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名词解释47954.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2996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名词解释4795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态学名词解释4795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态学名词解释4795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态学名词解释4795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态学名词解释4795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生态学名词解释4795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生态学名词解释4795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生态学名词解释4795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生态学名词解释4795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生态学名词解释4795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生态学名词解释4795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生态学名词解释4795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学名词解释47954.docx

《生态学名词解释4795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名词解释47954.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态学名词解释47954.docx

生态学名词解释47954

生态学(ecology):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enviroment):

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ecilogicalfactor):

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组成环境的因素。

生态幅(ecologicalvalence):

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学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低点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生境(habitat):

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

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

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种群(population):

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群落(community):

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

系统(system):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因素的集合。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lawofminimum)及补充原理: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这一定律只适用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稳的状态下才能适用;要考虑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

耐受性定律(Shelford’lawoftolerance):

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限制因子原理(limitingfactor):

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史,这个因素成为限制因子。

内稳态(homeostasis):

在外界环境因子变化时,生命系统控制其内部相应因子使其保持稳定的状态。

稳态是通过生理和行为来调整的。

自然驯化acclimatization是指在自然条件下,生物在生理或形态上的不可逆调整,以适应环境因子变化的过程。

通常涉及多个生态因子。

人工驯化指在人工或实验条件下,生物在生理或形态上的调整,以适应环境因子变化的过程。

这种驯化通常涉及单个生态因子。

光饱和点或饱和光强():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效率与光强成正比,达到一定强度后实现饱和,再增加光强,光合效率也不会提高,这时的光强称为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呼吸作用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activeradiation):

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利用光谱中所有波长的光,只是可见光区(380-710nm),这部分辐射通常称为光合有效辐射。

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sm):

地球的公转与自转,带来了地球上日照长短的周期性变化,长期生活在这种昼夜变化环境中的动植物,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这就是生物的光周期现象。

长日照植物(longdayplant):

是指在日照时间长于一定数值(一般14小时以上)才能开花的植物,如冬小麦、大麦、油菜和甜菜等,而且光照时间越长,开花越早。

这类植物起源和分布在温带和寒温带地区。

短日照植物(shortdayplant):

是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一般14小时以上的黑暗)才能开花的植物,如水稻、棉花、大豆和烟草等。

这类植物起源或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中日照植物(dayintermediateplant):

植物的开花要求昼夜长短比例接近相等(12小时左右),如甘蔗等。

中日照植物(dayneutralplant)或中间型植物:

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的植物是中间型植物,如番茄、黄瓜和辣椒等。

异温动物(heterotherm):

具有冬眠习性的内热动物。

临界温度:

生物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伤害,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冷害(chillinginjury):

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到的伤害。

冻害(freezeinjury):

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伤害叫冻害。

霜害(frostinjury):

在0℃受到的伤害叫霜害。

超冷(supercooling):

在0℃以下不结冰的现象,这种现象叫超冷。

贝格曼规律(Bergman’rule):

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

阿伦规律(Allen’srule):

内温动物身体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势。

生物学零度(biologicalzero):

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sumofeffectivetemperature):

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

相对温度:

大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最大水汽压之差。

饱和差:

最大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

土壤质地(soiltexture):

机械成分的组合不同百分比。

土壤结构(soilstructure):

土壤颗粒排列方式、空隙度及团聚体的大小和数量。

单体生物(unitaryorganism):

每一个个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来,个体的形态和发育都可预测的生物。

构件生物(modularorganism):

受精卵首先发育成一结构单位或构件,在此基础上发育出更多的构件,形成分支结构,形态和时间是不可预测的。

基因型:

每一个体的基因组合。

等位基因:

决定一个性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组合。

基因库:

在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组合。

基因频率:

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所占的比率叫基因频率。

基因型频率:

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率叫基因型频率。

哈-温定律:

在无限大的种群中,每一个体与种群内其他个体的交配机会均等,并且没有其它干扰因素(突变、漂移、自然选择等)各代的基因频率不变,无论其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如何,只经历一代,即达到遗传平衡。

遗传漂变:

一般发生在较小的种群中,因为在一个很大的种群里,如果不发生突变,根据哈-温定律,不同的基因型频率将保持平衡状态,但在较小的种群中,既使无适应的变异发生,种群内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也就是由于隔离,不能充分的随机交配,种群内基因不能达到完全自由分离和组合时产生的误差所引起的,这样那些中性的或不利性状在种群中继续保存下来。

集合种群(metapopulation):

是指一相对独立地理区域内各局域种群的集合,各局域种群通过一定程度的个体迁移而使之连为一体,也被译为异质种群

环境容纳量(capacity):

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

生命表(lifetable):

用来描述种群生存与死亡的统计工具。

动态生命表(dynamiclifetable):

根据观察一群同一时间出生的生物死亡或存活的动态过程而或得数据编制得生命表。

静态生命表:

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个年龄结构调查,并根据结果而编制的生命表。

空间异质性:

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

边缘效应:

指缀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生物多样性:

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可持续发展:

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内禀增长率(intrinsicgrowthrate):

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又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intrinsicgrowthrate),记作rm。

邻接效应:

当种群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

-3/2自疏法则:

如果某种植物的播种密度超过一定值时,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而且影响植物的存活率,这一现象叫自疏现象。

领域:

指由个体、家庭或其它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它成员侵入的空间。

领域行为:

生物以威胁或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的行为。

领域性:

生物具有领域行为的特性叫领域性。

集群:

动物聚集在一起叫集群。

阿里规律:

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因而种群过剩和种群过低或过密或过疏都是不利的,都可能对种群产生抑制性的影响。

社会等级:

一群同种的动物中,每个个体的地位有一定顺序性或序位,其基础是支配-从属关系,这种顺序性叫社会等级。

种间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基础生态位:

物种所占据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叫基础生态位。

实际生态位:

物种实际占据的生态位叫实际生态位。

生态位:

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生态元的生态位。

生态元:

从基因到生物圈所有的生物组织层次均是具有一定生态学结构和功能的单元称为生态元。

存在生态位:

在一定时间和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对某一生态元存在和可占据的生态位。

非存在生态位:

在一定时间和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对某一生态元不存在和不可占据的生态位。

生态位宽度:

在现有的资源谱中,一个生态元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总和的幅度。

生态位重叠:

指不同生态元的生态位之间相重合的程度。

竞争排斥原理:

在环境资源上需求接近的两个种类是不能在同一地区生活的。

如果在同一地区生活,往往在栖息地、食性、活动时间等方

面有种不同。

若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重叠,必然是一个物种死亡,若使两个物种同时生存,则要使生态位有差异,使生态位分化。

零增长线:

一种生物利用某种必须营养元素时该种生物能存活和增殖的边界线。

寄生:

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获取营养,并造成对宿主的危害,这种现象叫寄生。

种群平衡:

指种群较长时间的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这一现象叫种群平衡。

种群大爆发:

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往往造成不利影响。

生态入侵:

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

侵。

种群间的协同进化:

指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

渐变群:

选择压力在地理空间上的连续变化,导致基因频率或表现型的渐变,形成一个具有变异梯度的群体。

趋同适应:

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相同或相似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同适应。

趋异适应:

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不同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不同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异适应。

生活型:

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或动物之间由于趋同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类型。

生态型:

同种生物由于趋异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类型。

生活史对策:

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种特有的生活史,这种生活史是生物在生存过程中获得生存的对策。

K对策:

生物种群数量达到或接近环境容纳量的水平,这种类型称作k对策。

群落最小面积:

指至少要有这样大的面积及相应的空间,才能包含组成群落的大多数生物种类。

优势种: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优势种。

建群种:

群落中存在于主要层次中的优势种。

亚优势种:

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

伴生种:

为群落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偶见种或罕见种:

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

多度:

物种间个体数量对比的估测指标。

相对密度:

某物种的个体数与全部物种个体数的比值。

投影盖度:

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基盖度:

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

频度:

某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相对重量:

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一物种的重量占全部物种总重量的百分比。

生物多样性:

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生活型谱:

群落内每类生活型的种数占总种数的百分比排列成一个系列。

生态等值种:

在不同地理位置但环境相同或相似的地区由于趋同进化而具有相同生活型的植物称为生态等值种。

层间植物:

群落除了自养、独立支撑的植物所形成的层次以外,还有一些如藤本植物、寄生、腐生植物,它们并不独立形成层次,而是分别依附各层次中直立的植物体上。

演替:

指在某一空间内,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

原生演替:

从原生裸地开始的演替。

次生演替:

从次生裸地开始的演替。

演替系列:

从生物定居开始直到形成稳定的群落为止,这样的系列过程称为演替系列。

顶级群落:

一个群落演替达到稳定成熟的群落。

伴随种:

不固定在某一定的植物群从内的植物种。

排序:

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来排定各样地的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直接排序:

根据一个或多个已知的环境梯度进行排序的方法。

间接排序:

根据群落本身的属性例如种的相关性、群落相似性等导出抽象轴或群落变化方向的排序。

植被型:

指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

植被型组:

凡建群种生活型相似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组。

群系:

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

群丛:

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

食物链:

由于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而形成的链锁状结构。

食物网:

不同的食物链间相互交叉而形成网状结构。

营养级(trophiclevel):

食物链上每个位置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生态系统:

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

同资源种团:

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

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

食物链结构中,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大致为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由于消费者采食

时的选择性浪费,以及呼吸和排泄等而被消耗掉,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也叫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

生态效率(eclogicalefficiency):

是指各种能流参数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在营养级之间或营养级内部的比值,常以百分数表示。

耗散结构:

是指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状态下,系统可能出现的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

生物量:

单位空间内,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

现存量:

在调查的时间内,单位空间中存在的活着的生物量。

产量:

生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的生物量。

初级生产力:

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总初级生产力:

在单位时间、空间内,包括生产者呼吸消耗掉的有机物质在内的所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净初级生产力:

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去掉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后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群落净生产力:

单位时间和空间内,生产者被消耗者消耗后,积累的有机物质的量。

流通率:

物质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移动量。

生物放大作用(biologicalmagnification):

又叫食物链的浓集作用,在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残留浓度不断升高的现象。

生态平衡:

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以及相应功能,此种状态即稳定态。

休眠:

指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是抵御不利环境的一种有效的生理机制。

同化效率:

指被植物吸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比例,或被动物摄食的能量中被同化了的能量比例。

尺度:

一般是指对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量度,分别称为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

表型可塑性:

由于环境对基因型的影响,表型发生变化的能力叫做表型可塑性。

种群:

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竞争:

是指利用有限资源的个体间或物种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演替:

指在一个自然群落中,物种的组成连续的、单方向的、有顺序的变化过程。

稳态:

有机体在可变动的外部环境中维持一个相对恒定的内部环境,称为稳态。

群落:

是指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许多物种种群的集合。

有害生物:

和人类竞争食物或遮蔽所、传播病原体、以人类为食,或用不同方法威胁人类健康、舒适或安宁的生物。

适应:

生物所具有的有助于生存和生殖的任何遗传特征。

内调节:

生物细胞不可能在剧烈的变动环境中运行,因此,有机体要采取行动以限制其内环境的变异性,这一过程称为内调节。

负反馈:

大多数生物的稳态机制以大致一样的方式起着作用;如果一个因子的内部水平太高,该机制将减少它;若水平太低,就提高它。

这一过程称为负反馈。

生态系统:

是指包括生物群落和与之关联的、描述物理环境的各种理化因子联成的复合体。

适合度:

是指个体生产能存活后代、并能对未来世代有贡献的能力的指标。

相对湿度:

是指空气的水蒸气含量,用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含量的比率来表示。

驯化:

有机体对实验环境条件变化沉水的适应性反应。

气候循环:

有机体对自然环境条件变化沉水的生理适应性反应。

光合能力:

当传入的辐射能是饱和地、温度适宜、相对湿度高、大气CO2和O2的浓度正常时的光合作用速率。

生物量:

指在某一特定时刻调查时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

富养化:

由于直接向湖泊排污或农用化肥随地表径流输入湖中,使很多以硅藻和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转变成以蓝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这个过程叫富养化。

矿化:

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中,无机的元素从有机物质中释放出来的过程。

异化:

有机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从聚合体变成单体,进而成为矿物成分的过程。

再循环:

进入分解者亚系统的有机物质也通过营养级而传递,但未利用物质﹑排出物和一些次级产物,又可以成为营养级的输入再次被利用。

自养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能量来源中,日光能的输入量大于有机物质的输入量则属于自养生态系统。

异养生态系统:

现成有机物质的输入构成该系统能量的主流则是异养生态系统。

生态学、生物圈、尺度

环境(包括广义和狭义)、生态因子、生境、主导因子、限制因子、生态幅或生态价、内稳态、适应组合

光周期现象、发育阈温度或生物学零度、有效积温法则、贝格曼规律、阿伦规律

种群、种群动态、重捕标记法、种群的内分布型、种群统计学、生命表(包括静态生命表、动态生命表和综合生命表)、内禀增长率、自然反应时间、生态入侵、集合种群。

生物种、自然选择、遗传漂变、适应辐射

生活史对策/生态对策

最后产量衡值法则,-3/2自疏法则,他感作用,种间竞争,高斯假设,竞争排斥原理,生态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