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3507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生态环境的保护.docx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六章检测卷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5分)

1.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指出:

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6亿,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C.禁止近亲婚配可以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6亿

[答案] D

[解析] 由于环境条件是有限的,虽然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但不会呈“J”型曲线增长。

K值为环境的最大承载量,16亿为人为控制的最大值,并不是K值。

2.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既可引起温室效应,又可产生酸雨

B.人造含氟制冷剂是造成臭氧层空洞扩大的主要原因

C.开发新能源能缓解温室效应,但解决不了酸雨问题

D.种植大量吸收SO2的植物,可缓解酸雨问题

[答案] C

[解析] 化学燃料中含有C和S元素,在燃烧过程中可以产生CO2和SO2,既可以加剧温室效应,又可产生酸雨。

因此,若开发的新能源中不含C和S元素就可以既缓解温室效应,又可以减少酸雨的发生。

3.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中CO2的来源之一是生物细胞的呼吸作用,人体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

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C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C、H、O、N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核酸、酶、果糖、脂肪中都含有这四种元素

D.20世纪以后,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CO2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大气中的CO2量急剧增加

[答案] D

[解析] 人体细胞的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

除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固定二氧化碳外,光合细菌和蓝藻等生物的光合作用、一些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也能固定二氧化碳。

糖类物质(如果糖)和脂肪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大气中的CO2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

4.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

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最高峰,然后才有可能降下来

[答案] C

[解析] 人口增长有符合种群增长的一面,但又有其特殊的一面,如出生率升高而死亡率降低导致人口增加,但人类可以实行计划生育等政策来减缓人口的增长。

可持续发展是在不危及后代发展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鉴于我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等方面,所以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只有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首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我国人口数量还会有一个增加的时期,这是我国前一阶段人口迅速增加的必然结果,之后才能降下来。

5.2008年夏,四川某地区福寿螺再现稻田。

由于福寿螺属于外来物种,并能通过各种渠道蔓延扩散,它们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造成粮食大幅减产,其生存环境的营养结构如图。

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福寿螺属于第二营养级,它急剧增多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天敌

B.外来入侵物种可能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C.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占2个营养级的生物只有蛇和青蛙

D.图中若每只幼螺从5克长到150克,则至少要消耗水稻725克

[答案] C

[解析] 福寿螺以水稻为食,属植食性动物,是第二营养级生物。

根据图中的食物网可知,福寿螺急剧增多的原因是食物(水稻)充足、没有天敌及空间条件充裕等。

根据能量传递效率,至少要消耗水稻(150-5)÷20%=725(克)。

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占2个营养级的生物只有蛇(第三、四营养级)。

6.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定

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答案] B

[解析]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调节气候等,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保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

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C.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

D.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答案] D

[解析]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8.物种入侵已成为破坏我国部分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如水花生本是我国从国外引进作为饲养动物的青饲料,现在却成为危害极大的杂草,水花生进入我国后的种群增长曲线符合(  )

[答案] A

[解析] 外来物种入侵可能非常适应当地环境从而迅速繁衍,也可能不适应当地环境而被淘汰。

水花生入侵到一个新环境中,失去了原有天敌的控制,其种群密度迅速增长,在短时间内呈现种群的“J”型增长。

9.水利工程在很大程度上要改变当地原有生态环境,对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能使生物产生地理隔离,很快形成新的物种,所以对生物的进化是有利的

B.原来的平原变成了湖泊,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

C.生态系统中如果没有信息传递,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就不能顺利进行

D.利用水利发电,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以降低工业CO2的产生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答案] A

[解析] 大型水利工程可能使生物产生地理隔离,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产生,才能说明有新物种产生;原来的平原变成了湖泊,这样的人工干预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利用水利发电,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以降低热力发电带来的工业CO2的产生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10.至2007年底,我国国内人工圈养的大熊猫数量已达239只,而以长期合作研究方式圈养在国外的大熊猫有27只,见下表:

合作国家

美国

日本

泰国

奥地利

西班牙

合计

由中国提供

8只

4只

2只

2只

2只

18只

繁殖幼仔

4只

4只

1只

9只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工圈养能为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B.大熊猫种群数量锐减的原因之一是其栖息地被破坏

C.人工圈养属于易地保护,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D.对大熊猫进行科学研究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 C

[解析]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有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

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而人工圈养属于易地保护。

11.大气中各气体成分的含量变化引起当今世界各种生态危机。

下列有关“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三大危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三大危机都与O元素的存在形式有关

B.“臭氧层破坏”主要是由于氧气的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所致

C.CO2增多一方面导致“温室效应”,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使植物光合作用加强,生物圈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调节

D.海洋中部分有机物沉积于深海中,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答案] B

[解析] “臭氧层破坏”主要是氟利昂等物质的释放,导致大气中臭氧分子被破坏所致。

12.由30多名中外科学家组成的“长江白鳍豚科考调查小组”在从宜昌至上海的1700公里行程中,没有发现一头白鳍豚,由此可见我国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峻考验。

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生物多样性做法的是(  )

A.为美化城市环境,可随意引进物种

B.为保护草原,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将华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保护,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

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泛滥成灾,应引入其天敌

[答案] C

[解析] 盲目引进物种,势必威胁当地其他生物的生存,不能人为破坏食物链的某个营养级,引起生态平衡失调,要用科学的方法切实做好多样性的保护工作。

13.下列措施中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只要保护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就可以全面地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B.设法提高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效率,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

C.为控制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严重灾害,无论如何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D.人类可以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以缓解人口压力

[答案] B

14.野猪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野猪与家猪的杂交后代有耐粗饲、瘦肉多、抗病力强等特点,在市场上畅销,价格较普通猪肉高出数倍,所以目前有不少地区专门为家猪与野猪配种,进行大量养殖。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野猪和家猪能杂交这一点还不能说明它们是同一物种

B.体现了杂种优势

C.保护野生动物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精子库

D.这是合理利用野生资源的体现

[答案] C

[解析] A项中,同一个物种的个体交配要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B项中,杂种优势是杂合子在一种或多种性状上优于两个亲本的现象。

C项中,保护野生动物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

D项中,杂交猪的产生是合理利用野猪的基因的体现。

15.2009年6月下旬,太湖某水域发生严重水华现象,水体发绿发臭,对渔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

下列关于此次生态灾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造成此次生态灾难的主要原因是外来物种入侵

B.此次事件将对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

C.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的结果

D.在湖水中投放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将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A

[解析] 由于大量N、P等物质排入水域,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最终出现严重水华现象,并对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

太湖蓝藻并非外来物种。

16.为了地震灾区的可持续发展,下面运用生态学知识提出的建议,合理的是(  )

①在害虫的防治方面,尽量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减少农药的使用 ②在自然资源的利用方面,禁止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③在农业方面,建立、推广生态农业,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④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退耕还林、还草,禁止采伐林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禁止过度采伐,但可以合理采伐,而不是禁止采伐。

17.下列有关生态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 D

[解析] 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增加种间关系的复杂程度,从而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低碳生活方式即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温室效应,减缓生态恶化,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如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8.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要避免大自然的惩罚,应具有的观点和正确做法是(  )

①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法制观念 ②只有讲求生态效益,才能有稳定的经济效益 ③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④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⑤保护并大量发展对人类有利的物种,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 ⑥保护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禁止采伐树木 ⑦要保护池塘生态系统,应禁止捕鱼 ⑧加强动物资源保护,首先要禁止任意捕杀动物,再就是要保护好动物生活所需的自然环境 ⑨进行自然保护的唯一手段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⑩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有效手段

A.①③④⑤⑦B.①②④⑧⑩

C.①⑤⑥⑦⑨D.①②⑤⑦⑨

[答案] B

[解析] 保护环境要加强立法和宣传教育,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人类在改造自然时,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要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要注意生态效益,做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不过保护并不等于不利用,合理的开发就是最好的保护;保护生物最重要的是保护好生物生活的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有些同学认为⑤正确,其实每种生物能在自然界中生存下来就有它自身的生态价值,不能以人的利益出发剥夺其生存权利,故⑤是错误的。

19.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 ④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②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化学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气体过多,从而使雨水的酸性增强。

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造成的。

20.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

以上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分别属于(  )

A.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管理

B.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C.自然保护、易地保护、法制管理

D.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

[答案] A

[解析]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即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及其生存场所而设立的自然保护区,这是一种就地保护措施;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是将东北虎迁出原地进行易地保护;而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是法制管理的保护措施。

21.凤眼莲是作为观赏植物被引入我国的一种多年生浮水植物,喜欢漂浮在向阳、平静的水面,生长繁殖速度快,且由于自然界中缺少捕食者,往往短时间内就可密布整个水面。

研究还发现,凤眼莲根部产生的某种分泌物能明显抑制藻类的生长繁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大量繁殖时,可引入凤眼莲以避免水域生态系统被破坏

B.凤眼莲与藻类之间属于竞争关系

C.凤眼莲的大量繁殖能改变该水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

D.由于受自身密度影响,凤眼莲种群最终呈“S”型曲线增长

[答案] A

[解析] 尽管凤眼莲由于竞争关系可抑制藻类繁殖,但由于其繁殖快,缺少捕食者,很容易形成生物入侵,改变水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

22.

如图表示不同的生物或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

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依次为a→c→d→b

C.若M表示生物所含的能量,则森林生态系统的a~d四个种群中,a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D.若M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

[答案] D

[解析] 若M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种群密度最大的是b,但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不一定是b种群,种内斗争的激烈程度取决于这四个种群生活的环境资源,若b种群的生活空间和食物资源丰富,那么其种内斗争也就较小,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5分)

23.(10分)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污水排放量增加。

为解决嘉兴市区生活饮用水问题,某水厂建设了水源生态湿地。

下面为人工湿地群落组成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湿地中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层配置,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某化工厂违规排放大量污水,引起部分浮游动物死亡,进一步加重了污染,进而导致更多生物死亡,该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

(3)在人工干预下,湿地物种逐渐丰富,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演替。

若没有人工干预,该湿地最终将发育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主要是由当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4)在下图中,用箭头和必要的文字表示能量的流向。

[答案] 

(1)垂直 

(2)正反馈 (3)次生 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 (4)如下图所示

[解析] 群落的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环境污染引起生物死亡后,会加重环境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24.(13分)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硫循环和碳循环及其相互关系的简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图示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图中标号________所代表的内容能体现出这个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2)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增重2kg,至少需要生产者________kg。

(3)若要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硫循环中,除图中所示过程外,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碳和硫在生物群落中的流动形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短时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迅速增加,会造成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④ 

(2)50 (3)增加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 (4)石油等化学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 (5)有机物、有机物 (6)温室效应、酸雨

25.(10分)2010年11月29日~12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举行,“节能减排”和“森林保护”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低碳经济和绿色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如图表示碳循环局部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生物群落内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流动。

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其中碳主要以____的形式进入大气圈。

(2)图中表示生产者的字母是________,若因环境污染造成生产者锐减,则对F、D数量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D增加1千克,则至少需消耗E________千克。

(4)假设图中的D属于珍稀濒危物种,将其引入某动物园繁育的保护措施属于________。

[答案] 

(1)含碳有机物 CO2 

(2)E F、D数量均减少

(3)生产者(或E)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5 (4)易地保护

[解析] 由图可知,E为生产者,F、D、B分别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A为大气中的CO2库,C为分解者。

碳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

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入大气圈。

生产者减少,将导致初级消费者减少进而使次级消费者也减少。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若D增加1千克,则至少需要消耗E的量为1÷20%÷20%=25(千克)。

将珍稀濒危动物引入动物园进行繁育的保护措施属于易地保护。

26.(12分)人们使用含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的油漆涂于船只、海洋建筑物等的表面,有效防止了海洋生物附着生长,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

有关该污染的部分研究如下,请回答:

(1)较低浓度的有机锡即能抑制软体动物雌性个体的雌性激素合成,这些雌性个体的繁殖功能有何变化?

________。

小鼠在食用含较高剂量三丁基锡的食物后胸腺萎缩,请推测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各有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污染物通过________的富集可能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

(2)有机锡污染导致某海域一种鱼的种群年龄组成发生改变(如图),请预测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

图中数字表示各年龄期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百分比

(3)某海域受有机锡污染后,部分海藻以及多种软体动物的生物量显著下降,个别物种消亡,而沙蚕等多毛纲动物变为优势类群。

这是在__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4)以上资料表明,如果有机锡长期污染将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

若想探究海洋底泥中是否存在分解三丁基锡的细菌,以便用于今后的生态修复,筛选目标菌株的培养基成分为:

蛋白胨、________、NaCl、H2O和琼脂。

[答案] 

(1)减弱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逐渐减弱 食物链(网) 

(2)该种群的数量将越来越少 (3)群落 (4)物种多样性 抵抗力稳定性 三丁基锡

[解析] 

(1)由于较低浓度的有机锡即能抑制软体动物雌性个体的雌性激素的合成,造成雌性动物体内雌性激素减少,所以繁殖功能减弱。

胸腺是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胸腺萎缩后T细胞减少,则T细胞对应的细胞免疫减弱。

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发挥呈递抗原的作用,所以T细胞减少,体液免疫也会减弱。

(2)有机锡污染后,鱼的年龄组成由增长型变为衰退型,可以预测该种群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少。

(3)该题考查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以及优势种的问题,这些都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内容。

(4)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差。

因为要探究细菌能不能分解三丁基锡,所以培养基中应添加三丁基锡,以便观察海洋底泥中的细菌能不能将其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