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下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9368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一下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一下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一下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一下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一下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一下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一下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一下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一下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一下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一下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一下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一下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一下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一下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一下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4.docx

《北师大版一下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一下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4.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一下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4.docx

北师大版一下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4

整理与复习。

(教材第44页的内容) 

1.通过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对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熟练的程度。

重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课件。

师:

时间过得真快啊,半个学期过去了,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

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

学生可能回答:

•我学会数100以内的数。

•我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学会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我学会了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怎样又快又准地完成计算呢?

•怎样正确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师:

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

对于你们的问题,咱们结合具体事例大家一起来解决吧!

【设计意图:

作为一节阶段性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1.比一比。

(出示教材第44页情境图一课件)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

瞧,精彩的杂技表演开始了。

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1:

正在表演的是小猫和小象,它们在表演顶盘子。

生2:

小象顶着15个盘子,小猫顶着6个盘子。

师:

小猫比小象少顶几个盘子?

你能画图说明你的想法吗?

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并了解学生解答情况。

组织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我用15个圆形表示小象顶的15个盘子,下面一行我用6个三角形表示小猫顶的6个盘子,这样一比,发现小猫比小象少顶了9个盘子。

可以列式为15-6=9(个)。

•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画的图形不一样。

我先画了15根小棒表示小象顶的15个盘子,然后从里面划去小猫顶的6个盘子,剩下的9个盘子就是小猫比小象少顶的9个盘子,也可以说是小象比小猫多顶了9个盘子。

……

师:

同学们讲得都很好,虽然画的图形不同,但是并不影响大家分析题意解决问题。

可见画图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到画图的价值,进而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画图分析。

2.连一连。

(出示教材第44页情境图二课件)

师:

精彩的顶盘子表演结束了,现在上场的是小猴骑车。

你看,小松鼠、小狗和小兔子看的多起劲啊?

你能想象一下它们分别看到了什么吗?

生1:

小松鼠看到的应该是小猴的背影,因为小松鼠在小猴的后面。

生2:

小狗看到的应该是小猴的侧面,因为小狗就站在小猴的旁边。

生3:

小兔子看到的应该是小猴的前面,因为它们是面对面站着的,所以小兔子看到了小猴的正面。

师:

同学们说得真棒!

还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根据刚才的回答,我们来连线吧!

学生连线,教师巡视指导仍有困难的学生,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

在活动中不仅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3.说一说。

师:

对于表现非常好的同学,我们给他打分的时候可以给100分吗?

(可以)

师:

你能不能换个说法表示100呢?

生1:

10个十是100。

生2:

比99多1是100。

生3:

2个50是100。

生4:

100个一是100。

……

师:

同学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告诉老师这个数是100。

现在请大家在小组里找一个比20大的数,像刚才这样说一说。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适时给出评价。

【设计意图:

进一步巩固数的组成的相关知识,促使学生掌握知识间的横向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4.拼一拼。

(出示教材第44页情境图四课件)

师:

瞧,你能看出拼的是什么图形吗?

用到了哪些图形?

生:

是一座房子。

用到了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师:

拿出你的七巧板,看能拼出几种长方形?

学生小组合作拼图,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展示,对拼出长方形的同学予以表扬。

【设计意图: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能力的提高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

师: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总结真好,知道了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计算也更加熟练了。

想想你还有哪些进步?

有哪些疑问?

下节课我们继续。

  整理与复习

  比一比(计算)        连一连(观察物体)

  说一说(100以内的数)拼一拼(认识图形)

A类

教材第46页第3题。

(考查知识点:

20以内的计算;能力要求:

正确熟练的进行20以内的计算。

B类

教材第47页第9题。

(考查知识点:

有趣的图形;能力要求:

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并会拼简单的图形。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2 12 8 8 9 12 8 11 8 7 5 9

B类:

整理与复习。

(教材第45~48页的内容)

1.通过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对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熟练的程度。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用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

通过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对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难点:

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件。

师:

同学们,看看这几个同学在激烈地讨论什么呢?

我们也一起参加吧!

(出示教材第45页情境图一课件)

学生可能回答:

•他们在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

•他们在说自己印象最深的数。

•他们在说自己表现好的方面。

•他们在说自己的进步。

•他们在聊天,说自己感到高兴的事。

……

师:

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呢。

这说明你们在成长,这些成绩都是大家的成长足迹,只要我们每天都努力,相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取得的成绩,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高,能激发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因此引入新课借助了情景图让学生参与讨论,鼓舞学生学习劲头。

1.提出的问题。

师:

同学们,虽然我们有些进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要记住“学无止境”,意思就是说学习是学不完的、是不能停止的。

想想我们还有没有解决的问题吗?

你有哪些疑问呢?

记录下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慢慢找答案。

师:

看看这些同学的疑问,你是怎么想的?

(出示教材第45页情境图二课件)

学生可能回答:

•我也不知道七巧板为什么没有长方形。

•生活中的数应该很多很多,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完。

•我从中知道了还有负数,但是也不知道该怎么写。

•我觉得站得稳的都是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站不稳,最主要的原因是立体图形是多个面的,所以能站稳,平面图形只有一个面,没法站住。

师:

说得真好,这些问题如果现在你还没有找到答案,那就要努力学习,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一个一个攻破这些难题。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思考,为后期学习注入动力。

2.解决问题。

师:

不明白的问题先记录下来,日后逐渐解决,现在我们来一起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

(出示教材第48页第14题课件)

师:

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会回答:

•有7棵松树。

•有13棵柏树。

•有16棵杨树。

•柳树的棵数和杨树的差不多。

……

师:

你觉得柳树可能有多少棵呢?

42棵?

81棵?

还是15棵?

生:

当然是15棵。

因为只有15棵跟杨树的棵数16棵最接近。

师:

说得很好。

请大家列式计算“柏树比松树多多少棵?

生:

13-7=6(棵)

师: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订正。

师:

如果我们再种一些槐树,你想种多少?

结果松树与槐树相比,谁多?

多多少棵?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道理正确即可。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为了应用,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领悟“学以致用”的道理。

师:

同学们真是长大了,知道了自己的成功之处,更难能可贵的是发现了自己不懂的问题,确定了自己今后要努力学习攻克这些难题,加油哟。

  整理与复习

     成长的足迹:

        问题:

       我学会了……       七巧板中为什么没有长方形?

负数是比0还小吗?

要这样的数有什么用?

A类

(考查知识点:

20以内的加减法;能力要求:

能看懂题意列式并正确计算。

B类

数一数,算一算。

(考查知识点:

数数和比较数的大小;能力要求:

能正确的数数并比较数的大小。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2-9=3(棵)   

B类:

13个苹果比9个小朋友多,所以够了。

教材习题

第46页“巩固应用”

1.13 5 9 8 做法略

2.8 画一画略

3.2 12 8 8 9 12 8 11 8 7 5 9

4.12 9 3 13 6 7 7 6 9 11 9 11

5.16-7=9(个) 7+9=16(个)

6.(答案不唯一)猫的寿命比狗的寿命长多少年?

15-9=6(年)

7.

8.小女孩儿看到的是第一幅图(车的前面)。

小男孩儿看到的是第二幅图(车的侧面)。

9.略

10.

(1)5+12=17(下)

(2)12-5=7(下)

(3)12-7=5(下)

11.

12.45个

13.< > = < < > > >

14.柳树可能有15棵。

(1)13-7=6(棵)

(2)(答案不唯一)杨树比松树多多少棵?

16-7=9(棵)

(3)(答案不唯一)我们又种了10棵槐树。

10-7=3(棵)

松树与槐树相比,槐树多,多3棵。

(一)数数和估计数量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17页,数数和估计数量。

教学目标

1.经历由数实物的个数到口头数数的过程,感受100的数量是多少。

能够正确数练的数100以内的数。

2.经历估计数量多少和用不同方法数的过程。

3.能用不同的方法数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习惯。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活儿成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

能够正确数练的数100以内的数,能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扣子、花生

学生准备:

扣子、花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数扣子

师:

孩子们,您的衣服上都有扣子吗?

生:

师:

服装厂的师傅要把扣子分给每个工人钉衣服,每天每人钉1袋,大约100个,应该怎么分?

同学们帮师傅分一分好吗?

同组同学议论议论。

哪组想出了比较好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探索新知

小组汇报:

1、先抓一把扣子,数数看有多少个,如有50个,那么两把大约就是100个。

每个工人分给两把。

2、还可以数出100个扣子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重量,分给工人们。

师:

同学们想的非常好。

这节课我们就数扣子。

板书“数一数”

设计意图: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让学生帮师傅分扣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

数扣子(或花生)按照同学们说的,我们先帮师傅数一数扣子。

好吗?

比一比谁数的又快又好!

生:

陆续完成此项任务?

师:

我发现有的同学数的特别快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呢?

生:

老师我是2个2个数的

我是5个5个数的

我是10个10个数的

师:

同学们真棒!

找到了数数的简便方法,那么现在你可以选择一种喜欢的简便方法,看看能不能比刚才数的快。

生:

比刚才快了!

师:

现在用你的手去抓一把扣子,看看你一直手能抓多少个扣子?

生:

50个!

师:

那么两只手大概能抓多少个扣子呢?

请你估计一下吧。

设计意图:

让学生数,学生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5个5个的数,还可以10个10个的数(不让学生用线穿扣子)学生可以动脑去思考怎样数简单就怎样数,不限制学生数数的方法。

师小结:

我们在数数的时候可以1个1个的数,2个2个的数,5个5个的数,10个10个的数。

巩固新知:

完成课本15页练习

小组学习:

估计一把有多少扣子(或黄豆)同学们你们先抓一把扣子,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再数一数向小组汇报。

师:

哪个小组汇报你们估计的数和数出来的数各是多少?

师:

把扣子放回去再把抓一把扣子估计一下有多少个,然后再数一数。

在小组说一说。

设计意图:

让学生抓两次进行估计个数、目的是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有根据地进行估计。

达标反馈

习题;1

(一)基础训练

【口算】

14-9=15-8=16-7=18-9=

11-2=12-3=15-6=11-5=

2.在日常生活中哪里见过100以内的数?

3.用不同方法数100以内的数。

(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

4.29、39、49、59…………后该数几十呢?

5.估计本校一年级大概有多少学生。

答案:

1.5797

9996

2.门牌号、公交站牌、菜单价格等

3.1.2.3.4.5.6.7........100

2.4.6.8.10...........100

4.200人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讲出还不懂的问题,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改进学习方法找到依据。

布置作业;

1.写出5个个位上是3的数。

()、()、()、()、()

2.一个一个地数,把79前面的一个数和后面的两个数写出来。

  

(   )、79、(   )、(   )

 3.10个10个地数,把80前面的两个数和后面的两个数写出来。

(   )、(   )、80、(   )、(   ) 

4.和37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5.69和71中间的数是(     )。

答案:

1.13、23、33、43、53、63

2.78、80、81

3.60、70、90、100

4.36、38

5.70

板书设计

数数和估计数量

1.1--100

2.不同方法数数

两个两个数2.4.6.8.10

五个五个的数5.10.15.20

十个十个的数10.20.30.40.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1.在比赛数扣子的环节,孩子们的热情十分高涨。

想出了很多数数的方法,在一次次的数数实践当中,探索出最适合自己的数数方法。

2.在估计两个手能抓多少扣子的环节中,有的孩子手小有的孩子手大。

孩子们能根据收的大小来估计出抓扣子数量的多少。

(二)教学资源

1、在8、10、25、62、79、86这些数中,其中最接近80的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最大的数是(   )。

2、比7大比14小的两位数有:

(                )。

   

3、比12大,又比17小的数有(                   )

4、找规律写数。

(1)()()78()()()()83()()

(2)5()()20()()()

(3)1929()()59()()()()

答案:

1.79、10、86

2.10、11、12、13

3.13、14、15、16

4.

(1)76777879808182838485

(2)5101520253035

(3)192939495969798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