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语文第12讲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教师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3586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五语文第12讲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五语文第12讲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五语文第12讲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五语文第12讲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五语文第12讲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小五语文第12讲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小五语文第12讲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小五语文第12讲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小五语文第12讲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小五语文第12讲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小五语文第12讲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小五语文第12讲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小五语文第12讲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小五语文第12讲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小五语文第12讲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教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五语文第12讲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教师版.docx

《小五语文第12讲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五语文第12讲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教师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五语文第12讲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教师版.docx

小五语文第12讲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教师版

第12讲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1、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2、会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

 

凡是因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人类正常活动的现象都叫做高科技污染。

高科技污染可分为无形和有形两类。

无形污染指信息、声、光等非实体对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扰。

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业产业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气三种形态)造成的污染,这种垃圾我们也叫做高科技垃圾。

由于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对自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所以高科技垃圾的种类日益增多,分布领域也日趋广泛。

从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响能到的领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耐用产品很快被消费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

在发达国家,过时的汽车、家用电器甚至电脑部件都成了无人要、无人处理的垃圾。

这种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烧困难,堆置对环境有破坏。

  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远,危害却很大,如大空垃圾和核垃圾等。

大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遗弃了的航天飞行器及部件。

现在,地球周围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吨左右。

在近地轨道上高速环绕飞行的太空垃圾,对单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各种卫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且直接事故概率越来越大。

而由于核电的开发产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没有妥善处理,将大范围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这样的垃圾,依靠新技术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订立国际公约,才有可能首先避免数量上的进一步增长。

  高科技带来的气态污染也直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

如制冷行业、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氟氯烃,对臭氧层已造成严重破坏。

近10年来,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个之多,总面积已近4000万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积的1/10。

所幸目前这些空洞均在南极、北极、西伯利亚等无人区,否则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人类和动物遭受灭顶之灾。

1.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

答案:

高科技污染

解析:

说明对象就是本篇文章主要介绍的是什么,是围绕着什么来说的。

可以从文章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进行搜索,也可以分段进行归纳。

把本文进行分段归纳后课发现文章的写作对象是高科技污染。

2.文中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地方很多,举出两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点标出体现浯言准确的词语。

①:

②:

答案:

例如:

①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组织的力量……;(目前)

②总面积近4000万平方公里。

(近)

解析:

找体现说明文准确性的句子其实很简单。

说明文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一些修饰限制词上。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因此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

新奇的钟表

钟表发展至今,已进入了多功能世界。

其中一个品种,是带有录音装置,可以录音一分钟的座钟。

家人外出或客人来访,如需留言,可按下按钮就能把话录下来,而不需动笔墨了。

“录音电子用表”能录音30秒,能记下朋友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十分方便。

预防做噩梦的手表是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与钟表厂商合作设计的。

戴这种手表睡觉,一旦发生噩梦,就会惊醒。

原因挺有趣,一个人入睡后,一般每分钟呼吸大约是十六、七次。

如果做了噩梦心跳加快,“惊动”了手表中的小仪器而发生震动,震动的讯号把人惊醒,就可免受骚扰之苦了。

日本一家钟表公司研制出一种能显示地球上不同时区35个大城市的标准时间的手触式数字台钟。

这种台钟是按世界地图来设计的,钟上有一个小巧玲珑的地球仪,只要用手轻按有感应能力的地球仪的某一时区,钟上的液晶就把该城市的时间显示出来。

一种专门为航海和登山运动员设计的“救命手表”,是瑞士的新产品。

这种手表的特点是有一面反光极好的反光镜。

如果运动员在航海或登山时遇难,他的手表与自然光接触,就有极强的光束反射出,救援人员就可凭反射光束找到遇难人的方向,进行救援。

1.“家人外出或客人来访”句中“或”不能改为“和”的理由是:

答案:

“或”表示两种情况中的一种。

原句意思是不论是“家人外出”还是“客人来访”都可录音留言。

改为“和”则改变了句子的原意。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要看改变后句子意思的变化。

“或”表示二者选其一,“和”表示并列,要求两者同时出现。

因此很明显,去掉之后与原句意思不符。

2.“一般每分钟呼吸大约是十六七次。

”句中“一般”不能去掉是因为:

答案:

本句中“一般”不能去掉是因为并非所有人入睡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都是一样的,也有特殊情况。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不能去掉是因为去掉之后句子的意思与原文放生了某些改变,需要做的就是从要删去的词入手找出变化的点就可以了。

A

什么是智力?

有人说,智力的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

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作判断的能力和想象力。

在现代文献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还有人把智力表达得更简洁,说智力是作猜测,是发现一些新的内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测".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你不知怎么办时,无计可施时,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时,所需要的创新能力。

那么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

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脑只有外面那一层——大脑皮层——明显地与形成"新的联想"有关。

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

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皱褶,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张打印纸。

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1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

因此,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

(节选自《大脑如何思维》,有删改)

1.第二段选文中两次用到"大约"一词,这体现了选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准确性;严密性。

B

阅读《死海不死》选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在亚州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一个“死海”。

远远望去,死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无边无际。

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

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弋;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

真是“死海不死”。

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

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

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

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

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

有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

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至25%。

这样,就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来,沉不下去。

1.文中在说明“死海”得名的原因时,使用了“大概”一词,对这个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大概”一词用得准确,因为说明文中模棱两可的词语更能体现出语言的准确性。

B.说明文注重科学性,用词要极为准确,“大概”一词能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所以是恰当的。

C.这个词可用可不用,用了能起到一定作用,不用也不影响文章的表达。

D.“死海”得名的原因还没有充分的依据,用“大概”来表示推测,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

D

C

美林药品说明书

【美林药品名称】商品名:

美林

【美林性状】美林为橙色混悬液,味甜,有调味剂的芳香。

【美林适应症】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

也用于缓解儿童轻至中

【美林用法用量】口服。

12岁以下小儿用量见下表:

【美林不良反应】

(1)少数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胃烧灼感或轻度消化不良、胃肠道溃疡及出血、头晕、耳鸣、视力模糊、嗜睡、下肢水肿或体重骤增。

(2)罕见皮疹、过敏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支气管痉挛等。

【美林注意事项】

(1)美林为对症治疗药,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用于解热不得超过3天,症状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有下列情况患者慎用:

支气管哮喘、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

(3)下列情况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有消化性溃疡史、胃肠道出血、高血压。

(4)1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

(6)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7)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年龄(岁)体重(公斤)一次用量(毫升)次数1-310-154若持续疼痛或发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不超过4次。

4-616-2157-922-27810-1228-3210

(8)美林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美林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美林药物相互作用】

(1)美林与其他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同用时可增加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并可能导致溃疡。

(2)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以上说明书有删减,精准说明书请参看药品包装)

1.【美林注意事项】第7条“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改为“对美林过敏者慎用,过敏体质者禁用。

”可以吗?

为什么?

答案:

不可以。

“慎用”是谨慎使用,“禁用”是禁止使用。

原文中说的是对美林过敏者禁止使用,体质者禁止使用。

改换后就变为对美林过敏者谨慎使用,过敏体质者禁止使用。

与原文意思不符,违背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下列做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半夜,张小明体温39℃,妈妈倒出清澈如水的美林,喂小明。

B.陈琳感冒发热,吃了999复方抗感冒颗粒,又吃了美林。

C.王方身体发烧,早上七点半他喝了美林去上学,十二点回家喝了一次,下午五点到家又喝了一次,十点钟睡觉前又喝了一次。

D.李伟伟是个壮小子,才八个月大,就有21斤了。

有天发热了,妈妈心疼,喂了他4毫升的美林。

答案:

C

①“夜晚的天空为什么是黑的?

”同学们一定会说,因为夜空没有太阳照耀。

但是,无限的宇宙,充满了无数个恒星构成的星系,虽说夜晚没有大阳的照耀,可是那满天的星星,都是会发光发热的“太阳”呀。

一颗恒星的光芒的确很微弱,但是无数颗恒星的光芒合起来应该是无限的亮,夜空也应该处处是一片光明。

可事实上为什么是黑的呢?

  ②美国天文学家哈勃等人的观测发现,几乎所有的河外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即宇宙像正在充气的气球似的膨胀着,越来越大;距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远高我们而去的速度(即退行速度)越快。

星系退行使星系辐射到我们这里的光减弱;距离我们很远很远的河外星系,可能会以光速退行,以致发出的光传不到我们这里来。

因此,虽然宇宙是无限的,但光可以照到我们这里的天体数量是有限的。

只要那些有限的天体射到我们地球上的光比太阳少,地球上的日夜就取决于太阳。

要是宇宙没有膨胀.也就没有夜黑问题。

由此可见,夜黑是宇宙膨胀的结果。

  ③宇宙为什么会膨胀呢?

大爆炸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一个温度极高体积极小的原始火球,在距今大约200多亿年前,不知什么缘故,这个火球队发生了大爆炸,在大爆炸中诞生了“我们的宇宙”。

随着空间膨胀,温度降低,物质的密度也逐渐减小,原先的质子、中子等结合成氘、氦、锂等元素,后来又逐渐形成星系、星系团体等天体。

  ④宇宙早期时,星系碰撞、合并曾经是很普遍的现象。

那时宇宙刚刚开始膨胀,还比较小,比较拥挤,星系多如雨滴,大量小星系下雨般落到其他星系中,渐渐形成像我们银河系这样的星系。

宇宙好像一个在不断充气的带花点的气球,上面的各点彼此分离。

经过200亿年的“分离”才变成今天这个模样。

根据天文学家推测,我们的宇宙将来会有一天停止膨胀,然后转为收缩,直至收缩到大爆炸前的原始火球状态。

接下来会出现新的大爆炸,急剧暴长和膨胀。

这种循环可能不断地重复进行,宇宙处于这种来日振荡式的变化之中。

 1.用“|”给这篇短文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

 2.这篇短文的说明顺序是顺序。

 3.既然宇宙在膨胀,而我们肉眼能见到的许多星星(如启明星等)却始终是那样明亮,这些星星为什么没有“远离我们而去(退行)”?

  

 4.第②自然段中加点的“可能”能不能删除?

为什么?

  

 5.为什么说“要是宇宙没有膨胀,也就没有黑夜”?

  

 6.第④自然段中加点的“可能”与本段中“”一词相照应。

 

答案:

1.①②/③④

2.逻辑

 3.这些星星都不是河外星系(都是银河系的)

 4.“可能”表示不肯定语气,表明这种情况(星系以光速退行)只是推测。

若删除“可能”,就变成了肯定的判断,使表述不严密。

 5.如果宇宙没有膨胀,所有的河外星系都不会退行,它们辐射到地球的光就不会减弱,无数恒星的光芒会使夜空一片光明。

  6.推测。

梦幻视觉“水立方”

国家体育场——“鸟巢”以它充满阳刚之气的独特外形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而与它并肩而立的国家游泳中心,则以一种柔美风格,与“鸟巢”共同在北京城的北部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与“鸟巢”一样,国家游泳中心也有一个别具一格的名字:

水立方

(一)    在阳光下晶莹的水滴

“水立方”设计精妙,晶莹通透,具有梦幻般的独特的视觉效果。

它是—个177米乘177米,高31米的方形建筑。

看起来形状很随意的建筑立面遵循严格的几何规则,立面的不同形状有11种。

内层和外层都安装有充气的枕头,梦幻般的蓝色来自外面那个气枕的第一层薄膜,因为弯曲的表面反射阳光,使整个建筑的表面看起来像是阳光下晶莹的水滴。

而如果置身于“水立方”内部,感觉则会更奇妙,你会看到,那些气枕像海洋里的一个个水泡。

(二)    奇妙自洁不沾尘

“水立方”从材料到结构完全是一个创新的建筑,蕴涵着极高的科技含量。

外围采用新型的环保节能ETFE(聚四氟乙烯)膜材料,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ETFE应用工程。

ETFE项目经理詹姆斯先生说:

“它是一个双层ETFE系统,外面一层里面一层,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是第一个,是世界独一无二的。

”这种ETFE膜材料的质量只有同等大小玻璃的1%,韧性好,又能吸收更多的阳光,并且不会自燃。

另外,它们还有奇妙的自洁功能,不沾附尘土,风一吹,土就走了。

 

(三)    覆盖计划大量节水

拥有三个巨大游泳池的水立方,每小时蒸发掉的水就要超过一吨。

有没有可能避免这种浪费呢?

“水立方”的建设者们在设计之初就有过周全的考虑。

他们考虑在游泳池池不用的晚上用塑料布或其他材料将整个池水覆盖。

覆盖计划包括了整个“水立方”的比赛池、戏水大厅等,这样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水。

除此之外,“水立方”的另一个环保功能是收集和循环利用雨水,这是充分体现“水立方”科技、绿色设计理念的一个技术亮点。

落到水立方房顶上的雨水会汇集到建筑物下面的一个中心储蓄池中,这些被收集来的雨水将被循环利用。

 

1、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外围采用新型的环保节能ETFE(聚四氟乙烯)膜材料,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ETFE应用工程。

 

2、“水立方”的设计贯穿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在本文(三)中,这一理念具体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3、有人担心“水立方”的外层薄膜容易堆积灰尘,影响美观,请你根据选文内容对此作出回答。

 

答案:

1、不能删去。

“目前”从时间上进行限制,说明了“水立方”的“ETFE应用工程”,只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工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1]池水覆盖可减少水蒸发;[2]可收集和循环利用雨水。

3、“水立方”的外国采用新型的环保节能ETFE膜材料,有奇妙的自洁功能。

(或“它们不沾附尘土,风一吹,土就走了。

”)

 

神秘的运动常数

鸟儿在空中飞翔时,翅膀每分钟拍几次?

每次幅度有多大?

鱼儿在水里游动时,尾巴每分钟摆几回?

每回幅度又是多少?

这些问题看上去似乎没什么意义,难道空中的飞鸟和水里的游鱼不是完全自由的吗?

它们的运动不是完全无拘无束的吗?

答案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

看上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它们的运动似乎恰恰遵循着严格的规律。

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发现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常数,那就是它们的翅膀和尾巴的振动频率、振幅以及运动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是落在0.2-0.4之间。

比如,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蜂鸟,其双翅展开仅有10厘米左右,飞翔时振幅大约是20厘米。

蜂鸟的飞行速度非常快,大约能达到50米/秒。

而科学家们以往观察到的蜂鸟飞行时双翅震动频率在50—70赫兹之间,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蜂鸟的运动常数就落在0.2-0.4之间。

与蜂鸟形体相差悬殊的海豚也是科学家们观察的一个对象。

成年海豚的体长一般在3米左右,在大海里游动时,海豚尾巴摆动的振幅大约是1米,频率每分钟30次左右,游泳速度是每小时100公里。

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海豚的运动常数是0.3,也落在0.2-0.4之间。

这不仅仅是巧合,研究者们做了大量的试验,发现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这个神秘的常数。

事实上,只有当这一运动常数的值处于0.2-0.4之间,动物们才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

虽然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存在这个运动常数,它的值又为什么恰恰落在0.2-0.4之间,但这一神奇常数似乎像物理学中著名的光速不变原理那样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像光速一样神秘。

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出那些早已灭绝了的动物曾经具有怎样的运动速度。

甚至,不能排除,这一常数很可能对外星生物也同样适用。

很多科学家都表示:

“如果在其它星球上真的存在游水生物或飞行生物的话,我们相信,它们的运动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

此外,这一常数还能够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

比如说,一个翼长15厘米、翼振振幅为10厘米的机械间谍如果要做有效飞行的话,其最佳翼振频率应该是30次/秒左右。

目前美国军方已经着手研制类似于飞鸟的有翼飞行器,在配备上微型摄像机之后,这样的机械鸟将可能渗入敌方的任何机密要塞进行刺探。

当然,它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能够研制出体积更小,无孔不入的机械昆虫,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也为时不晚。

(据《科技之谜》罗声/编译)

1、第5段中加点的“不仅仅”“几乎”能不能去掉?

为什么?

(2分)

 

2、文章举蜂鸟、海豚的例子,意在说明什么?

(2分)

 

3、生物的“运动常数”在目前的科学研究中,具有怎样的用途?

(2分)

 

答案:

1.“不仅仅”说明不是唯一,而“几乎”说明不是全部,都是虚指,而非确指;如果去掉,则与事实不符,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要求。

2.说明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这两类不同动物的运动过程中都存在着这个神秘的常数。

3.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其曾经具有的运动速度;还能够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

 

①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

“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②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

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

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

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细胞没动用。

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③“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

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

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

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

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

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④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

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

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

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⑤“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

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

让我们大家养成勤于用脑的良好习惯吧。

 

 

1.第④段说明“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谈了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生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心理方面的,就是多用脑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这句话中的“几乎”能删去吗?

为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全文分为两个部分,请用“‖”划出。

 

① ② ③ ④ ⑤ 

答案:

1、促进其它肌体、器官保持活力;使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2、不能删去。

“几乎”表明并非全部,也有例外,删去后不能表达出这层意思。

 

3、①②③║④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