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门一脚之焦点时事写作素材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3458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临门一脚之焦点时事写作素材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临门一脚之焦点时事写作素材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临门一脚之焦点时事写作素材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临门一脚之焦点时事写作素材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临门一脚之焦点时事写作素材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考临门一脚之焦点时事写作素材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考临门一脚之焦点时事写作素材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考临门一脚之焦点时事写作素材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考临门一脚之焦点时事写作素材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考临门一脚之焦点时事写作素材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考临门一脚之焦点时事写作素材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考临门一脚之焦点时事写作素材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临门一脚之焦点时事写作素材1.docx

《高考临门一脚之焦点时事写作素材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临门一脚之焦点时事写作素材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临门一脚之焦点时事写作素材1.docx

高考临门一脚之焦点时事写作素材1

2010年高考临门一脚之焦点时事写作素材1

2010届高考语文写作素材集:

焦点时事

最新作文素材:

2010年2月焦点时事1

1、圆梦温哥华

今天上午,第21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加拿大的温哥华落下了帷幕。

可以说,温哥华是中国冬季体育运动的福地,在这里中国体育健儿以五金、两银、四铜的历史最好成绩,为我国的冬季体育运动实现了重大的历史性突破。

在观看冬奥会的这些日子里,中国体育健儿以他们不服输的精神一次次带给我们惊喜和感动。

申雪、赵宏博圆了多年的梦

温哥华时间2010年2月15日,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项目比赛正在进行,一曲优美的《G小调柔板》拉开了申雪、赵宏博圆梦温哥华的序幕。

从1992年冰上牵手以来,两人已经共同走过整整18年。

此前他们虽三度征战奥运会,却始终与金牌无缘,而这一天的表演对这对冰上情侣来说,也许是最后的机会了。

最终,申雪、赵宏博以216.57分的总成绩如愿摘得金牌,这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冬奥会上收获的首枚金牌,它击碎了俄罗斯选手在该项目上长达46年的统治,也实现了中国花样滑冰在冬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

王濛精彩表现可圈可点

冬奥会上,中国运动员王濛的表现可圈可点。

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她以绝对优势获得冠军,对此,保加利亚电视台评价:

王濛的比赛非常出色,所有人都知道如果她不犯错误的话,她就一定会赢。

加拿大电视台称王濛是地球上滑得最快的人,是超级英雄。

而在赛后采访王濛的时候记者才发现,这个在赛场上一直精神抖擞的姑娘其实一直在重感冒。

王濛用她的坚强坚持到了最后。

两天后,她带病参加了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决赛,并以1分29秒213夺得金牌,成为中国首位单届冬奥会获得三枚金牌的选手,而中国队也包揽了本届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项目的全部四枚金牌。

小将周洋带来奇迹

小将周洋无疑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冬奥会带来的最大的惊喜。

周洋今年只有19岁,她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

1500米短道速滑比赛中,周洋独自面对三名韩国劲敌,大家都为她捏了一把汗,小小年纪她顶得住吗?

当时,担任解说嘉宾的老运动员杨杨也非常担心:

“场面比较混乱,对一个年轻队员来说,挑战会非常大。

然而周洋用实力说话,最后以破奥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打破了韩国选手在前两届冬奥会上对该项目冠亚军的垄断,创造了一个奇迹。

前所未有的突破

中国姑娘带给我们的惊喜并没有结束,四天后,在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中,由王濛、周洋、张会和孙琳琳组成的中国女队则为中国队再添一金。

这枚金牌不但打破了韩国队对该项目长达16年的垄断,同时也是中国代表团在冬奥会历史上的首枚团体金牌。

本届冬奥会,中国队获得了五金两银四铜的成绩,中国冬季项目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历史性的跨越。

而在中国队接连夺冠之后,温哥华甚至还掀起了一股“中国红”。

 正像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在冬奥会闭幕式致辞中所说:

奥运会是人类欢聚的盛会,我们共度了许多动情的时刻。

远离赛场的中国观众在电视机前也真正体验到了奥运带来的乐趣。

对于中国来说,本次冬奥会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冬奥会。

中国代表团的金牌数实现了振奋人心的重大突破,中国代表团首次进入奖牌榜前八名。

在这里,中国的冬季运动技术水平实现了重要突破,这是中国体育事业的又一次腾飞。

2、为教育勾画未来

非改不可”

规划纲要的研究制定工作自2008年8月启动以来,已经在去年1月上旬至2月底,向全社会进行了第一轮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各界人士发表意见建议210多万条,规划纲要文本前后进行了大约40轮大的修改。

此次是第二轮公开征求意见。

今天与公众见面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两基本一进入”的战略目标,也就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为了实现这个战略目标,规划纲要确立了发展、改革、保障三大任务,并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

 

 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副组长、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

“育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工作重点,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是实现重要任务的两大重要保证。

“教育反映出来的很多问题非改不可了。

”对于改革的急迫性,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成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而在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成员、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眼里,现在教育存在的问题,“都是长期积累下来的难点、热点问题,必须要通过深化改革来破解体制性障碍才能够向前走。

为高考开出药方.

在百姓关心的众多热点问题中,高考是最不可忽视的。

一考定终身,应试教育导致分数和能力背离,为此,规划纲要专门设置了一个专题来谈论包括高考在内的招生考试制度方面的改革。

而改革的药方就是“多元”、“多样”。

.

张力告诉记者,多元体现在考试主体的变化,要把权力从政府分配给地方、院校,让他们能够自主地来决定考试的方式、内容和方法。

.

规划纲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复兴勾勒了以后高考可能的变化:

高考招生、录取的政策可能会更加多样化,不再是一考定终生;考试是择优录取,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推荐,也可以根据学生特长来招生,有多种多样的方式。

按照纲要的规划,以后的高考只是考生入学考试的一个基本方式,除此之外还有综合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等多种选择,有的科目还可以一年多次考试。

在录取方面则有择优录取、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等多种录取方式。

目的就是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

此外规划纲要还提出一些新思路,如尝试招考分离。

“未来考试改革的方向就是,教育、考试和招生分离,”刘复兴对未来充满信心,“教、考、招分离,就会使高考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公平、更加透明、更加有效。

入园有望不再难.

高等教育考试要改革,学前教育也要改革。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水平相对低下,2008年,全国幼儿园前三年毛入学率仅47.3%,而在农村,这个数字仅为36%。

就在去年三四月间,因为幼儿园太少,北京的一些家长为了孩子入托竟然要排几天几夜的长队,有的幼儿园甚至70个人里收1个人。

在农村,学前教育更是薄弱。

针对这种情况,规划纲要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政府管理的层面,明确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

刘复兴强调,“尤其是薄弱、落后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如果没有政府的参与是不能实现的。

所以必须要强调政府的责任,强调国家的责任。

十年有望“消灭”择校

无论是高考还是学前教育的改革,最终目的都离不开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这两点。

尤其是促进教育公平,从未像今天这样提升到如此高的位置。

但一段时期以来,城市校和农村校之间、重点校和薄弱校之间差距过大,使教育公平大打折扣。

不久前记者在同一个城市看到,热点学校人满为患,而薄弱学校冷冷清清。

学校之间的差异导致择校之风屡禁不止。

张力告诉记者:

“如果能够在一个区域内明显看到那个学校非常重点、非常示范、非常实验,大家都趋之若鹜,而另外一些学校没有人去,那就不是成功的义务教育,所以我们要花十年功夫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为此,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而首先要做的就是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就是要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不论是重点校还是薄弱校,都有一个基本相同的办学条件。

张力说,十年之后,“不存在重点校、不存在示范校、不存在实验校,使所有的孩子不受歧视地享受到义务教育。

袁振国透露,根据部署,规划纲要大概还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开始实施。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

在规划纲要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中,把教育改革创新作为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规划纲要还十分注重改革的艰巨性、协调性,多角度设计了改革的推进策略。

以保证改革正确方向,努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希望大家针对规划纲要的征求意见稿踊跃提出自己的意见。

因为这份规划纲要不仅关系着人们的今天,还关系着孩子们和社会的未来。

3、面对特大旱情

2009年入秋以后,我国西南大部以及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

目前,我国云南、广西等西南地区旱情仍在继续发展,其中云南全省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城乡居民饮水困难突出,抗旱形势十分严峻。

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2月24日,国家防总启动了抗旱Ⅱ级应急响应。

无奈的家规

这次旱灾云南受灾最重。

从去年秋季开始,云南全省绝大部分地区遭遇了60年一遇的秋、冬、春三季连旱。

不少过去波光粼粼的水库现在都干涸见底,抗旱形势极为严峻。

记者在云南大理祥云县看到,往年蓄水量达700万方的青海湖水库,如今已变成“牛羊牧场”;那些本应翠绿的水葫芦,如今轻轻一捏就变成碎片随风飘散。

大范围、长时间的干旱现在已给云南近600万人、360万头大牲畜造成饮水困难。

水正成为灾区群众最珍惜的东西。

红河州弥勒县村民普成良在去年九月份就立下了这样的家规:

洗脸洗脚只能用一小盆水。

.

在普成良家中,记者看到,一小盆水指的就是“盆底浅浅的一层水”。

作为一家之主的普成良洗完脸之后,接下来是她的妻子。

一家九口陆续洗脸、洗脚之后,水就倒在天井里存放,需要时舀一些到屋外的水槽喂牛羊。

五个月来,普成良一家一直严格执行这项节约用水的家规,现在他家成为村里少有的天井里还有水的人家。

而洗衣、沐浴这些原本看似平常的活动,如今对村民来说都是奢望。

普成良告诉记者,从去年九月份以来就没有洗过澡,衣服一般都是攒起来到离家30公里外的华宁县盘溪镇的河里去洗。

普成良家目前还算幸运的。

由于用水困难,有的农户已经开.始贱卖大牲畜。

对于普通农户来说,大牲畜是犁地拉车的好帮手,不到万不得已,农家绝不会卖自己的牛。

千方百计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

云南省旱情眼下仍在持续。

除云南外,广西、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区、市)局部旱情也持续发展。

据国家防总办公室2月25日统计,全国受旱面积6822万亩,旱灾造成1188万人、805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这两个数值均比多年同期平均值高出30%以上。

国家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说,现在全国受旱面积和多年同期相当,但是因旱发生饮水困难的人口比常年要多出400万,所以解决群众饮水困难问题是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旱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西南地区的抗旱救灾工作,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国家防总、水利部密切关注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旱情发展。

今年以来,中央财政已经下达6500万抗旱经费,最近还将再下达预计总数超过100亿的抗旱经费,用以支持旱区群众渡过难关,修复建设水利工程、灌溉工程等。

目前,旱区各地正把千方百计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

国家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说,在全国1180万饮水困难人口中,云南就集中了597万。

云南省相关部门已组织800多万人投入抗旱工作,各地正通过水库供水、开辟应急水源、拉送水等多种措施,千方百计保障群众生活用水。

.

记者几天前采访时,曲靖市稻堆村村民正在挖沟埋设引水管道。

持续的干旱使村里出现了断水情况后,曲靖市环保局主动帮扶这个村子寻找到可以饮用的水源,并投资20万元购买了引水设备。

为了尽早把水引到村子里面,全村老少全体动员,大家连续干了5天。

这个水管里引来的是10公里之外一个水源地的水。

2月25号,水引到了村里。

在取水点,前来挑水的群众自觉排队,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喜悦。

引来的水灌满了各家各户干涸已久的小水窖,村里的大水窖也存足了全村80多户村民三个月左右的用水量。

在五月雨季来临之前,村民的吃水问题有了基本保障。

通过应急调水、打井采水,一些受灾地区饮水困难得以初步缓解。

但随着水源的逐渐减少,新增饮水困难群众不断出现,尤其是居住在山区、半山区的群众饮水困难问题更为突出,他们居住分散、交通困难、运水难度大。

各方正通过拉水、背水、送水的方式力求缓解山区居民用水困难。

.

昆明市东川区人武部政委吕焱说,他们现在已经派出23支民兵送水分队,采取分队包村、小组包户的方式,为人民群众送水。

有些少数民族村寨位于交通不便的大山里,当地驻军还组织官兵采用肩挑背扛的方式,为村民送泉水。

但目前云南四分之一的乡镇政府驻地还存在群众饮水困难。

这次旱灾也给当地农业造成严重影响,小麦、甘蔗等秋冬播种农作物受灾面积达85%以上,预计夏粮将因灾减产一半以上。

眼下,各级农业部门派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村民抗旱。

镇雄县的村民付明英家的两亩小麦就因旱受灾,正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县农业局的科技人员来到她家,帮助她栽果树,减少损失。

在受灾较重的地区,技术人员引导村民适时改种、补种马铃薯等其它作物,以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在受灾较轻的地区,技术人员采取抗旱措施和抗旱技术,加强管理,保苗夺丰收;目前,云南全省抗旱浇灌面积达1100万多亩、实现改种补种的土地达到205万亩。

抗旱救灾各项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抗旱形势将更为严峻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监测,这两天,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强对流天气,未来10天,南方降雨天气比较频繁。

与南方大部经受雨水影响相反,云南的干旱仍将持续一段时间,抗旱形势将更为严峻。

.

据国家防总介绍,此次旱情具有受灾地区集中、南方重于北方,持续时间长、程度重,受灾地区百姓饮用水困难十分突出等特点,面对旱情,受灾地区正在积极行动。

据统计,目前全国受旱省(区、市)已投入抗旱资金7.5亿元、劳力898万人、完成抗旱浇地917万亩,临时解决了744万人、357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

4、超越血缘的爱

邻居孙女有生命危险.

林萍是宁波市镇海区团桥村人,43岁的她在一家知名保险公司的宁波分公司做业务员。

2009年4月林萍在家里得到消息:

邻居家9岁女童徐洁得了大病,有生命危险。

由于和邻居关系一直很好,林萍决定去医院探望小徐洁。

九岁的小徐洁肚子很大,像孕妇一样靠在病床上。

徐洁奶奶说,病情发作时,真是呼天不应叫地不灵的那种痛苦。

小徐洁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刚上小学二年级,发病前她和爸妈一直住在城里。

她患的病叫肝痘状核变性,发病一个月来,她的病情迅速恶化,已经出现肝硬化和腹水。

医生告诉徐洁父母,要救徐洁唯一的办法是尽快做肝脏移植。

做肝脏移植首先得做血型配对,徐洁的父母都是A型血,他们都无法给O型血的女儿捐献肝脏。

我愿意给她捐肝

林萍看着孩子,心生怜悯。

她说,我是O型血,如果配得上的话,我愿意给她捐肝。

林萍一句话,被徐家当成了救命稻草。

几天后他们打电话说,亲戚们做的血型配对都已失败,希望林萍能去试一试。

林萍犹豫了三五秒,说,我愿意去上海配对。

2009年4月中旬,林萍悄悄来到上海某医院做了检查。

一周后,她和徐家都接到了通知:

血型配对、肝配对都很成功,林萍的肝脏一切正常,符合给小徐洁做肝脏移植的条件。

面对这个让徐家人振奋的结果,林萍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她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记者说,“我心里面既高兴,但是,说实在也有一点点担忧。

健康比金钱都重要,金钱买不了健康。

林萍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很大,另一方面,看着孩子就像一朵花一样还没有开放,就一天一天要枯萎,不忍心。

如果母亲捐肝就退学出家

反复考虑了十多天,林萍决定:

既然说过要救孩子的话,就一定要兑现承诺。

于是,她就把想法告诉了丈夫王海文,丈夫很难一下子接受。

就在这时,无意中听说此事的女儿王林忽然从学校打来电话,在电话里她放声痛哭,威胁林萍:

如果母亲执意捐献肝脏,她就要退学、出家。

女儿的痛苦让林萍心如刀绞,但这时徐洁的病已越来越重,经常出现肝昏迷。

为了瞒过女儿,肝脏完全正常的林萍,编个这样一个理由:

“你老妈心里有一个小九九,我这边长了一个血管瘤,医生说以后也要动手术,以后动不如现在动,手术费又可以人家交,肝又可以给她,救了她的一条命”。

安顿好了家人,林萍给小徐洁的父亲打电话,说好第二天去上海。

回忆当时的心情时,林萍说,“那时候我反倒觉得轻松,那天晚上我还去打麻将。

我不反悔

2009年5月,在丈夫的配合下,林萍瞒着老人孩子,一个人悄悄来到了上海的医院。

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医生告诉她,为手术的需要,胆囊必须全部切除。

对此,林萍没有心理准备,她在医院里想了很久。

想到徐家老小对自己的期待,林萍很快调整好了心态,她决定:

为了奄奄一息的小徐洁,无论如何都要试一次。

2009年5月5日清晨,平时连打针都害怕的林萍平静地躺在了手术台上。

手术即将开始,但胃管却怎么也插不上。

由于插胃管时不能打麻药,林萍难受得几乎要昏过去。

小徐洁母亲在旁边说,要不,我们就不做手术了;医生说,如果你反悔,真还来得及。

林萍说“不反悔”。

用了十五分钟,胃管终于插上了,九个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

林萍回忆说,手术醒来第一个感觉,就觉得手术真是催命。

当我侧过身来看到小孩子在动,我觉得她是活着的,我就心里面高兴,她活过来了。

在这次手术中,林萍为徐洁无偿捐献了48%的肝脏,她的身体上永久留下了两处半尺多长的伤疤,而9岁的徐洁终于摆脱了死神的纠缠。

医生介绍说,徐洁摘除的肝脏已严重萎缩,如果不是及时做这次手术,病情会随时恶化,那时即使找到肝源,意义也不大了。

2009年5月19日,林萍出院。

当她回到家乡时,村民们自发地出来迎接她。

手术结束近十个月了,林萍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体重也比过去减轻了近十公斤。

小徐洁的恢复情况如何?

在宁波采访的第四天,记者碰巧见到了刚从上海复检回来的她。

她的身体康复得很好,现在,她已经重新开始读书了。

有些爱与血缘无关,这样的爱背后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林萍的捐肝义举源于她对所有生命的热爱,源于她对身边每一个人真切的关爱。

她用不求回报的爱,演绎了人间的大爱。

现在,林萍身体还没完全恢复,我们希望林萍和小徐洁尽快恢复健康,快乐生活。

5、特警沈战东

“这小子非常有种”

2006年12月14日,沈战东在郑州开始了他的特警生涯。

他所在支队接到一项特殊任务,解救被绑架人质。

这时的沈战东刚刚结束见习期,就被选作突击队员。

沈战东“非常有种,而且心细”,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特殊任务,沈战东就表现出了他的机警干练。

进入房间时,并没有发现绑匪,这时,沈战东发现卧室有一张带床柜的空床,便打手势示意队友把床板掀开一条缝。

床板刚一掀开,就发现了绑匪,随后从绑匪腰间搜出了一把上了膛的自制手枪。

在沈战东的战友看来,穿上特警这身衣服就决定了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守纪律、特别讲奉献”。

沈战东战友说,最关键的时候能有我们顶上去,这是很光荣的一件事情。

战东经常跟我们说,为什么让咱们冲,因为咱们比别人强,他才会放心把事交给咱来做。

从不认输从不低头

要做到比别人强,就要特别能吃苦。

沈战东的身体条件不是特别好,身高170,体重120斤,和其他特警队员站在一起,他是最瘦小的一个,但是,他却是郑州特警支队中仅有的5名全能队员之一。

挑选特警队员时,有好多人身体素质比他好,但他刻苦钻研、敬业,有一种不服输的韧劲。

当初把沈战东挑选到特警支队的赵伟说,他从不认输,从不低头。

在我们单位,射击是我的专长,开始打射击时,他的成绩不好,到后来敢和我比高低了。

为了让自己能成为神枪手,沈战东曾在自动步枪管上绑了一根1米多长的杆子,挂上3公斤多重的砖头,一练就是1个小时,别人一般只能负重端枪瞄准3分钟时间,他能坚持到5分钟,最终他练成了支队的射击教练。

沈战东擒拿格斗技术突出,三两个嫌犯近不得身;他最擅长直升机机降作战,而在以前,这是他的弱项。

沈战东有恐高症,攀登曾是他最弱的项目。

2008年3月,沈战东由于警务技能全面过硬,被选拔参加了公安部在南京组织的全国特警系统机降队员培训。

为了克服恐高症,他曾用背包带把自己固定在攀登塔的护栏上练胆量。

从2005年到现在这五年中,沈战东先后任突击队员、班长,参加了青海藏区维稳、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安保和新疆维稳,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

郑州市公安局局长黄保卫说,小沈有强烈的使命感。

所有任务,如果他不在现场,他就觉得没有尽到这种使命感;所有艰难、险重的工作,如果他没有冲在第一线,他就觉得没有落实自己的这种使命感。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沈战东刚从藏区维稳回到郑州,还没有回家休息,就主动请缨赶赴四川抗震救灾。

5月15日,公安部前指命令:

要不惜一切代价赶到汶川县漩口镇实施救援。

沈战东身背30多公斤的救援物资,抬着救援装备,冒着不断的余震和滚落的山石,带头冲进了随时可能坍塌的友谊隧道,急行军38公里,抵达漩口镇。

维稳在新疆

沈战东以自己是名特警为荣,因为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会出现在最需要他的地方。

2009年“7.5”事件发生后,沈战东和他的战友在7月8日来到乌鲁木齐,当时“巡逻、巡逻、再巡逻”,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那时情况比较特殊,沈战东他们带着厚重的防护装备,每次巡逻结束之后,衣服可以拧下水来。

开始,每天的巡逻时间要十几个小时。

乌鲁木齐市新民路是沈战东在最后的日子里和战友们巡逻的一条路。

买买江的肉铺在这条路上开了十几年了,他说,现在稳定了。

看到这里的群众生活安定,沈战东和战友们心里充满了自豪。

好丈夫好儿子开心果

沈战东曾四次推迟了婚期。

2007年沈战东在同乡聚会上认识了妻子王晖,他们第一次定的结婚日期是2008年农历四月十六,然而汶川大地震发生了,沈战东奉命前往汶川,之后婚期一再推迟。

2009年12月6日沈战东终于举办婚礼,蜜月还没有结束,沈战东又来到了新疆。

在国家和小家之间,沈战东选择了国家,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他不可能放下自己的小家和自己的爱人。

每天晚上,一天的任务结束后他都会和妻子通话。

他曾对妻子说,“媳妇,我挣钱就是让你花的”。

妻子回忆说,他特别孝顺,08年我爸得偏瘫住院了,他就天天背着我爸去康复训练,每天回来帮我爸洗洗脚,剪剪指甲。

特别心细。

在妻子眼里沈战东是一个好丈夫,在父母眼里沈战东是一个好儿子,在战友眼里沈战东是一个开心果,他留给战友最多的是欢乐。

在沈战东和战友的合影中,他总是表情最丰富的一个。

他是全国特警队员的一员,更是他们的优秀代表,他短暂的一生,集中诠释了人民警察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目标和事业追求,体现了人民警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更展示了新时期特警队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守纪律、特别讲奉献”的精神风貌。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