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4804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docx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docx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一般地说,成本—效益分析的过程由如下5个步所构成:

第一步:

识别阶段,判断某一项目可以达到机构所希望的目标;

第二步:

调查阶段,主要是了解能实现该目标的各项可能的投资方案;

第三步:

收集信息阶段,主要是获取有关各备选投资方案效果的资料;

第四步:

选择阶段,定量财务指标分析、定量非财务指标分析以及定性指标分析,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由于定性指标未包括在正式分析之中,管理人员必须用自己的判断决定在最终决策时定性因素占多大比重;以确定各个项目或方案的优劣次序;

第五步:

决策阶段。

要以上述次序为依据,并要看限制条件情况而定。

成本—效益分析有许多种具体方法,可以分为如下两种情况来加以讨论:

(1)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

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是指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分析评价方法,亦被称为贴现现金流量分析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项目的建设周期都不会限于一个年份,这样一来,任何一个项目的收益和成本不可以直接相加,必须将“货币时间价值考虑”在内,将不同时点的成本、收益按一定的贴现率换算成同一时点的成本、收益,进行计算。

1)净现值法(以NPV代表)。

是指特定方案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与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之间的差额。

在该方法下,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都要按照预定的贴现率折算为他们的现值,然后在计算它们的差额。

其算式是:

假设方案A,第一年年初投入100000元,设I=10%,以后的五年内的回收情况如下:

第一年末

第二年末

第三年末

第四年末

第五年末

25000

20000

25000

40000

45000

方案A的净现值NPV(A)

=(25000*0.909+20000*0.826+25000*0.751+40000*0.683+45000*0.621)–100000=29055元

计算的结果如得到的净现值为正数,说明该方案可实现的收益率大于所用的贴现率;反之,如得到的净现值为负值,说明该方案可实现的收益率小于所用的贴现率。

从上述计算可知,方案A的收益率大于所用的贴现率,该方案可取。

其贴现率是个关键,如果选择不当,就可能导致错误的分析,例如较高的贴现率,对使用年限较短的支出项目有利。

2)净现值率法。

净现值率和净现值的不同,在于它不是简单的计算投资方案未来的现金流入的现值同它的原投资额之间的差额,而是计算前者对后者之比。

仍采用上例:

NPVR(A)=129055/100000=1.29

若指数大于1,说明其收益超过成本,即报酬率大于预定贴现率。

它可以看成是1元原始投资可望获得的现值净收益,它是一个相对数指标,反映投资的效率;而净现值是绝对数指标,反映投资的效益。

净现值和净现值率这两个指标之间有着如下关系:

净现值>0净现值率>1

净现值=0净现值率=1

净现值<0净现值率<1

3)内部收益率法。

上述净现值、净现值率的计算虽然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能据以了解各个投资方案本身可以达到的具体的投资收益率是多少。

内部收益率的计算可以做到这一点,是考察项目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

它是投资方案在建设和生产经营年限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累计等于0时的折现率,也就是下式中的r:

从上述数量关系,可以看到,内部收益率有以下一些特性:

r=0

r<0

r>0

第一种情况是意味着决策方案未来的现金流入量的总和刚好同原投资额相等,没有带来任何盈利,说明所作的投资没有取得相应的收益,即其内部收益率为0;第二种情况说明资金投入以后,不仅没有盈利,而且还使原投资额亏蚀了一部分而收不回来,因而其内部收益率就表现为负数;第三种情况是意味除收回原投资额外,还取得一定的利润,说明所作的投资取得了相应的收益,据以确定的内部收益率为正值,取得的盈利越多,r越大;同样的利润额,取得的时间越早,r越大。

这里有两点需要讨论的是两个概念:

第一是贴现率的采用,在公共决策中常采用“预算资金的社会机会成本”作为确定贴现率的依据。

“预算资金的社会机会成本”是指在同样一笔资金若不用于公共支出项目,而投入私人部门所能创造的社会效益。

如果一笔资金投入到私人部门创造出更高社会效益,就不应该将这笔资金从私人部门转到公共部门,由政府支配使用。

预算资金成本通常可以用资金市场上的利率来表示。

但在使用时必须注意两点:

一是市场利率应是完全竞争资本市场上的利率,在不存在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下,就必须利用“影子利率”来衡量了;二是市场利率往往含有税收的因素,在使用时必须对其加以排除。

如在所得税税率为10%的条件下,市场利率为20%,排除税收的因素,其实际的市场利率,也就是纳税人实际可以获得的资金收益率只有10%,很显然,资金的机会成本以后者为准,而不可以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

决定贴现率的理想方法应确定被政府活动挤代的私人支出类型并使用被挤代支出的平均回报率。

从实用角度看,考虑各种因素估算贴现率更为方便。

这些因素可能包括被挤代的投资和税收的风险。

第二个需要探讨的是影子价格(也称为最优计划价格)概念。

其名称是从线性规划来的,也就是说影子价格是求资源最优分配的线性规划的对偶解的价格。

投入产品和产出产品存在市场价格,这些价格无法确切反映边际社会收益和成本,如果市场存在税收扭曲、配额或者法规条例,市场价格可能无法表现社会价值。

而公共部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应以真实的社会成本及收益为基础,为此,经济学家引入“影子价格”这一分析工具。

即针对无价可循或有价不当的商品或劳务所规定的较合理的替代价格。

理想的“影子价格”应为不存在社会失灵时的帕累托效率均衡价格,它是一种真正的社会价格。

(2)非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

非贴现方法不考虑时间价值,把不同时间的货币收支看成是等效的。

这些方法在选择方案时起辅助作用。

例如:

回收期法。

它代表收回投资所需要的年限,主要用来测定方案的流动性而非营利性。

3.成本-效益分析的作用和局限性

虽然成本-效益分析可以作为预算决策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但经济学家对成本—效益分析的评价,不是很高。

在他们看来,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是很有限的。

它是一项艰难的工作。

因为以货币为尺度并不能对许多政府领域的效益进行适当地分析,如对国防、太空研究、对外援助、公安和司法裁决等方面的效益用货币这个尺度来表示是很困难的;而教育、住宅建设和公路建设,虽然被认为可以提供巨大的货币效益,但迄今为止也没有可靠的测量方法。

它们的效益扩散得很广泛,而且有一部分是属于非经济性质。

就高速公路来说,所有的人都可以免费使用高速公路,没有判断高速公路价值的价格。

简单的问人们,他们对于高速公路的评价多少是不可靠的。

那些要用高速公路的人为了修这条路有夸大他们所得到的利益的激励。

那些受高速公路伤害的人为了阻止修这条路有夸大其成本的激励。

因此,有效率地提供公共物品在本质上比有效率提供私人物品更困难。

私人物品由市场提供。

私人物品的买者通过他们愿意支付的价格反映他们对该物品的评价。

卖者通过他们愿意接受的价格反映出他们的成本。

与此相比,当评价政府是否应该提供一种公共物品时,成本—效益分析并没有提供任何价格信号。

关于公共决策的成本和效益的结论充其量是近似而已。

①因此,成本—效益分析对于那些如防洪、电力生产、邮政、某些运输和娱乐设施等,也就是说对主要是经济性质的、有形的、可以用货币测量的公共政策更为适用。

然而,对于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来说,成本—效益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经济学家们来看,它至少可以纠正两个广泛存在而又肯定会带来不良后果的倾向:

一是它有助于纠正那些只顾需要,不顾成本的倾向。

在某些情况下,有些决策的项目确实是需要的,但是考虑到其成本情况,却是不值得的,因此必须予以放弃。

因为预算资金有限,同样的资金可能在别的项目上获得更大的收益,要在一些项目和方案之间进行稳妥的选择,过分强调需要则无助于是决策的效益达到最优。

二是它也有助于纠正那种只考虑成本,而不管效益如何的倾向。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有些公共决策的项目相当庞大,但是其效益更大,从经济角度分析,这种项目就是可行的,应该选定,不应该因为成本过大就予以放弃。

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可以分析政府投资项目的净收益和社会回报。

在实践中,与其说成本—效益分析是一门科学倒不如说是一种艺术。

为了计算项目产品的收益,必须做出许多简化后的假设。

此外,当项目涉及外部负效应时,专家们对如何评价外部负效率通常存在巨大分歧。

在列举和评估成本与收益时,经济学家们可以设计一些指导原则。

在实践中,实际的列举和评估工作要求科学家、工程师和其他专家通力合作。

目录

内容提要

写作提纲

正文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概述………………………………………………4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4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5

(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5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5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模式不固定………………………………5

(二)公允价值的获取………………………………………………………6

(三)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7

(四)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8

三、解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10

(一)确定积累时间统一计提模式…………………………………………10

(二)统一的度量标准………………………………………………………11

(三)提高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确定方式的操作性………………………11

(四)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认识………………………………12

(五)完善会计监督体系……………………………………………………12

参考文献………………………………………………………………………15

 

内容提要

在六大会计要素中,资产是最重要的会计要素之一,与资产相关的会计信息是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重要信息。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资产不实、利润虚增的情况,从而使资产减值问题一度成为我国会计规范的热点问题。

人们也期望通过会计上的法律法规减少信息的不对称,让企业向广大投资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产减值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针对会计实务中对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分析资产减值准备在会计实务操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并对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阐述了资产减值准备提取在实务操作中面临的境况。

从资产减值准备入手,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分析,提出了计提标准不恰当,计提时间未作统一规定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析方法等对策。

 

写作提纲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概述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

(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模式不固定

(二)公允价值的获取

(三)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

(四)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

三、解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确定积累时间统一计提模式

(二)统一的度量标准

(三)提高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确定方式的操作性

(四)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认识

(五)完善会计监督体系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问题的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大众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要求也逐步提高。

而市场经济的完善,竞争的加剧,企业对其交易方会计信息要求也提高,国家为了宏观调控的需要,也需要企业提供大量真实的会计信息。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是不可逆性的规定。

按照财务会计的谨慎性原则,预期不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就不应列入资产,预期不会带来原预计额的经济利益的资源要折扣后列入资产,即减除预计减值后的部分才是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

本文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资产减值准备会计问题的研究,理论上提高企业对现行资产减值准则的认识,促进企业完善企业相关会计核算,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对于完善我国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提出建议,促进我国资产减值准备准则完善。

实践中,这一研究旨在加强企业对与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的认识,完善企业会计核算,提示相关部门就准则中不完善的地方加强对企业的监督。

以下就是我的论文。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概述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指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回收金额,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是指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

其中,处置费用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减值,应依据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损的某些迹象,如果存在任何一种迹象,企业应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正式估计。

企业的固定资产可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

对于可收回金额须以相关技术、管理等部门的专业人员提供的内部或外部独立鉴定报告,作为判断依据。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

大部分企业的资产减值准备主要包括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范围包括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固定资产。

计提方法是按单项资产计提。

1、计提公式:

减值准备=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

2、全额计提情况:

①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②虽然固定资产尚可使用,但使用后产生大量不合格的固定资产;

③已遭损毁,以至于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④其它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

需要注意的是,已经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

固定资产减值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存在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以及其他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情况。

当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时,确认固定资产发生了减值,这是就要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从而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使账面价值真实客观地反映实际价值。

计提减值准备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制定的财务政策更加稳健。

而从信息的使用者角度出发,适时考虑无形损耗,更精确计量了期末资产的价值,同时也剔除了虚增的利润,降低了财务风险,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计提减值准备是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有益补充,它的实施也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财务政策更加稳健。

现在,企业固定资产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减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确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模式不固定

固定资产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发现,企业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的时间“年度终了”较好掌握,但是“定期”会计制度没有说明,这就给企业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使企业在操作的时候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财务人员可以随意制定计提时间,造成虚假信息泛滥,误导投资,也使企业之间提供的相关信息缺乏了可比性。

企业的会计行为受会计准则等制度规定的约束,但是会计准则在具有统一性和规范指导作用的同时还兼有一定的灵活性,给会计人员区别不同情况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和判断余地,如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存在多种备选的会计方法或可由会计人员做出不同的判断。

准则的灵活性是为了让更多的企业从实际出发,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并存,为企业进行会计操纵提供了可乘之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选择会计方法,操纵会计报表。

(二)公允价值的获取

对于固定资产减值而言,公允价值的获取有难度,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

“在公平交易,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的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可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的是现值,其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公平交易的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尽管我国市场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很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依赖的“成熟市场经济”相距甚远。

部分市场仍然处于垄断状态,竞争不充分,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不能反映市场的公允性,我国目前的资产信息、价格市场不健全,不能定期、及时地公开各种资产的最新市价,因此公允价值难以得到合理的确定,不同市场上所反映出来的市场信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价格难以真正反映价值,准则对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规定过于笼统,没有明确划分不同性质的资产所使用的计量属性,企业资产按照其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待出售和处置或者持有的目的就是为了出售并且有公平市场价值的资产,如可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及投资性房地产等;另一类是基于持续经营的假设,通过持续使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资产,这类资产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如企业的生产设备和产房等固定资产,这类资产即使有公平的市场价格,但由于这类资产在正常经营条件下是不会被出售或处置的,因此,其相应的市场价格与其特定主体价值的计量是无关的,其价值取决于其未来所能实现的经济利益的折现值。

即同一生产设备在不同企业的不同经营管理水平下其特定主体价值是不一样的。

因此,如果笼统的运用公允价值和现值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并取其高者,不仅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也会降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在单个企业的经营环境恶化和经营管理水平下降的条件下,企业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可能会大于账面价值,账面价值可能大于现值,此时,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的要求来看,企业应该以现值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来计提资产减值,这正是投资者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但是,按照准则规定,企业完全可以已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大于资产的账面价值为由不计提减值,而不对现值进行估计。

而此时,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资产价值不仅没有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也损害了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所获得的信息本身可能就是不完整的,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的难度,造成了投资者的决策失误。

(三)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

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难度较大,新准则规定:

“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来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

”可见,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准确性取决于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确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但是,对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确定很难把握。

主要表现在:

1、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新准则规定:

“固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的取得是需要企业管理层在合理和有依据的基础上对固定资产剩余使用寿命内整个经济状况进行最佳估计,其中预计的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包括:

固定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预计产生的现金流入如销售量,以及售价的预测;为实现固定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入所必需的预计现金流出(包括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发生的现金流出)如设备购置、厂房构建的预测;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固定资产收到或者支付的净现金流量如处置收入、处置费用公允价值的预测。

而这些预测,一方面需要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和估计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需要企业的管理当局具有较高的现金流量管理水平,对于我国而言中小企业占据着市场经营的主体,而中小企业的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但凡是中小企业,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使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

由于经营者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反应灵敏,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作出决策。

其次,中小企业员工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不会单设部门去管理现金流量,这样一来,对于企业的财务信息就会造成不确定,带来数据失真的后果。

2、合理折现率的计量难度大。

新准则规定:

“折现率是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税前利率,该折现率是企业在购置或者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

”因此合理的折现率必须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的风险价值。

要求合理折现率的确定必须以能够反映该项资产特定风险的市场利率为依据,如果该项市场利率难以取得,也可以采用替代利率估计折现率。

替代利率可以是调整后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增量借款利率或者其他相关借款利率。

调整时需要考虑该项资产的特定风险,以及其他有关货币风险和价格风险。

这样一来折现率成了一个十分不稳定的因素,对于企业而言,客观估计某项固定资产的特定风险有相当大的难度,不同的会计人员对于固定资产价值的会计估计显然会有差异,这样也容易导致利润操纵,因而计提是否真实合理不易确定。

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要将计提的减值准备考虑进去。

这样做企业将导致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一部分进入了产品成本,一部分进入了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做不是强行将本来属于一体的事物拆成了两部分,而对计提减值准备金额估计的大小将使营业费用与非营业费用之间的界限变模糊,进而影响到营业利润与非营业利润的计算结果。

由于折旧率和尚可使用年限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的各期均要做相应的改变,固定资产均要重新计提折旧,不但计算烦琐,而且容易出错。

(四)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

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公允价值等是企业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准备的很重要的基础。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等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其结果会因人而异。

尽管新准则对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使用进行了细化和规范,但是要企业真实地计提固定资产减值,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利润操纵是公司的管理层为了实现自身的效用少交所得税或实现公司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调节公司盈余的行为固定资产减值的计提能够平抑各年度间的利润波动,为踌年度利润调节留出空间,有的企业甚至将视为操纵盈亏的“蓄水池”。

企业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表现形式通常有两种形式:

1、少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增加企业利润。

企业自身的动机,有些企业为了上市或向银行贷款,少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来增加企业利润,不能真实的反映资产价值,反映资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从而来粉饰财务报表,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从而来得到想要的结果。

2、多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减少企业利润。

盈利的公司加速计提,一些企业往往趁着当前生产经营态势较佳、利润大幅增长的经营背景,大额加速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样既能集中清算、释放一些历史问题遗留下来的各种潜在风险,又能利用“会计估计”而低估固定资产形成秘密准备金,为以后的会计期间留下足够的“业绩储备”。

固定资产减值的计提直接影响企业利润的增减。

有些企业人为地多提或少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达到调节企业利润的目的,这种行为严重的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主观随意性较大,留给企业很大的选择空间,计提标准以及比例的确定都可由企业自行根据情况确定,这在客观上也为企业利用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提供了方便企业既可以“少提”来掩盖风险,虚增利润,也可以“多提”减少利润,为来年增加利润做准备,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使得企业想要利用转回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美梦破灭,避免出现虚列资产,少提减值而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这一项规定大大减少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调节利润的空间。

三、解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确定积累时间统一计提模式

新会计准则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时间未作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