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3815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2017届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谈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国学刍议

陆振岳

对儒学在我国学术文化中的位置,要作恰当的估计。

可以肯定,儒学不等于“国学”。

我国的远古文化,就不能归于儒学。

有人说,国学以儒学为中心,这也不能令人信从。

在先秦诸子里,家数很多,即使是在司马谈所论的六家、《汉书·艺文志》记述的十家中,儒家只是其中之一。

儒学尽管在先秦成为显学,却不是至高无上的。

道家、墨家、法家对孔子的批评就不少。

撇开宗派的成见,不无合理的因素。

至于老子用道阐发的宇宙论,远非孔子所能及。

《墨子》里关于数学、物理学、工艺学的发明,也是儒家所无。

这是人所共知的。

孔子不仅在父母之邦的鲁国终究没能够施展其抱负,而且周游卫、宋、陈、蔡等地,也没有受到重用,而齐桓公称霸诸侯、一匡天下,就是由于任用了被孔子斥为“不知礼”的管仲。

秦国称霸西戎,开始于孝公信用商鞅,实行变法。

始皇统一六国,儒生虽被立为博士,但最终因“以古非今”的罪名而横遭惨祸。

刘邦开始也极轻视儒者,拿儒冠当溺器,骂郦食其是“竖儒”,讨厌陆贾称说《诗》《书》,只是因叔孙通替他制定朝仪,感到做皇帝的尊严、可贵,而后才较多地任用儒生。

刘恒、刘启主张无为而治,窦太后崇黄老之术,出现了史称的“文景之治”。

司马谈在武帝初年写成的《论六家要旨》,抑儒而扬道。

他说,“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

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徙,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

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史记·太史公自序》)司马谈所处正是崇道的年代,对道家难免溢美。

可是,班固据刘歆《七略》祖本撰《汉书·艺文志》,已是崇儒之世,《汉书·艺文志》中所论十家,都列长短,儒家也不例外。

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渐渐地使儒学的地位得到抬高。

以儒学为统治思想,目的在于强化汉家的统治。

应当注意的有两点:

一是独尊儒术,乃是统治者运用超学术文化的权力造成的。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所以,有人竟然把孔子说成是有帝王的道德又有帝王的才干却没有帝王命运的“素王”;是黑帝的儿子,当称“玄圣”;把《六经》的著作权统统划归孔子,并且制造出为汉制作的神话来。

显而易见,这绝不是孔子的本来面目。

二是儒学的独尊地位,2000多年来,只是在统一的王朝为着维护和巩固他们的统治时才需要,并不是始终如一地反映在一切时期。

历史呈现的迹象表明:

儒学的盛衰,与统治者的是否有力地加以倡导密切相关。

而当一个王朝到了再不能统治下去的时候,儒学是毫无作为的。

所以,当这样的统治行将崩溃的时候,儒学的地位也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动摇。

正因如此,在我国旧民主革命胜利后,儒学的那种官方哲学的地位也就没有恢复的可能了。

当然,这样并不是否定儒学的价值。

从孔子到孟子、荀子、董仲舒以及宋明理学家,他们在学术文化的多种领域中均表现了大智大慧,给人以启迪。

在他们留下的遗产中,蕴藏着可开发的丰富资源,其中有的早已渗入我国各民族首先是汉民族人民的共同心理,如“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博学”“知耻”“义然后取”“孝亲”“尊长”等等,其作用是积极的;还有反映人民利益的言论,如“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黎民不饥不寒”“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如此等等,无疑是可贵的。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即使是在司马谈所论的六家、《汉书·艺文志》记述的十家中,儒家也只是其中之一,并非至高无上。

B.老子用道阐发宇宙论,《墨子》记载了多种发明,而儒家“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导致道家、墨家、法家对儒家的批评。

C.齐桓公任用了法家的管仲而称霸诸侯,秦孝公信用主张变法的商鞅称霸西戎,这些说明儒学在富国强兵方面有一定的短处。

D.孔子在鲁国、卫国、蔡国等地没能够施展其抱负,儒冠被刘邦当作溺器,儒学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地位才得到提高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学的要旨之一是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

叔孙通替汉高祖制定朝仪后,儒生才较多地登上政治舞台。

B.汉武帝时儒学地位得到提高,孔子竟被称为素王。

《六经》的著作权本不是孔子却被划归孔子,这是某些人为了抬高孔子的地位而做的。

C.一个王朝兴盛,儒学便跟着兴盛,王朝行将崩溃,儒学的地位也发生了动摇,可见儒学的盛衰与王朝的兴衰密切相关。

D.以儒学为统治思想,有利于强化王朝的统治,因此统治者把儒学奉为官方哲学,但旧民主革命胜利后儒学丧失了原有的地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蕴含着大智大慧的儒学,经过孟子、荀子、董仲舒以及宋明理学的阐发和丰富,成为传统文化领域中的宝藏。

B.道家采儒墨思想之精华,撮名法之要,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一度为统治阶级所推崇,可见道家在百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C.“忧乐天下、博学知耻、清静无为、孝亲尊长”这些儒学的思想早已渗入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心里,影响了无数炎黄子孙。

D.儒学在我国学术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虽然不能等同于国学,但也是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在文化史上熠熠生辉。

(2)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陈忠实自述人生路

陈忠实

①我生长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听说我的老爷(父亲的爷爷)曾经是私塾先生,而我的父亲已经是一个纯粹的农民,是村子里头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打算盘也能提起毛笔写字的农民。

  ②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入学,1962年高中毕业回乡,之后作过乡村学校的民办教师、乡和区的干部,整整16年。

对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的了解,是这段生活给予我的。

1978年秋天,我调入西安郊区文化馆。

我再三地审视自己,还是决定离开基层行政部门转入文化单位,去读书、去反省以便皈依文学。

1982年冬天,我调到省作协专业创作组。

在取得对时间的完全支配权之后,我决定干脆归老家,彻底清静下来,去读书,去回嚼20年里在乡村基层工作的生活积蓄,去写属于自己的小说。

  ③我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文学作品,尚不知世间有“作家”和“小说”。

上初中时我阅读的头一本小说是《三里湾》,这也是我平生阅读的第一本小说。

赵树理对我来说是陌生的,而三里湾的农民和农村生活对我来说却是再熟识不过的。

这本书把我有关农村的生活记忆复活了,也是我第一次验证了自己关于乡村、关于农民的印象和体验,如同看到自己和熟识的乡邻旧生活的照片。

我随之把赵树理已经出版的小说全部借来阅读了。

也就在阅读赵树理小说的浓厚兴趣里,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篇小说《桃园风波》,是在初中二年级的一次自选题作文课上写下的。

  ④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我的兴趣就不仅仅局限于验证自己的生活印象了。

一本本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幅幅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画卷……所有这些震撼人心的书籍,使我的眼睛摆脱开家乡灞河川道那条狭窄的天地,了解到在黄土高原的夹缝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父亲自幼对我的教诲,比如说人要忠诚老实啦,本分啦,勤俭啦,就不再具有权威的力量。

我尊重人的这些美德和规范,却更崇尚一种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一种为事业、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忍不拔和无所畏惧的品质。

  ⑤父亲对我的要求很实际,要我念点儿书,识得字儿就行了,他劝我做个农民,回乡种庄稼。

开始我听信他的话,后来就觉得让我挖一辈子土粪而只求得一碗饱饭,我的一生的年华就算虚度了。

我不能过那种只求温饱而无理想追求的猪一样的生活。

大约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想搞文学创作的理想就基本形成了。

  ⑥而我面对的现实是:

高考落第。

我们村子里第一个高中毕业生回乡当农民,成为一个念书无用的活标本,很使一些供给孩子读书的人心里绽了劲儿。

我的压力又添了许多。

在这种别无选择的状况下,我选择了一条文学创作的路,这实际上无异于冒险。

我阅读过中外一些作家成长道路的文章,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在文学上有建树的人当中,幸运儿比不幸的人要少得多。

要想比常人多有建树,多有成就,首先要比常人付出多倍的劳动,要忍受难以忍受的艰辛甚至是痛苦的折磨。

有了这种从旁人身上得到的生活经验,我比较切实地确定了自己的道路,消除了过去太多的轻易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这就是静下心来,努力自修。

  ⑦我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程,自学四年,练习基本功,争取四年后发表第一篇作品,就算在“我的大学”领到毕业证了。

我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作品了。

当然,我忍受过许多在我的孩子这一代人难以理解的艰难和痛苦,包括饥饿以及比鼓励要更多的嘲讽,甚至意料不到的折磨与打击。

  ⑧我在爱上文学的同时,就知道了人类存在着凡人与天才的极大差别。

这个天才搅和得我十分矛盾而又痛苦,每一次接到退稿信的第一反应,就是越来越清楚地确信自己属于非天才类型。

尤其想到刘绍棠戴着红领巾时就蜚声文坛的难以理解的事实,我甚至悲哀起来了。

我用鲁迅先生“天才即勤奋”的哲理与自己头脑中那个威胁极大的天才的魔影相抗衡,而终于坚持不辍。

如果鲁迅先生不是欺骗,我愿意付出世界上最勤奋的人所能付出的全部苦心和苦力,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陈忠实曾凭《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等。

在《白鹿原》的开头,他用一页纸的篇幅写下了巴尔扎克的一句话: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他指出,《白鹿原》的灵魂就是中国人从帝制之下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个精神剥离的过程,剥去腐朽,滋长新生。

  (蒋肖斌《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去世带走“一个民族的秘史”》) 

  ②关于《白鹿原》的写作,陈忠实写过一本《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创作手记》的小册子。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源自作家海明威。

陈忠实说:

“这句话很准确,可以说把作家的个性化追求一语道破了。

  (摘自2012.09.21《新华每日电讯》)

4.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陈忠实阅读的头一本小说《三里湾》复活了陈忠实有关农村的生活记忆,使他了解到在黄土高原的夹缝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B.陈忠实在阅读赵树理小说的浓厚兴趣的驱动下,在初中二年级写下了平生的第一篇小说《桃园风波》,从此萌发了想搞文学创作的理想。

C.在追逐文学理想的过程中,赵树理、海明威、巴尔扎克、刘绍棠等中外名家的创作及其主张都对陈忠实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D.陈忠实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了作品,这超出了他之前对自己的预期,是他不断忍受痛苦,克服折磨与打击,静心自修而取得的成绩。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为了更好地进行文学创作,陈忠实用了整整16年的时间在基层了解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并在再三思考下放弃了省作协的工作,回到老家静心创作。

B.赵树理对小学阶段没有读过小说的陈忠实来说是陌生的,但《三里湾》展示的农民和农村生活对陈忠实来说却非常熟悉,这使他验证了自己关于乡村和农民的印象、体验。

C.陈忠实认为“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一语道破了作家的个性化追求,他写《白鹿原》目的是要表现中国人从帝制之下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个精神剥离的过程。

  

D.陈忠实为自己不是天才而痛苦,同时又以鲁迅的话来自勉,最终凭借勤奋努力和坚持不辍创作出了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著作《白鹿原》。

E.这篇传记夹叙夹议,写生平与写人生思考二者交融,字里行间充溢着深沉的感喟;语言风格朴实厚重,感情真挚而深沉,警语迭出。

   

6.为了实现理想,陈忠实是如何直面现实中的种种困境的?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分)

(3)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⑴四个人围着方桌坐定,孝武动手给每人盅里斟下酒,白嘉轩佝偻着腰站起来,刚开口叫了一声“三哥”,突然涕泪俱下,哽咽不住。

鹿三①惊讶地侧头瞅着不知该说什么好。

孝武孝义也默默凝坐着。

白嘉轩说:

“三哥,我这一生遭了多少罪呀……”随之说道:

“我有话要给孝武孝义说,三哥你陪着我。

我想把那个钱匣匣儿的故经念给后人听。

⑵这是白家的一个传久不衰的故经。

虽然平淡无奇却被尊为家规,由谢世的家主儿严肃认真地传给下一辈人,尤其是即将接任的新的家主儿。

那是一只只有入口没有出口的槐木匣子,做工粗糙,不能摆饰陈列也无法让人观赏。

⑶由白嘉轩推大约六代的祖宗里头,继任的家主儿在三年守孝期间变成了一个五毒俱全的败家子,孝期未满就把土地牲畜房屋踢净尽了,还把两个妹妹的聘礼挥霍光净。

母亲气死了,请不起乐人买不起棺材穿不上三件寿衣,只凑合着买了两张苇席埋了。

这个恬不知羞的败家子竟然厚着脸皮吹牛说:

“白鹿村再有钱的人再大的财东,没见谁给他先人装个双层枋吧?

我给俺妈用的是双层子寿材……”村人一想也对,两张苇席裹了双层……就回给他一句顺口溜:

白家老大埋他爸,能闹多大算多大;白家老大埋他妈,能瞎尽管瞎。

这个败家子领着老婆孩子出门要饭去了,再没有回来。

⑷亲自经历这个拨锅倒灶痛苦过程的老二,默默地去给村里一些家道殷实的人家割草挑水混饭吃,没有事做的时候就接受村人乡邻一碗粥一个馍的施舍。

这个默默不语的孩子长大了,就弄下一个木模一只石锤去打土坯了,早出夜归,和村里人几乎断了见面的机会。

他从不串门更不要说闲游浪逛,晚上就躺在那间仅可容身的灶房里歇息,有人发现过他在念书。

这间灶房是被激怒的族人和近门子人出面干预的结果,败家子老大才留下这一间灶屋没有卖掉,使他有一索立足之地。

⑸他搜罗到一块槐木板,借来了木匠的锯子刨子和凿子,割制成一只小小的木匣儿,上头刻凿下一道筷头儿宽的缝口,整个匣子的六面全都用木卯嵌死了。

他每天晚上回来,把打土坯挣下的铜子麻钱塞进缝口,然后枕着匣子睡觉。

三年以后,他用凿子拆下匣底,把一堆铜元和麻钱码齐数清,一下子就买回来一亩一分二厘水地,那是一块天字地。

白鹿村的人这个时候才瞪大眼睛,瞅着那个无异于哑巴的老二身上条条缕缕的破衫烂裤。

没二年,他用自己的臵买下的土地上收获的第一料新麦蒸成雪白馍馍,给白鹿村每一家每一户都送去两个,回报他们在他处身绝境的幼年时期的馈赠之恩。

这个有心数儿的孩子当时每接受一碗粥一个馍,都在灶屋土墙上刻写下了赐舍者的姓名,诸如五婆三婶七嫂二姑四姐等等。

已经成年的他在实行回报时,坚决冲破了当初记帐时的原本企图,给每一家乡党不管当时给予还是未给予他施舍的人家一律送上两个馍馍,结果使那些来施舍过他的人更加感动以至羞愧。

又两年,他再次撬开匣底,在祖传的留给他的那一半庄稼地上盖起了两间屋。

又一年,他给自己娶回来一房媳妇……

⑹再后来的事无须赘述,倒是这个老二本人的一些怪癖流传不衰。

他娶媳妇的第二天到丈人家回来,一进门就脱下新衣服,穿上原先那身条条缕缕的破衫烂裤和踏断了后跟的烂鞋,媳妇说:

“你还穿这——”老二说:

“这咋?

这叫金不换。

⑺直到他死,尽管土地牲畜房屋已发展到哥哥败家之前的景况,被卖掉的那一半庄稼用高过原价三倍的价钱再赎买回来,如愿以偿盖起三间厅房,他仍然是一身补丁摞着补丁的衣裤。

⑻白家老大败家和老二兴业发家的故事最后凝练为一个有进口无出口的木匣儿,被村村寨寨一代一代富的穷的庄稼人咀嚼着品味着删改着充实着传给自己的后代……

⑼“我看咱家只差一步就闹到重用木匣子的地步咧!

”白嘉轩喝了几盅酒,感慨起来,“你们看看孝文是不是那个败家子老大?

是!

只是我还活着,孝武也长大了,才没给他踢踏到那一步……像他那号败家子,早饿死了早让人眼目清闲……

⑽孝武哇!

今黑我就把这匣子交给你,当然用不看拿它攒钱,你常看看它就不会迷住心窍。

”听到木匣子的故经,鹿三却顿然想起进山背粮的故事来……

⑾鹿三准备去背粮,要走的当儿,白嘉轩说:

“三哥,让孝武孝义跟你一搭去。

”鹿三转过身笑着问:

“财主家也叫娃去背粮,你不怕惹人笑话?

”白嘉轩说:

“谁爱笑由谁笑去。

”鹿三认真说:

“孝武去行孝义去怕不行,娃太小,甭说背粮食光是跑路怕也跑不下来,来回好几百里哩!

”白嘉轩冷冷他说:

“要是从场里把粮袋子挪到屋里,我就不让他去了,就是图了这个远!

让他跟你跑一趟有好处……”

⑿因为带着两个孩子,五天的路程走了七天才回到白鹿村。

傍晚时分,孝武孝义在村口和鹿三分手后走进街门,孝义扑通坐到地上起不来了。

白嘉轩却幸灾乐祸似的笑说:

“这回把碎息娃子跑美咧!

这回碎息娃子就明白啥叫个粮食咯……”

⒀想到这里,鹿三说:

“孝文要是心里有这匣子就好了咧!

⒁孝武接过匣子庄重而又激动起来:

“爸,我明年春上就把门房盖起来。

”白嘉轩说:

“你把门房盖起来,就把你的名字刻到墙上,把孝文卖房的年月也刻上,这话我再不说二遍……”

(节选自陈忠实《白鹿原》,有删减)

注:

①鹿三,白嘉轩的长工兼好友。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的开篇借助凝练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交代了白嘉轩一生历经苦难,心性刚强的他,打算用钱匣匣的故经教育两个孩子,堪称用心良苦。

B.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回忆先祖故事,用强烈鲜明的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写了自家祖上老大败家,老二兴家的故事始末,发人深省。

C.文中“老二”少年时记下赐舍者的名字,是不愿意占人便宜,也是希望将来有能力时偿还报答帮助过自己的人。

D.白嘉轩让孝武随鹿三进山去背粮,来回几百里,以致回村后孝武累倒在地上,除去为了挣些钱补贴家用外,更是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

E.小说的叙事语言朴实无华,功力十足,运用地方语言,富有口语化特征,极大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

8.请简要概括并分析“老二”这一人物形象。

(4分)

9.白家的故事凝练成“钱匣匣”,试分析白嘉轩把“钱匣匣”传给孝武前后的心理变化。

你认为当今时代“钱匣匣”蕴含的精神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请简述你的理由。

(6分)

2、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孙惠蔚,武邑武遂人也。

年十五,粗通《诗》、《书》及《孝经》、《论语》。

十八,师董道季讲《易》。

十九,师程玄读《礼经》及“春秋三传”。

周流儒肆,有名于冀方。

太和初,郡举孝廉,对策于中书省。

时中书监高闾因相谈荐,俄为中书博士,转皇宗博士。

秘书令李彪,自以才辩,立难于其前,闾命惠蔚与彪抗论,彪不能屈。

黄门侍郎张彝,常与游处,每表疏论事,多参访焉。

十七年,孝文南征,上议告类之礼。

及太师冯熙薨,惠蔚监其丧礼。

上书,令熙未冠之子,皆服成人服。

惠蔚与李彪以儒学相知,及彪位至尚书,惠蔚仍太庙令。

孝文曾从容言曰:

“道固(李彪字道固)既登龙门,而惠蔚犹沉涓浍【注】,朕常以为负矣。

”虽久滞小官,深体通塞,无孜孜之望,儒者以是尚焉。

二十二年,侍读东宫。

先是,七庙以平文为太祖。

孝文议定祖宗,以道武为太祖。

祖宗虽定,然昭穆未改。

及孝文崩,将祔神主于庙。

侍中崔光兼太常卿以太祖既改昭穆以次而易兼御史中尉黄门侍郎邢峦以为太祖虽改昭穆仍不应易乃立弹草欲按奏光光谓惠蔚曰:

“此乃礼也,而执法欲见弹劾,思获助于硕学。

”惠蔚曰:

“此深得礼变。

”寻为书以与光,赞明其事。

光以惠蔚书呈宰辅,乃召惠蔚与峦庭议得失。

尚书令王肃又助峦,而峦理终屈,弹事遂寝。

惠蔚既入东观,见典籍未周。

及阅旧典,先无定目,新故杂糅,首尾不全,有者累帙数十,无者旷年不写。

或篇第剥落,始末沦残,或文坏字误,谬烂相属。

卷目虽多,全定者少。

请依前丞卢昶所撰《甲乙新录》,其省先无本者,广加推寻,搜求令足。

求令四门博士及在京儒生四十人,在秘书省专精校考,参定字义。

诏许之。

卒于官,赠瀛州刺史,谥曰戴。

(选自《北史·列传第六十九》,有删改)

[注]涓浍:

小水流,小河。

喻低微的地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侍中崔光兼太常卿/以太祖既改/昭穆以次而易/兼御史中尉黄门侍郎邢峦/以为太祖虽改/昭穆仍不应/易乃立弹草/欲按奏光/

B.侍中崔光兼太常卿/以太祖既改/昭穆以次而易/兼御史中尉/黄门侍郎邢峦/以为太祖虽改/昭穆仍不应易/乃立弹草/欲按奏光/

C.侍中崔光兼太常卿/以太祖既改/昭穆以次而易/兼御史中尉/黄门侍郎邢峦/以为太祖虽改昭穆/仍不应易乃立/弹草欲按奏光/

D.侍中崔光兼太常/卿以太祖既改昭穆/以次而易/兼御史中尉/黄门侍郎邢峦/以为太祖虽改昭穆/仍不应易/乃立弹草/欲按奏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书”“五经”分别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B.文中“太和初”“(太和)十七年”,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或年号来纪年的,“太和”为孝文帝的年号。

C.“丧礼”是中国礼仪文化之一,指有关丧事的礼仪。

如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月,小功服丧五月。

D.古文中的“博士”常常指古代官职名,如文中的“中书博士”,也指最高学位,如“四门博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惠蔚很有才学,还善于结交朋友。

黄门侍郎张彝,常常与孙惠蔚相处在一起,每次上表疏论政事,大多征询他的意见。

B.孙惠蔚对官职大小不在意。

虽然长久担任小官,但没有孜孜的渴求,儒士因此把他长期在小官任上努力工作而不是渴求升迁作为风尚。

C.孙惠蔚很好地解决了孝文帝去世时将袱祭牌位放到庙中的礼仪问题。

他特意主动帮助崔光战胜了邢峦、王肃的“礼仪”之争。

D.孙惠蔚在典籍校订方面不辞辛苦,做出了贡献。

针对典籍新旧混杂、首尾不全等问题,他上书奏请相关校订考证事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自以才辩,立难于其前,闾命惠蔚与彪抗论,彪不能屈。

(5分)

(2)或篇第剥落,始末沦残,或文坏字误,谬烂相属。

(5分)

(2)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乌栖曲

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

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乌栖曲:

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旧题。

银箭金壶:

指刻漏,为古代计时工具。

14.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两句通过具体描绘吴宫的豪华和宫廷生活的淫靡,勾画出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的剪影。

B.“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中的“未”和“欲”两字,紧相呼应,微妙而传神地表现出吴王那种惋惜、遗憾的心理。

C.“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两句从正面描写吴王、西施寻欢作乐的情景,写出他们看着一轮秋月,坠入江波,而此时天色已近黎明。

D.“东方渐高奈乐何”的结尾意味深长。

这一句,既像是恨长夜之短的吴王所发出的欢乐难继、好梦不长的叹喟,又像是诗人对沉溺不醒的吴王敲响的警钟。

诗就在问中陡然收煞,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省。

E.这首诗在构思上有显著的特点,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写出吴宫淫佚生活中自日至暮,又自暮达旦的过程,在形式上也作了大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