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3303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安徽省蚌埠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安徽省蚌埠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

2015.3

一、选择题

1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

“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下列最能支持该观点的制度是(  )

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度D.军机处制度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解析】三公九卿制是秦汉时期中央官制,当时宰相位高权重,不符合“合理”、“互为节制”,故A项错误;魏晋到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逐渐形成,相权能适当节制皇权,皇权又能通过有效政府机制来控制相权,比较符合“合理”“互为节制”,故B项正确;内阁制度是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逐渐形成的辅政制度,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清朝的军机处已经达到君主专制的顶峰,原有的宰相对皇帝权力的限制几乎完全丧失,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B

13.清代定制,如有洋商人等将官银私运出口,或内地商人交易时找给外商货价使用官银者,一经查出,无论银数多少,全部充公,仍照私运例治罪。

此规定(  )

A.阻止了白银外流B.有利于纸币的流通

C.阻碍了国际市场拓展D.抵制了外来经济侵略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海禁”政策

【解析】面对西方的经济入侵,题干材料反映的政策从主观目的上来看具有阻止白银外流的意思,但是随着西方经济优势的确立,实际上无法阻止白银的外流,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纸币,故B项错误;材料政策实际上是因噎废食的愚蠢举动,面对西方的经济入侵,没有从经济制度、货币制度等国策的完善方面积极进取,反而采取被动消极的保护政策,最终受害的是国内工商业对外的发展空间,故C项正确;如上所述,此种政策无法从根本上抵御外来侵略,故D项错误。

【答案】C

14.墨家思想在先秦曾经与儒家学说并称“显学”。

然先秦以降,墨学几成绝学,鲜有学者问津。

20世纪初,墨学再热。

学术界和社会上“人人争言墨”“家传户诵,几如往日之读经”。

20世纪初墨学再热的主要原因是(  )

A.知识分子通过振兴墨学挽救民族危机

B.墨学民主与科学等主张迎舍时代需要

C.西学已渐入末路知识分子反求于中学

D.知识分子借墨学的实用主义批判儒学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解析】20世纪初民族危机是客观存在,但是挽救民族危机不可能依靠墨学的振兴是实现,故A项错误;民主不是墨学的主张,故B项错误;当时的西学仍然是时代的先进代表,是先进的中国人借以改造传统的利器,故C项错误;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为了反对封建势力及其思想理论的基础——儒学,知识分子借助墨学的实用对其加以批判,以促进对西方的进一步学习,故D项正确。

【答案】D

15.阅读图3,对中国1865—1911年对外贸易状况分析准确的是(  )

A.这一时期中国始终处于贸易逆差状态

B.闭关锁国导致了1875年前的贸易状况

C.政策调整使1895年以后外贸发展迅速

D.辛亥革命阻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

【考点】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解析】1875年以前的出口额高于进口额,按教材所学,这是贸易中的出超,属于贸易顺差,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之后,国门已开,主动和被动的出口贸易远远高于受自然经济限制的进口贸易,故B项错误;1895年以后,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资本输出的高级阶段,加上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无论进口还是出口都有明显的上升,故C项正确;材料截止于辛亥革命,故D项错误。

【答案】C

16.近代史专家徐中约认为,1898年戊戌政变削弱了汉人激进派和温和派的势力,满人重新占据了要职。

这些人拒绝外交和与各国互相迁就……在他们的影响下,太后也决定不再向外国列强作出更多的让步。

作者认为戊戌政变(  )

A.维护了民族独立B.直接导致革命发生

C.顺应了中国近代化D.表明清廷日趋保守

【考点】戊戌变法——戊戌政变

【解析】材料反映了满人和太后在当时对外的态度,但是没有体现出对民族独立的维护,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的发生在1911年,而且材料没有表明革命与政变之间的逻辑关系,故B项错误;戊戌政变是违逆潮流的反动事件,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故C项错误;在国门被打开,被动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大趋势下,满人和太后拒绝西方的政策产生的最大危害就是不利于中国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故D项正确。

【答案】D

17.图4是1927年3月25日《国民日报》关于安庆“三二三”反革命事件的报道。

对这一事件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A.国共两党公开决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B.中共隐忍妥协,力保北伐战争取得胜利

C.中共仍坚持“左”倾路线,导致革命失败

D.国民党全面抛弃新三民主义,叛变革命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

【解析】国共两党公开决裂发生于汪精卫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故A项错误;按材料所述,面对蒋介石“又唆使反动派捣毁省党部”的行为,仍然称其为“革命领袖”“自诩革命”“省党部”等,体现了当时共产党依然维持两党的合作,力图以退让求团结,故B项正确;对反革命的忍让是右倾的表现,不是“左”倾,故C项错误;当时蒋介石的行为还不能代替国民党全体,而且国共保持合作,说明当时的国民党没有叛变革命,故D项错误。

【答案】B

18.阅读表3可知(  )

表31987—1992年台湾与大陆通过香港的间接贸易状况(单位:

百万美元)

年度

台湾向大陆出口

大陆向台湾出口

台湾的顺差

1987

1226.53

288.94

937.59

1988

2242.22

478.69

1763.53

1989

2896.49

586.90

2309.59

1990

3278.25

765.36

2512.89

1991

4667.15

1125.85

3541.30

1992

6287.93

1118.97

5168.96

A.两岸三地间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B.大陆为台湾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牺牲

C.香港在两岸经济交流中起决定作用D.“三通”的实现促进了两岸经济交流

【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解析】题干通过历史数据反映1987—1992年台湾与大陆通过香港的间接贸易状况,其中客观说明了海峡两岸以及香港之间在经济方面的互利局面,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两岸的贸易往来,但是看不出来“牺牲”,故B项错误;香港在这种贸易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是决定作用,故C项错误;据材料意思,可知“三通”还没有实现,故D项错误。

【答案】A

19.美国宪法制定者之一汉密尔顿认为:

“民众是反覆无常的,他们甚少会冷静地判断是非善恶。

因此,我们必须在政府中为出身富裕的阶层永久地保留一定的地位,他们可以对民众复杂多变的情绪要求作出理性的判断,……也就可以保持政府的正常和良好运作。

”汉密尔顿的核心主张是(  )

A.以财产区分民众等级B.实行代议制民主

C.保留美国的奴隶制D.保持贵族特权地位

【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解析】材料虽然提及“出身富裕”,但是没有据此建议区分等级,材料整体的重心是突出“民众……甚少……判断是非善恶”与“理性的判断”之间的区别,故A项错误;汉密尔顿言下之意是反对直接民主,认为普通民众受文化素质或能力的影响,无法有效和理性地管理国家,而相对富裕的阶层其能力和政治素养相对较专业,有利于提高管理国家的效率,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奴隶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民众”和“富裕阶层”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贵族,故D项错误。

【答案】B

20.图5反映了英国1856—1868年纺织业的发展情况,综合分析图中信息可知(  )

A.19世纪60年代,英国已经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

B.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技术进步导致1868年蒸汽织机台数、在业人数下降

D.1861年以后,工业革命对英国纺织业的影响日益减弱

【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垄断组织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其他国家工业产量和英国工业产量的对比数据,只是单方面表明了英国纺织业的相关数据,无法体现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故B项错误;因为工业革命的完成,更先进技术的推广,纯粹依靠织机和工人数量的经营模式发生变化,进而依赖于质量,故C项正确;从实际数据来看,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不是减弱,而是加强,故D项错误。

【答案】C

21.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指出:

“世界经济在1950—1973年间比任何时候增长都要快,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黄金时代……,其原因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

”下面属于“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内容的是(  )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②关贸总协定

③经互会④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

【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于1945年,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部分,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重建与发展,属于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的根基之一,故①正确;关贸总协定成立于1947年,符合题干时间范围,作为战后的国际贸易体系,有利于战后世界贸易的发展,故②正确;经互会是苏联带领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经济组织,不是材料中涉及的资本主义秩序,故③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是1995年出现的,不符合材料主旨,故④项错误,选项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22.从体裁角度,史料大致可以分为文献、实物、口传三种。

下列史料兼具文献和实物两种属性的是(  )

A.安徽省历史地理志B.阜阳出土《苍颉篇》等汉简

C.安徽寿县芍陂D.《胡适口述自传》

【考点】史学理论——史料使用

【解析】安徽省历史地理志只是文献,故A项错误;阜阳出土《苍颉篇》等汉简首先是出土的文献,其次它本身是实物,故B项正确;安徽寿县芍陂是实物,但不是文献,故C项错误;《胡适口述自传》是口传,故D项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36.(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刑狱)以贵治贱,故仁可以为民父母,而暴亦可豺狼。

……是故天下虽极治,其刑罚终不能以必中,而侥倬之人,或可与法相遁。

若夫今世欧洲之立宪,宪非其君之所立也,其民既立之,或君民共立之,而君与民共守之者也……英国以富而为强者……实以立宪之美而为强也。

惟美、惟法、惟德莫不强者而皆立宪而后有此。

——王拭主编《严复集·按语》

材料二下列是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

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这部宪法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

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意味着剥削的自由。

——《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

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

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问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严复关于中国古代法律和西方近代法律的基本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严复的这一法律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10分)

(2)据材料二分析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侧重点有何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不同的原因。

(16分)

【考点】

(1)维新思想——严复思想主张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中美关系正常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解析】

(1)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一中“(中国古代刑狱)以贵治贱,……若夫今世欧洲之立宪,……君与民共守之者也……英国以富而为强者……实以立宪之美而为强也。

惟美、惟法、惟德莫不强者而皆立宪而后有此。

”等关键信息,从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方两个角度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背景,首先要紧扣严复的身份是维新思想家,以此为思维展开的立足点,从材料一中“英国以富而为强者……实以立宪之美而为强也……莫不强者而皆立宪而后有此”蕴藏的“富、强、立宪”这一信息出发,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上旧体制的束缚、近代民族危机、经济基础的变化、新兴阶级力量的崛起和诉求等角度进行归纳。

(2)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二“‘自由’意味着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意味着剥削的自由”、“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问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概括出两个时期分别以阶级史观和文明史观评价的事实;第二小问原因,从评价的时间出发,综合考虑两个时期中美之间的关系、中国国内影响历史评价的思想意识因素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即可。

【答案】

(1)观点:

中国古代法律是专制之法,具有不平等性。

近代西方的法律是君民共守之法,西方国家因立宪而强。

(4分)

背景:

长期的君主专制统治导致近代中国落后;近代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初步发展;近代西方民主成果的逐渐传播;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和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

(6分,任答三点即给6分。

(2)不同:

20世纪50年代,侧重于批判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虚伪性;21世纪初,从人类政治文明建设的高度肯定了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历史意义。

(4分)

原因:

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敌视政策;国内“左”倾思想的出现;中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

(6分)21世纪初,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等因素促进两国联系全面加强;思想解放,意识形态的影响日渐淡化,因此能更理性地看待美国。

(6分)

37.(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利则与天下公之,害剐为天下去之,盖以天地之为心。

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观历次进贡表文云:

“凡本国人到中国贸易,均蒙大皇帝一体公平恩待”等语。

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所由以富庶者,赖有此也。

——林则徐《拟谕英吉利国王檄》

材料二近代中国最伟大作家鲁迅那样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鲁迅和其他一些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占领和特权,而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公众对于传统的态度能够反应社会的活力,一个社会反传统的力量越强,社会就越开放,创新能力也就越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也就越快。

反之,社会就显得保守,创造力低下,发展趋于停止。

——《对待传统文化的现实态度》

(1)材料一体现了林则徐怎样的文化心态?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该心态的原因?

(10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鲁迅等人文化心态的成因。

(8分)

(3)结合近代西欧与中国思想发展历史评述材料三作者的观点。

(12分)(要求:

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考点】

(1)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海禁”政策

(2)新文化运动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解析】

(1)第一小问心态,依据材料一中“我大皇帝抚绥中外,……贵国王……皆称恭顺,……均蒙大皇帝……恩待,……该国所由以富庶者,赖有此也。

”等关键信息,可以看出无处不在的天朝上国意识;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基础、对外政策、历史关系的影响等角度概括即可。

(2)依据材料二中“……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原因……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等信息判读出是指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结合所学从经济、阶级、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进行综合归纳。

(3)此种设问,首先要亮出对材料的观点,历史评价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对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应一分为二,这要在观点中旗帜鲜明地明确;然后应结合近代西欧思想发展的史实,分别从革除传统文化弊端和利用传统文化积极之处两个角度展开论述,之后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发展也按照上述两个角度分开论述;论述过程中,既要防止只罗列史实没有评论,也要防止只有抽象的评论而缺少甚至没有任何史实的情况发生。

【答案】

(1)心态:

盲目自大或天朝上国理念。

(4分)

原因:

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中国悠久传统文化长期领先世界。

(6分)

(2)成因: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维护民主共和;北洋军阀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并试图复辟帝制;思想文化领域的尊孔复古逆流;新文化运动兴起。

(8分)

(3)答题示例:

评述:

分层次给分

层次一:

作者认为社会发展应摆脱传统文化束缚。

此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此层次没有认识到该观点的的片面性,故最高6分)

近代以来,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严重阻碍了西欧社会进步和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先后进行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世纪文化进行了否定和批判,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

相反近代中国则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批判,对中国近代化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

所以,上述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层次二:

作者认为社会发展应摆脱传统文化束缚。

此观点具有片面性。

(此层次没有认识到该观点的合理性,故最高8分)

任何一个地区和民族的发展都不可能完全脱离该地区和民族的传统文化而存在。

近代西欧思想解放运动发端于文艺复兴运动,思想家们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旗号进行新思想的宣传,极大地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西欧的发展。

相反,近代中国思想家们,无论是康有为还是孙中山都没能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结合,最终导致他们的政治民主化努力归于失败,从而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层次三:

结合层次一和层次二全面辩证地评价该观点。

(最高12分)

 

安徽省蚌埠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B

C

D

C

D

B

A

B

C

A

B

36.(26分)

(1)观点:

中国古代法律是专制之法,具有不平等性。

近代西方的法律是君民共守之法,西方国家因立宪而强。

(4分)

背景:

长期的君主专制统治导致近代中国落后;近代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初步发展;近代西方民主成果的逐渐传播;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和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

(6分,任答三点即给6分。

(2)侧重点:

20世纪50年代,侧重于批判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虚伪性;21世纪初,从人类政治文明建设的高度肯定了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历史意义。

(4分)

原因:

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敌视政策;国内“左”倾思想的出现;中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

(6分)21世纪初,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等因素促进两国联系全面加强;思想解放,意识形态的影响日渐淡化,因此能更理性地看待美国。

(6分)

37.(30分)

(1)心态:

盲目自大或天朝上国理念。

(4分)

原因:

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中国悠久传统文化长期领先世界。

(6分)

(2)成因: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维护民主共和;北洋军阀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并试图复辟帝制;思想文化领域的尊孔复古逆流;新文化运动兴起。

(8分)

(3)答题示例:

评述:

分层次给分

层次一:

作者认为社会发展应摆脱传统文化束缚。

此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此层次没有认识到该观点的的片面性,故最高6分)

近代以来,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严重阻碍了西欧社会进步和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先后进行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世纪文化进行了否定和批判,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

相反近代中国则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批判,对中国近代化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

所以,上述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层次二:

作者认为社会发展应摆脱传统文化束缚。

此观点具有片面性。

(此层次没有认识到该观点的合理性,故最高8分)

任何一个地区和民族的发展都不可能完全脱离该地区和民族的传统文化而存在。

近代西欧思想解放运动发端于文艺复兴运动,思想家们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旗号进行新思想的宣传,极大地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西欧的发展。

相反,近代中国思想家们,无论是康有为还是孙中山都没能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结合,最终导致他们的政治民主化努力归于失败,从而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层次三:

结合层次一和层次二全面辩证地评价该观点。

(最高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