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3486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9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课时)

一、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分封制、宗法制对我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

(一)结构化预习:

①认真阅读教材,用黑色或蓝色笔规范地标注下列知识,划出关键词句;②用红笔标注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③用心记住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

1.夏商政治形式

(1)早期国家的出现

①时间:

距今大约五千年前。

②原因:

③突出标志:

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

生、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④政治特色:

早期国家的君王用战争平定四方,分置官员,确立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早期国家的政治权力接替通常以的方式实现。

(2)夏商政治文化

①夏朝: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②商朝:

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商代政治的另一个特点是

密切结合,商王通过占卜手段主宰国政。

2.西周分封制

(1)含义:

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

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3)分封对象:

、、。

(3)受封者的权利与义务: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同时受封的诸侯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

(4)评价:

3.宗法制

(1)实质:

是按照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一种制度。

(2)概况:

周天子以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他们对于天子为小宗,在本国则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其最大特点:

制。

(3)结果:

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士”这样的由宗法关系决定的等级。

(4)作用:

既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此后,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预习检测

1.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统辖关系  

B.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

C.反映了诸侯之间的经济关系   

D.体现了奴隶主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

解析:

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财产方面的再分配制度。

它不仅是周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诸侯国国君也有权力再分封卿大夫,卿大夫还可以分封士。

因而分封制实际上体现了一种严格的多层次的奴隶制等级关系。

D项符合题意。

2.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周王的妻妾

周王与妻妾所生的后代

妻(正室)

三哥(20岁)

四哥(14岁)

妾一

大哥(25岁)

妾二

二哥(22岁)

A.大哥B.二哥C.三哥D.四哥

解析:

按照宗法制的规定,权力、财产、土地由嫡长子(即正妻所生长子)继承。

正确答案为C。

 

日期

自评

组评

 

三、课中----合作探究、互动解疑

(一)图文说史

 

河南新密古城新石器时代城址图

城的出现是早期国家出现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互动解疑

材料一封邦建国,以蕃屏周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周公)兼制天下,立国其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材料二孔子说过: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周监(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据史籍载,夏朝存在了400多年,商朝存在了600多年,周朝则存在了800年之久,时间之长久,远远超过了以后的任何一个封建王朝。

材料三八年,伐陆浑(即嵩山地区,距洛阳仅六十公里)之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

“在德不在鼎。

”庄王曰:

“子无阻九鼎!

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王孙满曰:

“……天所命也。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楚王乃归。

——司马迁《史记》卷四十

问题1:

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依据材料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思考:

什么是分封制?

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何在?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周王地位、分封对象、受封诸侯的义务)?

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分封制的影响?

 

材料四

材料五是故人道亲亲也。

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财用足,财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

——《礼记·大传》

问题2:

材料四、五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你能根据材料四结合课文知识概要说明这一制度的内容吗?

西周推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这一制度有何突出特点?

依据材料五和课文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问题3:

以上两种政治制度的关系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

中国

早期政治制度

夏朝

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始创王位世袭制度。

问题探究: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商朝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

西周

实行分封制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实行宗法制

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制度。

四、课后----拓展训练、内化迁移

1、中国古代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

A.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B.是历史的大倒退

C.标志着早期国家形成D.阻碍了社会进步

2.夏商时期,在国家最高权力的传承上都实行()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民主推选制    D.嫡长子继承制

3.周初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

A.防止外族的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4.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统辖关系  

B.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

C.反映了诸侯之间的经济关系   

D.体现了奴隶主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

5.《荀子·儒效》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说明()

①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②以血缘纽带维护分封制度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④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④

6.“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

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7.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

A.地域关系B.血缘关系C.信仰关系D.财产关系

8.在江苏省丹徒县出土过一件青铜器簋,此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主要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宜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

该出土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  

A.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 B.说明周王朝实行井田制  

C.体现周朝的甲骨文已成为成熟文字  

D.说明周王对于功臣的重视  

9(选做题)、阅读下面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上面的示意图反映了哪个时期的什么政治制度?

(2)这一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分析其实质和作用。

日期

自评

组评

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二课时)

一、课程标准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

(一)结构化预习:

①认真预习教材,用黑色或蓝色笔规范地标注下列知识,划出关键词句;用红笔标注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③用心记住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

1.“六王毕,四海一”

(1)过程

①统一六国:

秦国于年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结束了长期以来割据混战的局面。

②北伐匈奴:

措施:

公元前215年,率军北击匈奴,收回;修筑和“直道”。

③统一岭南地区:

措施:

;。

秦在岭南置郡的意义:

④将“西南夷”地区纳入中央王朝版图:

措施:

开辟;在部分地区委任官吏。

秦在“西南夷”部分地区委任官吏的意义:

(2)秦统一的意义:

2.海内为郡县

(1)目的: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现地方权力向中央的集中,以巩固统治。

(2)主要内容:

(3)特点(即与分封制的区别):

;。

(4)影响:

3.百官公卿

(1)皇帝制:

特点是。

(2)三公九卿制:

三公的职责分别是:

;太尉主管军事;。

(3)作用及地位:

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称为“汉承秦制”。

(二)预习检测

1.下列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与西周时期的宗法制最相近的是()

A.中央集权制B.郡县制C.中央官制D.皇位世袭制

解析:

皇位世袭制体现的是皇位的家族传承,这与强

调血缘关系的宗法制最为接近。

D项符合题意。

2.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三公”等官职,组成中央政权机构,其直接意图是()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将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防止大臣专权自恣

解析:

注意题干关键词“直接意图”。

A项、C项带有根本的含义,不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中央政权机构的特定范围。

D项符合题意。

 

日期

自评

组评

 

三、课中——合作探究、互动解疑

(一)图文说史

 

气势恢宏的长城和秦陵兵马俑

(二)互动解疑

问题1:

简述秦朝“大一统”的地理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秦朝为什么能够实现统一?

秦朝统一的实现有何意义?

 

阅读材料,研究问题2

材料一秦朝建立就如何巩固统治展开“朝议”

丞相绾等言: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问题2:

材料中丞相绾和廷尉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秦始皇最终采纳谁的建议?

请简要介绍这一制度?

 

 

拓展探究:

列表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

不同点

分封制

郡县制

划分标准

官吏任免及与中央关系

实质

影响

相同点

认识:

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问题3:

材料二中提到的丞相、廷尉其职责分别什么?

请你介绍秦朝中央官制的设置情况。

“朝议”是一种什么政治现象?

该如何认识它的作用?

 

归纳拓展:

秦朝建立,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建立起“大一统”政治体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

阅读下列秦朝中央和地方官制示意图,归纳秦朝的政治制度有何突出特点?

 

秦朝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难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也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含义。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帝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

即帝王一旦登基,终身为帝;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三)课堂总结

灭六国

统一的过程击匈奴、取河套

走向“六王毕、凿灵渠、政南越

大一四海一”管辖“西南夷”

统的统一的历史意义

秦汉目的

政治地方:

海内为郡县内容

特点

秦朝“大一统”影响

政治制度的建立皇帝制

中央:

百官公卿三公九卿

朝议制度

汉承秦制

四、课后——拓展训练、内化迁移

1.为了加强与“西南夷”地区的联系,秦王朝开辟了()

A.直道 B.五尺道C.灵渠D.郑国渠

2.“六和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记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

3.秦朝统一产生的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B.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

D.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4.“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

5.当我们看到某最高一级地方行政长官向秦始皇汇报工作的场景时,我们想到这一地方行政长官是()

A.诸侯B.县长C.郡守D.省长

6.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是指()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中央对地方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7.右下图兵马俑体现了秦朝的尚

武精神,此时掌管军事的最高职

位是()

A.典客B.太尉

C.御史大夫D.丞相

8.《荀子••君道》:

“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中央集权制度 B.郡县制C.察举制 D.监察制度

9(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外国学者大都按照自己的眼光来认识和理解中国历史。

如美国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所著的《全球通史》中写到: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1)材料中的“领主封建制”是什么朝代的什么制度?

(2)第一次“大革命”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3)简要指出第一次“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日期

自评

组评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二课时)

一、课程标准

了解汉至元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初步培养汲取历史经验以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

(一)结构化预习:

①认真阅读教材,用黑色或蓝色笔规范地标注下列知识,划出关键词句;②用红笔标注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③用心记住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

1.法令出一

(1)皇权的主要特点:

、;呈不断加强趋势。

(2)官僚体制的基本原则:

、。

2.君权和相权

(1)汉至宋代的发展演变

①汉代:

频繁更换丞相,形成“中朝”(内朝)与“外朝”格局。

②唐代:

实行,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

相权有所分散。

③宋代:

设;“参加政事”。

(2)总趋势:

通过分权以削弱相权。

3.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发展演变

①秦:

,负责监察中央官吏。

②西汉: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中央行政机构;负责监察地方政治。

③以后历朝监察机构:

、等。

(2)评价

①积极:

②消极:

4.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发展演变

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大体经历了:

、三个阶段。

(2)察举制

定义:

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演变:

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

评价:

(3)科举制

定义:

用的办法来选拔人才。

评价:

进步性:

弊端:

5.行省的设置

(1)元代地方最高常设行政机构是,简称。

(2)在十大行省之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

;。

(3)职权:

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定期

(4)中央对行省官员的管理:

(5)影响:

;有利于维护统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预习检测

1.以下不能反映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的趋势是()

A.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B.汉朝设刺史制度

C.唐实行三省六部制D.北宋设置通判

解析:

秦朝的郡县制、汉朝的刺史制度、北宋的通判都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唐三省六部制是分割丞相的权力,起到加强皇权的作用,与题意不符合。

C项符合题意。

2.宋朝大臣文彦博曾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这明显体现出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是()

A.皇权高度加强

B.皇权制度与官僚制度的结合

C.皇权制度与神权制度的结合

D.以官僚体系为工具的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形成

解析:

解读材料类题的关键是弄清材料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或观点。

此材料中的观点即治天下是“为与士大夫治天下”,从中可以得出结论。

B符合题意。

 

日期

自评

组评

 

三、课中——合作探究、互动解疑

(一)图文说史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

下面秦始皇后有作为皇帝的代表,你知道他们都是吗?

 

(二)互动解疑

问题1、完成汉、唐、宋、元、明削弱相劝的措施表,从中可以看出君权与相劝演进的趋势如何?

实质是什么?

自秦以后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简表

朝代

主要措施

秦朝

设立丞相,丞相权力很大

汉朝

唐朝

宋朝

明朝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趋势

实质

 

问题2、整理完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表,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有何特点?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实行时间

标准

特点

 

局限

 

演变特点

 

阅读材料探究解决问题

材料一清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

“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

选举之弊,至此而及。

然魏、晋及南北朝三四百年,莫有能改之者。

”“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

《唐摭言》载:

“文皇帝(隋文帝)拨乱反正,物盛科名,志在牢笼英彦。

材料二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毂中。

元朝高明在《琵琶记》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问题3:

从材料一,科举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科举制作用的看法?

 

问题4:

什么是行省?

行省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行省制度的设立有何意义?

 

(三)课堂总结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汉—元政治制度的演进

制度

演进

演进的特征

皇帝制度

至高无上、独断性、随意性

丞相制度(君权与相权)

汉:

频繁更相、设立中朝

唐:

三省六部制

宋:

设副宰相,分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君权;设三司,分财政权;

监察制度

汉:

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制度

以后:

御史台、都察院等;宋:

提刑司专职监察刑狱

选官制度

汉:

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元:

科举制(明清发展为八股取士)

地方行政制度

汉:

郡县制、封国制,郡国并行

元:

行省制度

四、课后——拓展训练、内化迁移

1.皇帝制度始于()

A.秦始皇B.汉武帝C.黄帝D.炎帝

2.在位时期注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用人,参与国家政

治中枢的主要决策,形成“内朝”和“外朝”政治现象的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

3.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4.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完备,但效能有限,其根本原因是()

A.监察官员素质低下B.政治腐败

C.监察机构自身腐败D.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

5.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先后经历了下列哪三个阶段()

A.察举制、科举制、世官制

B.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

C.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D.察举制、世官制、科举制

6.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扩大封建统治基础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C.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7.我国现在最高地方行政区划是“省”。

这种省制始创于()

A.唐朝B.北宋C.元朝D.明朝

8.元朝时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机构是()

A.中书省B.宣政院C.行中书省D.尚书台

9(选作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

”其中要求地方郡国每年推举二人。

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

或以货贿自通,或以计协登进。

……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慢主惘时,实为乱源。

材料三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

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选拔人才的什么制度?

在此前的奴隶制时代我国主要采用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描述的又是哪种选官制度?

它主要盛行于哪一历史时期?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它产生于什么时期?

试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加以简评。

 

日期

自评

组评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三课时)

一、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制、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的影响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

(一)结构化预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