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4772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处理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水处理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水处理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水处理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水处理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水处理基础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水处理基础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水处理基础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水处理基础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水处理基础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水处理基础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水处理基础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水处理基础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水处理基础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水处理基础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水处理基础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水处理基础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水处理基础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水处理基础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水处理基础知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处理基础知识.docx

《水处理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处理基础知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处理基础知识.docx

水处理基础知识

水处理根底知识

1、原水:

是指未经任何处理的天然水或城市的自来水等也叫生水

2、澄清水:

去除了原水中的悬浮杂质的水。

3、除盐水:

是指水中的阳、阴离子根本上除去或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水称为除盐水。

除盐的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离子交换法等。

4、浊度:

就是指水的浑浊程度,它是因水中含有一定的悬浮物〔包括胶体物质〕所产生的光学效应。

单位用表示。

浊度是在外观上判断水是否遭受污染的主要特征之一。

浊度的标准单位规定为102所构成的浑浊度为1度。

5、絮凝剂:

能引起胶粒产生凝结架桥而发生絮凝作用的药剂。

6、总碱度:

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

7、酸度:

是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

8、硬度:

是指水中某些易于形成沉淀物的金属离子,通常指钙、镁离子含量。

9、电导率:

是在一定温度下,截面积为1平方厘米,相距为1厘米的两平行电极之间溶液的电导。

可以间接表示水中溶解盐的含量。

10、什么是水的含盐量:

水的含盐量也称矿化度,是表示水中所含盐类的数量。

由于水中各种盐类一般均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所以含盐量也可以表示为水中各种阳离子的量和阴离子的量的和。

11、沉淀:

废水处理的技术方法之一。

可分为物理沉淀和化学沉淀两种作用。

通常所指的沉淀是物理沉淀,即重力别离的方法。

它是利用废水中悬浮物与水的比重不同,借重力沉降或上浮的作用,从水中别离出来。

化学沉淀是在废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之与废水中的溶解物质发生化学反响,生成难溶于水的化合物而析出沉淀。

12、“中水〞的定义有多种解释,在污水工程方面称为“再生水〞,工厂方面称为“回用水〞,一般以水质作为区分的标志。

其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到达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再生水水质介于上水〔饮用水〕和下水〔生活污水之间〕,这也是中水得名的由来,人们又将供给中水的系统称为中水系统。

13、什么是有机物污染:

是指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以及脂肪等形式存在的天然有机物质等某些其它可生物降解的人工合成有机物质。

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14、什么是浓差极化:

反渗透在运行状况下,膜外表盐类被浓缩,同进水中的盐类之间存在浓度差,假设浓水流量小,流速低时,高含量盐类的水不能被及时带走,在膜外表会形成很高的浓度差,阻碍了盐分的扩散,这种现象叫浓差极化。

15、悬浮物〔〕:

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粘土、微生物等。

水中悬浮物含量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

它是水样过滤后在103-105度温度下把滤纸上截留物烘干所得的固体量。

单位。

16、曝气:

使空气中O2转移到混合液中而被微生物利用的过程。

目的是提供活性污泥等微生物所需的溶解氧,保障微生物代谢过程的需氧量。

17、生化需氧量〔〕:

是指在规定时间、规定温度、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在分解、氧化水中有机物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通常所用时间为5天,温度20℃,简记5,单位。

18、化学需氧量〔〕: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所消耗的氧量。

废水检验标准一般采用重铬酸钾作氧化剂,单位。

19、什么是生物处理法:

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污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害物质的方法。

可分为:

好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

20、气浮法:

是以微小气泡作为载体,粘附水中的杂质颗粒。

使其视密度小于水,然后颗粒被气泡挟带浮生至水面与水别离去除的方法。

21、什么是吸附:

是指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废水中某种或几种污染物以回收或去除某些污染物,从而使废水得以净化的方法。

22、什么是酶:

是生物细胞中自己制成的一种催化剂〔生物催化剂〕。

其根本成分是蛋白质,是促进生物化学反响速度的物质。

23、什么是活性污泥法:

是以活性污泥为主题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24、什么是污水:

污水是指在生产与生活活动中排放的水的总称。

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要使用大量的水,这些水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被污染的水称为污水。

25、什么是污水处理:

就是采用各种技术和手段,将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别离去除、回收利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水得到净化。

26、什么是污水回用:

将污水或废水经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后回用于生产系统或生活杂用被称为污水回用。

当处理出水满足特定回用要求,并以回用时,也可称为再生水。

27、?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是如何规定第一类污染物: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8978-1996〕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排放方式分为两类。

第一类污染物是指能在环境中或动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安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质。

第一类污染物共有13项,不分建立年限,不分行业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低于标准规定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28、第二类污染物:

是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污染物质的污染物〔共56项〕

29、列为国家考核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主要有哪些?

?

工业企业环境保护考核制度实施方法〔试行〕?

第三条规定:

、氰化物、酚、油、汞、铬〔以六价铬计〕等六种。

30、什么是水力停留时间:

水力停留时间是水流在处理构筑物内的平均驻留时间,从直观上看可以用处理构筑物的容积与处理进水量的比值来表示,的单位一般用H表示。

31、什么是固体停留时间:

是生物体〔污泥〕在处理构筑物内的平均驻留时间,即污泥龄。

从直观上看,可以用处理构筑物内的污泥总量与剩余污泥排放量的比值来表示,的单位一般用d表示。

32、溶解物:

是水样过滤后滤过液蒸干的剩余固体量。

溶解物含量与悬浮物含量两者之和即为总固体量。

33、总需氧量():

是在900度高温下使有机物燃烧所耗去的氧量。

34、指示剂:

是滴定分析中,通过改变颜色指示化学计量点的试剂。

35、何谓水垢?

何谓水渣?

其区别是什么?

水垢:

即由于锅炉水水质不良,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在受热面与水接触的管壁上生成的固态附着物。

水渣:

是指在炉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物质和沉积在汽包、下联箱底部等水流缓慢处的沉渣。

区别:

水渣比拟松散,呈悬浮或沉渣状态,且有一局部易随锅炉排污排掉;而水垢能结实地粘结在管壁上,不易排掉。

36、总有机碳():

是在触媒参与下用燃烧法测定水样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从而求出水样的总有机碳量,用以间接表示有机物含量。

37、值:

用以表示水的酸碱性,当7时,水呈中性,<7时,水呈酸性,>7时,水呈碱性。

38、反渗透:

在浓溶液侧外加一定压力,此压力超过渗透压,浓溶液中的水就会向稀溶液侧流,使得浓溶液更浓,这一过程叫反渗透。

39、什么是的回收率:

回收率就是的产水与的给水的百分数。

40、什么是的脱盐率:

通过反渗透膜从系统进水中除去总可溶性的杂质浓度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

〔进水电导-产水电导〕÷进水电导

41、什么是污染密度指数:

测定的是标准压力和标准时间间隔内,一定体积水样通过特定微孔膜滤器的阻塞滤,它说明了水中胶体物和悬浮物含量的多少。

亦称污染指数。

42、超滤:

超滤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展净化、别离、浓缩的膜透过法别离技术。

借助于压差,利用孔径小于21微孔滤膜过滤,从水中别离大分子物质或分散极细的悬浮物。

43、污泥浓度():

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所含悬浮固体()的质量,常用或表示。

相应地挥发性悬浮固体的浓度称。

44、污泥容积指数():

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后1g干污泥所占的污泥容积(以计)。

亦称污泥指数。

45、污泥沉降比(30):

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后,沉淀污泥所占混合液总体积的百分比。

46、污泥龄(θC):

污泥龄指将曝气池内的全部污泥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的比值,单位为d。

47、什么是污泥负荷:

是指曝气池内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有机质的数量。

单位是5/(·d),一般记为,常用表示。

48、什么是容积负荷:

是指单位有效曝气体积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有机质的数量,单位是5/(M3·d),一般记为,常用表示。

49、过滤是指液体通过适当的多孔物质层,将液体中的浮游物及其他物质去除的方法。

给水预处理所使用的过滤法有:

砂滤、多介质过滤、叠片式过滤、高效纤维过滤、微滤、超率及活性碳过滤等。

问答局部:

1、降低酸碱耗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保证进水水质;〔2〕保证再生质量,延长制水量的周期;

〔3〕保证再生液的质量、纯度,严格控制再生操作规程;〔4〕保证设备运行平安、可靠、正常。

2、胶体能存在于水中的稳定性原因有哪些?

(1)胶体外表带电;

(2)胶体外表有水位层;(3)胶体外表吸附某些促使胶体稳定的物质。

3、使用助凝剂有何目的?

1)改善絮粒构造,使其颗粒长大,强韧和沉重;

2)调整被处理水的值和碱度,使其到达最正确混凝条件,提高混凝效果;

助凝剂本身不起混凝作用,但能促进水中杂质的混凝过程。

4、混凝的根本概念?

由于水中存在的胶体颗粒是带负电荷,他们间同性相斥,同时又在水中不断做“布朗运动〞极为稳定,不易下沉,当参加适量混凝剂后,水中的微小胶体颗粒就能脱稳,产生吸附架桥作用,絮凝成絮状物迅速下沉,这一过程称之为混凝。

5、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水的:

如加水解产生()3胶体,当在6.5-7.5时溶解最小,混凝效果也好;

2)水的碱度:

当碱度缺乏时,混凝剂在水解过程中不断产生,使值下降,混凝效果也下降;

3)水的温度:

当温度低时水的粘度大,水解速度慢,絮粒形成缓慢,且构造松散,颗粒细小不易沉淀;

4〕水中杂质的成分:

性质和浓度对混凝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6、碳酸化合物在水中存在的形式与值有何关系?

1)当值≤4.3时,水中只有2〔游离〕;

2)当值=8.3-3.4时,98%以上的都是3-;

3)当值>8.4时,水中没有2

7、炉内水处理的目的?

1)防止锅炉本体及附属系统水、汽在运行中积聚沉积物和腐蚀。

提高锅炉的传热传导效益。

2)确保蒸汽质量,防止汽轮机部件结垢和腐蚀,在保证水质条件下,减少锅炉的排污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8、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离心泵是利用叶轮旋转使水产生离心力来工作的,水泵在启动前,必须把泵壳和吸水管都充满水,然后启动电机,使泵轴带动叶轮和水作高速旋转运动,水在离心力作用下甩向叶轮外缘,并聚集到泵壳内,经涡形泵壳的流道而流入水泵的压水管路。

与此同时水泵叶轮中心处由于水被甩出而形成真空,吸水池中的水便在大气压力作用下,通过吸水管吸进叶轮。

叶轮不停地旋转,水就不停地被甩出,又不断地被补充。

这就形成了离心泵的连续输水。

9、锅炉的排污方式有哪几种?

各有什么作用?

锅炉的排污方式有:

〔1〕连续排污;〔2〕定期排污。

连续排污:

是连续不断的从汽包中排出炉水。

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锅炉水中的含盐量和含硅量过高排去一些细小或悬浮的水渣。

定期排污:

是排出水渣,一般排污点设在水循环系统的底端;排污时最好在锅炉低负荷时进展。

10、什么是树脂的再生?

树脂经一段软化或除盐运行后,失去了交换离子的能力;这时可用酸、碱或盐使其复原再生,恢复其交换能力,这种使树脂恢复能力的过程称为树脂的再生。

11、蒸汽含硅量、含盐量不合格的原因有哪些?

〔1〕炉水、给水量不合格;

(2)锅炉负荷、汽压、水位变化急剧;(3)减温水水质劣化;(4)锅炉加药控制不合理;(5)汽、水别离器各元件缺陷。

12、在水、汽监视中,发现水质异常,应先查明什么?

(1)检查所取的样品正确无误;

(2)检查所用仪器、试剂、分析方法等完全正确,计算无过失;

(3)检查有关在线仪表指示是否正常。

13、影响树脂工作交换容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进水中水质的质量;

(2)交换终点的控制指标;(3)树脂层的高度;

(4)水温及水流速度;(5)交换剂再生的效果,树脂本身的性能。

14、炉水中42-含量的标准是多少?

超标的原因有哪些?

一般控制在:

5—15

1)42->15时:

原因:

锅炉负荷突然减少;

连续排污阀堵塞。

2)42-<5时:

原因:

给水硬度增加;

锅炉负荷突然增加;

加药浓度不够;

加药泵管路泄露;

加药泵出力缺乏。

15、胶体能存在于水中的稳定性原因有哪些?

(1)胶体外表带电;

(2)胶体外表有水化层;(3)胶体外表吸附某些促使胶体稳定的物质。

16、树脂有哪些化学性质?

1)离子交换反响的可逆性,如:

+

+

2)酸碱性:

;

R+

3)选择性:

离子交换树脂对各种不同离子的吸附不一样。

4)树脂交换能力大小

阳树脂:

3+>3+>2+>2+>K+≈4+>

阴树脂:

42->3->>3->3-

17、除碳器的原理与作用?

原理就是利用“亨利定律〞的原理,即在一定的温度下,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液面上该气体的分压成正比。

2分压很小,水中的2就会从水中逸出,而被空气带出,得到解吸

H232(游离)2O

其作用除去水中的2。

2<5

18、混床的工作原理:

混合床是指在一个交换期内装有阴阳两种树脂,相当于很多个阳床、阴床串联在一起的多级复床,这样一个交换器内同时完成阴阳离子交换反响,交换出的和生成水,和不能积累,消除了离子交换反响反离子的作用,使交换反响进展的很彻底,出水水质到达精制纯水的水质指标。

19、混床树脂的污染有哪些?

1)悬浮的污染:

多以阳树脂形式出现。

加强生水的预处理。

2)有机物污染:

主要发生在强碱阳树脂。

主要复苏方法:

(1-4%)和(5-12%)混合溶液浸泡树脂24小时。

3)重金属离子铁污染:

多在阴树脂中形成,加强管道和设备的锈蚀,降低进水的含量,增加除铁措施。

20、促进膜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膜本身的化学变化:

膜的水解、游离氯、活性氯的氧化干扰

2)膜本身的物理变化:

膜的压密化,使透水率下降,除盐率上升;

膜受污染:

结垢、微生物、固体颗粒在膜外表或膜内污染堵塞。

21、计量泵启动的考前须知有哪些?

〔1〕检查计量箱是否有液位;

〔2〕泵的出口阀是否全开;

〔3〕加药局部入口线是否全开;

〔4〕检查加药是否正常;〔5〕在确定无误前方可启动加药泵。

22、保安过滤器的工艺原理?

就是利用5孔隙滤芯进展的机械过滤,使水中残存的微量悬浮颗粒、胶体微生物等,被截留或吸附在滤芯外表和空隙中。

随着制水时间的增长,滤芯固截物使其阻力上升,当进出口压差增加到0.1时,应更换;过滤器的滤元是可更换的卡式滤棒。

23、如何防止膜的结垢?

1)做好原水的预处理工作,保证<4,同时要加杀菌剂,防止微生物的滋生;

2)在运行中要维持适宜的工作压力,一般工作压力增加产水量也增大,但过大又会使膜压实。

3)在运行中应保持浓水的絮流状态,减轻膜外表溶液的浓差极化,防止难溶盐在膜外表析出;

4)在停运时,短期应进展加药冲洗,长期应加2O保护液进展保护。

5)当产水明显减小或含盐量增高时,外表结垢或污染,应进展化学清洗。

24、什么是混床的反洗?

反洗的条件有哪些?

其目的是什么?

当混床中树脂失效后,用与制水方向相反的水流,由下而上对树脂进展大流量的冲洗,以松动树脂,去除污染物的操作方法叫反洗。

反洗条件:

新装或新补加树脂后;

混床到达运行周期;

周期制水率明显下降;

运行阻力明显增加。

反洗目的:

松动树脂层,为再生创造良好的条件;

去除树脂层期间的悬浮物、有机物、微生物等污染;

去除树脂在运行中造成的碎粒等杂物。

25、水的预处理常用的有哪些方法?

其主要任务是什么?

主要有:

混凝、澄清、过滤、吸附、杀菌等方法

主要任务:

〔1〕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有机物;〔2〕降卑微生物物质;〔3〕去除重金属离子;〔4〕降低水中的硬度和重碳酸根。

26、在装置除盐过程中加3的作用?

消除或降低水中的余氯含量,保证元件的稳定性,我公司余氯小于0.1。

27、膜组件前设置电动慢开自动阀的作用?

防止运行时高压泵的突然启停升压,产生对膜元件的高压冲击,形成水锤破坏膜。

28、何为过滤周期?

包括几个环节?

各环节的作用是什么?

过滤周期是两次反洗之间的实际运行时间

包括:

过滤、反洗、和正洗三个环节

反洗是为了去除在过滤过程中积累的污物,恢复过滤介质的截污能力

正洗是保证过滤运行?

水合格的一个必要环节,正洗合格后才能进入周期运行制水。

29、树脂漏入热力系统有什么危害?

答:

树脂漏入热力系统后,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发生分解,转化成酸、盐和气态产物、使炉水值下降。

30、蒸汽的主要监视工程是什么?

为什么监视这些工程?

答:

主要是监视含钠量、含硅量。

因为代表了蒸汽中含盐量的多少;2会在汽轮机通流部位形成难溶沉积物,它们会对机组的平安、经济运行有很大影响,所以要对其监视

31、混床一般有三个窥视窗,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

上部窥视窗一般用来观察反洗时树脂的膨胀情况;中部窥视窗用于观察设备中树脂的水平面,确定是否要补充树脂;下部窥视窗用来观察再生前阴、阳树脂的分层情况。

32、除盐再生时,进完酸、碱为什么要进展置换?

答:

置换是再生很重要的一步,以阴床为例,当进完后,并不意味着进碱完毕,此时,树脂的上、下层都沉浸在碱液中,为了让阴离子交换树脂与再生液能进展更充分、更彻底的离子交换,一般采用小流量进水,这样不但使碱液能和阴离子交换树脂进展充分、彻底的离子交换,而且使阴离子交换树脂放出的、42-、32-、32-等也能被小流量的水冲走,同时,进碱管内的剩碱也被冲洗干净,不留死角,保证再生后出水水质。

33、锅炉给水除氧有哪些方法?

简述其原理。

答:

方法及原理如下:

〔1〕热力除氧:

根据亨利定律,任何气体的溶解度与该气体在汽水分界上的分压成正比。

在敞口设备中,将水温升至沸点时,汽水界面上的水蒸气分压与外界压力相等,其他气体的分压都为零,由此可将溶解氧别离出来。

〔2〕化学除氧:

利用化学药品与水中溶解氧发生反响,除去热力除氧后的剩余氧。

如联氨除氧,反响如下:

N2H42=N2+2H2O

〔3〕真空除氧:

将补给水直接送入汽轮机凝汽器,依靠凝汽器的真空系统,由抽气器将水中溶解氧除去。

34、锅炉给水加氨处理的目的及原理是什么?

答:

目的:

提高锅炉给水值,防止因游离2存在而造成的酸性腐蚀。

原理:

氨溶于水呈碱性,即32O4

利用氨水的碱性中和碳酸的酸性,反响分两步进展:

423→432O443→〔4〕232O

35、饱和蒸汽取样能否代替过热蒸汽水样,为什么?

答:

不能,因为:

〔1〕两者所含成份相差很大。

过热蒸汽是单相介质,没有水分;饱和蒸汽中盐类、水分较多,且分布不均匀。

假设代替,那么容易引起误判断,导致操作错误。

〔2〕不利于准确判断是否因减温水水质劣化而引起的蒸汽品质劣化。

〔3〕不能判断饱和蒸汽在过热器中的盐类沉积量。

36、当浓酸、强碱溅到眼内或皮肤上时,应如何处理?

答:

当浓酸溅到眼内或皮肤上时,应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再以0.53溶液清洗;当强碱溅到眼内或皮肤上时,应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2%的稀硼酸溶液清洗眼睛或用1%的醋酸清洗皮肤。

经上述处理后,立即送医务室急救。

37、循环水中的微生物有何危害?

如何消除?

答:

危害:

微生物附着在凝汽器铜管内壁上便形成了污垢,它的危害和水垢一样能导致凝汽器端差升高,真空下降,影响汽轮机出力和经济运行,同时也会引起管材腐蚀。

防止方法:

加杀菌剂。

38、试分析阴、阳床再生不合格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答:

原因:

〔1〕树脂乱层。

〔2〕再生液浓度低或剂量缺乏,再生剂质量差。

〔3〕中排装置损坏,造成偏流。

〔4〕反洗不彻底。

〔5〕树脂老化或被污染。

处理:

〔1〕重新再生。

〔2〕提高浓度,增加剂量,更换再生剂重新再生。

〔3〕检修。

〔4〕加大反洗强度,重新再生。

〔5〕复苏或更换树脂。

39、试分析混床出水不合格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答:

原因:

〔1〕再生操作不当,树脂分层不好。

〔2〕再生剂量缺乏,浓度过低或再生剂质量差。

〔3〕一级除盐设备失效运行。

〔4〕混床有缺陷,发生偏流。

〔5〕再生后阴、阳树脂混合不均或运行中出现自然分层。

〔6〕混床反进阀或进酸、碱阀不严。

〔7〕混床失效〔8〕树脂污染或老化。

处理:

〔1〕停运重新再生。

〔2〕重新再生。

〔3〕停运再生。

〔4〕检修消除。

〔5〕重新混合。

〔6〕检查并关严或停运检修。

〔7〕停运再生。

8〕复苏或更换树脂。

40、膜清洗的条件:

1〕标准系统产品水的膜透过量下降10-15%

2〕标准系统产品水的脱盐率降低1-2%或产水率明显下降

3〕膜的压力差〔原水进水压力-浓水压力〕增加10-15%

4〕已被证实有结垢或有污染。

41、反渗透装置各加药装置的作用:

1、阻垢剂投加系统:

主要由阻垢剂计量箱和阻垢剂计量泵组成。

为了防止溶解在水中的微溶、难溶解的盐类,在反渗透浓水侧的浓度超过溶度积产生沉淀,在反渗透装置前投加阻垢剂。

2、复原剂投加系统:

主要由复原剂加药箱和复原剂计量泵组成。

由于反渗透装置的进水对余氯有严格要求〔小于0.1〕、且在原水进口和超滤反洗参加了氧化剂进展杀菌,参加复原剂进展复原以到达反渗透进水的要求。

投加点为反渗透装置进水母管处。

3、氧化剂投加系统:

主要由氧化剂计量箱和氧化剂计量泵组成。

由于原水为循环排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氧化物,投加杀菌剂可以氧化杀死原水中的大局部细菌,有效防止膜系统生物污染,保证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

4、碱投加系统:

主要由碱计量箱和碱计量泵组成。

用于超滤或反渗透化学清洗时投加,去除超滤膜或反渗透膜外表粘附的有机物。

5、酸投加系统

主要由酸计量箱和酸计量泵组成,由于原水为循环排污水值偏高,有碳酸盐垢的生成趋势,在不加酸的情况下反渗透浓水侧的值为2.14,加酸既可控制碳酸盐垢的生成,又可将值调节至1.8以下,减少阻垢剂的投加量。

投加点为反渗透装置进水母管处。

42、活性炭除氯原理:

活性炭除去余氯不是物理吸附作用,而是化学反响,游离余氯通过活性炭时,在其外表产生催化作用,游离余氯很快水解出氧原子〔O〕并与炭原子进展化学反响生成二氧化碳,同时原水中的也迅速转化成2气体。

综合反响:

22+2H2O→42↑

根据以上反响容器内活性炭会根据原水中余氯含量的多少而逐步减少,每年应适当补充。

43、反渗透工艺原理

是利用半透膜透水不透盐的特性,去除水中的大局部盐份。

在的原水侧加压,使原水中的一局部纯水沿与膜垂直的方向透过膜,水中的盐类和胶体物质在膜外表浓缩,剩余局部原水沿与膜平行的方向将浓缩的物质带走。

透过水中仅有少量盐份,收集透过水,即到达了脱盐的目的。

44、原生动物在活性污泥中所起的作用:

1、促进絮凝和沉淀:

污水处理系统主要依靠细菌起净化和絮凝作用,原生动物分泌的粘液能促使细菌发生絮凝作用,大局部原生动物如固着型纤毛虫本身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加上和细菌形成絮体,更提高了在二沉池的泥水别离的效果。

2、减少剩余污泥:

从细菌到原生动物的转换率约为0.5﹪,因此,只要原生动物捕食细菌,就会使生物量减少,减少的局部等于被氧化量。

3、改善水质:

原生动物除了吞噬游离细菌外,沉降过程中还会粘附和裹带细菌,从而提高细菌的去除率。

原生动物本身也可以摄取可溶性有机物,还可以和细菌一起吞噬水中的病毒。

这些作用的结果是可以降低二沉池出水的、、。

提高出水的透明度。

45、活性污泥中微型动物的种类:

活性污泥中能见到的原生动物有220多种,其中以纤毛虫居多,可占70﹪-90﹪,在污泥培养初期或污泥发生变化时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量的鞭毛虫、变形虫。

而在系统正常运行期间,活性污泥中微型动物以固着型纤毛虫为主,同时可见游动型纤毛虫类〔草履虫、肾形虫、豆型虫、漫游虫等〕,匍匐型纤毛虫类〔楯纤虫、尖毛虫、棘尾虫等〕,吸管虫类〔足吸管虫、壳吸管虫、锤吸管虫〕等纤毛虫类。

固着型纤毛虫类主要是钟虫类原生动物,这是在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