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95390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doc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doc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

——五邑华侨移民和发展史以及爱乡情怀

摘要:

五邑地区移民的历史悠久,据说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近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五邑地区又经历了几次移民高潮,数量非常庞大,因此有海外国内两个“江门”之说,五邑地区是当之无愧的著名侨乡。

关键词:

移民,海外发展史,爱乡情怀

近代初期的中国,积弱贫困,政治腐败,外敌入侵,民不聊生,为了寻找出路,五邑地区很多人选择了下南洋或者到旧金山淘金等。

为了更深一步了解这段历史,我和同学们一起去参观江门华人华侨博物馆,重走了一次“移民路”。

刚走进博物馆,呈现在眼前的是“根在五邑”这四个金色大字,给人一种暖暖的乡情以及认同感和归属感。

博物馆一楼有一艘模仿正在海上航行的运送华工的木船。

走进里面,暗暗的,给人一种恐惧感,而当时华工们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被运往未知的远方的。

在船的角落里坐着几个蜡像做的华工,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当时的状况,我从他们的神情里看不到丝毫的兴奋和向往,而是充满无奈,因为他们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人,只身到一个除了知道名字以外什么都不知道的地方,和家人相见无期,还有最糟糕就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安全到达那个地方,在这种情况下谁还会对未知的远方充满向往呢。

由于中国的积弱贫穷,五邑华工在国外的地位极低,处处受到排挤,像美国、加拿大等国都有排华法案。

有些地方甚至写着“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侮辱性标语,华人在异国他乡被安排做一些最重、最危险的活儿,如修铁路、开垦荒地,挖矿等,有许多人都死在了这些工作上,或者落下了终生残疾,却人没有可怜他们。

面对着外国的排华法案和种种非人的待遇,五邑华工并没有放弃,而是默默地忍受着,斗争着。

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努力,终能闯出一片天地。

五邑华工是坚韧的,智慧的。

总能在逆境中找到生存之道,这是我在参观博物馆唐人街时的感受,五邑华工们依靠自己的手艺在异乡开始自己创业,如开理发店,开药店,开酒家等。

甚至不少知识分子经营报社,为身在他乡的同胞服务,后来也为祖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博物馆展示的资料上看,我觉得五邑地区的华工们是一群很不幸的人,被“卖猪仔”到海外,经历着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但同时又是一群很伟大的人。

很多国家都应该感谢他们,他们的努力推动了所在国的发展,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下南洋”吧,这里所说的南洋指的是东南亚,五邑华工到达东南亚后主要从事开采矿山、种植庄园、修筑公共设施等繁重而艰苦的工作,为东南亚的开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东南亚多地都留下了他们的印记,很多地方都建立华人博物馆和华人纪念碑以感谢他们的付出。

相信大家应该都听过太平洋战争,那有没有听过太平洋铁路呢?

这条铁路被誉为世界铁路史上的一大奇迹,是第三次移民潮中五邑人和其他中国华工修建的,这些事迹记录在了美国内华达州的永久性华人纪功碑上,美国学者劳埃德曾经说过:

“若没有中国人的帮助,我国的工业不可能那么早就奠定了基础。

五邑华工到海外谋生,普遍都希望有一天能赚到钱,然后衣锦还乡,从此叶落归根,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使他们最后定居了海外,落地生根了。

虽然五邑华工们身在海外,成了华人,却依然心系家乡,成为一股强大的爱国力量。

华人们深知国家的独立和强盛是海外华人生存和发展的坚强后盾,因此五邑华人至始至终关心祖国家乡的发展。

在华人华侨博物馆的碧血丹心馆里,我看到了许多五邑华人爱国的记忆。

里面存放着许多五邑华侨认购的抗战债券、汇款清单等。

辛亥革命时期,海外华人们热烈响应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推翻腐败清政府,建立民国的革命号召,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华人,有毁家纾难的富商李纪堂,香港爱国富商李煜堂等。

抗日战争时期,五邑华侨虽然生活在海外,可能没有战争,但热爱家乡的五邑人却闻到了家乡的硝烟味,感受到了祖国亲人正在战火中煎熬。

五邑华人义无反顾回国,与祖国同胞一起共赴国难,海外五邑华人纷纷成立抗日救亡组织,积极筹款,甚至回国抗战,不怕牺牲,台山华人黄毓荃就是为人们熟悉的中国空军牺牲第一人,把自己的身躯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的蓝天。

新中国成立后,五邑华侨积极推动祖国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很多华人华侨回国参加建设工作和投资。

把外国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管理经验带回中国。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华侨们大力支持,不单单自己回国投资,还引荐许多有实力的外国人来中国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

公民的素质直接反映该国的综合国力,而要提高素质就要靠教育,五邑华侨一直关心家乡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掀起了一股捐资办学的热浪。

资料显示从1979至1998年,五邑港澳同胞和华侨共兴建学校2117间,其中接受捐资最多的是五邑大学。

身为邑大学子的我们,行走在绿荫校道时不难发现我们学校的建筑几乎每一幢都是用人名来命名的。

虽然我们没有见过他们,但我们记住了他们的名字,知道他们是众多热爱关心家乡的五邑人中的一员。

五邑华侨的移民史是一段无奈的血泪史,五邑华侨的海外发展史更是一部动人的艰苦奋斗史,而五邑华侨对家乡建设的无私贡献则是一股浓浓的乡情,包含他们对五邑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他们对五邑家乡的爱形成了今天的五邑侨乡。

参考文献: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概要》

《五邑华侨历史概况》

《江门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