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导学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3477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导学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导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导学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导学案

松山五中生本教育“三、五”高效教学模式

初二物理导学案

课题

6.1质量

课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主备人

王少辉

辅备人

初二物理组

教研组长

宋玉琴

学习

目标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会利用质量的单位进行简单的单位之间的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4、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学习

重点

难点

学习重点:

1、质量的单位及其性质;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

学习过程

 

合作

交流

 

自主

学习

 

问题一:

质量的定义及单位换算?

(一)、问题思考:

请同学们观察讲桌凳。

提问:

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

②哪个含有的木材多?

教师出示铁棒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棒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并让学生分析铁棒与铁钉含有的铁的多少。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质量”部分的内容,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物体的质量?

质量用什么字母表示?

2.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

(二)、自我练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质量,通常用字母_______表示。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符号是_______。

常用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们同千克的关系是:

1t=_______kg1g=_______kg1mg=_______kg

3.当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发生改变时,它的质量_______(变化,不变),这说明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4.请你给下面的物理量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_______

一张纸的质量约为750_______。

问题二:

如何测量质量?

天平如何使用?

(一)、问题思考: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质量的测量”和“天平的使用”部分的内容,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什么仪器测量物体的质量?

2.实验室中用什么仪器测质量?

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有哪些?

3.为了保持天平的精确度,我们应做到哪些要求?

4.如何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二)、自我练习:

1.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_______,分为_______和_______。

2.请你根据如图1所示的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填上合适的名称:

3.使用天平时要注意:

(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_______,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

被测物体的质量_______(“能”或“不能”)超过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_______,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_______(“能”或“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

(三)、演示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1.学生讨论,进行实验

2.归纳天平的使用方法。

归纳:

托盘天平使用的基本步骤:

(1)调水平:

把天平放在_______上,用镊子将_______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平衡:

调节横梁右端的_____________(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反之,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此时横梁平衡。

(3)称量:

将被测量的物体放在_______盘,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后,用_______向_______盘里加减适当的砝码,并适当移动标尺上_______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读数:

天平平衡时,左盘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所有___________的质量加上____________对应的刻度值。

(5)测量结束要用镊子将砝码夹回砝码盒,并整理器材,恢复到原来的状况。

推荐:

天平调节使用歌:

一放平,二调零,三转螺母成平衡,一边低来向另一边转。

针指中线才算完,左物右码镊子夹,游码最后调平衡,砝码游码加起来,物体质量测出来。

3拓展延伸:

(1).小组讨论:

用天平如何测出一张邮票的质量?

(2).小组讨论:

用天平如何测液体的质量?

问题三:

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物态、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关系?

1,用天平测量橡皮泥的质量,改变形状再测量,比较两次测量结果

2,一块冰放在杯子中用天平测量,化成水后再测量,比较两次测量结果

3,科学发现,地球上的物体被宇航员带到太空后,质量没发生变化。

4,让学生总结:

学习

小结

巩固练习

1、 某同学在物理实验室做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进行了以下几种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托盘的左盘

  B.添加砝码时用镊子夹取

  C.称量物体质量时,当指针偏向分度盘右边,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重新平衡

  D.计算被测物体质量时将托盘上

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

2、估计橘子的质量大约是( )

A、100kg       B、100g       C、100mg       D、lmg

3、有一位同学用

天平称一块矿石的质量,把天平调好后错把矿石放在右盘,在左盘放50g、20g砝码各一个

,又把游码拨至标尺4g处,达到平衡,这块矿石的质量应该是(   )

A.66g                                 B.70g

C.74g                                 D.78g

4、感受身边的

物理----质量为1.5×104mg的物体,可能是(     )

A.你的电脑      B.你的课桌      C.你的钢笔      D.你的质量

5、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       ,它       (随着、不随)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松山五中生本教育“三、五”高效教学模式

初二物理导学案

课题

6.2密度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主备人

赵丽君

辅备人

初二物理组

教研组长

宋玉琴

学习

目标

1.掌握密度的概念。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2、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知道量筒和量杯的用法。

学习

重点

难点

 重点 1、 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难点 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以及密度的测量。

学习过程

 

合作

交流

 

自主

学习

 

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

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

下表记录的实验测得得数据及求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物质

实验次数

体积(cm3)

质量(g)

质量/体积(g/cm3)

1

10

18

1.8

2

20

36

1.8

3

30

54

1.8

4

10

8.0

0.8

5

20

16

0.8

6

30

24

0.8

(1)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次数1与2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2)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次数4与5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

(1)和

(2)得出结论:

(温馨提示:

利用控制变量法)

***(3)分析上表中实验次数1与4或2与5,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温馨提示:

利用控制变量法)

(4)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的关系,可以归纳出的结论是:

 二、密度 (用字母___________表示)

1.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物理意义)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___________,一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的大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与m、V___________。

2.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定义)其公式是变形公式:

、。

3.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______,体积的单位是______,密度的单位是______,读作______.密度的常用单位是,换算关系:

(为什么)

4.0.8×103kg\m3=g\cm30.9×103kg\m3=g\cm3,,2.7g\cm3=kg\m3,2.7g\cm3=kg\m3

5.冰的密度是,表示的意义是__

5,

 

学习

小结

 

 

巩固练习

 

1、水的密度是____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

2、 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它们质量之比是2∶l,则这两物体密度之比是_____________。

3、四个容量都是500毫升的瓶子,分别装满海水、纯水、酒精和汽油,那么装的质

量最多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ρ海水>ρ纯水>ρ酒精>ρ汽油)

4、 一支蜡烛点燃一段时间后,剩余部分的蜡烛与原来比较( )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C.体积减小,密度减小   D.质量、体积和密度减小

5、一个初二学生的体积,接近于下列选项中的(人的密度接近于水的密度)( )

A.5×104cm3      B.5×105cm3   

 C、5×106cm3       D、5×103cm3  

6、学了密度公式ρ=m/v后,同学们正在讨论“密度的大小由什么决定”,你同意下列哪个说

A.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

B.物体的体积越大,密度就越小;

C.同种物质,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密度是一定的。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松山五中生本教育“三、五”高效教学模式

初二物理导学案

课题

6.3密度的测量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主备人

宋玉琴

辅备人

初二物理组

教研组长

宋玉琴

学习

目标

①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②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③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物理的科学方法。

学习

重点

难点

学习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学习难点:

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学习过程

 

合作

交流

 

自主

学习

 

一、量筒的使用

1、量筒是测量的工具;

出示几只大小不一样的量筒,引导学生观察量筒的单位、最大测量值、分度值。

2、量筒上的单位标度是;量筒壁上的最大刻度是量筒的;量筒壁上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值。

3、拿出一只量筒,学生填出这只量筒的量程;分度值是。

4、如何在量筒上读数呢?

(1)、在量筒上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如果液面是凹形的,与凹面,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

(2)、液体的体积可以利用直接测量,可是如何利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呢?

(利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采用的是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

)即先测出量筒中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和于液体中的固体的总体积,两者相减,就得到固体的体积。

二、测量液体的密度

拿出一杯配制的盐水,要求学生设计出测出它的密度的方法和步骤,看能有几种方案?

方案一: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将被测液体倒入一定量到烧杯中,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3、将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并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4、根据计算该液体的

方案二: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2、将烧杯中的液体倒一部分到量筒中,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

3、读出量筒中的液体的体积v=

4、

5、根据计算得出该液体的密度。

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玻璃杯和盐水的质量

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盐水的密度

 

思考:

比较方案一和二的优缺点?

三、测量固体的密度

1、对于不规则的固体,如形状不规则的石头,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该石块的质量m=

(2)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用细线系好石块,轻放入量筒中,记下此时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3)根据计算出该石块的密度。

记录数据的表格如下:

 

思考与讨论:

能否先测出小石块的体积,再测出小石块的质量?

为什么?

若是这样做了,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2、若小石块过大,放不进现有的量筒中,你该怎么测出它的体积呢?

设计一下。

若被测的物体是漂浮在液面上的,怎样去测出它的体积?

学习

小结

 

 

学习

反思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取适量的油倒人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人量筒中,测出倒人量筒中的油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2.在测量铁块的密度时,用了下面几个步骤,则测量步骤合理顺序是()

①计算铁块的体积;②记录铁块放入量筒后水面上升到的刻度;③观察量筒中水的体积;④用天平测出铁块的质量;⑤调节好天平;⑥计算铁块的密度。

A.⑤④②③①⑥B.④⑤③②①⑥C.③②①⑤④⑥D⑤④③②①⑥

3.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中,为测定物体的质量,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则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调节,将一矿石标本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内,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内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8甲所示,则矿石

的质量为__________克,将矿石标本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量筒中水面位置的

变化情况如图8乙所示,则矿石的体积为__________厘米3.这种矿石的密度为

__________千克/米3.

能力提升

4.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l所示,矿石的质量是______g

(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22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______cm3,

(3)矿石的密度是______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4)本实验中测矿石体积的方法在初中物理中经常用到,请举一例:

___________

 

松山五中生本教育“三、五”高效教学模式

初二物理导学案

课题

6.4密度与社生活

课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主备人

辅备人

初二物理组

教研组长

宋玉琴

学习

目标

1、了解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2、知道物质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3、理解和掌握用测定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有可能相同;

4、能灵活运用ρ=m/V及其两个变形式。

学习

重点

难点

学习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学习难点:

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学习过程

 

自主

学习

 

自主

学习

 

一、复习

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正确回答出后总结:

密度是物质的,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

设问:

密度既然是物质的基本属性,那么它的数值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二、密度与温度

演示课本实验11.5–1纸风车实验,然后学生思考:

是什么推动了风车转动的?

风的形成原因是:

1、能改变物质的密度,原因是物质的一定时,使物质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即一般物质有的性质,即在一定时,升高时,体积,密度;降低时,体积,密度。

2、气体的最显著,它的受温度的影响最大,一般固体、液体的不明显,故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设问:

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北方的冬天为何要将自来水管包起来?

根据前面所学的密度,查出水和冰的密度质,计算一下等质量的水和冰的体积,有什么发现?

3.水的反常膨胀:

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体积,密度;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体积,密度。

由此你能正确解释自来水管被冻裂的原因吗?

4、由水的反常膨胀知道,水的密度在℃时是最大的。

我们通常说的水的密度为1×103kg/m3,一般是就是该温度下的密度。

5、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

三、密度与物质鉴别

设问:

有一块质量为10克的奖牌,不知道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如何鉴别一下?

我们有哪些方法?

哪种方法比较可靠些?

1、可以通过间接测量密度的方法来鉴别物质,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其基本思路:

先求出该物质的密度数值,再查密度表确定属于那种物质。

此法可以来判断物质的真伪,如阿基米德判断皇冠的真伪。

例1、小丽买了一件工艺品,但不知道究竟是什么金属制成的,于是她用天平和量筒对该工艺品的密度进行了测量,得到以下表格中的一些数据,请将表格填完整:

金属块的质量

水的体积

金属块和水的体积

金属块的体积

金属块的密度

10.8g

14ml

18ml

通过测量,发现这件工艺品是用金属制成的;这种金属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

2、乌鸦为了喝到瓶中的水,每次将一个质量为0.01kg的小石头投入容积为3×10-4m3,盛有0.2kg水的瓶中,当投入25个相同的小石头后,水面恰好升到瓶口,求

(1)瓶内小石头的体积?

(2)小石头的密度?

 

学习

小结

学习

反思

 

 

课堂练习

1.一圆柱形容器,当装质量为1kg的酒精时,酒精的深度为20cm,若用此容器装1kg的水,则水的深度为(ρ酒精=0.8g/cm3)()

A.20cmB.16cmC.15cmD.24cm

2.鸡尾酒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酒调配而成的,经调配后不同颜色的酒界面分明,这是由于不同颜色的酒具有不同的()

A.质量B.体积C.温度D.密度

 

3.图5是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像。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B.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

C.若V甲=V乙则m甲

D.若m甲=m乙,则V甲>V乙。

4“五·一”黄金周,征征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12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

(1)请你帮征征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