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3119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备课日期:

学科

语文

年级组

二年级

成员

 

单元

课题

内容

课时

分配

第17课:

《古诗两首》.2课时

第18课:

《雷雨》.2课时

第19课:

《最大的“书”》2课时

第20课: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课时

学习园地五:

.3课时

 

本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

既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也有语言平实的介绍自然知识的短文。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既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还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绝句》为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

这首诗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雷雨》一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最大的“书”》本文是一篇科普常识性文章,通过记叙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

课文语言简洁,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是课文的一个显著特点。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

1、会认27个,会写45个生字词。

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认字识字规律。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

3、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鼓励学生从日常的自然现象中发现自然的奥秘,激发兴趣,陶冶情操

1、继续探索识字规律。

教学中注重识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2、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

学情

分析

教学方法建议

1、注重识字教学。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来识字,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使之举一反三,逐步形成识字能力。

2、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教材为依托,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张开师生对话,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提倡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3、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串讲、满堂灌,避免逐字逐句讲解的做法,把课堂交给学生,注重自读自悟。

4、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文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因文施教。

《古诗两首》中《望庐山瀑布》可以由画入诗,先让欣赏课文的插图,感受阳光下的庐山云雾缭烙,飞瀑直下的壮美景色。

然后再让学生读读诗,把相应的诗句写到图上相应的位置上。

《绝句》可以由诗入画。

在读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想想如何来给诗歌配一幅插图。

《雷雨》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雷雨前用欣赏美文的方法“,雷雨中则让学生提出问题。

雷雨后用画画的形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最大的“书”》 建议把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上,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朗读的形式,如自由读,指名读,同桌读,分角色读,四人组全作读,表演读等。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时不必太过强调课文的意思是否理解,而应把重点放在能“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课外知识”上。

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用他们对知识的探索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他们在疑惑中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象,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

充分给他们探索、发现的机会,达到学科间的融合,并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们展现和交流自己的课外知识。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累计课时数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第17课:

《古诗两首》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4、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5、感受祖国山河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课前预习要求

圈出文中生子并注音,通读课文几遍,把不懂的不会的画出来。

教学过程(通用简案)

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

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

(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

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

(指出:

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围绕:

烟:

指云雾。

紫烟:

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

产生。

生紫烟:

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

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

遥看:

川:

水道、河流。

挂:

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

飞流直下:

水流的飞泻。

三千尺:

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

(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

(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

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抓住:

生、挂、飞、落)

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五、指导书写

“遥”、“瀑”写得左窄右宽。

“疑”:

右上方是“匕”,不是“厶”。

练习用钢笔描红。

教学流程(教学思路)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感知课文把握内容。

作业设计(体现个性设计)

背诵《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教学反思

 

累计课时数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第17课:

《古诗两首》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4、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5、感受祖国山河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课前预习要求

圈出文中生子并注音,通读课文几遍,把不懂的不会的画出来。

教学过程(通用简案)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

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

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通过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

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

(“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

“千秋雪”,教师讲解:

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

“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窗户。

教师讲解:

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

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

(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

(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

东吴指什么地方?

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

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

“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教学流程(教学思路)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感知课文把握内容。

作业设计(体现个性设计)

1、用钢笔描红。

2、背诵课文。

3、抄写词语。

 

教学反思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累计课时数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第18课:

《雷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在自主诵读、创情想象中感受课文的意境。

3、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

4、在体会文章意境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创情想象中感受课文的意境。

2、能感受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变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

1、让学生在创情想象中感受课文的意境。

2、能感受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变化的特征。

教具准备

准备挂图

课前预习要求

圈出文中生子并注音,通读课文几遍,把不懂的不会的画出来。

教学过程(通用简案)

个性化修改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

雨)你见过什么样的雨?

2、学生自由回答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雨的样子,教师相机总结学生的回答。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欣赏夏季里雷雨的壮丽景色。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同桌互读互评。

(媒体出示评价标准:

能认真读书,得★;能认真读书,读得准确,得★★;能认真读书,读得准确流利得★★★。

3、获一颗星和两颗星的小朋友齐读课文,争取得三颗星。

三、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自由拼读。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考一考。

2、将学习拼读后出现错误的字进行重点教学。

3、讲注意点。

4、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五、自由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六、指导书写

1、出示12个生字,学生认读并组词。

2、教师重点分析难写的字:

顺、压、越、彩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教学流程(教学思路)

预习------识字------写字------感悟课文。

作业设计(体现个性设计)

朗读课文书写生字

教学反思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累计课时数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第18课:

《雷雨》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在自主诵读、创情想象中感受课文的意境。

3、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

4、在体会文章意境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创情想象中感受课文的意境。

2、能感受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变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

1、让学生在创情想象中感受课文的意境。

2、能感受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变化的特征。

教具准备

准备挂图

课前预习要求

圈出文中生子并注音,通读课文几遍,把不懂的不会的画出来。

教学过程(通用简案)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齐读课文。

二、创情想象,体会意境

(一)、重点体会雷雨中的景象

1、(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认真观察,体会雨中天气变化的特征。

2、学生自由汇报,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和说话。

3、文中的小作者是怎样来写的呢?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吧。

4、学生汇报朗读。

5、雨下得可真大啊!

小作者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6、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出示课文中描写的句子。

(1)“哗,哗,哗,大雨下起来了。

生分别模仿闪电声、雷声大雨的哗哗声,感受下大雨时的情景。

(2)“雨越下越大。

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呀,都看不清了。

A、进行朗读指导:

师先范读,告诉学生读书方法:

边读边想象,学生比赛读,齐读。

B、引导学生想象:

假如这时你在校园里、公园里、大街上,你会看到什么?

C、学生同桌之间进行讨论,自由汇报。

(3)体会重点词“渐渐地”

A、比较句子,体会用上“渐渐地”的好处。

B、运用换词法来体会,再让学生用“渐渐地”说话练习。

3、让我们也来瞧瞧雷雨中的景象吧。

4、瞧!

大家都看得入神了。

喜欢这场雷雨的小朋友一起来读读这几句话吧!

(二)读欣赏雷雨前、雷雨后的景色

1、雷雨前的天气有什么变化和雷雨后的美丽景色小作者是怎样告诉我们的呢?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来,划一划,读一读,再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

2、检查学生读书结果:

师准备描写景物特征的词语卡片,让学生上台粘贴在相应的位置。

3、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师根据学生的反馈相机出示相应的句子,创情想象,感受天气特征和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要点:

A、引导学生比赛读,边读边想象,感受雷雨前紧张、沉闷的气氛。

B、知识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现象告诉我们要下雨了呢?

(2)“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要点:

A、标出表示动作的词,利用课件演示感受动静的变化。

B、运用换词法让学生理解“垂”意思。

C、引导学生男女生、个人竞读,感受紧张的气氛。

(3)当学生说到雷雨后的美丽景色时:

A、引导学生将自己喜欢的理由说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表演等)表达出来。

(准备课外知识链接:

彩虹的形成)

B、让生闭上眼睛,师配乐朗读,感受雷雨过后大自然的美丽。

C、睁开眼睛吧,(课件出示雨过天晴后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把你心中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三)文中的小作者向我们展示了这样美丽、神奇的大自然景色,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课文吧。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说话,创造思维

1、在大自然,除了有夏天这样迅猛的雷雨天气外,你还知道一些什么样的天气呢?

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2、请学生说各自熟悉的天气情况。

3、课件播放一组天气情况的图片或影片。

4、学生一边欣赏,教师一边引导:

小朋友们,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小小天气观察员,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在下次我们班举行“小小气象播音员”的比赛中告诉大家的!

5、课件出示:

“小小气象播音员”的比赛通知。

雷雨前:

(学生张贴卡片——描写天气变化的短句)

雷雨中:

哗哗哗越下越大渐渐地小了

雷雨后:

(学生张贴卡片——描写雨后美丽景色的短句)

教学流程(教学思路)

预习------识字------写字------感悟课文。

作业设计(体现个性设计)

读句子。

练习抄句子。

教学反思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累计课时数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第19课:

《最大的“书”》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0个生字,会写“底”和“刨”两字。

2、学会分角色地朗读人物的对话。

3、学生在语言训练中,在分角色朗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理解岩石是最大的“书”。

4、学生在反复读书中,了解岩石中包蕴的自然科学知识,懂得它对人类所起的作用,产生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1、为什么说岩石是最大的“书”?

2、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岩石是最大的“书”?

教具准备

课前预习要求

圈出文中生子并注音,通读课文几遍,把不懂的不会的画出来。

教学过程(通用简案)

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新课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看老师把它的名字写下来。

(板书:

书)是谁呀?

我在前面加上两个字,(板书:

大的)自己试试,该怎么读?

我再加上一个字,(板书:

最)自己再试试,这回该怎么读?

我还要给书加上一个小引号呢!

我们一起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复习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

自己大声地读读课文,努力把字音读准确,词语读连贯。

2、要想把这本最大的“书”读懂,必须先认识课文里藏着的词语朋友,你们认识吗?

1(出示:

队员)什么队员?

(出示:

地质勘探队员)

2(出示:

书)什么样的书?

(出示:

厚厚的书)

3(出示:

岩石)把它带到句子里,你还会读吗?

(出示句子:

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4(出示:

脚印)雨点留下的脚印是什么?

(出示:

雨痕)

5词语们排队出来了,你们认识吗?

(依次出示词语:

煤炭、宝藏、刨根问底)

三、细读课文

(一)学习1—4自然段

1、在这篇课文里,最大的“书”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小声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

(学生回答:

岩石)

2、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读一读。

(板书:

岩石)

3、原来,岩石就是最大的“书”呀!

把这个意思读清楚。

(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

4、岩石怎么是书呢?

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围绕“一层一层”和“一册厚厚的”谈感受)

5、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理解岩石和书的相似之处。

6、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

岩石就是书啊!

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7、真没想到,这块岩石在地质勘探队员眼里是书啊!

让我们分角色来读一读课文的1—4自然段吧!

8、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教学流程(教学思路)

预习------识字------写字------感悟课文。

作业设计(体现个性设计)

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累计课时数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第19课:

《最大的“书”》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0个生字,会写“底”和“刨”两字。

2、学会分角色地朗读人物的对话。

3、学生在语言训练中,在分角色朗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理解岩石是最大的“书”。

4、学生在反复读书中,了解岩石中包蕴的自然科学知识,懂得它对人类所起的作用,产生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1、为什么说岩石是最大的“书”?

2、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岩石是最大的“书”?

教具准备

课前预习要求

圈出文中生子并注音,通读课文几遍,把不懂的不会的画出来。

教学过程(通用简案)

个性化修改

一学习5—10自然段

1、真没想到,岩石是书。

可是你们看,我们读的书里有字有画,这本“岩石书”,也有字,有画吗?

快读读课文的5—10自然段。

2、学习5—6自然段

1、岩石书上有字吗?

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读一读。

(学生读第六自然段)

2、“它们”在这段话里指什么?

请你再来读读这段话。

(学生回答:

雨痕、波痕和矿物)

3、你们想看看这些特殊的字吗?

(依次出图:

雨痕、波痕和矿物)

4、雨痕、波痕和矿物就像文字一样,告诉了我们许多的知识。

快把这个意思读清楚。

3、学习7—8自然段

1、岩石书上有画吗?

哪里有啊?

(学生结合第八自然段发言)

2、是这样的吗?

咱们一块找找。

(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哪个小勘探队员拿着放大镜到前面来仔细找一找?

4、嘿,真没想到,还真的有字,有画。

小勘探队员们,让我们快用书上的语言告诉川川吧!

师生对读5—8自然段。

5、学习9—10自然段

1、好奇怪啊?

树叶、贝壳、小鱼会在同一块岩石上,这是多么不容易见着呀!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来看一看吧!

2、原来是这样啊!

都读读课文的第十自然段吧!

二学习11—13自然段

1、读了这本岩石书,还有什么用呢?

叔叔又是怎么回答的?

同座位的两个同学分角色读11—13自然段吧!

2、指名分角色读11—13自然段。

3、其实啊!

还有很多的知识我们不知道呢!

我们可以看《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去地质博物馆参观……这样你能学到很多关于地质方面的知识呢!

4、能学到这么多的知识,你是什么心情?

(学生回答)那就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吧!

三小结

1、为什么岩石是最大的“书”呢?

两人交流,全班讨论。

(学生围绕个大,岩石不是真的书来回答)

2、川川要读懂的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呀!

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呀?

(学生回答:

地质勘探队员)

四、指导写字

1、是啊!

总爱刨根问底的川川长大了,当上了地质勘探队员,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词。

(出示:

刨根问底)“刨根问底”这个词中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个字,一起来认识一下。

(出示“刨、底”)

1、你怎么记住它?

2、“底”字怎么写呢?

3、我要写这个字了,谁提醒我注意哪一笔?

4、老师范写。

5、学生自己写。

6、组词。

7、展示学生写的字,评价。

教学流程(教学思路)

预习------识字------写字------感悟课文。

作业设计(体现个性设计)

抄写生字

教学反思

 

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累计课时数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第20课: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