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95197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doc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doc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为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生命-和谐”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把开展大课间活动作为重要途径,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在大课间活动中体现出合作、民主、探究的教学理念,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中学生正处于少年后期和青年初期,根据他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年龄段,对于学习上,他们喜欢接受新的事物和知识,厌倦了过去那些单一死板的肢体活动。

喜欢一些新的具有挑战性的动作。

由此传统的课间活动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对新事物的追求,不能在引起学生的兴趣。

所以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展阳光体育与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具有锻炼身体的价值,而且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意志品质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严格遵守纪律和集体荣誉感。

同时通过活动,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合了体育、音乐、心理、生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及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一、师生互动,全员参与原则

通过师生自主、自创、合作、参与变革的全过程实践这种合作形式,让学生能切身感受到自己既是改革的受益者,更是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使他们真正成为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体与主人。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开展阳光体育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活动的安全性高,就能避免给学生造成身体和精神上伤害。

因而安全性是组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与大课间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为此在活动开展中,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原则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细致地把握学生的身心状况和认真检查运动场地器材,切实组织好、指导好,才能确保安全。

让学生在体育大课间有个好心情,让学生在快乐中积极锻炼。

每天上午两节课后各任课教师不得拖堂,全体同学迅速到指定场地集合,由班主任协助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参加长跑。

各班要保证学生全员参与,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可以灵活安排,如,体质较弱的学生可进行跑走结合的活动。

有病有事不能参加长跑的,提前得到班主任核实批准,方可不参加。

其他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

班主任老师要清点人数,对学生参与情况的检查纳入班级量化。

提倡教师领跑,锻炼身体,追求“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对大课间的兴趣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因比,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从我校所收集的反馈信息来看,学生普遍持肯定、欢迎的态度,学生将体育大课间活动所带来影响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获得了知识:

认识了许多体育器械,如山羊、跳箱、平梯、跨栏、轮滑;了解了许多常用的体育规则,如篮球规则,排球规则,足球规则,羽毛球规则,乒乓球规则以及棋类的简单规则等。

  第二,掌握了技能,学到了许多技巧,提高了速度、平衡、支撑、判断能力等;

  第三,培养了优良的道德品质,如谦让、团结、友爱、关心等等。

  第四,培养了一批懂体育、懂规则的体育骨干。

学校体育专业班的同学说我是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小裁判,这让我体会到为别人服务是多么快乐,也认识到工作的辛苦,学会了组织、裁判、学会了与同学团结、合作等。

  三、体育大课间活动创编

  1科学性原则

  安排项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变化规律。

  2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是游戏的根本所在,也是吸引学生参加必备条件。

同时也是体育游戏的基本特征,如果体育游戏没有趣味性,那么就是单纯的训练,而不是体育游戏了,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

游戏的趣味性越浓,对学生的吸引力就越大,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玩中身心得到锻炼,情操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发展。

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活动内容能否适合我校体育教学的需要是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为此,我们从科学性、普及性、层次性、趣味性和安全性等因素进行了实证性研究。

2011年5月在休闲广场上进行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表演中,我校的千人绳操表演和具有特色的韵律操表演在鸡东县中小学师生和教育及局领导、专家面前现场展示了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与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

  四学生、家长对实验效果的评价

  家长问卷调查:

家长对学校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知晓率为100%,支持率为93.9%,认为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的比率为96.4%。

  学生个人体育技能:

每位学生掌握一项至两项体育锻炼方法的实现率达100%,80%的学生能够达到自我组织体育游戏和竞赛的目标(七年级学生较弱),较熟练的使用学校现有各种体育器械的学生达89.6%。

  教师调查结果:

认为自己体育锻炼意识明显增强的教师达90%,认为学校应该取消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教师为零,对学校创建体育办学特色的认同率由65%提高到100%,通过开展大课间活动感到身体素质增强的教师有95%。

  第一,阳光体育和大课间体育项目是丰富与改进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方向之一

  以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素质教育,重视学生主体发展的需求。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爱体育,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

我们应以素质教育的观点来重新审视新课程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

从今后学校体育发展的眼光看,娱乐体育的内容必将大大加强,将与健身体育一起成为学校体育的支柱。

阳光体育活动与大课间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之一。

  第二,阳光体育和大课间体育项目符合《课标》的精神与要求

  《体育课程标准》大力提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选择学生喜闻乐见、安全实用和具有锻炼价值的新兴体育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特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完全符合《课标》的四大理念,为实践《课标》精神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大课间体育项目它所表现出来的趣味性、普及性、简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特点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规律,符合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符合以人的发展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总之通过研究进一步强化全校师生的体育意识,突显学校体育办学特色,深化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理论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学校体育活动和校本研究的层面。

通过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校本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健康发展的水平、团结合作的意识、终身体育的思想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得以全面增强。

为此,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体育项目进入体育教学的实践研究应继续深化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出版正式的实验教材,配制声像教材,以便于广大体育教师选择使用。

我校将以此实验性研究作为基础,进行第二阶段的研究,更进一步地开发课程资源,把适合于学生开展的大课间体育项目在我校蓬勃开展。

通过阳光体育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身心得到调节,提高学习效率,振奋师生精神,共同提高审美能力,展示学校精神面貌,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还学生一个美好,快乐的中学时代和—个健康的体魄。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为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生命-和谐”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把开展大课间活动作为重要途径,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在大课间活动中体现出合作、民主、探究的教学理念,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中学生正处于少年后期和青年初期,根据他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年龄段,对于学习上,他们喜欢接受新的事物和知识,厌倦了过去那些单一死板的肢体活动。

喜欢一些新的具有挑战性的动作。

由此传统的课间活动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对新事物的追求,不能在引起学生的兴趣。

所以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依据与假设

  

(一)理论依据

  1、主体教育理论认为:

教育过程中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即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扬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体验性,调动学生主动地去发现、探索、思考,从而实现提升人的地位、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的目标。

  2、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等文件精神为依据,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研究假设

  通过规范化管理、多样化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每天的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成为学生最盼望的快乐时光。

三、目标和原则

  1.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3.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4.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四、研究内容

  1、确立学校领导管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相关制度。

  2、通过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把学生吸引到各种体育活动中,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在乐中练,在练中乐,其自主选择、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自信心水平也随之达到一个相应的高度。

  3、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向学生传授各种基本技术、基本知识,使学生会练、懂练,并找到自己特别喜爱的1—2个项目,在体育活动课中加以强化、提高,变成学生本身的需求,成为终生参与的项目。

  4、通过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创新设计大赛,鼓励教师、学生创编活动内容,制作活动器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编室内健身操与健身游戏,弥补室外活动空间的不足,使大课间活动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个性。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大课间活动整体优化。

开发多套符合城区学校特点,实效性、趣味性较强的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构建出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符合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的课间活动模式。

  5.、与安全演练相结合。

  学生下楼的速度不断加快,班与班之间衔接更加紧密更加有序。

如果需要提速,一声令下,马上就能达到快速撤离的目的,这种训练目的是使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品质,这样就提升同学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把单纯的安全演练与常规的体育教学活动结为一体,赋予快乐大课间新的教育意义。

五、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六年级、七年级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

通过问卷、座谈,了解小学课间体育游戏活动的基本状况,为学校决策和制定活动方案服务。

  2、行动研究法:

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大课间活动系列,组织开展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创新设计大赛,在教师与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对活动开展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因时、因地、因人调整活动的方向。

使大课间活动的研究不断深入。

  3、文献法:

通过查阅资料,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视野,可以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分享中,明确研究的方向,提升研究的效能。

  4、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研究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筛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形成具有一定科学性和操作性的研究经验;通过活动展示,及时把经验辐射到其他年级。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二年

  

(一)、准备阶段

  1、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和专题研讨,并制定本课题的实施方案,准备开题论证。

  2、健全组织:

成立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各部门及课题组成员的职责。

  

(二)、实施阶段:

  1、课题组按照实施方案全面启动研究项目。

  2、通过专业引领、专题研讨、任务驱动等行动研究方式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研究意义的认识,增强其研究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爱,听取体育组老师和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意见,组织开展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创新设计大赛(教师与学生均可参加)。

  4、与音乐实验教师选定音乐,处理好音乐衔接过渡。

  5、部分年级及班级在一定范围进行实验,根据创新大赛选择符合学校实情且实效性较强的活动形式,确定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与组织方式。

  6、对学生及老师的意见进行反馈,改进大课间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继续在部分年级及班级推广。

7、各课题组研究成员内化培训成果,把课题研究纳入日常教研活动。

领导小组及时对研究进程进行调控和评定。

做好中期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做好阶段性总结和交流。

开展阳光体育与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具有锻炼身体的价值,而且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意志品质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严格遵守纪律和集体荣誉感。

同时通过活动,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合了体育、音乐、心理、生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及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一、师生互动,全员参与原则

通过师生自主、自创、合作、参与变革的全过程实践这种合作形式,让学生能切身感受到自己既是改革的受益者,更是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使他们真正成为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体与主人。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开展阳光体育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活动的安全性高,就能避免给学生造成身体和精神上伤害。

因而安全性是组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与大课间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为此在活动开展中,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原则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细致地把握学生的身心状况和认真检查运动场地器材,切实组织好、指导好,才能确保安全。

让学生在体育大课间有个好心情,让学生在快乐中积极锻炼。

每天上午两节课后各任课教师不得拖堂,全体同学迅速到指定场地集合,由班主任协助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参加长跑。

各班要保证学生全员参与,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可以灵活安排,如,体质较弱的学生可进行跑走结合的活动。

有病有事不能参加长跑的,提前得到班主任核实批准,方可不参加。

其他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

班主任老师要清点人数,对学生参与情况的检查纳入班级量化。

提倡教师领跑,锻炼身体,追求“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对大课间的兴趣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因比,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从我校所收集的反馈信息来看,学生普遍持肯定、欢迎的态度,学生将体育大课间活动所带来影响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获得了知识:

认识了许多体育器械,如山羊、跳箱、平梯、跨栏、轮滑;了解了许多常用的体育规则,如篮球规则,排球规则,足球规则,羽毛球规则,乒乓球规则以及棋类的简单规则等。

  第二,掌握了技能,学到了许多技巧,提高了速度、平衡、支撑、判断能力等;

  第三,培养了优良的道德品质,如谦让、团结、友爱、关心等等。

  第四,培养了一批懂体育、懂规则的体育骨干。

学校体育专业班的同学说我是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小裁判,这让我体会到为别人服务是多么快乐,也认识到工作的辛苦,学会了组织、裁判、学会了与同学团结、合作等。

  三、体育大课间活动创编

  1科学性原则

  安排项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变化规律。

  2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是游戏的根本所在,也是吸引学生参加必备条件。

同时也是体育游戏的基本特征,如果体育游戏没有趣味性,那么就是单纯的训练,而不是体育游戏了,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

游戏的趣味性越浓,对学生的吸引力就越大,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玩中身心得到锻炼,情操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发展。

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活动内容能否适合我校体育教学的需要是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为此,我们从科学性、普及性、层次性、趣味性和安全性等因素进行了实证性研究。

2011年5月在休闲广场上进行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表演中,我校的千人绳操表演和具有特色的韵律操表演在鸡东县中小学师生和教育及局领导、专家面前现场展示了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与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

  四学生、家长对实验效果的评价

  家长问卷调查:

家长对学校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知晓率为100%,支持率为93.9%,认为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的比率为96.4%。

  学生个人体育技能:

每位学生掌握一项至两项体育锻炼方法的实现率达100%,80%的学生能够达到自我组织体育游戏和竞赛的目标(七年级学生较弱),较熟练的使用学校现有各种体育器械的学生达89.6%。

  教师调查结果:

认为自己体育锻炼意识明显增强的教师达90%,认为学校应该取消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教师为零,对学校创建体育办学特色的认同率由65%提高到100%,通过开展大课间活动感到身体素质增强的教师有95%。

  第一,阳光体育和大课间体育项目是丰富与改进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方向之一

  以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素质教育,重视学生主体发展的需求。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爱体育,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

我们应以素质教育的观点来重新审视新课程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

从今后学校体育发展的眼光看,娱乐体育的内容必将大大加强,将与健身体育一起成为学校体育的支柱。

阳光体育活动与大课间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之一。

  第二,阳光体育和大课间体育项目符合《课标》的精神与要求

  《体育课程标准》大力提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选择学生喜闻乐见、安全实用和具有锻炼价值的新兴体育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特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完全符合《课标》的四大理念,为实践《课标》精神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大课间体育项目它所表现出来的趣味性、普及性、简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特点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规律,符合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符合以人的发展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总之通过研究进一步强化全校师生的体育意识,突显学校体育办学特色,深化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理论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学校体育活动和校本研究的层面。

通过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校本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健康发展的水平、团结合作的意识、终身体育的思想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得以全面增强。

为此,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体育项目进入体育教学的实践研究应继续深化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出版正式的实验教材,配制声像教材,以便于广大体育教师选择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