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材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2905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材料.docx

《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材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材料.docx

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材料

 

西安科技大学

 

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

 

学院:

学院

专业方向:

工程项目管理

姓名:

XXX

指导教师:

XXX

 

评分:

年月日

前言

时间如白驹过溪,转瞬即逝,很快就到了毕业季节。

虽然我离开白色象牙塔很久后又归来,但仍能体会到学校才有的青春气息。

对几年的研究生涯,我感慨颇多。

重拾书本,找回失去的学习能力,对我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我仍旧努力拼搏,如今终于有所回报。

研究生生涯这几年,我阅读了大量与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使我受益匪浅。

现在我将这几年来对所阅读文献总结如下,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第1章绪论

1.1矿产资源整合

1.1.1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而形成的,天然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表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

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

目前世界已知的矿产有160多种,其中80多种应用较广泛。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它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

1.1.2矿产资源的形态

已知的矿物约有3000种左右,绝大多数是固态无机物,液态的(如石油、自然汞)、气态的(如天然气、二氧化碳和氦)以及固态有机物(如油页岩、琥珀)仅占数十种。

在固态矿物中,绝大部分都属于晶质矿物,只有极少数(如水铝英石)属于非晶质矿物。

来自地球以外其他天体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称为宇宙矿物。

由人工方法所获得的某些与天然矿物相同或类同的单质或化合物,则称为合成矿物如人造宝石。

矿物原料和矿物材料是极为重要的一类天然资源,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及科学技术的各个部门。

煤的化学成分很不稳定不是矿物,是典型的混合物。

1.1.3矿产资源的分类

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有多种分类方法:

1、按照矿产资源生成赋存的不同领域,可划分为陆地资源、海洋资源和外星资源三大类。

2、根据矿产资源用途不同,可划分为10类(我国矿产资源统计中使用的分类):

(1)能源矿产:

煤、石油、油页岩、天然气、铀等;

(2)黑色金属矿产:

铁、锰、铬等;

(3)有色金属矿产:

铜、锌、铝、铅、镍、钨、铋、钼等;

(4)稀有金属矿产:

铌、钽等;

(5)贵金属矿产:

金、银、铂等;

(6)冶金辅助用料:

溶剂用石灰岩、白云岩、硅石等;

(7)化工原料:

硫铁矿、自然硫、磷、钾盐等;

(8)特种类:

压电水晶、冰洲石、金刚石、光学萤石等;

(9)建材及其他类:

饰面用花岗岩、建筑用花岗岩、建筑石料用石灰岩、砖瓦用页岩、水泥配料用粘土等;

(10)水气矿产类:

地下水、地下热水、二氧化碳气等。

3.按矿物的性质分类

(1)无毒且必需元素:

钾石盐、金刚石、石棉、石英。

(2)强烈毒性元素:

红铊矿、毒重石、胆矾、毒砂、雌黄、雄黄、砷华、砷化氢、辰砂、方铅矿、光卤石等。

(3)含有毒元素但本身无毒矿物,含有有毒元素但本身一般无毒,主要是在冶炼和使用中可能会造成伤害,包括闪锌矿、绿柱石、铬铁矿、重晶石、萤石、自然金。

(4)矿物为放射性矿物:

铀等。

1.2中国资源分析

(1)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低,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2012年铜储量3000万吨;铝土矿储量8.3亿吨;铅储量1400万吨、锌储量4300万吨。

需求量大的铜和铝土矿的保有储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却很低,分别只有4.4%和3.0%.属于我国短缺或急缺矿产,因此对外的依存度也就相对较大。

中国有色矿产资源总量尽管很大,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量却很低,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2)贫矿较多,富矿稀少,开发利用难度大

中国有色矿产数量很多,但从总体上讲贫矿多、富矿少。

如铜矿,平均地质品位只有0.87%,远远低于智利、赞比亚等世界主要产铜国家。

铝土矿虽有高铝、高硅、低铁的特点,但几乎全部属于难选冶的一水硬铝土矿,可经济开采的铝硅比大于7%的矿石仅占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些特点决定了必然增大矿山建设的投资和生产经营成本。

(3)共生、伴生矿床多,单一矿床少

中国80%左右的有色矿床中都有共伴生元素,其中尤以铝、铜、铅、锌矿产多。

例如,在铜矿资源中,单一型铜矿只占27.1%,而综合型的共伴生铜矿占了72.8%:

在铅矿资源中,以铅为主的矿床和单一铅矿床的资源储量只占其总资源储量的32.2%,其中单一铅矿床只占4.46%;在锌矿产资源中,以锌为主和单一锌矿床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占总资源储量的60.45%.但矿石类型复杂,而且不少矿石嵌布粒度细,结构构造复杂。

中国有色矿产资源中,虽然共伴生元素多,若能搞好综合回收,可以提高矿山的综合经济效益,同时由于矿石组份复杂,势必造成选冶难度大、建设投资和生产经营成本高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镁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镁资源矿石类型全,分布广,总储量占世界的22.5%,居世界第一:

菱镁矿储量居世界首位,已探明菱镁矿储量34亿吨,占世界菱镁矿总储量的28.3%;原镁产量居于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产量的70%多。

我国含镁白云石矿丰富,白云石资源遍及我国各省区,特别是山西、宁夏、河南、吉林、青海、贵州等省区,现已探明储量40亿吨以上;我国4大盐湖区镁盐矿产资源的远景储量达数十亿吨其中,柴达木盆地内大小不等的33个卤水湖、半干涸盐湖和干涸盐湖,蕴藏着储量占全国第一位的镁盐资源;我国海域水中的镁合金达到0.13%。

(4)分布范同广,地域分布不均衡

图1矿产资源分布图

中国有色矿产资源分布范围很广,各省、市、自治区均有产出,但区域间不均衡。

铜矿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赣东北和西部地区;铝土矿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广西、贵州地区;铅锌矿主要分布在华南的广西、湖南、广东、江西和西部的云南、内蒙、甘肃、陕西、青海等地区;锡锑主要分布在湖南、云南、广西等地区。

从资源的开发上看,我国的铅锌资源开发正逐步从东北、中部向中、西部以及内蒙转移。

除湖南、广东、广西仍保持一部分资源外,铅锌资源开发、矿山主要在向云南、甘肃、四川、青海以及内蒙转移。

第2章资源整合的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3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主要从合理、有效开发、利用途径、范例等角度研究了矿资源整合的途径和方法,在综合开发田纳西河流域时,首次采用了可行性研究,取得满意的结果。

20世纪70年代,是可行性研究的高速发展时期,逐渐形成可行性研究的理论框架。

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对矿产资源等不可再生能源普遍开展了限制开发、有条件开发等切入角度的矿产资源保护研究,矿产资源保护意识的延展让美国从一个全球原料供应国转变为依靠世界资源发展的初级产品消费国,同时关于矿资源整合的可行性研究传入世界各国,可行性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呈多态发展,行业应用更加细化,逐渐被非工程行业,如交通、航空、农业等方面所使用。

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可行性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初步形成。

21世纪初,美国逐步开展了独霸全球、充当“世界警察”的全球矿产资源战略整合计划,并动用国家力量,通过政治、军事、经济等手段开展全方位“资源外交”,对主要矿产资源国开展有利的资源控制和技术赎买,主要从企业间的兼并重组角度对本国的矿产资源进行整合。

Barbier(1990)提出矿产资源整合中基于不同国家资源整合应用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尤其是从经济评价方面推动矿产资源整合可行性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几十年美国矿产资源整合战略来看,美国从加拿大、墨西哥、南非、巴西等国家进口廉价的矿产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并试图建立战略资源储备制度,使得资源丰富的发展国家逐渐失去对矿产资源的话语权。

国外学者克莱门特资源整合调整了公司的组成要素并使企业资源融为一体,着重研究了每年并购额在150亿美元的大型矿产资源项目的资源整合企业是如何进行矿产资源的整合的。

J.Hinton认为存在一种神秘的技艺使原本不和谐的元素可以得到调和,K.Amankwah认为整合的结果可以降低企业矿产资源开发的成本,Lombe认为企业整合使它们在同一机体中密不可分,同时服务于美国经济和政治利益。

亚里山德拉.里德.杰拉克斯认为整合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而且对于每个公司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企业利用技术合作和信息服务的整合方式为不同竞争优势的矿业公司打开通道,拓宽合作市场。

日本作为一个矿产资源贫乏、国土面积狭小、人口较多的小型发达国家,在几十年的矿产资源发展与储备过程中,主要依靠进口以及其他资源替代完成了其“海外投资立国”的矿产资源整合模式。

20世纪50年代,日本矿产资源战略以独立自主的增加矿产资源产量、保护矿产产业为主,并不主张大量的矿产资源整合。

直至池田内阁时期,日本开展了通过财政支持、金融贷款、税收减免、财团参股等方式对矿产资源企业的开发和整合,优势企业间的联合促进了矿产资源不足的日本在能源储备的完善和优化,为经济发展做出铺垫。

21世纪以来,日本学者Deshmukh主要从矿权收购、作价参股、企业兼并等方式整合传统矿产企业,突出新型矿产资源企业的利益需求。

Sarkuma认为传统的矿产资源开发模式存在太多弊端,提出现代化的矿产资源整合方式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产企业数量,提高矿产企业的单位生产能力,推进矿产资源整合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Shinkuma研究了发达国家矿产资源整合的办法,RichardSchuster认为矿产资源整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Friedman.J.认为决定整合效用大小的是资源构架能力和资源利用能力的大小,推崇摒弃无价值资源,与整合企业一并形成新的资源核心竞争力。

其他国家,例如澳大利亚虽然作为全球主要的资源供应国在矿产资源市场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是本国内部矿产资源整合也面临着宏观、微观以及社会、政治、金融、环境等各方面的挑战(CEDA,2005)认为澳大利亚矿产资源整合适合与资金雄厚的国家建立战略联盟,Thomas认为双方合作的“完美婚姻”可以有效解决澳大利亚矿产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

哥伦比亚学者SIDES,E.J认为矿产资源的整合应由国家牵头,对不同小型煤矿的集中区域进行垂直化的一站式管理模式,实现国有矿产资源与小型矿产资源企业在技术、资金、矿产权等方面的互补。

2.2国内研究现状

2012年以来,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结束,我国的煤炭市场是进入萧条期,与之相对应的是小型煤企停产、停工,大型煤企减产、降价,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资源整合暗潮涌动,对煤炭资源整合可行性研究日益受到相关企业,政府和学者的关注。

煤炭资源开发整合是我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由政府引导开展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活动,旨在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布局、提高矿山开发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

在国外报刊以及相关文献中,对煤炭资源开发整合可行性研究很少。

国土资源部开发司刘欣研究发现,矿产资源整合有效的治理了煤矿企业“多、小、散”的问题,解决了矿产布局不合理、资源利用不充分以及污染严重等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

蒋峰等认为我国矿产资源整合势在必行,合理的矿产资源整合可以调整矿业企业生产结构,转变矿业企业经济的增长途径,建立良好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和体系。

林依标、李祖阳从具体的整合方式入手,提出1+1>2的资源整合概念,即在一个矿区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开采主体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组,产生一个综合效益大于单个独立开采主体利益之和的新主体,有效的提高了矿产资源的集中度,提高了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

刘欣研究了矿产资源开发,邓峰认为矿产资源整合是企业降低成本,陈春林认为降低成本是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步骤之一。

陈亮认为矿产资源整合有利于矿区生产和谐,贾宝亮认为生产力提高了企业素质以及生产效率。

秦利斌从项目设计、银行贷款、申请开工、项目实施、项目评估、科学实验、设备制造等活动和程序为矿产资源的整合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曹慧芳以王庄煤矿为例,提出具体10种矿产资源整合的步骤。

胡中华矿产资源整合过程中不同企业间整合方案不一致,刘伯恩认为整合标准不一致以及整合效率低等问题使得现有的整合方案脱离实际,出现现实中的操作偏差。

罗小南从三个角度强调了矿业资源整合开发的入手方向,分别是:

市场导向、环境保护、减少干预。

部分学者从国际化战略角度出发,提出跨国的矿产资源项目整合研究,其中张华研究了中国和澳大利亚矿企之间的合作,何金祥并对中企整合澳矿持乐观态度,宋国明、郑子敬的研究结论又正好相反。

宋磊煤炭资源整合矿井可行性研究是将可行性研究的理论方法运用于在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工作中,杜菲运用于整合矿井项目上的具体实践,其任务相对于其他项目有所不同,王飞主要从煤炭资源整合矿井项目的市场条件、地质水文、资源赋存。

文学国从生产系统建设、企业投资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是煤炭资源整合矿井项目实施的重要指导文件。

刘小军认为所谓煤炭资源整合是指以现有合法煤矿为基础,张建平对两座以上煤矿的井田合并和对己关闭煤矿的资源/储量及其它零星边角的空白资源/储量合并,实现统一规划,提升矿井生产、技术、安全保障等综合能力。

朱永全建议对布局不合理和经整改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实施关闭。

张磊矿井项目的可行性应从行业市场背景、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出发、张福良认为可行性研究要注重人力资源配备、环境影响、资金筹措、财务能力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证,原俊恩在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

张海波提出了矿产资源整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坍塌问题,并提出“井下充填+地表高、低压注浆+隔离采空区”的塌陷采空区综合治理技术。

2.3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国外相关研究中,不同的国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别研究了适合本国的矿产资源保护以及开发战略。

美国以地大物博的资源实力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优质矿产企业的国际化兼并重组,深化了矿产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强化了国际矿产资源企业的集中度。

西方国家对市场进入管制的研究已有较长历史,而我国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因大量民营企业进入、一些国有企业退出和对自然垄断行业必须限制进入等客观现实的推动,才开始注重相应的理论究。

然而,其研究范围仍比较狭窄,重要的矿业市场进入管制却至今没有成为研究对象,导致全国性矿产资源整合主体的进入、退出因缺乏理论支撑而步履维艰。

第3章资源整合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3.1我国煤矿资源整合发展现状及成果

以山西省为例,截至2010年底,全省矿井个数由2598处减少到1053处,淘汰落后产能近3亿t,形成了大同煤矿集团、山西焦煤集团等亿吨级煤炭企业集团,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泉煤业集团、潞安矿业集团、晋城煤业集团等产能也在5000万t以上,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产能占到全省的60%,煤炭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各市保留矿井数量分别为:

太原市50座,大同市71座,阳泉市50座,长治市95座,晋城市118座,朔州市65座,忻州市63座,晋中市110座,吕梁市100座,临汾市127座,运城市18座。

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保留矿井133座。

煤炭资源整合实现了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的态势。

以山西潞安环能股份公司为例,其分别参与了忻州及蒲县地区的煤炭资源整合,以构建“大基地、大集团”为战略方向,坚持“以大并小,以优并劣”的基本原则,从而改变多年存在的“多、小、散、乱、差”的传统格局。

其中整合的忻州地区煤炭资源产能可达1260万t/a,蒲县地区煤炭资源产能可达705万t/a。

2010年煤炭产量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次突破3000万t大关,达到3322万t,同比增加325万t,增幅10.84%,使得企业生产规模、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带来了煤矿生产效益的提高和安全水平的持续平稳。

3.3关于我国煤矿资源整合的看法

由于我国的煤炭集团大多是国有矿,整合对象一般是中小型私有矿或集体矿,加之当前多数地区经济发展仍然具有典型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特征,多数资源地对外来企业本能上是排斥的,致使煤炭资源整合的运作方式更为复杂。

今后要进一步规划煤炭资源整合的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整合重组具体运作,这是对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的重大贡献。

今后应鼓励煤炭企业与化工、电力、电解铝企业通过资源、资金与技术、团队实现“强强联合”,通过整合推进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煤电材、煤电铝等工业循环产业链向高端化拓展延伸,这将有利于上、下游产业降低资金、资源成本,提升技术、市场优势,提升企业的价值,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谋划循环经济,推进从资源、生产到加工、运输、销售和消费各个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产业链的延伸,形成“大循环经济”格局。

政府应科学引导煤炭资源整合,推进节能减排,减少煤炭生产负外部性提供参考。

煤炭资源整合重组的同时,政府要有意识地引导煤炭企业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首要途径,通过价值效应评价,鼓励煤企加快建设高效、节约、环保的现代煤炭产业体系,不能是简单的“拉郎配”。

整合中,政府应通过税收、财政、行政等相关政策工具,鼓励整合后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和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Epps.Environmentalmanagementinmining:

aninternationalperspectiveofanincreasingglobalindustry[J].TheJournaloftheSouthAfricanInstituteofMiningandMetallurgy,March-April,1996:

67-70

[2]G.Hilson.Anoverviewoflanduseconflictsinminingcommunities[J].LandUsePolicy,2002,19:

65-73

[3]Deshmukh,S.D.,Pliska,S.R.OptimalConsumptionandExplorationofNonrenewableResourcesunderUncertainly[J].Econometrical,1980,vol.48:

177-200.

[4]S.Andrew.Potentialapplicationofmediationtolanduseconflictsinsmall-scalemining[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03,11:

117-130

[5]Pindyck,R.S.IrreversibleSystemCapacityChoiceandtheValueoftheFirm[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88,vol.78,969-975.

[6]E.B.Barbier.TheConceptofSustainableDevelopment[J].EnvironmentConservation,1990,14

(2):

101-110.

[7]K.Amankwah,C.Anim-Sackey.Strategies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hesmall-scalegoldanddiamondminingindustryofGhana[J].ResourcesPolicy,2003,29:

131-138.

[8]J.Hinton,M.Veiga,C.Veiga.Cleanartisanalgoldmining:

autopianapproach[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03,11:

99-115

[9]K.Amankwah,C.Anim-Sackey.Strategies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hesmall-scalegoldanddiamondminingindustryofGhana[J].ResourcesPolicy,2003,29:

131-138

[10]Lombe.Smallscaleminingandtheenvironment:

bloombeyondthedoomandgloom

(Editorial)[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03,11(3):

95-96

[11]JohnRafteryA.,ProjectAppraisalandPlanningfortheDevelopingCountries[M],London,HeiemannEducationalBooks,2009.

[12]S.Andrew.Potentialapplicationofmediationtolanduseconflictsinsmall-scalemining[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03,11:

117-130

[13]G.Hamel.C.K.JapanStrategicIntent[J].HarvardBusinessReviews,1953,3.

[14]JapanCouncil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

JapanReportforRio+5Process[R],1970.

[15]Deshmukh,S.D.,Pliska,S.OptimalConsumptionofaNonrenewableResourcewithStochasticDiscoveriesandaRandomEnvironment[J].ReviewofEconomicStudies,2003,vol10.

[16]Sarkuma,S.TheEffectofReversionInvestmentunderUncertainty[J].JournalofDynamicsandControl.2003,vol,28.377-396.

[17]Shinkuma,T.A.GeneralizationoftheCairns-KrautkraeModelandtheOptimalityofthePlace[J].ResourceandEnergyEconomics,2000,vol,22,147-160.

[18]RichardSchuster,AmirPerelberg.Whycoperate?

Aneconomicperspectiveisnot

enough[J].PerelbergBehaviouralProcesses,2014,66:

261~277

[19]Friedman.J.RegionalDevelopmentPolicy:

ACaseStudyofVenezuela[J].Cambridge:

Mass.I.T.Press,2014.18~22.

[20]CEDA.(CommitteeforEconomicDevelopmentofAustralia),ChinainAustralia’sFuture[R],Australia:

CEDA,2005.

[21]Thomas.Motivationemployeesforsafetysuccess[J]..ProfessionalSafety,2005,15:

411-451

[22]SIDESEJ.Geologicalmodel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