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物理物体受力分析典型例题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4664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1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物理物体受力分析典型例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苏教版物理物体受力分析典型例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苏教版物理物体受力分析典型例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苏教版物理物体受力分析典型例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苏教版物理物体受力分析典型例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苏教版物理物体受力分析典型例题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苏教版物理物体受力分析典型例题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苏教版物理物体受力分析典型例题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苏教版物理物体受力分析典型例题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苏教版物理物体受力分析典型例题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苏教版物理物体受力分析典型例题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苏教版物理物体受力分析典型例题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苏教版物理物体受力分析典型例题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苏教版物理物体受力分析典型例题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苏教版物理物体受力分析典型例题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苏教版物理物体受力分析典型例题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苏教版物理物体受力分析典型例题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苏教版物理物体受力分析典型例题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苏教版物理物体受力分析典型例题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苏教版物理物体受力分析典型例题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物理物体受力分析典型例题解析.docx

《苏教版物理物体受力分析典型例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物理物体受力分析典型例题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物理物体受力分析典型例题解析.docx

苏教版物理物体受力分析典型例题解析

苏教版物理物体受力分析典型例题解析

一、分类例析

1.弹力有、无的判断

弹力的产生条件是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但有的形变明显,有的不明显。

那么如何判断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无弹力?

法1:

“假设法”,即假设接触物体撤去,判断研究对象是否能维持现状。

若维持现状则接触物体对研究对象没有弹力,因为接触物体使研究对象维持现状等同于没有接触物,即接触物形同虚设,故没有弹力。

若不能维持现状则有弹力,因为接触物撤去随之撤去了应该有的弹力,从而改变了研究对象的现状。

可见接触物对研究对象维持现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有弹力。

例1:

如图所示,判断接触面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

接触面光滑。

 

【审题】在a、b图中,若撤去细线,则球都将下滑,故细线中均有拉力,a图中若撤去接触面,球仍能保持原来位置不动,所以接触面对球没有弹力;b图中若撤去斜面,球就不会停在原位置静止,所以斜面对小球有支持力。

【解析】图a中接触面对球没有弹力;图b中斜面对小球有支持力

法2: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弹力。

即可以先假设有弹力,分析是否符合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

或者由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反推弹力是否存在。

总之,物体的受力必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符合。

同时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二力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还可以列方程求解弹力。

例2:

如图所示,判断接触面MO、ON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

 

【审题】图中球由于受重力,对水平面ON一定有挤压,故水平面ON对球一定有支持力,假设还受到斜面MO的弹力,如图1—3所示,则球将不会静止,所以斜面MO对球没有弹力。

 

【解析】水平面ON对球有支持力,斜面MO对球没有弹力。

 

再如例1的a图中,若斜面对球有弹力,其方向应是垂直斜面且指向球,这样球也不会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斜面对球也没有弹力作用。

【总结】弹力有、无的判断是难点,分析时常用“假设法”并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

2.弹力的方向

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所以弹力的方向为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

平面与平面、点、曲面接触时,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曲面与点、曲面接触时,弹力方向垂直于过接触点的曲面的切面,特殊的曲面,如圆面时,弹力方向指向圆心。

弹力方向与重心位置无关。

绳子的弹力方向为:

沿着绳子且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且同一条绳子内各处的弹力相等

杆产生的弹力方向比较复杂,可以沿杆指向杆伸长或收缩的方向,也可不沿杆,与杆成一定的夹角。

 

例3:

如图1—4所示,画出物体A所受的弹力

 

a图中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

b图中杆A静止在光滑的半圆形的碗中

c图中A球光滑O为圆心,O'为重心。

【审题】图a中接触处为面面接触,由于物体受重力作用,会对斜面斜向下挤压,斜面要恢复形变,应垂直斜面斜向上凸起,对物体有垂直斜面且指向物体斜向上的弹力。

图b中B处为点与曲面接触,发生的形变为沿半径方向向外凹,要恢复形变就得沿半径向上凸起,C处为点与平面接触,C处碗的形变的方向为斜向下压,要恢复形变就得沿垂直杆的方向向上,所以B处杆受的弹力为垂直过接触点的切面沿半径指向圆心,C处杆受的弹力为垂直杆向上。

图c中接触处为点与曲面接触,发生的形变均为沿半径分别向下凹,要恢复形变就得沿半径方向向上凸起,所以在M、N两接触处对A球的弹力为垂直过接触点的切面沿半径方向向上,作用线均过圆心O,而不过球的重心O'。

【解析】如图1—5所示

 

【总结】弹力的方向为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

分析时首先应明确接触处发生的形变是怎样的,恢复形变时应向哪个方向恢复。

另外应记住平面与平面、点、曲面接触,曲面与点、曲面接触,绳、杆弹力方向的特点,才能得以正确分析。

例4:

如图1—6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一根弯成α角的曲杆,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球,试分析下列情况下杆对球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

(1)小车静止;

(2)小车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运动;(3)小车以加速度a水平向左运动。

 

【审题】此题杆对球的弹力与球所处的运动状态有关。

分析时应根据不同的运动状态具体分析。

(1)小车静止时,球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外力为零,因重力竖直向下,所以杆对球的弹力F竖直向上,大小等于球的重力mg,如图1—7甲所示。

(2)当小车向右加速运动时,因球只受弹力和重力,所以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得,两力的合力一定是水平向右。

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得,杆对球的弹力F的方向应斜向右上方,设弹力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由三角知识得:

F=

tanθ=a/g如图1—7乙所示。

(3)当小车向左加速运动时,因球只受弹力和重力,所以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得,两力的合力一定是水平向左,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得,杆对球的弹力F的方向应斜向左上方,设弹力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由三角知识得:

F=

tanθ=a/g如图1—7丙所示

可见,弹力的方向与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有关,并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解析】

(1)球处于平衡状态,杆对球产生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上,且大小等于球的重力mg。

(2)当小车向右加速运动时,球受合力方向一定是水平向右,杆对球的弹力方向应斜向右上方,与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有关,其方向与竖直杆成arctana/g角,大小等于

(3)当小车向左加速运动时,球受合力方向一定是水平向左,杆对球的弹力方向应斜向左上方,与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有关,其方向与竖直杆成arctana/g角,大小等于

【总结】杆对球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只有当加速度向右且a=gtanθ时,杆对小球的弹力才沿杆的方向,所以在分析物体与杆固定连接或用轴连接时,物体受杆的弹力方向应与运动状态对应并根据物体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3.判断摩擦力的有、无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为:

(1)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

(2)接触面间有挤压;(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例5:

如图1—8所示,判断下列几种情况下物体A与接触面间有、无摩擦力。

图a中物体A静止

图b中物体A沿竖直面下滑,接触面粗糙

图c中物体A沿光滑斜面下滑

图d中物体A静止

 

【审题】图a中物体A静止,水平方向上无拉力,所以物体A与接触面间无相对运动趋势,所以无摩擦力产生;图b中物体A沿竖直面下滑时,对接触面无压力,所以不论接触面是否光滑都无摩擦力产生;图c中接触面间光滑,所以无摩擦力产生;图d中物体A静止,由于重力作用,有相对斜面向下运动的趋势,所以有静摩擦力产生。

【解析】图a、图b、图c中无摩擦力产生,图d有静摩擦力产生。

【总结】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应依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关键是看有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4.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的方向为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但相对运动趋势不如相对运动直观,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常用下列方法判断。

法1:

“假设法”。

即假设接触面光滑,看原来相对静止的物体间能发生怎样的相对运动。

若能发生,则这个相对运动的方向就为原来静止时两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若不能发生,则物体间无相对运动趋势。

例6:

如图1—9所示为皮带传送装置,甲为主动轮,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P、Q分别为两轮边缘上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Q两点的摩擦力方向均与轮转动方向相反

B.P点的摩擦力方向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反,Q点的摩擦力方向与乙轮的转动方向相同

C.P点的摩擦力方向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同,Q点的摩擦力方向与乙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D.P、Q两点的摩擦力方向均与轮转动方向相同

 

【总结】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及摩擦力的方向可采用“假设法”分析。

摩擦力方向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但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有时还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例7:

如图1—10所示,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水平地面光滑,外力F作用于物体B上使它们一起运动,试分析两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法2: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判定。

即先判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加速度的方向),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ma)确定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8:

如图1—12所示,A、B两物体竖直叠放在水平面上,今用水平力F拉物体,两物体一起匀速运动,试分析A、B间的摩擦力及B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

 

法3:

利用牛顿第三定律来判定

此法关键是抓住“力是成对出现的”,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例6中地面光滑,F使物体A、B一起向右加速运动,A物体的加速度和整体相同,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得A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一定向右,而A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所以水平方向上受的力为它的合外力,而在水平方向上只有可能受到B对它的静摩擦力,所以A受到B对它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右。

B对A的摩擦力与A对B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B受到A对它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左。

【总结】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判断时除了用“假设法”外,还可以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及牛顿第三定律来分析。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5.物体的受力分析

例9:

如图1—13甲所示,竖直墙壁光滑,分析静止的木杆受哪几个力作用。

【审题】首先选取研究对象——木杆,其次按顺序画力:

①重力G—作用在木杆的中点,方向竖直向下;②画弹力。

有两个接触点,墙与杆接触点属点面接触,弹力垂直于墙且指向杆,地与杆的接触点也属点面接触,杆受的弹力垂直于地面且指向杆;③画摩擦力。

竖直墙光滑,墙与杆接触点没有摩擦力;假设地面光滑,杆将会向右运动,所以杆静止时有相对地面向右的运动趋势,所以地面对杆有向左的摩擦力。

 

【解析】杆受重力G、方向竖直向下;弹力N1,垂直于墙且指向杆,弹力N2,垂直于地面且指向杆;地面对杆向左的摩擦力f。

如图1—13乙所示

 

【总结】受力分析时应按步骤分析,杆受的各力应画在实际位置上。

不要将各力的作用点都移到重心上去。

例10:

如图1—14甲所示,A、B、C叠放于水平地面上,加一水平力F,三物体仍静止,分析A、B、C的受力情况。

【审题】用隔离法分析:

先取A为研究对象:

A受向下的重力GA、B对A的支持力NBA。

假设B对A有水平方向的摩擦力,不论方向水平向左还是向右,都与A处的静止状态相矛盾,所以B对A没有摩擦力。

取B为研究对象:

B受向下的重力GB、A对B的压力NAB、C对B的支持力

NCB、水平力F。

因B处静止,水平方向受合力为零,根据平衡条件,C对B一定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CB。

再取C为研究对象:

C受向下的重力GC、B对C的压力NBC,地面对C的支持力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B对C的摩擦力向右,因C处静止合力为零,根据平衡条件,地对C的摩擦力f一定水平向左。

【解析】A、B、C三物体的受力如图图1—14乙所示

 

【总结】用隔离法分析物体受力分析最常用的方法,分析时应将研究的物体单独拿出来,不要都画在一起,以免出现混乱。

同时应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分析。

A对B的压力及B对C的压力应以NAB和NBC表示,不要用GA和GB表示,因中它们跟GA、、GB是不同的。

此题也可以用先整体后部分,由下向上的方法分析。

例11:

如图1—15甲所示,物体A、B静止,画出A、B的受力图。

【审题】用隔离法分析。

先隔离B:

B受重力GB,外力F,由于F的作用,B和A之间的挤压,所以A对B有支持力NAB,假设A、B接触面光滑,物体B将相对A下滑,所以B有相对A向下的运动趋势,B受A向上的静摩擦力fAB。

再隔离A:

A受重力GA,墙对A的支持力N墙,由牛顿第三定律得,A受到B对它的压力NBA,水平向左,摩擦力fBA,方向竖直向下。

假设墙是光滑的,A物体相对墙将下滑,也就是说A物体相对墙有向下的运动趋势,所以墙对A有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墙。

 

【解析】A、B受力如图1—15乙所示

 

总结:

此类问题用隔离法分析,应注意A、B间、A与墙间的摩擦力的分析,同时要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分析。

例12:

如图1—16所示,用两相同的夹板夹住三个重为G的物体A、B、C,

三个物体均保持静止,请分析各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解析】A、B、C受力如图图1—17所示

 

【总结】明确各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较好的解决方法是先整体法确定两侧的摩擦力,再用隔离法确定单个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例13:

如图1—18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直角劈M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若m在其上匀速下滑,M仍保持静止,那么正确的说法是()

A.M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m)g

B.M对地面的压力大于(M+m)g

C.地面对M没有摩擦力

D.地面对M有向左的摩擦力

【解析】m、M的受力如图1—19所示

 

对m:

建系如图甲所示,因m沿斜面匀速下滑,由平衡条件得:

支持力N=mgcosθ,摩擦力f=mgsinθ

对M:

建系如图乙所示,由牛顿第三定律得,N=N',f=f',在水平方向上,压力N'的水平分量N'sinθ=mgcosθsinθ,摩擦力f'的水平分量f'cosθ=mgsinθcosθ,可见f'cosθ=N'sinθ,所以M相对地面没有运动趋势,所以地面对M没有摩擦力。

在竖直方向上,整体平衡,由平衡条件得:

N地=f'sinθ+N'cosθ+Mg=mg+Mg。

所以正确答案为:

A、C

再以整体法分析:

M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M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而地面对M的支持力、地面对M摩擦力是M和m整体的外力,所以要讨论这两个问题,可以整体为研究对象。

整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因m在斜面上匀速下滑、M静止不动,即整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竖直方向上地面对M的支持力等于重力,水平方向上若受地面对M的摩擦力,无论摩擦力的方向向左还是向右,水平方向上整体都不能处于平衡,所以整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摩擦力。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图分别是四位同学画的重力G与压力F的示意图,其中正确是的(  )

A.

B.

C.

D.

2.正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如果同时消失,那么将发生的现象是(  )

A.立即停下来

B.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停止

C.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D.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可能改变

3.下列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加速升空的火箭

B.被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

C.沿光滑斜面滚下的小球

D.水平公路上沿直线匀速行驶的汽车

4.一位乘客,乘坐在一辆由南向北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上,他把一个苹果竖直向上抛去,苹果下落后将(  )

A.正落在手中B.落在手南面C.落在手北面D.都有可能

5.如图,汽车里的乘客突然前倾。

由此可以判断这辆汽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A.突然刹车B.突然开动C.匀速行驶D.静止

二.填空题(共5小题)

6.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  状态或  状态。

7.沿斜面滑下的小车,在水平面上由于惯性,小车还能继续向前运动;在滑行的过程中,小车会慢慢停下来,是由于  力的作用。

抛出去的铅球在空中飞行时,铅球最终会落到地面上,是由于  力的作用。

8.自行车是非常方便的交通工具,它运用了许多物理知识。

小智用力蹬脚踏板,自行车前进是因为受到地面对它的  ,上坡前他用力猛蹬脚踏板来加速,自行车的惯性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如图1所示,盛有水的烧杯随小车一起水平向右做  (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若此时小车突然刹车减速,烧杯中的水面应是图  (选填“2”或“3”)的形状,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  (选填“水”或“烧杯”)具有惯性。

^

10.为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我们做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小车实验。

(1)三次实验时必需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  相同,这一操作体现出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法。

实验发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前进的距离就  (选填“越长”或“越短”),速度减小  (选填“越快”或“越慢”)。

(2)由此我们可以推断:

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运动。

(3)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结论在实验的基础上又通过  抽象概括出来,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种研究方法称为  法,以前学过探究  实验时也运用到此方法。

三.解答题(共20小题)

11.如图所示,小球漂浮在水中,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12.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音又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敲击音叉,发现轻质小球被弹开。

作出图中轻质小球此时的受力示意图。

13.如图所示的小车实验,表面越光滑,摩擦阻力  ,它的速度减小得  ,当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为零时,它将做  运动。

14.“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

(1)伽利略经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

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的先后顺序:

  (用字母表示)

(2)笛卡尔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点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

  。

15.如图,划艇由静止变为运动,其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  ;浆对水的作用力方向向后,水对桨的作用力方向  。

16.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不会马上停下来,而是先做减速运动,最后才停下来,这是什么原因?

17.在反映古代战争的电视连续剧中,经常可以看到使用绊马索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的场面,试利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18.请阅读下面的文章:

物体的惯性

一辆空车和一辆装满货物的车,在相同的牵引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空车的质量小,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达到某一速度,运动状态容易改变。

装满货物的车,质量大,要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达到相同的速度,运动状态难改变。

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我们说它的惯性小。

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改变,我们说它的惯性大。

惯性的大小在实际中是经常要加以考虑的。

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时,应该尽可能减小物体的质量来减小物体的惯性。

相反,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易改变时,应该尽可能增大物体的质量来增大物体的惯性。

通过上述阅读,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A、阅读上述文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  有关。

B、请你解释一下:

为什么歼击机在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

答:

歼击机在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飞机的  来减小飞机的  ,使自身的  容易改变,以提高歼击机的灵活性。

C、请你注意:

在本文第一自然段的叙述中较好的体现了“控制变量”这种研究方法,这一自然段所控制是:

两车受到的  相同和两车的  相同。

19.在一列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内,一位同学相对于车厢竖直向上跳起,他是否会落在车厢内原来的起跳点?

说出你的理由。

20.锤子的锤头变松了,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紧套在锤柄上。

请用相关物理知识解释这种做法。

21.如图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请回答:

(1)三次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它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  。

(2)实验为了让小车受到不同的阻力,采用的做法是  。

(3)实验结论是:

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速度减小得越  。

(4)根据实验结论,可推理得出:

运动的小车若所受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  运动。

(5)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  的原因。

(6)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  (填序号)。

A.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B.科学家猜想的基础上

C.直接实验结果的基础上   D.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的基础上。

22.小宇骑车时发现,不踩踏脚板,车也能滑行一段距离,他在不同的路面上多次尝试后

猜想:

车滑行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和速度有关。

为探究其中的奥秘,他在水平桌面上搭成一斜面,用小球做实验,并用毛巾、棉布、木板等改变水平桌面的粗糙程度。

(1)为了探究小球在水平面上的滑行距离与速度的关系,小宇应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的  (同一/不同)高度处释放,比较小球在  (同一/不同)粗糙面上滑行的路程。

(2)为了探究小球滑行距离与水平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小宇应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上的  (选填“同一”或“不同”)高度处释放,小宇认为,通过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结论:

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阻力作用,物体将  。

23.许多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与伤害,是与物体具有惯性有关的。

为了减少此类事故的再发生,在公路交通管理中有许多要求和措施。

就你所知,填写出任意两条。

①  ;②  。

24.简答:

如图所示,斧子的手柄松了,用手柄的下端撞击树墩,斧子就被套紧了,请用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25.如图是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如下:

(1)先让小车受到大小相等、方向  的两个力的作用。

(2)把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后,向挂在小车两端的小盘里加砝码,当两边砝码质量  时,小车静止。

(3)然后把小车  使两边的拉力不在  ,放开手后,观察到小车不会静止,而是会发生转动。

(4)此实验得出的二力平衡的条件是  。

26.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  的特点,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2)实验时发现,当F1稍大于F2时,木块依然能保持平衡状态,原因是  ,改进该小组的实验方案是  。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木块扭转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松手后瞬间,木块不能保持平衡状态。

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

27.如图所示,三辆小车以图甲的位置开始行驶,经过一段时间后,三辆小车位置变成了图乙的形态,通过对甲乙两种形态的位置对比,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指出各车相对的运动状态有几种?

28.如图有一条平直的轨道ABC,其中AB段表面粗糙,BC段表面光滑,一辆电动小车在A位置由静止向右运动。

小车静止时受到的支持力和  是一对平衡力。

小车经过B点后将作  运动(不计空气阻力)。

29.一架航天飞机停在水平跑道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航天飞机只受重力的作用

B、航天飞机受到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航天飞机受到的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航天飞机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说明理由:

  。

30.如图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危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的数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

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