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 印刷工程 印刷原理印刷工艺复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5455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1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印刷学院 印刷工程 印刷原理印刷工艺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北京印刷学院 印刷工程 印刷原理印刷工艺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北京印刷学院 印刷工程 印刷原理印刷工艺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北京印刷学院 印刷工程 印刷原理印刷工艺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北京印刷学院 印刷工程 印刷原理印刷工艺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北京印刷学院 印刷工程 印刷原理印刷工艺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北京印刷学院 印刷工程 印刷原理印刷工艺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北京印刷学院 印刷工程 印刷原理印刷工艺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北京印刷学院 印刷工程 印刷原理印刷工艺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北京印刷学院 印刷工程 印刷原理印刷工艺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北京印刷学院 印刷工程 印刷原理印刷工艺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北京印刷学院 印刷工程 印刷原理印刷工艺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北京印刷学院 印刷工程 印刷原理印刷工艺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北京印刷学院 印刷工程 印刷原理印刷工艺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北京印刷学院 印刷工程 印刷原理印刷工艺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北京印刷学院 印刷工程 印刷原理印刷工艺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北京印刷学院 印刷工程 印刷原理印刷工艺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北京印刷学院 印刷工程 印刷原理印刷工艺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北京印刷学院 印刷工程 印刷原理印刷工艺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北京印刷学院 印刷工程 印刷原理印刷工艺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印刷学院 印刷工程 印刷原理印刷工艺复习题.docx

《北京印刷学院 印刷工程 印刷原理印刷工艺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印刷学院 印刷工程 印刷原理印刷工艺复习题.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印刷学院 印刷工程 印刷原理印刷工艺复习题.docx

北京印刷学院印刷工程印刷原理印刷工艺复习题

1、平版、凸版、凹版、丝网印刷各有什么特点?

分别适合印刷哪些产品?

如何鉴别采用这些印刷方式所印的印刷品?

(1)平版的特点:

色调再现性好,印刷质量好;成本低;印刷幅面大;墨层厚度较薄(约为1~2μm),颜色较浅。

应用范围:

书刊、报纸、广告、包装装潢印刷等。

印刷品的特点:

图文边缘墨色较中心部位略显浅淡,笔道不够整齐。

(2)凸版的特点:

墨色较浓厚(墨层厚度约为7μm);可印刷于较粗糙的承印物;色调再现性一般。

应用范围:

商标、包装装潢印刷、报纸印刷等。

印刷品的特点:

图文边缘有下凹的痕迹,墨色比中心部位深。

(3)凹版的特点:

墨色厚实(墨层厚度约为12~15μm);色调再现性很好,印刷质量优异;印版的耐印率高(百万印);线条再现性一般;制版复杂,成本高。

应用范围:

精美印刷、包装装潢印刷、有价证券印刷等。

照相凹版印刷品的特点:

图像由有规律排列的点子(多为菱形)组成,图文边缘分布有规律排列的点子(毛刺)。

丝版的特点:

墨色很浓厚(墨层厚度约为几十~几百μm,甚至上千μm);承印物范围非常广,各种材料、各种形状的承印物,且不限幅面;色调再现性较差;印刷速度慢;印版耐印率较低。

应用范围非常广:

主要有成型物品表面印刷;标牌、大幅面广告、织物、包装装潢印刷;印刷线路板等等。

)丝网印刷品的特点:

图文边缘不整齐,分布有不规律的毛刺,大部分印刷品用手触摸,有凸起感。

2、印刷施工单主要包含哪些信息?

印刷产品信息:

客户、产品名称;印刷品规格尺寸;质量要求;生产时间;印刷数量等。

印刷纸张信息:

种类、品牌、规格、数量(加放量)、来源等。

印刷油墨信息:

种类、品牌、型号、规格、颜色、数量、来源等。

印刷工艺信息:

工艺方法、色数、色序、润湿液信息、加放量等。

印后加工信息:

印后加工方法、时间要求、质量要求、加工顺序等。

3、如何检查印版?

(1)外观的检查。

将印版对准光线,并用手轻轻抚摸印版,检查:

是否被擦伤、有划痕和凹凸不平;正反面是否有污物;表面是否氧化、是否有折痕。

(2)图文的检查。

网点、文字、线条质量应完整、清晰、外观合乎标准,若残缺或有多余部分、网点发毛、有白心,则说明晒制有问题。

这时可检查原版,如原版无问题,而印版又无法修补,应重新晒制。

同时还应检查付印样上面标注需要修改的地方是否修改。

(3)规格的检查:

咬口(叼口)的尺寸要适当,并保证两边相同,同时图文应居中。

规线、色标应完整:

规线有角线、刀线、中线、套晒线、十字线、拉规线等,是调整印版在滚筒上的位置和满足套印要求的依据,也是下工序裁切的依据。

色标可以检查是否漏色、颠倒等,还作为晒制人员的记号。

(4)印版深浅的检查:

检查网点百分比,网点百分比大,印版相对深;网点百分比小,印版相对浅。

用放大镜观察:

观察印版各个部位的网点分布情况,并和单色样张相对照。

每块印版的网点百分比应略小于单色样张的网点百分比。

若:

暗调部位小白点糊没、中间调部分网点搭角太多,说明印版太深;高调部位小网点丢失,说印版太浅。

利用测控条检查

(5)印版色别的鉴别:

一般晒版后在印版拖梢处写明色别及印版内容,以及贴上制版单。

可以从网点角度区分,也可以从版面特征区分,或用付印样对照区别。

4、上版时印版的变形主要有哪些?

印版的弯曲变形和拉伸变形有哪些规律?

如何减小印版的弯曲变形和拉伸变形?

(1)上版时印版的变形有不可避免的变形和可经调整的变形(弯曲变形、拉伸变形)

(2)弯曲变形:

假定印版在轴向(Z向)不受外力作用,只考虑XOY平面内的弯曲变形,可近似看作是一个矩形截面的直梁的弯曲变形。

设:

L为印版的长度;ΔL1为印版版面因弯曲而产生的绝对伸长量;ΔL1/L为印版版面因弯曲而产生的相对伸长量。

则印版利用系数K=L/[2π(R+b/2)];ΔL1=[2π(R+b)-2π(R+b/2)]×K=[b/(2R+b)]×L;ΔL1/L=b/(2R+b)。

ΔL1∝K,当b一定,R↑,弯曲变形↓;当R一定,b↑,弯曲变形↑;高速印刷机,R小,K大,使弯曲变形↑→b↓。

另:

多色套印时,应保证各色版厚度一致。

拉伸变形:

假定印版滚筒半径相当大,印版上的一段看作是平面,忽略摩擦力和压力那么:

印版的拉伸可看作是等截面直轴拉伸。

设:

ΔL2为印版因拉伸而产生的绝对伸长量;ΔL2/L为印版因拉伸而产生的相对伸长量;T为张紧力;A为印版的截面积;E为版材的弹性模量。

则:

ΔL2/L=T/EA。

当E、A一定时,T↑,ΔL2/L↑;当T、A一定时,E↑,ΔL2/L↓;当T、E一定时,A(b)↑,ΔL2/L↓。

综合考虑印版的弯曲变形和拉伸变形的规律,要求:

用版夹固定印版时,张紧力不能过大,以固定不滑移为度;弹性模量小的印版,切不可做得太薄;多色套印时,各块版的张紧力应一致。

5、如何正确安装印版?

印版的检查—弯版—准备衬垫纸—水墨辊离压—印版前口装入版夹—加入衬垫纸—紧固—点车至版尾—将版尾装入版夹—紧固。

6、纸张的方向性与纸张变形有何关系?

印刷中应如何处理?

纸张横向变形》纸张纵向变形。

为保证套印精度,要注意纸张方向的一致性,并尽量使纸张的纵向与滚筒的长度方向平行。

7、纸张的调湿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有哪些调试方法?

试分析哪种方法好?

(1)调湿目的:

防止纸张变形降低纸张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使纸张含水量均匀,并与印刷车间环境温湿度相平衡,提高纸张尺寸稳定性,防止纸张起皱、打褶;消除纸张静电

(2)调湿方法:

自然调湿法:

将纸张吊晾在印刷车间或与印刷车间温湿度相近的晾纸间进行吊晾。

强迫调湿法(采用晾纸机):

吸湿法:

将纸张放置相对湿度比印刷车间高6%~8%的环境中进行调湿;解湿法:

先将纸张放置在相对湿度比印刷车间高10%~15%的环境中进行调湿,然后,再将纸张放置在印刷车间或与印刷车间温湿度相近的晾纸间进行调湿。

(3)强迫调湿中的解湿法较好

8、装纸主要有哪些工作?

敲纸、闯纸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堆纸主要有哪些要求?

(1)检查给纸台水平度、垫底台纸、检查纸张、敲纸、闯纸、堆纸。

(2)敲纸:

将纸张的咬口边和侧规边,经翻转敲压成等距离,且呈扇形的挺而硬的折痕,称为敲纸。

其目的和作用:

提高纸张的机械强度;提高纸张的平整度;纠正纸张因变形而引起的套印问题和皱纸问题;使纸张能平稳地输送和定位。

闯纸:

把散乱或不齐的纸张或印张,用人工的方法把它们整理整齐的工艺操作,也称为“撞抖纸”。

其目的和作用:

使纸张前口、侧口平齐;使纸张表面平整;防止纸张相互粘住;分开因裁切所造成的切口粘连;去除纸粉;去除纸张表面静电;减少纸张之间的摩擦力,使纸张撞齐。

闯纸时,应使纸张内进入足够量的空气,才能保证质量。

(3)堆纸:

将敲压成折痕和闯齐后的纸张,一迭一迭整齐地堆放在输纸机的堆放台上,称为堆纸或垛纸。

其要求:

纸张四周及中央必须松得透,才能装得齐;应防止咬口、拖梢颠倒、正反面混淆、折角或破碎的纸张混入纸垛;堆纸时应防止堆得过高,特别是单色机堆纸,防止纸堆表面不平。

可以在纸堆中间加放一木板,局部高低处可用木楔或折叠好的纸条加以添塞平整;堆装的纸垛不能有明显的倾斜,否则会影响轴向定位;纸张的咬口一定要推足至挡纸板,否则要影响“前后”方向的走纸和周向定位。

一般地,适度的“后高前低”是允许的,以保持纸垛上升时不往后滑移;纸垛上升高度合适。

总的说,要堆得平、堆得齐、堆得准

9、调墨的作用是什么?

有何要求?

如何调配间色墨、复色墨、深色墨和浅色墨?

不同的冲淡剂的调配效果有何不同?

装墨时应注意什么?

(1)调墨的作用:

调节油墨的适应性;调配专色油墨;调配特种油墨;剩墨的利用。

(2)调墨的要求:

油墨的色相符合原稿色样的要求;油墨的印刷适性符合印刷的客观条件;油墨的调配量要准确

(3)间色油墨的调配:

由二种原色油墨以不同比例混合调配而成。

复色油墨的调配:

由三种原色油墨以不同比例混合调配而成。

深色油墨的调配:

仅用原色墨调配,不加任何冲淡剂所调配而成的油墨通称为深色墨。

以主色调为主要用墨,辅以其它色墨。

调配时,置主色墨于配墨台上,辅色墨徐徐加入调拌

均匀,用比较的方法观看与原色样色相差异,直加到色相与色样相符为止;选用色相接近要求的色墨。

尽量少用原色墨的种类,否则要降低油墨的亮度,影响色彩的鲜艳;注意油墨的偏色,可用补色原理来纠正其色偏。

浅色油墨的调配:

以冲淡剂为主,深色墨为辅,所调配而成的油墨通称为浅色墨。

调配时,在适量的冲淡剂中逐渐加入所需色相的深色墨调配均匀,直到色相与色样相符为止。

(4)不同冲淡剂的效果:

以维利油、白油、亮光浆等为主的冲淡法调配:

调配的油墨具有一定的透明度,不具遮盖力,墨色不很鲜明,很适合油墨的重叠套印,起弥补主色色调不足的作用;以白油墨为主的消色调配法:

调配的油墨色调发粉,墨色较鲜艳,具有很强的遮盖

力。

但由于颜料的质地重,印刷时易堆版、堆橡皮布,耐光性差。

适用于印实地,不宜叠色套印,一般用于单色印刷;以白油、维利油等加白油墨混合的调配法:

白墨起到提色的作用,调配的浅色墨视白墨的用量不等,而具有不同的遮盖力和透明度,一般用于单色印刷。

(5)装墨:

应先去除墨皮。

避免印刷品出现环状白斑;采用转动墨刀取墨方法;墨斗盛墨不宜过满,应少装、勤装,保持一定墨量;不用的墨应用盖纸盖好,并盖紧墨罐盖,防止油墨结皮,可使盖纸浸入一些调墨油。

10、为什么要使用润湿液?

对润湿液的性能有哪些要求?

使用目的:

在印版的空白部分,形成水膜,抗拒油墨的浸润;增补印刷过程中被破坏的亲水层,维持印版空白部分的亲水性;控制版面油墨温度。

润湿液性能要求:

对印版空白部分的润湿性好;不使油墨严重乳化;不降低油墨的转移性能;具有清洗油污,不感脂的能力;不使油墨在润湿液表面扩散;对金属构件没有腐蚀性;印刷时,pH值稳定。

11、如何提高润湿液的润湿性能?

降低润湿液的表面张力,可提高润湿液的润湿性。

12、各类物质对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有何影响?

什么是表面活性和表面活性物质?

(1)A:

无机盐、酸、碱,对水的表面张力基本无影响

B:

短碳链的醇、羧酸,很多量才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C:

表面活性剂,在胶体化学中,定义:

能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性质——表面活性能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物质——表面活性物质B、C,加入少量就能明显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物质——表面活性剂C,不能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物质——非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惰性物质)A

(2)表面活性:

能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性质;

表面活性物质:

能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

加入少量就能明显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物质。

13、简述表面活性剂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机理

加入表面活性剂后,水的表面膜变成了掺有亲友的碳氢化合物的表面,为低能表面。

14、表面活性剂分为哪几类?

适合用于润湿液的又哪些?

(1)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水中电离时,表面活性剂基团带正电。

大部分是含氮化合物,即有机胺的衍生物,常用的季胺盐,NH4+→R1R2N+R3R4(R是有机基团,一般只有一个到二个是长碳链。

)这类表面活性剂极易吸附在水介质中的固体表面上,因而常被用做浮选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水中电离时,表面活性剂基团带负电。

肥皂、洗涤剂、油墨连结料中的植物油主要成分是这类表面活性剂。

这类表面活性剂常被用做洗涤剂、润湿剂和乳化剂。

两性表面活性剂:

分子结构和氨基酸相似,同时存在酸性基和碱性基。

酸性溶液——表面活性剂基团带正电。

碱性溶液——表面活性剂基团带负电。

中性溶液——不电离、不带电。

这类表面活性剂不受溶液酸、碱性的影响,且具有防止金属被腐蚀、抗表面静电的作用,可应用于润湿液中。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水中不电离。

亲水基团为一定数量的含氧基团。

在水溶液中十分稳定,既不受强电解质、无机盐类存在的影响,也不受酸、碱的影响。

所以,润湿液中选用这类表面活性剂最为合适。

(2)适合润湿液的有两性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15、确定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有何意义?

如何确定?

(1)HLB值也叫亲憎平衡值,用以衡量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之间关系的标准。

即评价表面活性剂分子亲水基团的亲水能力与亲油基团的亲油能力的平衡关系。

(2)HLB值确定方法:

查手册;实验法(溶度法):

将表面活性剂放入水中,观察它在水中的溶解性;计算法:

经验公式HLB值=7+Σ(基团的HLB值),其中亲水基团的HLB值为正,亲油基团的HLB值为负;重量百分数法(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HLB值=亲水基团重量÷(亲水基团重量+亲油基团重量)

16、润湿液主要有哪几类?

试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

并分析普通润湿液化学组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普通润湿液特点:

纸张变形严重、油墨严重乳化、γ较大;润湿性较差;用量大。

酒精润湿液特点:

γ较小;润湿性好;降温性好、成本较高;易挥发、酒精浓度不稳定,要及时补充;不安全、必须使用专用的酒精润湿系统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润湿液特点:

γ较小;润湿性好;成本低。

强化水润湿液特点:

用量少;成本低;无污染;适应任何润湿系统,但只适合印刷短版活。

(2)普通润湿液的组成:

磷酸:

除油污。

重铬酸胺:

提高印版的耐磨性;但由于有色,使纸张发黄;且有毒,使用受限,因此采用硝酸胺或硝酸代替重铬酸,利用的NO3-氧化性破坏氢气的生成。

磷酸二氢胺:

与磷酸构成缓冲溶液,控制润湿液的pH值。

阿拉伯树胶:

改善润湿液对印版的润湿。

水:

主要成分。

柠檬酸(PS版润湿液):

良好的金属清洗剂,副作用少,价格低,去除版面墨污性↑。

17、用于PS版的润湿液的PH值,在什么范围内合适?

PH值过高或过低的润湿液会给印版带来什么不良的影响?

如何控制润湿液的PH值?

(1)一般地,PS版pH=4.5~6

(2)pH值过低:

印版版基被严重腐蚀,油墨干燥缓慢(氧化结膜型)。

pH值过高:

破坏阳图PS版图文亲油层,油墨严重乳化。

(3)一般地,控制PS版:

pH=4.5~6,平凹版:

pH=4~6,多层金属版:

pH=5~7。

控制润湿液原液的加放量浓度↑,pH↓

18、润湿液的浓度过高或过低会给印版带来什么不良的影响?

如何控制润湿液的浓度?

(1)润湿液的浓度过低:

润湿性差,图文扩张和印迹模糊,产生糊版,空白部分上脏。

润湿液的浓度过高:

印迹消瘦或产生花版。

(2)墨层厚度↑,润湿液的浓度略↑。

油墨中干燥剂↑,润湿液的浓度略↑。

质地疏松的非涂料纸,掉毛严重,润湿液的浓度略↑,pH略↓;高级涂料纸,润湿液的浓度略↓。

实地版印刷、满版是空心字、线条的印版印刷,浓度略↑;网点版印刷,浓度略↓。

环境温度↑,油墨粘度↓,游离脂肪酸↑,浓度略↑。

19、控制润湿液的导电度有何意义?

导电度过高或过低的润湿液会给印刷带来什么不良的后果?

(1)控制润湿液电导率的意义:

控制润湿液的浓度和水的硬度;监控印刷过程中润湿液的变化

(2)电导率过高:

油墨浓度不易控制,满版底色印刷困难;油墨严重乳化;印版图文部分着墨不良;可加入缓冲剂(含有柠檬酸)进行调节,或降低润湿液的浓度。

电导率过低:

印版非图文部分逐渐干坏,或粘附油墨印版图文部分的线条容易糊版;印版版面容易出现污垢。

可适当添加润湿液的原液。

20、润湿液的性能参数主要有哪些?

如何控制?

(1)PH值

(2)浓度:

墨层厚度↑,润湿液的浓度略↑;油墨中干燥剂↑,润湿液的浓度略↑;质地疏松的非涂料纸,掉毛严重,润湿液的浓度略↑,pH略↓;高级涂料纸,润湿液的浓度略↓;实地版印刷、满版是空心字、线条的印版印刷,浓度略↑;网点版印刷,浓度略↓;环境温度↑,油墨粘度↓,游离脂肪酸↑,浓度略↑。

(3)电导率

(4)温度:

一般控制在10~15℃,酒精润湿液温度可再低一些。

(5)表面张力

(6)酒精浓度

21、印刷过程中,水量控制不合适会给印刷带来什么不良的影响?

影响润湿液用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水分过小:

空白部分起脏;水分过大:

引起油墨过量乳化,阻碍油墨正常传输;影响套印精度;造成油墨透明度下降连结料与水折射率不同;印品光泽度下降墨膜不能充分氧化结膜;印品墨色变浅并产生“花版”、“浮脏”等现象;印迹干燥速度变慢润湿液的种类对供液量实用范围的影响

(2)润湿液种类对供液量实用范围的影响:

不同润湿液脏版和印品发花的供液量不同

温度对供液量实用范围的影响

油墨亲水性的影响

印版图文面积↑,供液量↑

纸张的性质:

纸张表面强度↑,平滑度↑,施胶度↑,紧度↑,含水量↑,供液量↓油墨的性质:

耐水性↑,乳化值↓,粘度↑,流动性↓(墨稠),树脂型油墨(抗水性大),颜料分散性↑,供液量↓

印刷速度↑,供液量↓

印版类别:

版面砂眼粗,贮存水分较多版面水层相对较厚,供液量↑

车间温湿度与空气流通情况:

温度高、湿度小、空气流通速度快,供液量↑,即“墨稀水大,墨稠水小,墨大水大,墨小水小”

22、如何控制水墨平衡?

通过润湿液的控制,目测法和水膜厚度测量法。

23、试述润湿系统的作用及组成,润湿方式有哪些?

各有什么特点?

(1)润湿系统的作用:

给印版的空白部分提供连续、均匀的水膜;给印版的空白部分提供一定量的水膜,大约2μm厚

润湿系统的基本组成:

水斗;串水辊;匀水辊;着水辊;水斗辊

(2)润湿方式:

a)接触式润湿方式:

间歇(摆动)式润湿方式:

需要很高的维护保养费;达到水墨平衡的时间长;对于新水绒辊故障率高;供水不均匀,经常过量;润湿液容易被污染

连续式润湿方式:

不需要传水辊供水;也不使用水绒辊酒精润湿系统达到水墨平衡的速度快

非接触式润湿方式:

润湿液不容易被污染;可计量轴向水量

24、油墨的叠印率如何表示和测定?

测定时如何选用滤色片?

(1)fy=(y2,1/y2)×100%

y2,1——第二色油墨叠印在第一色油墨上的重量(g/m2,μm)

y2——第二色油墨转移到承印材料上的重量(g/m2,μm)

fD=(D1+2-D1)/D2×100%

(2)测量时,采用与后一色成补色的滤色片。

25、什么是干式印刷和湿式印刷?

试分析比较它们的叠印效果

(1)干式叠印——湿叠干,湿式叠印——湿叠湿

(2)油墨很难在完全干固的墨膜上附着的——“油墨晶化”“玻璃化现象”(存疑)

26、墨层表面的润湿性和油墨的干燥时间有什么关系?

油墨的粘性和油墨的干燥时间有什么关系?

要保证单色胶印机油墨叠印的正常进行,先印的油墨墨层应具有什么特性?

如何避免“油墨晶化”故障的发生?

(1)随着油墨干燥时间的增加,墨层表面的润湿性降低

(2)随着油墨干燥时间的增加,油墨的粘性先增大后降低

(3)油墨的干燥速度应按印刷色序依次递增;干燥剂的添加量应按印刷色序依次递增;第一色油墨尽量少加或不加,甚至加入抑制油墨干燥的助剂。

(4)“油墨晶化”时,设法提高b,使前一色墨膜表面粗糙(摩擦、红外线照射、吸湿等);叠印高粘度的调墨油

27、要提高多色胶印机油墨叠印的效果,应注意哪些问题?

(1)油墨的粘着性按印刷色序依次递减;油墨的粘度按印刷色序依次递减;油墨的墨层厚度按印刷色序依次递增

28、如何安排印刷色序?

(1)根据原色墨的明度安排色序:

油墨的明度按印刷色序依次递增。

(2)根据原色墨的透明度安排色序:

油墨的透明度按印刷色序依次递增。

(3)根据原稿的主色调安排色序:

尽量将主色调放在后面印。

(4)根据版面图文结构安排色序:

网点版先印,实地版后印。

(5)根据纸张性质安排色序:

纸张结构粗糙、疏松:

先印面积较大的黄色,起打底作用。

(6)根据图文面积安排色序:

图文面积少的先印,图文面积多的后印。

(7)根据印刷机类型安排色序:

对于四色机遵循的规律:

要满足湿式叠印条件,使叠印顺利进行;油墨的明度按印刷色序依次递增,以提高叠印呈色效果。

色序一般为:

BK—C—M—Y(透明黄),C、M的确定为主色后印;C—M—Y—BK(彩色报纸印刷);C—M—BK—Y(长调黑版,采用灰成分替代工艺GCR)

对于双色机,色序安排的原则:

主色网点不糊;力求套印准足;墨量大的放在第二组,减少上下套色混色;有利于清洗

对于单色机:

一般为Y—M—C—BK:

适宜于原材料性能不太好的条件,如黄墨可为不透明黄、纸张质量差等,有利于灰色平衡;视套印的准足性而定,将明显的颜色放在前面印刷。

29、印刷时,如何计算平版印刷印刷压力?

如何调整印刷压力?

(1)印版衬垫厚度=印版滚枕过量+印版滚筒缩径量-印版厚度

包衬厚度=橡皮滚筒过量+橡皮滚筒缩径量

印版衬垫厚度=1/2(Dp-Dp’)-印版厚度

包衬厚度=1/2(Db-Db’)

其中,Dp:

印版滚筒包衬后直径;Db:

橡皮滚筒包衬后直径;Dp’:

印版滚筒筒身直径;Db’:

印版滚筒筒身直径

(2)正确地确定滚筒的包衬:

包衬的厚度应比理论值多一些,应增加0.15~0.20mm,气垫橡皮布应更多一些。

正确地确定纸张的厚度

调节压印滚筒的距离

逐步增加印刷压力(每次增加0.02mm)

正确地确定压力:

印刷压力的设定:

版压:

0.1-0.15mm;印压:

0.1-0.3mm;B-B:

0.2-0.3mm,保证压力结实、均匀、最小

30、安装橡皮布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如何正确安装橡皮布?

(1)橡皮布的拉伸变形。

橡皮布的受力会不均匀,变形亦不均匀;安装橡皮布时应将抗张力大伸长率小的径向做为拉紧受力方向。

橡胶的扭曲变形。

影响油墨的转移;保证橡皮布裁切成矩形

橡皮布的固定要平稳,受力均匀

橡皮布在安装时,橡皮布在滚筒表面不滑移为好;橡皮布与衬垫厚度略大于所需厚度;新安装的橡皮布要分次紧固

31、如何观察样张?

(1)初始阶段观察印样(频繁抽样):

印样墨色的观察检查;印样规格尺寸的检查;印样网点再现的检查;印样质量问题多发处检查

(2)正常阶段观察印样(300-500张抽样一次):

印样墨色的检查;印样规格尺寸的检查;印样网点再现的检查;印样质量问题多发处的检查;印样纸粉纸毛的检查;印样背面蹭脏的检查

32、印刷过程中影响印版的磨损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各种压力的影响:

印刷压力;着墨辊与印版之间的压力

(2)印刷中的颗粒的影响:

油墨颗粒的大小;水中的Ca、Mg离子的影响

(3)纸粉、纸毛的影响:

纸张的掉粉掉毛;供液量过大

33、纸张掉分掉毛的原因是什么?

影响纸张掉分掉毛的因素都有哪些?

分别是如何影响的?

如何避免纸张的掉分掉毛?

(1)纸张掉分掉毛的原因是:

纸张表面强度小于油墨对纸张的粘着力、滚筒高速旋转时,产生的油墨对纸张的剥离力、橡皮布或印版对纸张的粘着力之和

(2)影响纸张干掉毛的因素:

油墨的粘度越大,干掉毛越严重;油墨的粘着性越大,干掉毛越严重;拉毛速度越小,越容易掉毛;温度越低,油墨粘度越大,越容易掉毛

影响纸张湿掉毛的因素:

两色的间隔时间。

两色的间隔时间↓,掉毛↑;印刷色序。

色序越后的单色部分,掉毛越严重。

(3)减轻纸张掉粉、掉毛的方法:

选择表面强度高的纸张印刷,多色平版印刷时,还应选

择耐水性好的纸张印刷;在油墨中加入适量的撤粘剂。

<5%(最佳途径);在油墨中加入适量的调墨油。

<5%;润湿液用量控制在最低范围,且按印刷色序依次递增;适当地减小印刷压力;降低印刷速度。

34、影响套印精度主要有哪些因素?

对印刷品套印精度有何要求?

(1)拖梢是容易产生套印不准的位置,纸张伸缩,包衬变形,橡皮布伸长率对图形套印的影响;印刷机械对套印精度的影响;纸张对套印精度的影响;解卷张力对套印精度的影响(卷筒料输纸方式)

(2)单色机套印精度:

≤0.1mm;多色机套印精度:

≤0.03mm

35、印版衬垫增减与印刷图文尺寸有何关系?

假定:

三滚筒表面的图文宽度分别为L版、L橡、L压,滚筒系统的传动比为1:

1:

1,

α为印刷角(印版图文包角)。

则:

α=L版/R版=L橡/R橡=L压/R压,所以图文从印版→橡皮布:

L橡=L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