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教案参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5504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参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参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参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参考.docx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思想政治教案参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参考.docx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参考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参考

  教案高中政治篇一: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

精品教案全集  经济生活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备课日期上课日期  教学目的:

(见考点导航)  重点;理解货币的产生与本质;基本职能;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难点:

理解纸币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汇率  教法:

  教具:

  一、考点导航  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2.理解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3.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  4.了解纸币的含义,理解纸币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5.了解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6.了解外汇与汇率  7.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知识网络(板书设计):

  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货币的产生、含义货币的本质价值尺度  揭开货币的货币的基本职能贮藏手段  神秘面纱其他职能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纸币的含义  神奇的货币纸币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的优点  信用卡的含义  使用信用卡的优点  转帐支票  信用工具和支票支票的种类外汇现金支票  外汇的含义  外汇汇率(汇价)  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及意义  三、考点疏理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①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②不同的商品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  脑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③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①统一:

任何商品都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②对立:

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

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

也必须支付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的实现。

  2.货币的产生、含义与本质  

(1)货币的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产生。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注:

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

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营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注意】  

(1)货币与商品的关系:

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但与其他商品不同,货币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

  

(2)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关系:

一般说来,要求作为货币的商品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价值比较大用较少的物品能进行较大的交换;易于分割,分割之后不会减少价值,又给交换带来方便;便于保存,不会因为保存时间的长短而使价值发生变化;便于携带,以便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交易。

但商品交换关系很发达时,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成为货币。

所以马克思说: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①含义:

是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原因之所以货币能充当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③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的高低与商品本身价值的大小成正比。

  

(2)流通手段  ①含义:

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

  ③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关系:

第一,区别:

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一种基本职能,而商品流通则是商品交换的一种形式。

第二,联系:

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又是不可分割的,正是由于有了货币,才有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而货币在这个流通过程中的作用,就是流通手段。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这也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行交换。

有人说,流通手段强调的只是一个“点”,而商品流通则强调一条“线”。

  (3)货币的其他职能  ①贮藏手段。

退出流通领域,作为财富被保存起来,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②支付手段。

是随赊账买卖出现的是买卖交割的延期或不同步。

  ③世界货币。

指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一般来说,只有贵金属才能充当世界货币,现在某些纸币也具有了这个职能。

  【注意】  理解价值尺度职能,建议紧扣“衡量”、“表现”、“执行”。

  4.纸币的含义、发行规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最初是以金银条块的形式流通。

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纸币  ①纸币的产生与演变。

货币出现以后,推动了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金属货币最初是以金银条块的形式流通的;而后出现了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与面额价值的铸币;后来有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储存、转账、购买、支付的“电子货币”。

即:

金属货币——铸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②纸币的含义。

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纸币的优点有:

第一,纸币印刷成本比金属货币铸造成本低得多;第二,纸币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可以防止贵金属的无形流失;第三,纸币比金属货币更容易保管、携带和运输。

  ③纸币的发行与流通。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经济现象,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④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以后,人们通常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之为货币。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接触到的货币,主要是纸币,因此,掌握有关纸币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参与经济生活。

  【注意】  

(1)纸币的发行量客观上是有一定的规定。

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就会发生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

  

(2)共性:

它们都是由于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实质与原因);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与经济秩序(危害与影响);都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化(对策)。

  (3)其实,它们的不同点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1)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前者是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后者是双方通过银行转帐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经济往来中常用的信用工具  ①信用卡  含义: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作用:

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②支票  含义: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收据。

  种类:

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注意】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发行牡丹卡、金穗卡、长城卡、龙卡。

  6.外汇与汇率  

(1)外汇  ①外汇的含义及其特征。

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外汇是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资产,既可用于国际支付,还能兑换成其他形式的外币资产。

  ②外汇与外币。

外币与外汇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

首先,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就是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其它外汇资金等内容;其次,外汇包括外币,但外币并非都是外汇。

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

  

(2)汇率  ①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它是在使用外汇时必须与本国货币折算而产生的。

若一定单位的外币折合的本币数额多于前期,则说明外币币值上升或本币币值下跌,叫做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来较少的本币即能兑换到同一数额的外币,这说明外币币值下跌或本币币值上升,叫做外汇汇率下跌,即外币的价值与汇率的涨跌成正比。

我国采用100单位的外币兑换多少人民币这种直接标价法形成人民币外汇牌价。

  ②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

外汇供给与需求、经济增长率、利率水平、国家对于货币政策的干预、市场预期、外汇投机活动等。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本国货币与外币相比发生贬值与升值的变动。

汇率变动的影响,包括升值和贬值的影响。

  7.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

含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意义:

对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  

(1)外汇执行的是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2)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一般不是本国货币,而是外国货币即外汇,对中国而言,美元、欧元、英镑、日元都是外汇。

(首先,外汇包含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就是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其他内容,外汇的主要内容是外币支付凭证。

其次,外汇包括外币,但外币并非都是外汇。

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因为外汇的实质是国际支付手段,如果某种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它就不能成为国际支付手段。

)  (3)外汇主要是用于国际市场上国际间的结算。

一般来说,在国内市场不需要支付外汇,只要支付本国货币即可。

我国的本币就是人民币。

  (4)下面以本国货币贬值为例说明对于经济的影响。

第一,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一方面,出口扩大引起需求拉动物价上升;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国内生产成本推动物价上涨,引起通货膨胀。

第二,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本币贬值有利于本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外国货币的购买力相对提高,贬值国的商品劳务等费用相对便宜,有利于吸引外国游客,扩大本国旅游业的发展。

第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主要工业国的货币贬值会影响其他国家的贸易收支,引起国际金融领域的动荡。

  (5)理解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是从国家、人民、世界等三方面归纳。

  8.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2)货币,俗称金钱。

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

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是光荣的;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

  (3)如何看待金钱,如何获取金钱,如何使用金钱,体现出不同的金钱观。

正确的金钱观,指导我们理性地对待金钱,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我们的灵魂更纯洁,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义。

  四、典例解析  【例1】(09安徽文综)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

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

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A.364元B.400元C.520元D.776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商品价值量的理解,考生要明确题中前面所提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劳动生产率,而后面甲生产者所提高的“劳动生产率”是个别劳动生产率。

这样考生就可以调动运用教材的知识——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可以计算出今年的单位商品价值量为260/1+30%=200(元),而今年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数量增加了1倍,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今年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应该是200*2=400(元)。

答案是B  【答案】B  【例2】(09全国文综I)某小企业2019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

如果该企业201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1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19年相比  A.增加8万元B.增加6万元C.减少14万元D.不变  【解析】本题与前两年的高考计算题相比较,从计算的角度要简单一些,但对“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两个陌生的概念比较费解。

通过读题,从“某小企业?

生产一件甲种商品”必需明白“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在本题中是指个别劳动时间而非仅指企业的生产成本,其次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应理解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该商品的价值。

因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某小企业生产的甲种商品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6元出售,即10万×6元=60万元,又因为该企业劳动生产率(即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0%,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10%(10万件×(1+10%)=11万件),其它条件不变(重要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变),所以,  教案高中政治篇二: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如下:

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学生学习的目标要点:

  1.知识目标:

  ◎懂得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一般规律。

  ◎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了解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

  ◎了解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

  ◎理解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

  ◎分析商品价格变化如何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实际生活能力。

  ◎能够运用商品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需求的有关理论,分析相关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能够初步根据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对如何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能辨证看待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

  三、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既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

  以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法为主。

  ——教案设计——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经济生活之中,时刻感受着价格的变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前段时间,同学们曾经利用周末,做过一份《关于价格上涨对于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

同学们组成实践小组,或者走访各大超市,或者走进居民家庭,或者在街头巷尾,采取访问、笔录、问卷等方式,对城市居民进行了调查。

综合各实践小组的调查结果,我把两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报告展示给大家:

  

(一)调查对象:

超市工作人员  价格上涨的影响:

  ①肉类销量有所减少。

  ②鸡蛋、海产品销量有所增加。

  ③米、面、蔬菜销量没有太大变化。

  ④特价活动期间,销量增加。

  

(二)调查对象:

行人、  价格上涨的影响:

(原话实录)  ①加不起油,吃不起肉。

  ②每月花费增多,但食品类商品不得不买,一些贵重商品消费减少。

  ③使用私家车次数减少。

  ④用海产品、鸡蛋代替猪肉,尽量使用电器做饭。

  ⑤减少对价格上涨商品的购买。

  ⑥对生活的影响不大。

  通过以上的调查报告,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价格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一、价格的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咱班有两个同学根据我们的调查,模仿电视正在热播的家庭喜剧《家有儿女》,自编自导自演了一段小品——《家有儿女之价格篇》。

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请特别注意其中有关价格的情节。

  人物:

妈妈一一刘梅儿子一一刘星  地占、:

客厅内  妈妈:

(提着满满两大袋东西,累得气喘吁吁,推门进来)刘星刘星,快来接东西!

  可累死我了!

  儿子:

(快步过来,接过妈妈的袋子):

呵,真沉呢!

咱家中大奖了?

您这么可着劲儿的往家买?

  妈妈:

哎,刘星,今天我可遏上好事了。

今天商场在搞优惠大展销呢,要让利消费者。

心动不如行动,我就赶紧行动了。

对了,刘星,我给你买了件羽绒服,快试试。

  儿子:

啊?

?

这大夏天的您买羽绒服干啥啊?

?

  妈妈:

(有点得意)你看哪,这些羽绒服,质量又好价格又便宜,我给你和,J、雨、小雪各买了一件。

  儿子:

我看啊,您是被人给忽悠了。

  妈妈:

小孩子你懂什么啊。

  儿子:

那这一包呢,这包东西也是优惠商品?

  妈妈:

哪是优惠啊?

那价格,嘿,涨得比商场的电梯还快呢!

  儿子:

我就奇了怪了,上次我让您给我买个笔记本电脑、MP4,您非要等降价再买,现在涨价为什么还买这么多东西呢?

  妈妈:

你就看吧,这猪肉、鸡蛋、大米、白糖价格虽然都在涨,可也总得买呀,总不能把脖子扎起来吧。

.  儿子(噘着嘴):

哎呦妈啊,告诉你买点儿猪肉回来做红烧肉,你怎么就买了这么点啊?

  妈妈:

你就别提这猪肉了。

那价格涨得都快赶上火箭了!

这猪肉没法吃了,以后就吃鸡蛋吧,鸡蛋也很有营养阿,我给你做蒸鸡蛋,炒鸡蛋,煎鸡蛋,鸡蛋汤?

?

  儿子:

好了好了,您快别说了,说得我都恶心了。

  妈妈:

嘿,你还恶心呢,这猪肉价格一涨,买鸡蛋的人也多了,这鸡蛋的价格也在涨呢。

儿子:

(有点疑惑)看这两大包东西,降价的买,涨价的也要买,真是想不通。

  探究问题:

  1、刘梅为什么在夏天购买羽绒服?

你是否有类似的生活体验?

  2、刘星说:

“现在涨价为什么还买这么多东西?

我让您给我买个笔记本电脑、MP4,却非要等降价再买。

”你能给他解释一下么?

  3、“猪肉价格一涨,买鸡蛋的、买牛肉的人都多了。

”为什么呢?

能否举出生活中其他的例子。

  (学生分组讨论)  1、一般规律  探究1:

刘梅为什么在夏天购买羽绒服?

你是否有类似的生活体验?

  学生分析:

?

?

  总结:

羽绒服在夏天处于销售的淡季,供过于求,价格较低,消费者此时购买可以得到价格上的实惠,因此得到消费者的欢迎。

我们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体验,。

当2种商品价格下降时,我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一般来说,也就是当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

这是价格影响需求的一般性规律。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  探究2:

刘星说:

“现在涨价为什么还买这么多东西?

我让您给我买个笔记本电脑、MP4,您却非要等降价再买。

”你能给他解释一下么?

  分析:

小品中涨价也买的商品:

猪肉、鸡蛋、大米、白糖。

这类商品,价格往往相对较低,而且对于生活是必需的,属于生活必需品。

这类商品的需求量也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但是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小。

价格涨了,也不能把脖子扎起来不买;价格跌了,也不能买很多放在家里,因为会变质。

  可以等降价再买的商品:

汽车、高档家电、笔记本电脑、名贵首饰等。

这类商品价格昂贵,并不是生活必需的,属于高档耐用品。

当价格上涨时,人们往往显著减少对其的需求,甚至暂时不需求:

而在价格下降时,人们也会显著增加对其的需求。

  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小,而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受到价格的影响较大。

  3、人们对某种商品的需求要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探究3:

“猪肉价格一涨,买鸡蛋的也多了。

”为什么呢?

能否举出生活中其他的例子.  分析:

猪肉和鸡蛋都很有营养,可以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部分需求。

两种商品功能相同或者相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