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理解运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3949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的理解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成语的理解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成语的理解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成语的理解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成语的理解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成语的理解运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成语的理解运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成语的理解运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成语的理解运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成语的理解运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成语的理解运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成语的理解运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成语的理解运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成语的理解运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成语的理解运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成语的理解运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语的理解运用.docx

《成语的理解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的理解运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语的理解运用.docx

成语的理解运用

成语的理解运用

一、[考题示例]

出示“2005全国卷3”高考题:

【投影】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近年来,在各地蓬勃兴起的旅游热中,以参观革命圣地、踏访英雄足迹为特色的“红色旅游”独树一帜,呈升温之势。

B.某建筑公司会计程某,为填补贪污挪用公款的亏空,不惜再次把巨额公款投入股市,她的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C.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D.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连续十几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表现,让各国经济界人士都叹为观止。

[答案C。

(A独树一帜:

树:

立;帜:

旗帜。

单独树起一面旗帜。

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B饮鸩止渴:

鸩:

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

喝毒酒解渴。

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C当仁不让:

当:

面对。

仁:

正义的事。

指面对合乎道义的事就主动承担起来,绝不推让。

D叹为观止:

叹:

赞赏;观止:

看到这里就够了。

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

一、考点精讲

(一)高考成语题常见设误类型

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

例1:

“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2005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4题A项)

例2:

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1998年高考题第5题C项)

[以上两句,命题者故意曲解成语词义,以便考查考生的识辨运用能力。

第一句中的“高山仰止”,比喻道德高尚,令人无法企及。

第二句中的“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而本句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

所以,也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

这是成语题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

如全国高考试卷中93年的“差强人意”、“不刊之论”,95年的“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98年的“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都是从这个角度设题的。

另如“不足为训”中的“训”容易理解为“教训”,实际上应为“典范和法则”,“文不加点”的“点”不是“标点”之意,应为“涂点,表示删去”,是形容文章写得快不用涂改就成的。

此类成语还有别无长物(长物:

多余的东西。

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原指生活俭朴。

现形容贫穷)、不易之论(易:

改变。

不可更改的言论。

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独具只眼(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

形容眼光敏锐,能看到别人不易发现的事物)、目无全牛、一寒如此(一:

竟然;寒:

贫寒。

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

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

)、猫鼠同眠(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

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

)、危言危行(危:

正直。

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罪不容诛(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不错。

)、微言大义(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曾经沧海(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

)等。

[练习]辨析下列句中成语运用是否得当。

1.园丁康居工程,确实抓到了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

(弹冠:

掸去帽子上的尘土。

“弹冠相庆”指因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

多用作贬义。

句中只理解为“因高兴而庆贺”,显然不当。

2.这篇文章见识浅陋,属于不刊之论,总编决定不予发表。

(刊:

削。

古代在竹简上写字,有错误就用刀削去。

不刊之论,是指不能删简的言论。

句中却理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大错。

3.古人写文章不加标点,所以有文不加点之说。

(点:

涂改。

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不经修改,一气写成,形容才思敏捷,下笔成章。

可是句中却将“点”理解为“标点”,这就与原意相去甚远了。

4.我本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这个成语在报刊中的失误率较高,常被人理解为“不能使人满意”,其实它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意思理解差不多相反了。

5.我们有些同志就是喜欢捕风捉影,竟然说我们老厂长行贿收贿,这不是空穴来风吗?

(空穴来风,是指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句中将这个意思理解反了。

6.一个人犯点错误,是难免的,是不足为训的。

(训:

准则。

不足为训,是指不能当作典范或准则。

句中却理解成“不足以成为教训”,是没有理解“训”的意思。

7.在这个厂里,他是敢于摔了铁饭碗,而干个体的始作俑者,在他之后,不少人或辞职,或停职,投入到下海的潮流中。

(始作俑者,贬义词,是指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首开恶例的人。

上句中,仅仅将它理解为“第一个”,显然是不当的。

8.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而上句中,仅仅将它理解为“首先、第一个”,因此,运用是不当的。

9.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无所不为,是一个贬义词,意思是“什么坏事都做”,可该词常被人理解为褒义词,意思是“什么都敢做”,上句即是如此。

2、用错对象,张冠李戴

例3:

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1999年高考题第4题B项)

例4:

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2000年高考题第4题A项)

[此处命题者从成语使用的对象上命题,重在考查成语词义适用的范围和对象。

例3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

“轮”:

高大,“奂”:

众多,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汗牛充栋”:

形容书籍极多。

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

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六马仰秣(形容乐声美妙,连马都抬起头倾听,不吃饲料。

)”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送饭时把托盘j举得跟眉毛一样高。

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破镜重圆(喻夫妻失散或决裂或重又团圆。

)”“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对等宾客一样。

)”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

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两小无猜(男女小时候在一起玩耍,没有猜疑。

)”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别出机杼(指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

)”是指文艺作品的。

“崭露头角(崭:

突出;露:

显露。

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

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赏(功劳极大,无法赏赐。

形容功劳之大。

)”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练习]辨析下列句中成语运用是否得当。

①我们是十多年前的老同学,这次在武汉萍水相逢,彼此都格外兴奋。

②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1999年全国高考题)

③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2000年全国高考题)

④这个女孩今年13岁了,正值豆蔻年华。

⑤他们两个长得像孪生兄弟,毕业分手三年来,他们一直藕断丝连。

⑥他后悔自己刚才的言行,但覆水难收,话已说出,想改也来不及了。

⑦他们不甘寂寞,苦心营谋,终于升堂入室,考入理想大学。

[④⑦正确。

①题中“萍水相逢”指陌生人初次见面,用于老同学不当。

②题中“炙手可热”指“权势大、气焰盛”,只可指人,不能指商品。

③夺:

胜过。

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⑤题“藕断丝连”,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

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

⑥“覆水难收”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多用于夫妻离异)。

]

3、误用褒贬,情感错位

例5: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1998年高考题第5题B项)

例6: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2000年全国高考题C项)

[例5、例6两句,命题者从感情色彩上设误来进行考查。

“处心积虑”,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

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例6,“洗心革面”,是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

比喻彻底悔改。

像95年的“无所不为”、“半斤八两”,97年的“趋之若鹜”,再如“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始作俑者”都是有贬义色彩的词,不能用在好的方面;而“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又只能用在褒义方面。

此外,应注意如下有贬褒色彩的成语:

振振有词、有口皆碑(褒)、附庸风雅、亦步亦趋、粉墨登场、彻头彻尾、长篇大论、罄竹难书、蔚然成风(蔚然:

草木茂盛的样子,引伸为荟萃、聚集。

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

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谦谦君子(原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现多指故作谦虚而实际虚伪的人。

)、一唱一和(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多含贬义)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舞文弄墨(故意玩弄文笔。

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

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标新立异(作中性时,可解为“独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作贬义时,则可解为“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等。

4、颠倒尊卑,不知谦恭

例7: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例8:

刘厂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导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

[这点涉及语言得体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尤显重要。

常见的谦辞有:

抛砖引玉、狗尾续貂、班门弄斧、姑妄言之、信笔涂鸦、一孔之见、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

等。

敬辞有:

高抬贵手、卓尔不群、高朋满座、大材小用等。

[练习]辨析下列句中成语运用是否得当。

①你身为师傅的入室弟子,却干出这种丢人的事,真是忝列门墙。

②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我一定鼎力相助。

③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2001年全国高考题)

④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①题中“忝列门墙”属谦辞,“忝”表示自己位列其中会让余者蒙羞。

该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

②题中“鼎力”指能够扛鼎的巨大力气、能力,是赞美他人之辞;故该成语属于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③题中“蓬荜”指茅草屋,可见它是自谦之辞,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

④中“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

此外如考查“抛砖引玉”、“狗尾续貂”等成语时也经常在这方面设置障碍。

5、语义重复,自相矛盾

例9: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1997年高考题第4题A项)

例10:

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

[此处两题,命题者从成语与语境的矛盾处设误,以考查考生的逻辑能力。

“莘莘学子”意为众多的学生,它的前面却用“一位”修饰,自相矛盾导致逻辑错误。

例8中“记忆犹新”的意思是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清楚,就像新近发生的一样。

前面不能再用“还”。

6、搭配不当,不合习惯

有些成语由于词性的限制,要注意它的用法。

如:

例11:

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例12:

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98年全国卷)

[例9中“司空见惯”的意思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的事物。

后面不能带宾语。

而例10中的“望其项背”多用于否定句或问句中,常与否定词搭配,不符合其使用习惯。

7、夸大其辞,不知轻重

例13:

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的时间。

例14:

考前每个考生都应该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义无反顾:

义:

道义;反顾:

向后看。

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三长两短:

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

特指人的死亡。

8、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

如:

例15:

①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1992年高考题)

②我很胖,可是这位老护士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佩服。

[句①中的“灯红酒绿(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

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用在“饭店”之后,本义便“复活”了,不再有贬义。

因而使用是正确的。

句②中“一针见血”通常是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

这里正好适合使用本义。

当然是正确的了。

在语言流传过程中,有些成语派生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甚至感情色彩也相反,这就决定了它们能适用于两种以上的语境。

如果对这类成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则易造成误判。

例如:

例16:

①“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2000年高考题)

②蹇叔老谋深算,弦高勇敢机智,先轸忠直刚烈,都只寥寥几笔,便刻画的栩栩如生。

[“淋漓尽致”只理解为“形容文章或说话详尽透彻”,因而认为不适合句中的语境。

其实,

“淋漓尽致”也可指暴露得很彻底,用来形容“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对伪科学的揭露恰到好处。

“老谋深算”形容计划周密,办事干练,富有经验,是中性词。

它常用来形容反面人物,使用于正面人物,也算恰当]

另外,诸如此类的两用成语,还有很多,如:

“龙飞凤舞”本来形容气势奔放雄壮,也可形容书法气势舒展活泼,也可形容字迹潦草难辨。

“左右逢源”本指做学问功夫到家后自然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后用它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有时也用于贬义,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

这些词还有“按图索骥”(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

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如虎添翼”(比喻强大的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大。

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

)“高视阔步”(眼睛向上看,迈大步走路。

形容气慨不凡或态度傲慢。

)“旁若无人”(身旁好象没有人。

形容态度自然或高傲。

)“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

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

)“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

)“粗枝大叶”(绘画,画树木粗枝大叶,不用工笔。

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

)“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不见经传”(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

)“暗送秋波”(指暗中眉目传情,泛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应接不暇”(指一路上风景优美,看不过来。

后来也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或应付不过来。

)、“先天不足”(原指人或动物生下来体质就不好。

后也指事物的根基差。

)、“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

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

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回光返照”(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

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表面兴旺。

)拐弯抹角”、“无所不至”、“想入非非”等。

明了高考成语题的设误类型,考生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成语运用的正误,才能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使自己表述的语言增添亮色。

可见,要做到正确使用成语,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多积累、多归纳,而在高考来临之际,抓住一些具有特殊性的成语加强训练,多注意近义成语的选用,多注意有历史渊源特殊意义的成语及典故,也就显得更加必要了。

(二)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方法

1、理解关键词的含义,不可望文生义。

  屡试不爽:

爽,差错。

多次试验都不错。

  间不容发:

间jiàn,空隙。

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

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不足为训:

训,教导、规范。

不值得作为行为的准则。

  大方之家:

大方,专指学者、内行人。

  身体力行教学相长不速之客素不相能不齿于人

  曲突徙薪首鼠两端夜阑人静因人成事醍醐灌顶

  2、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

方枘圆凿záo:

方榫头,圆榫眼,两下里合不起来。

比喻两者格格不入。

  和盘托出:

原意是端东西时连盘子都托出来。

原来比喻毫不保留地全都拿出来。

后来比喻毫不保留地说出实情。

  李代桃僵:

僵,干枯。

原意李树代替桃树而死。

原来比喻兄弟间互爱互助。

后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登堂入室:

堂,正房。

室,内室。

进了正房又入内室。

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振聋发聩:

声音大得使耳聋的人都受到振动。

比喻言论激昂,使糊涂麻木的人清醒。

  (震耳欲聋:

形容声音非常大,几乎要把耳朵震聋了。

  3、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语

  1).形相近而义不同的(24)

  骇人听闻:

骇,惊吓。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耸人听闻:

耸,惊动。

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鞭长莫及:

莫,不。

及,到。

原意是鞭子虽长,却不能打到马肚子。

后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望尘莫及:

莫,不能。

及,到。

原意是望着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心旷神怡: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心驰神迷:

整个心思都奔向那里。

形容一心向往。

  2).注意意义相近而有细微差别的

  心平气和: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

  平心静气:

心平气和,态度冷静,不感情用事。

  固执己见:

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一意孤行:

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例1.如果你们坚持与人民为敌的政策,_______,制造事端,还有什么铸剑为犁的余地呢?

  

  体无完肤:

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都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厉害。

  遍体鳞伤:

浑身受伤,形容受伤很重。

  皮开肉绽:

形容伤势很重,多指受残酷拷打。

  例2.他在敌人的监狱里备受折磨,浑身被打得________。

  

  3).褒贬色彩不同

  半斤八两──平分秋色处心积虑──殚精竭虑

  弹冠相庆耿耿于怀侃侃而谈

  始作俑者满城风雨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4).弄清适用范围和使用对象

  狼狈为奸:

一般用于两个或两群人,不用于一大批坏人。

  朋比为奸:

不但可用于两个坏人,也可用于一大批坏人。

  例3.这伙人________,干尽坏事。

  

  息息相关:

息,呼吸。

呼吸也相互关连。

形容关系非常密切。

  休戚相关:

休,喜悦、吉利。

戚,忧愁、悲哀。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一般用于人与人或团体与团体之间。

  例4.我们的搞日战争需要各国人民的援助,他们也一定会援助我们,因为他们和我们是

三、课堂反馈:

1.(北京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该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机床制造业一些有实力的集团为向国外市场渗透,采取了更加咄咄逼人的收购策略。

B.随着贝克特等人的先后逝世,荒诞戏剧作为一个流派也渐渐偃旗息鼓了,但其创作成就和产生的影响依然存在。

C.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了12年之久。

D.“千年杜鹃王”是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在马岗子海拔2160米处发现的,树围达175厘米,鲜为人知。

经专家鉴定,其树龄已在900年以上。

2.(湖北卷)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C)

   A、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

   B、有缺点错误就要及时改正,杏刚就会养虎遗患,铸成大错。

C、他有便宜从事的职权,地方性和局部性的问题,可以全权处理。

D、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

 

 (琳琅满目:

琳琅:

精美的玉石。

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

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养虎遗患:

留着老虎不除掉,就会成为后患。

比喻纵容坏人坏事,留下后患。

诚惶诚恐:

惶恐不安。

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3.(湖南卷)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B】

A.走进白云观.庄致和见那道人骨瘦如柴,仿佛大病初愈的模样.却又目光如电,炯炯有神,心中不免暗暗吃惊。

B.入夜。

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c.他唾沫四溅地讲了半小时.话音刚落,站在他身边的几个人便拼命地鼓掌.其他的人,都噤若寒蝉,面面相觑。

D那鼓声,如骤雨,如旋风,气势磅礴.震撼着你,使你惊异于击鼓人那瘦小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如此大的能量!

(谈笑自若自若:

跟平常一样。

指能平静地对待所发生的情况,说说笑笑,不改常态。

噤若寒蝉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

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

4.(江苏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D]

 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C.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

 D.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大失所望。

 (画地为牢:

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讳莫如深:

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

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

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D、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解析:

答案:

A。

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B句中“雨后春笋(般地)”的意思是“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可见该成语主要用于褒义。

而本句讲的是“造假者”非法大量建立“垃圾食品厂”的事情,显然不能用“雨后春笋”来修饰。

此处可以考虑改用“源源不断”之类的修饰语。

C句中的“有口皆碑”,从通常解释的意思看是“比喻人人称赞”,似乎用在这里也不无不可,即理解为“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人人称赞”。

但实际上把这个句子念一遍就会觉得别扭,原因在于实际上使用“有口皆碑”这个成语还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被称赞的好人好事必须是“特出(特别出众)的”,是需要建立“功德丰碑”来长久颂扬的;二是被称赞的好人好事一般是应该经过较长时间验证的,是被普遍肯定的。

而“机关作风的变化”显然不具备这两个条件,一则这件事情本身远远达不到“建碑”来“歌功颂德”的程度,二则这件事情尚未实现,也不是已经被普遍肯定的事情。

所以这里就不能用“有口皆碑”。

此处如非用成语的话,可以考虑改用“有目共睹”。

D句中“偃旗息鼓”的意思是“放倒军旗,停止击鼓,指停止战斗或停止行动”,而从本句表达的意思看,“几家汽车大厂”实际上还没有开始采取行动(即价格变化的“动作”),当然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