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4815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docx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版新人教版2

亲爱的同学:

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甘肃省宁县二中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9分)

中国古典诗歌是极其精炼的语言艺术,言约而意丰是历代诗人共同的追求目标。

刘勰云:

“规范本体谓之镕,剪裁浮词谓之裁。

裁则芜秽不生,镕则纲领昭畅……一意两出,义之骈枝也;同辞重句,文之肬赘也。

”又云:

“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这个原则虽然对各种文体都适用,但显然对于篇幅有限的诗体更为重要。

而古典诗歌的篇幅相当有限,作者又希望在有限的篇幅内承载更多的意蕴,所以不能容忍芜辞赘句的存在。

从意象的角度来思考这种原则,显然会导出对于意象密度的追求。

  何谓“意象”?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假如同样长短的诗句或诗篇中包含的意象或多或少,也就是意象的密度或密或疏,前者所承载的意蕴更加丰富,或者说所传达的信息量更大,如此更可能达到言约意丰的效果。

  但是,是不是意象密集的诗一定是好诗呢?

或者说,是不是意象密度越大的诗就越好呢?

下面以五律为例做些分析。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后人的赞扬之词甚多。

但是它也招致了一些非议,有人就说:

“‘水声’、‘飞泉’、‘树’‘松’‘桃’‘竹’语皆犯重。

”其实正是指此诗意象过于密集。

那么,为什么意象过于密集也会是一种缺点呢?

简单地说,原因在于意象过密会妨碍诗歌意脉的流动,从而显得堆垛、板滞。

  从上述论述可以得出两个貌似互相矛盾的结论:

对于诗句来说,意象密集往往会产生精警的名句;对于诗篇来说,意象密集则是利弊参半的,有些作品因意象密集而见胜,有些作品却因意象过密而受损。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在于人们对于名句和名篇的要求有所不同。

一般说来,凡是万口传诵的名句都具备某种独立的价值,也就是说,即使把名句从原诗中彻底剥离出来,它们的价值也几乎不受损伤。

由此可见,虽然不能说所有的名句都是意象密集的,但是意象密集肯定是构成名句的重要条件。

因为名句的篇幅仅有寥寥数字,如果意象的密度太低,那就包蕴不了多少意义,要想成为具有独立价值的名句也就难上加难了。

  可以看出,唐代诗人对意象的密度是相当留意的。

唐诗名句的意象密度大多较高,这是唐代诗人写诗时精雕细琢的自然结果。

唐诗名篇的意象则以疏密相济为普遍规律,唐代的优秀诗人有意无意地把一篇作品内的意象密度控制在比较合理的程度,从而写出许多疏密有致的佳作。

(摘编自莫砺锋《论唐诗意象的密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刘勰指出写作需字斟句酌,才能达到精炼。

B.对于诗篇来说,意象密集则利弊参半,有些作品因意象密集而见胜少,作者把握一个合理的度。

C.诗篇或诗句包含的意象越密集,所承载的意蕴越丰富,更能达到言简意丰的效果。

D.唐代的优秀诗人把诗歌意象控制在比较合理的程度,从而写出许多优秀的诗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意象”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B.意象过密会妨碍诗歌意脉的流动,从而显得堆垛、板滞,所以意象密集的诗都不是好诗,而且密度过大甚至是诗的一种缺点。

C.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虽然是一首千古传颂的名篇,后人的赞扬之词甚多,但是这首诗也因为在写景时意象过于密集招致了一些非议。

D.意象密集往往会产生精警的名句,凡是万口传诵的名句都具备某种独立的价值,即使把名句从原诗中彻底剥离出来,它们的价值也几乎不受损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诗是极其精炼的语言艺术,言约而意丰是诗人共同的追求目标,因此唐诗很少有泼墨如水的长篇巨制。

B.如果古典诗词的篇幅不是有限的,作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的需要来选择意象,表达意蕴,对遣词造句也可以不做要求。

C.名句篇幅有限,意象密度太低就包蕴不了多少意义,要想成为具有独立价值的名句,加大诗歌意象密度无疑是必要的创作手段之一。

D.整首诗的意象要“疏密相济”,恰到好处,唐代的优秀诗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在创作实践中很好地贯彻了这种精神。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阅读方式日益多元化,从读纸质书到读电子书,再到如今的“听书”(即有声阅读),丰富多样的阅读方式带给读者别样的乐趣。

其中,有声阅读不仅解放了人们的眼睛,还能满足大众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的需要,而且也符合未来数字产品发展的方向。

用耳朵代替眼睛,正在让阅读有了更多可能。

有声阅读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成为阅读的新增长点。

从世界范围来看,有声阅读呈现上升趋势。

拿目前全球最大、增长率最快的有声图书市场美国来说,早在三年前,其市场的有声读物就达25亿美元的市场份额,那时已有约35%的美国人每年至少收听一部有声读物。

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在我国的不断普及,有声阅读已具备了充分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市场前景广阔。

有声阅读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掀起一场阅读新革命。

这种阅读潮流不仅给商家带来福音,更是为“书香社会”添砖加瓦。

目前,我国有不少专门的听书网站,现有的大型网站,大部分都提供“有声阅读”,此外,听书频道或客户端下载等不断向大众开放,例如“懒人听书软件”可以随时下载,操作简单,快速实用。

有声阅读不仅有小说、评书、相声等娱乐内容,更有科学技术、人文哲学等更多领域的听书素材。

(摘编自《广州日报》2018年5月)

材料二

   

图1 2012-2017中国有声阅读市场规模

   

图2 2017年5月主要听书APP用户人均启动次数

(摘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三

我国有声阅读产业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起步较晚,市场环境尚未成熟,且发展极不平衡。

传统出版机构力量偏弱,新兴移动电台和听书APP“跑马圈地”,甚至恶性竞争,亟需进行引导与扶持。

随着传统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全民阅读的新趋势。

有声阅读是数字化阅读的重要方式,因而也应当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推广对象。

倡导有声阅读,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全民阅读率的有效手段。

读者的有声阅读习惯是有声阅读产业长期发展的基础,政府应将有声阅读纳入全民阅读推广工程,引导全社会形成有声阅读的氛围,使之扩展为全民阅读的形式之一。

良性竞争和公平秩序的市场环境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

要稳定有声阅读的市场秩序,保障有声书产业健康长期地发展,政府部门尤其要加强版权管理的力度,健全监督机制。

同时,有声阅读的发展既给传统的电子音像出版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也带来了技术变革的机遇。

我国相当一部分传统音像出版企业拥有长期积累的内容资源,自带多媒体基因,与电台、移动电台、有声阅读平台有天然的联系,应主动转型升级,实现跨媒体经营,以加快推进传统音像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摘编自蔡翔、王睿《2018年中国有声阅读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2-2017年,国内有声阅读的同比增长率经历了“增长稳定一增长下滑”的过程,但国内有声阅读市场规模仍在逐年稳步地持续扩大。

B.2017年有声阅读市场规模达到40.6亿元,其中借助音频媒介开展的综合类知识付费服务贡献了约10亿元的收入规模,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中坚力量。

C.2017年5月,懒人听书、氧气听书、酷我听书等听书APP用户人均启动次数分别为4.5次、4.4次和3.7次,占据前三名;其余APP用户人均启动次数较少。

D.在主要听书APP中,懒人听书是有声阅读市场的王者,酷听听书与之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氧气听书则与之比肩,或许有望超越它。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方式的变化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今为人们所接受的有声阅读方式的出现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B.有声阅读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成为阅读的新增长点。

以美国为例,早在三年前,那时已有约35%的美国人每年要收听一部有声读物。

C.我国现有的一些网站和不断向大众开放的听书频道或客户端下载,以及多样化的有声阅读素材等,让商家和读者两败俱伤。

D.随着传统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化阅读已成为全民阅读的新趋势。

有声阅读是数字化阅读的重要方式,因而必须倡导有声阅读。

6.面对有声阅读产业的现状,如何让它进一步健康稳定地发展?

请简要概括说明。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原始积累

远山

   H大学正门东侧,有一排树。

有一天,树下出现了一个擦皮鞋的女孩。

女孩看起来虽然不是如花似玉,却也明丽动人。

当她低头擦皮鞋时,乌黑的头发瀑布一样挂下来,露出雪白的脖子一截,看得那些学生顾客心神迷乱。

   小鲁就是其中的一个。

   小鲁是管理学院的大三学生。

他知道自己今后要在商海里混的,所以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尤其一双皮鞋,保养得很好。

他相信这样一句话:

“男人的形象,一在头,二在脚。

”所谓脚,就是指皮鞋了。

所以当他听说校门口出现一个擦皮鞋的摊子时,很高兴,马上就去了。

   他知道擦皮鞋的是一个年轻姑娘,同寝室的几个家伙已经兴奋地谈论几个午睡时间了。

但他不是冲着这个来的。

他认为只要皮鞋擦得好,擦皮鞋的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无所谓。

可是他没有料到,这个擦皮鞋的,不但年轻,而且还很有味道。

她眼睛一扫,小鲁就觉得自己心神迷乱了。

   当然,小鲁是有定力的。

他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不让这种心神迷乱在姑娘面前有丝毫的流露。

   “麻烦你,擦擦皮鞋。

”他总是这样彬彬有礼。

   “不麻烦。

谢谢你的光顾。

”姑娘态度不卑不亢。

   小鲁突然对姑娘充满了同情和怜爱。

这样的人怎么可以擦皮鞋呢?

   “你可以试试换一种工作。

”有一天,小鲁忍不住对姑娘说。

   “怎么?

我这工作不好吗?

”姑娘埋头擦鞋。

   “不是不好,工作没有贵贱嘛。

”小鲁说,“我只是觉得你……你这样的条件,可以从事更好一点的工作。

   姑娘又用力擦了几下,表示皮鞋已经擦好了。

她抬起头,一边接过小鲁递过来的擦鞋钱,一边说:

“你放心,我不会一辈子擦皮鞋的。

我有自己的理想。

   “理想?

”小鲁觉得有了进一步交流的话题,立即兴奋起来,“能说说吗,什么理想呢?

   姑娘一笑,说:

“告诉你也无妨,我的理想是经营一家皮鞋厂。

   小鲁愣住了。

他没有想到她的理想仍然与皮鞋有关。

“皮鞋厂?

那要多少资金啊?

你……”

   姑娘又是微微一笑:

“你没有看见我正在进行原始积累吗?

   小鲁又是一愣。

他忽然觉得自己是一名小学生,而这个擦鞋的姑娘倒像是一名大学生,甚至像一位经济学教授。

   暑假后,小鲁返校了,擦皮鞋的小姑娘却没有出现。

   很快,毕业来临,大学生们为找工作而四处奔波了。

校园内也出现了各种招聘广告,其中就有一家鞋业公司。

小鲁突然对这家鞋业公司有了兴趣。

虽然这家公司在南方,有点偏远,但小鲁还是毅然南下了。

   经过两次面试后,行销部主管要见小鲁。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出现,他将得到一份工作。

   但是意外还是出现了,因为他一眼发现这个主管竟然就是一年多前在校门口的那个擦皮鞋姑娘。

   姑娘见了小鲁却没有什么惊奇表情出现。

小鲁明白,她肯定早就看过他的材料和照片,知道他是谁了。

   “不要惊奇——一个擦皮鞋的姑娘怎么突然升级为主管?

”姑娘说,“因为我本来就是公司里的业务骨干,擦皮鞋无非是一种市场调查的形式,你这双鞋,”她指着小鲁穿着的运动型皮鞋,“正是我那次市场调查的产品,我在你们几所大学门口擦了半年多皮鞋,终于知道你们大学生喜欢穿什么样的皮鞋。

   小鲁愣在那里,不知如何接话。

   “欢迎你加盟我们公司,”姑娘说,“不过第一步,你看——”

   小鲁顺着她的手势看去,看见墙角放着一只擦皮鞋用的小箱子。

   “眼熟,是不是?

”姑娘笑了起来,“我现在将它传给你。

你要明白,原始积累不仅仅与金钱有关,而且与阅历、行情、调查研究有关。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擦鞋姑娘"乌黑的头发瀑布一样挂下来,露出雪白的脖子一截,看得那些学生顾客心神迷乱",不仅表现擦鞋姑娘为了吸引大学生来擦鞋精心打扮,也为下文写小鲁去看擦鞋姑娘作铺垫。

B.小说中小鲁忽然觉得自己是一名小学生,而这个擦鞋的姑娘倒像是一名大学生,甚至像一位经济学教授。

说明擦皮鞋的姑娘知识渊博。

C.校园内也出现了各种招聘广告,其中就有一家鞋业公司。

小鲁突然对这家鞋业公司有了兴趣,说明小鲁想在这家公司工作一定能邂逅到擦皮鞋的站娘。

D.擦皮鞋的姑娘在几所大学门口擦了半年多皮鞋,终于知道了大学生喜欢穿什么样的皮鞋,说明擦皮鞋的姑娘把擦皮鞋作为一种市场调查的形式。

8.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擦皮鞋的姑娘的形象。

(6分)

9.两处“原始积累”这个词语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

请结合作品分析其含义。

(6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选文

(一)

 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

于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

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表南山之颠以为阙。

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①也。

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

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

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

发北山石旘,乃写蜀﹑荆地材皆至。

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

 卢生说始皇曰:

“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

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

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爇,陵云气,与天地久长。

今上治天下,未能恬淡。

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

”于是始皇曰:

“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

”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

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觽,弗善也。

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

始皇怒曰:

“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

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听事,髃臣受决事,悉于咸阳宫。

 

                             (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

①天极、阁道、营室皆为星宿名。

                               选文

(二)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选自杜牧《阿房宫赋》)

10.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

B.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

C.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

D.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

11.下列有关古代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

B.媵女是指陪嫁的女子,她们也有可能成为嫔和嫱。

C.《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

D.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对现存地位高或年长的人的尊敬。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来看,秦始皇之所以营建阿房宫,主要是因为咸阳人口多,先王宫廷窄小。

B.计划等阿房宫竣工之后,再选择一个好名字给它命名,因为是在阿房修筑此宫,所以人们就称它为阿房宫。

C.宫中有人泄露了秦始皇的行踪,经过审问,没有人认罪,秦始皇下诏把当时跟随在旁的人抓起来全部杀掉。

D.《过秦论》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记叙吻合。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①

山远翠眉②长。

高处凄凉。

菊花清瘦杜秋娘③。

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④。

风力偏狂。

一年佳节过西厢⑤。

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吴文英:

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

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

②翠眉:

青翠的山气。

③杜秋娘:

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

④吴霜:

比喻白发。

⑤西厢:

此指朋友家的西厢房。

14.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是说秋日重阳本是登高览胜的好时节,但词人心情抑郁,远望寒山虽是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也感到凄凄凉凉。

B.“菊花清瘦杜秋娘”此言秋菊傲霜迎风,备受摧残,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变为半老徐娘一样让人感到岁月的流逝给人带来的忧伤。

C.“秋色”“雁声”和“斜阳”常是词人对景思亲及其表达人生感慨的意象,如周邦彦有“雁背夕阳红欲暮”的哀叹,李商隐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伤。

D.本词表现出词人多种感情,既有对时光飞逝、自己已入暮年的感慨,又不乏羁旅在外的哀愁,还借助重阳这一主题寄托了思亲怀乡的苦闷。

15.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默写题(11分)

16.按要求填写诗句

《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的震撼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幕遮》中把荷花写得出神入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阁夜》中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显示地方风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15分)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苏洵的《六国论》把六国灭亡的原因归结于“赂秦”,_____

①单从某种视角看到了某些事实,便以为抓住了事物的全部,这是人类很容易陷入的误区。

②因为从本质上讲,六国灭亡是由于不思改革进取,不采取富国强兵之策,从而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被历史淘汰。

③尽管文章在论证上、语气上给人势如破竹的感觉,但今天看来显然失之偏颇。

④当然也有战略、策略(包括“赂秦”)等方面的种种具体原因。

A.②③①④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①②④③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B.虽然有国家资源作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C.大庆石化总公司的老少职工们同台竞赛,年轻职工积极踊跃,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

D.通过捐款、创办公益基金的方式回馈社会,不是企业家的法定义务,可提倡而不宜强制。

19.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齐楚之精英②杳不知其所之

③秦人视之亦不甚惜④多于南亩之农夫

⑤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⑥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公将鼓之⑩句读之不知

A.①④/②⑤/⑥⑦/⑧⑩/③/⑨B.①④⑦/②⑤/③⑨/⑥⑧⑩

C.①④/②⑤/⑥⑦/⑧⑩/③⑨D.①④⑦⑩/②③⑨/⑤/⑥⑧

20.生活处处有哲理,请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处补充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体现你的哲思。

每处不超过20字。

(6分)

  远与近:

看油画,近看模糊一片,远看层次分明,所以,有些事物离得太近便无法认清。

  抓与放:

抓住一件东西不放,就只能拥有这件东西,所以,①__________。

  高与低: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有骄气还会下来,水流低处有压力也能上来。

  上与下:

上山要低着头,下山要昂着头;②__________。

  前进与后退:

方向错了,前进一步等于后退一步,而后退一步,亦等于前进一步。

  幸福与不幸: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他不认为自己不幸;而③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李嘉诚说: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

1.C;2.B;3.B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能力。

C项原文出现在第二段,文中说“假如同样长短的诗句或诗篇包含的意象或多或少”,在此条件下进行比较得出的相对结论,并非说意象越多越好。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内容的归纳能力。

B项对应原文第三段,“意象过密会妨碍诗歌意脉的流动,从而显得堆垛、板滞,所以意象密集的诗都不是好诗”说法过于绝对。

3.B项对应原文第一段.依据文章作者观点推断,不论篇幅是否有限,都不应容忍芜辞赘句的存在.

2.答案:

1.B;2.A;3.①有声阅读应当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推广对象,政府应将有声阅读纳入全民阅读推广工程。

②政府部门要加强版权管理的力度,健全监督机制。

③传统音像出版企业应主动转型升级,实现跨媒体经营,以加快推进传统音像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答对一点给2分)

解析:

1.“其中借助音频媒介开展的综合类知识付费服务贡献了约10亿元的收入规模,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中坚力量”错,于材料无据。

2.B项“要收听一部有声读物”错,材料一说“至少收听一部有声读物”;C项“让商家和读者两败俱伤”错,材料一说“这种阅读潮流不仅给商家带来福音,更是为‘书香社会’添砖加瓦”;D项“有声阅读是数字化阅读的重要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