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分类复习题655.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3652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79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5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分类复习题65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55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分类复习题65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55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分类复习题65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55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分类复习题65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55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分类复习题65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55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分类复习题65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55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分类复习题65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55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分类复习题65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55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分类复习题65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55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分类复习题65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55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分类复习题65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55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分类复习题65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55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分类复习题65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55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分类复习题65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55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分类复习题65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55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分类复习题65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55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分类复习题65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55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分类复习题65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55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分类复习题65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55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分类复习题65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5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分类复习题655.docx

《55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分类复习题65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5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分类复习题655.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5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分类复习题655.docx

55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分类复习题655

第八章生物因素、种群和生物群落(附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五年高考题荟萃

2009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1.(09全国卷Ⅱ,5)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答案D

解析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属于捕食,菜粉蝶幼虫与蜜蜂采食的是油菜的不同部位,不构成竞争关系;细菌与噬菌体是寄生。

培养瓶中的两种绿藻构成竞争关系。

所以选D。

2.(09安徽卷,3)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

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答案C

解析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丰富、环境条件适宜;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下降,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第37天种群密度达到最大)有关,第1-37天,成虫数量成“S”型增长,所以C正确。

3.(09山东卷,6)如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

答案D

解析本题通过数学曲线图的形式反映了种群密度和存活率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具备能够从图示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依据曲线b,种群密度中等时存活率最大,故B正确。

曲线a表示的大型动物,由图可知,种群密度越大存活率越低,故而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所以A、C错误。

D项中种群密度越大,种群个体间竞争越剧烈,故而d点不是竞争最剧烈的点。

4.(09广东理基,50)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

年份(年)

1920

1925

1930

1935

1940

1945

1950

数量(百只)

130

200

398

990

1350

1290

1190

该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

A.1925年~1930年B.1930年~1935年

C.1940年~1945年D.1945年~1950年

答案B

解析种群变化率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1930年一1935年内种群变化率是(990-398)/(1935-1930)=118.4,1925年~1930年为14,1940年~1945年与1945年~1950年均为负值。

5.(09广东卷,1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答案B

解析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

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

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B项为种群密度,不属于空间特征。

6.(09海南卷,18)在自然状态下,某一桦树林中出现了云杉树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树林。

桦树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是

()

A.初生演替B.生物入侵C.生物进化D.种间竟争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7.(09江苏卷,27)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

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

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

(2)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

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

等级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高度(cm)

h≤10

10

30

100

h>300

数量(株)

120

62

32

16

6

根据表中数据,在答题卡上的坐标图中画出该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

(3)由表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4)研究表明,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

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关系。

答案

(1)迁地保护(易地保护)

(2)样方法柱形图见下图

(3)增长型

(4)捕食和互利共生(捕食和种间互助)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相关知识。

(1)由于从江西引进到中山植物园,远离原生长地进行的保护,所以称为迁地保护(易地保护);

(2)对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采用样方法,活动范围比加大的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3)从表中可以看出幼年个体比较多,老年个体少,中年个体在其中间,所以为增长型。

(4)鸟类吃红豆杉的种子,所以是捕食关系,鸟类又为种子传播提供便利,所以还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8.(09辽宁、宁夏卷,32)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身体,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理由是。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理由是。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他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

若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nKJ,则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KJ。

答案

(1)较强微小

(2)B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D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

(3)竞争捕食5n

解析

(1)土壤中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跳虫多栖息于潮湿隐蔽的场所,属于好氧型,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3)跳虫与甲螨都以酵母菌为食,所以为竞争.线虫以酵母菌为食,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关系,最高传递效率为20%,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nKJ,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n/20%=5nKJ。

2005-2008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1.(08广东理基)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的原(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C.群落的原(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

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答案D

2.(08海南生物)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

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C.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

答案C

3.(08广东生物)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

下列有关莬丝子和果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②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③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④共同生活,互惠互利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答案D

4.(08全国Ⅰ)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答案C

5.(08天津理综)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如下两组实验。

实验一:

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

实验二:

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

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

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

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

答案C

6.(08广东理基)水华是富营养化水体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从种群特征分析,水华属于

()

A.不规则波动B.不均匀分布

C.短期内暴长D.季节性消长

答案C

7.(08海南生物)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

答案B

8.(08上海生物)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

答案D

9.(08江苏生物)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C

10.(08上海生物)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

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

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答案A

11.(07全国理综Ⅰ)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

答案D

12.(07全国卷)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

答案C

13.(07江苏生物)下列关于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是农业害虫的共性

B.温暖地区的阔叶林多,而寒冷地区的针叶林多

C.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D.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具有综合性

答案A

14.(07全国Ⅱ理综)如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答案D

15.(07年宁夏理综)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

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D.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

答案B

16.(06广东生物)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分解的速率不同(如下表)。

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

温带草原

北方森林

冻原

分解达95%所需时间(年)

0.5

2

14

100

造成这种分解速率差异的非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B.微生物C.湿度D.温度

答案A

17.(06全国Ⅰ)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

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

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

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

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

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

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8.(07江苏生物)“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

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

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

的计算公式。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只/hm2。

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

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

答案

(1)N=Mn/m

(2)144高(3)8/9(或32/36)(4)2.5∶1

19.(07宁夏理综)同一品种的西瓜种植在非生物因素相同的两块土地上,但单位面积产量差别很大。

为了探究两块土地上产量不同的原因,请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要求只写出课题的题目)。

答案病虫害对西瓜产量影响的研究(本题答案有多种,只要合理就给分)

第二部分三年联考题汇编

2009年联考题

题组一

一、选择题

1.(09清远高三调研)图①表示某种鼠迁入新的环境后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在图②中能反映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答案B

2.(09侯集中学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物种进化的单位B.群落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C.种群是群落的构成单位D.种群内各种生物总是斗争激烈

答案D

3.(09江苏三校高三联考)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野外山坡上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他们也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

下列对所得数据分析错误的是(多选)()

地点

地点A(山脚)

地点B(山腰)

地点C(山顶)

地点

非生

物因素

地点A(山脚)

地点B(山腰)

地点C(山顶)

3

5

9

风速

蕨类

7

5

8

土壤湿度/%

48

35

15

灌木

15

4

2

土壤的有机质/%

6.5

3.8

2.5

松树

0

2

0

土壤深度/cm

>300

≈100

<15

落叶树

20

5

0

土壤氨量/mgkg-1

9.4

4.5

2.3

A.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是山脚(地点A)

B.如果遭遇山火,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原生演替

C.落叶树在地点C不能生长的原因是土壤深度浅、土壤湿度大

D.依据数据判断松树具有耐贫瘠、耐干旱、耐低温等特点

答案BCD

4.(09晋江四校高三联考)如果一个种群中存在着某一对等位基因,其频率分别是50%,一段时间后,比例变化为5%和95%。

据此进行以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种群很可能能进行有性生殖

B.该种群所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C.频率提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该种群中有95%个体表现出了更加适应环境的性状

答案D

5.(09泰州高三联考)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树林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C.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的主要原因是草本较低等

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答案B

6.(09泰州高三联考)右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

是便于空气流通

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70%的酒精溶液

答案C

7.(09泰州高三联考)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B.一个种群中的个体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是完全相同的

C.一个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D.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仍然可能发生改变

答案B

8.(09泰州高三联考)右图为有关种群增长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

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

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

D.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

没有表示出来

答案D

9.(09晋江四校高三联考)在对某地麻雀的种群调查中,第一次捕获了50只麻雀,将这些麻雀腿上套上标志环并放掉,数日后又捕获麻雀40只,其中有标记环的为5只。

请计算该地约有麻雀()

A.2000只B.400只C.200只D.500只

答案B

10.(09晋江四校高三联考)薇甘菊原产于中南美洲,后来入侵我省,它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致使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薇甘菊入侵是破坏我省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B.薇甘菊与被其覆盖的绿色植物间是竞争关系

  C.薇甘菊在原产地没有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薇甘菊泛滥是脱离原产地后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

答案B

11.(09晋江四校高三联考)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  )

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

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答案C

12.(09黄冈高三模拟)某生态净化技术处理污水的流程表明,工业、生活污水流入有大量微生物的全封闭预处理系统后,再经由水草、蚯蚓、草履虫、绿藻、微生物等构成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变成了清清的流水。

则预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的异化作用类型及主要作用分别是()

A.需氧型;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B.厌氧型;除去污水中的颗粒

C.兼氧型;使污水沉淀

D.厌氧型;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答案D

13.(09温州模拟)下列哪一项属于温度的生态效应()

A.仙人掌的叶转化为刺

B.植物群落随着高度的上升而发生变化

C.近海分布着蔚然可观的“海底森林”,分层分布着各色海藻

D.三七、人参只有在密林深层中才能生长得好

答案B

14.(09黄冈高三模拟)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

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

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者,N2为失败者

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

答案B

15.(09佛山高三质检)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植被分布状况是:

山麓热带雨林,山腰常绿阔叶林,上层温带针叶林,顶部高山草甸。

决定这种分布状况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阳光B.土壤C.温度D.水分

答案C

16.(09黄冈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营养、空间、气候和无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表示为:

Nt=N0λt

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

答案B

17.(09北京海淀测试)分析下列各项叙述,选择有关的非生物因素的字母选项,填入下面的括号中。

(1)决定山区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2)决定水中绿色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3)与大多数鱼类的洄游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4)柽柳有十分发达的根系和很小的鳞片状叶,与此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5)影响哺乳动物换毛及鸟类换羽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分D.空气

E.土壤的理化特征

答案

(1)B

(2)A(3)B(4)C(5)A

二、非选择题

18.(09佛山高三质检)下图表示某物种迁移到一个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1)从曲线的走势来看,该种群刚迁入时,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增长时期,曲线呈现出近似的增长;当种群数量越来越多,由于有限,曲线呈现出增长;最后曲线呈现出有规律的。

(2)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大约对应于图中的哪个点?

(3)该物种的进入可能会对当地其他生物的K值产生影响,说出一种影响并加以解释。

(4)在生物圈中,人口的K值是有限的。

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环境会产生沉重的压力,为此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答案

(1)J型(或指数)资源和空间S型(对数)波动

(2)b

(3)有多种可能,答出一种即可,只要原因与结论相符,均可给分。

如:

与其他生物竞争

资源和空间,因而使其他生物的K值降低;或为其他生物提供了资源和空间,因而使其他生物的K值升高;或对其他生物的资源和空间影响不大,因而基本不影响其他生物的K值。

(4)控制人口增长,加大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力度(可笼统,也可具体地回答)

19.(09华中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课外小组同学发现生长在向光处的蒲公英的叶片较大,叶缘缺刻小,大多数近于全缘(称为阳生叶),而生长在荫蔽处的蒲公英的叶片较小,叶缘缺刻大,大多数呈锯齿状(称为阴生叶)。

他们想进一步探究环境和遗传因素对蒲公英叶形的影响(提示:

切取蒲公英的直根,可进行无性繁殖);于是同学们提出如下三种假设:

a.蒲公英的叶形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b.蒲公英的叶形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c.蒲公英的叶形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请分析后回答:

(1)你打算探究的假设是。

(从a、b、c项中选择)

(2)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3)如果该假设成立,那么实验结果为。

答案

(1)从a、b、c项中选择一项

(2)取向阳处的蒲公英的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