色沉淀,然后过滤,把得到的固体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得到氯化镁,这样才能把两种溶液分开,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选用的除杂试剂不能与原有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二、多选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天文学家在研究星系运动方式时发现,人们所观察到的星系其内部的引力仅占“物质”引力总量的1%∼l0%,其他是大量的非星系内部引力.这一现象表明,有些“物质”是不可见的,原因是它们不发光也不反射光,因此科学家称这些可能存在的物质为“暗物质”.然而,直到现在人类仍没有探索到“暗物质”存在的任何证据,对此,你认为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A.“暗物质”是人类虚构出来的,事实上,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

B.“暗物质”可能存在,人类应不断地进行探索,一旦发现它存在的证据,将为人类重新认识宇宙开辟一个全新的视角

C.“暗物质”可能存在距地球十分遥远的地方,科学家可能通过探索“暗物质”产生的粒子的存在而间接证明“暗物质”的存在

D.人类探索至今,仍未发现“暗物质”,说明“暗物质”是不存在的

【答案】AD

【解析】

从引力的观点确定暗物质的存在,虽是假设,但只能说暗物质可能存在,原因是找不到存在的证据。

暗物质的存在与否可能是与人类的技术水平或证据不足的原因造成的,存在与否只能是假设,所以不可确定暗物质一定不存在。

假设有暗物质的存在,将会开辟一个新的研究空间。

故选A、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大胆的假设。

12.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下列假设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A.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

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D.探究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答案】AC

【解析】

根据进行科学探究时,要有合理的理论依据,不能凭空猜测,二氧化碳为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钠和水中含有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故生成物中含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不可能只是氧化镁,铜在灼烧时与空气接触,燃料酒精和空气中都含有碳元素进行分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为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反应物中没有硫元素,不会生成硫酸,所以不可探究该反应可能生成硫酸,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钠和水含有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可猜测产生的气体可能为氢气,正确;C、氧化镁为白色固体,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不可能只是氧化镁,错误;D、铜在灼烧时与空气接触,燃料酒精和空气中都含有碳元素,猜测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正确。

故选AC。

13.下列用问题的研究中,未利用对比实验的思想方法的是()

A.空气中氧气含量

B.分子的运动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D.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答案】AC

【解析】

A、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是利用白磷燃烧,消耗空气中氧气,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所以根本不存在对照实验,故A符合题意;B、烧杯A中的酚酞试液和烧杯B中的酚酞试液属于对照试验,烧杯A置于放有浓氨水的烧杯附近;烧杯B置于空气中,在空气中没变色,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烧杯A中变红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进入烧杯A中,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利用了对比实验的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C、研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就是看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产物的验证,所以根本不存在对照实验,故C符合题意;D、纸花都是用石蕊溶液染成,都与二氧化碳接触,变量是一瓶内纸花中有水,一瓶内纸花中没有水,由实验可知没有水的纸花没变色,含有水的纸花变成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酸使石蕊试纸变成红色,所以属于对比实验,故D不符合题意.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14.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对于可能是食盐,应是科学探究的()小华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尝一尝”这一过程,应是科学探究中的()

A.问题B.假设C.实验D.结论

【答案】BC

【解析】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和表达与交流。

【详解】“可能是食盐”,应该是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可以尝一尝”应该是科学探究中的收集证据,即通过实验的方法。

15.在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点燃可燃性的气体之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应该先用手握住试管外壁,再将导管另一端伸入水中

C.连接仪器时,橡胶塞用水润湿后慢慢旋进试管口

D.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

试管、燃烧匙、坩埚

E.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可以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F.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有腐蚀性的药品可以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G.滴瓶上的胶头滴管用完后不用洗涤直接插入原滴瓶即可

H.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一半

【答案】ACDFG

【解析】

A、点燃可燃性气体容易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的气体之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正确;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应该先将导管另一端伸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外壁,错误;C、连接仪器时,橡胶塞用水润湿后慢慢旋进试管口,正确;D、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

试管、燃烧匙、坩埚,正确;E、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错误;F、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有腐蚀性的药品可以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正确;G、滴瓶上的胶头滴管用完后不用洗涤直接插入原滴瓶即可,正确;H、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错误。

故选ACDFG。

【点评】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三、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填空:

⑴量取9.5ml溶液,除需要胶头滴管外还需要________

⑵取用块状固体.除可以使用药匙外还可以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

⑶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________.

【答案】

(1).10mL量筒;

(2).镊子;(3).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解析】

(1)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量取一定量液体时,要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

(2)取块状固体通常选用镊子来夹取;(3)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详解】

(1)量取9.5ml溶液,除需要胶头滴管外还需要10mL量筒;

(2)取用块状固体。

除可以使用药匙外还可以使用的仪器是镊子;(3)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17.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某物质,将砝码放在左盘,被测物质放在右盘,该同学称得物质的质量为5.4克,则该物质的实际质量是________克.

【答案】4.6

【解析】

根据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列等式计算。

由物质的质量为5.4克,可知砝码质量为5克,游码质量为0.4克,又因为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所以5克=物质质量+0.4克,所以物质质量=5克-0.4克=4.6克。

【点评】不管是左码右物,还是左物右码,只要根据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就能解决这类问题。

18.请你指出如图实验操作的错误:

A的错误是________;

B的错误是________;

C的错误是________.

【答案】

(1).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

(2).不能直接让鼻子靠近试剂瓶口(3).不能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解析】

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解答;B、闻药品的气味时,应用招气入鼻法;C、实验室中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拿一盏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酒精流出着火。

【详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B、不能直接让鼻子靠近试剂瓶口,否则易中毒;C、不能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否则会导致酒精流出着火。

19.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加热试管时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的________,而且应该从试管的________往上套,固定在离试管口的________处;加热时,试管倾斜跟桌面成________,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部位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________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记不可使试管口对着________.

【答案】

(1).1/3

(2).短柄处(3).底部(4).1/3(5).45°(6).移动(7).自己或他人

【解析】

对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管内液体受热不均匀而喷出,实验室对液体取用量、加热操作时的方法都有明确要求;对试管内固体物质加热时,注意对试管的保护--试管炸裂,还需考虑因操作不当而造成意外。

解: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试管时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的短柄处,而且应该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固定在离试管口的1/3处;加热时,试管倾斜跟桌面成45°,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部位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记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20.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向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所加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

(2)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_;

(3)取用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如液体取________mL;

(4)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________;

(5)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________,块状药品用________夹取,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________里.

【答案】

(1).1/3

(2).外焰(3).1~2(4).保持水平(5).广口瓶(6).药匙(7).镊子(8).细口瓶

【解析】

根据实验室化学实验基本要求进行解答。

(1)向试管的液体加热时,所加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太多会造成液体飞溅伤人;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3)取用药品时,根据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4)量筒取用液体时,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然后将量筒平放在桌面上,再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至刻度。

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俯视或仰视;(5)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里。

四、解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21.每逢重大节日是合家团圆的日子,餐后帮助母亲清洗玻璃杯,你如何确定杯子已经刷洗干净?

【答案】玻璃杯内壁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成水滴.

【解析】

根据实验室洗涤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

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清澈,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来解答。

确定玻璃杯洗干净的标准是玻璃杯内壁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成水滴。

22.点燃一支蜡烛,把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过一会,你将在冷碟底部收集到亲手制得的什么物质?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出两点)

【答案】炭黑;蜡烛不充分燃烧可产生炭黑,蜡烛的成分中含有碳元素;

【解析】

根据生活经验可知,碟子底部有炭黑;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炭黑说明蜡烛没有充分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蜡烛的成分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点燃一支蜡烛,把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过一会会发现碟子底部出现炭黑;这个实验可以说明,蜡烛不充分燃烧可产生炭黑,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还可知蜡烛的成分中含有碳元素。

五、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步骤正确操作,否则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试述下列错误操作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

(1)不擦干试管外壁的水就直接加热_____________;

(2)向容器里倾倒液体时,细口瓶的标签朝外(不朝手心)________

【答案】

(1).炸裂试管;

(2).试剂瓶上的标签可能被腐蚀.

【解析】

(1)根据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的方法分析解答;

(2)根据试管里液体取用的方法分析解答。

【详解】

(1)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时要先擦干净试管外壁的水,否则有引起试管炸裂的可能;

(2)向容器里倾倒液体药品时,细口瓶的标签要对手心,否则试剂瓶上的标签可能被腐蚀。

24.某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取少量的胆矾放在研钵内,用杵把胆矾研碎;

②将少量块状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加入两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水使其全部溶解;③再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胆矾发生的是________变化.步骤②中,两支试管中的溶液均呈________色.步骤③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该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_变化.

(2)上述实验中,哪些事实可以说明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是同一物质___________?

【答案】

(1).物理

(2).蓝(3).有蓝色沉淀生成(4).化学(5).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都是蓝色的;加水后都得到蓝色溶液,所得的溶液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解析】

(1)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2)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详解】

(1)胆矾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硫酸铜溶液显蓝色;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说明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是同一物质的事实是:

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都是蓝色的;加水后都得到蓝色溶液,所得的溶液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点评】掌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并结合题中信息进行分析是解题关键。

25.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②所指仪器的名称________.

(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________;②________.

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3)小李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_____(填字母)进行组装.小红在实验室中选用C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在他们的实验中都用到了一种相同的固体药品是_____(填化学式),在两个反应中它起_____作用.请你写出小红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4)实验室常用一定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某同学取2g二氧化锰于锥形瓶中,然后慢慢滴入34g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反应后,称得锥形瓶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是34.4g.求:

①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②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答案】

(1).集气瓶

(2).A图中,给试管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