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采工作面初采初次放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5634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炮采工作面初采初次放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炮采工作面初采初次放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炮采工作面初采初次放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炮采工作面初采初次放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炮采工作面初采初次放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炮采工作面初采初次放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炮采工作面初采初次放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炮采工作面初采初次放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炮采工作面初采初次放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炮采工作面初采初次放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炮采工作面初采初次放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炮采工作面初采初次放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炮采工作面初采初次放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docx

《炮采工作面初采初次放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炮采工作面初采初次放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炮采工作面初采初次放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docx

炮采工作面初采初次放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

罗平县马街镇小海子煤矿一号井

11605工作面初次放顶、初次来压

安全技术措施

矿长:

李斌技术负责人:

熊炳聪

安全负责人:

梁老家机电负责人:

赵家国

通风负责人:

李明志编制:

张应华

 

编制时间:

2012年8月30日

执行时间:

2011年9月20日

审批意见

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

技术科:

 

生产科:

 

安全科:

 

机电科:

 

技术负责人:

 

总工办意见:

 

审批栏

驻矿督导员

挂矿人员

煤管所

贯彻表

贯彻人:

贯彻地点:

贯彻时间:

年月日

11605工作面补充安全技术措施

现我矿11605工作面生产系统已基本形成。

准备进行初采和初放,为了确保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的安全,特别编制以下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作面简介

11605工作面走向长度200米,工作面长度80~120米,煤层厚度1.5~2.5,平均厚度2.0米,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人工爆破落煤,刮板运输机配合皮带运输。

采用DW25单体液压支柱配合HDJA1000铰接顶梁支护,支护形式为齐梁齐柱式。

工作面顶板管理采用“三、四排”控顶方式,见四回一,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初次放顶前,为见五回二。

二、煤层顶、底板情况

基本顶为页岩、粉砂岩、中粗粒砂岩,长石为主,石英次之,灰白色,中粗粒结构,分选良好,钙质胶结,层状岩层,岩石坚固性系数为6。

直接顶为中细粒砂岩、炭质粉砂岩,灰白色,石英长石为主,中细粒结构,分选良好,钙质胶结,层状岩层,岩石坚固性系数为2-3。

炭质粉砂岩为黑色,含炭质。

直接底为砂质泥岩,灰色砂质泥岩,厚度约4m,含植物根茎化石;基本底为中细粒砂岩及泥岩,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厚约5.0m,深灰色泥岩,厚3.0m。

三、组织措施

1、成立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尹政雄

全权负责放顶阶段整体工作布置、安排、以及督办落实工作。

副组长:

梁老家、熊炳聪、刘张定、殷昆华、张应华

配合组长制定初放顶安全措施,带班期间现场指挥及监督措施落实情况。

成员:

刘谷方刘家顺赵家坤陈小六梁永辉胡金生

负责现场组织安全措施的实施,并负责现场安全把关。

2、领导组成员跟班安排

为落实好重点工程的现场把关,放顶阶段领导实行现场跟班制。

对工作面工程质量、安全状况以及遗留的问题等,上、下班的班组长、安全员、带班领导必须现场交接清楚。

3、领导组工作制度:

(1)工作面在进入压力显现阶段后,领导组成员跟班现场指导。

(2)领导组成员要按时参加班前会,电话联系工作面,详细了解工作面上一班的有关情况,做好当班的班前工作布置。

(3)安全小组每天组织一次调度会,对一天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对工作面出现重大隐患,要提出整改方案,特殊情况报技术科,调度室协调解决。

(4)工作面初次放顶工作,要经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验收,确认无危险后,领导组方可撤消,停止工作。

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

一、顶板管理

1、11605工作面属于初采工作面。

初采时,先沿采空区侧反向推进两排.采空区侧的第一排支柱按规定打好密柱后,转而正向推进。

进行正向推进的同时,按工作面初放顶措施进行操作。

2、初放顶时的支护形式:

“见五回二保三”形式。

正常支柱柱距为0.5米;密柱的柱距为0.25米。

密柱与第二排支柱之间每隔5米打一个木垛。

切顶密柱必须加打戗柱和戗棚,戗柱支于木垛之间的空隙处,每隔一颗切顶密柱打一颗戗柱。

(一)初采准备工作:

1、整修好两巷,对于偏挂歪扭的棚子要加强维护,空顶漏顶片帮处重新背顶背帮,清净巷道内的浮渣杂物。

2、顺槽和采面溜子调整好,要求平、直、顺,不得高低起伏。

3、安装调试好泵站及液压管路系统,上齐“一通三防”设施及各项安全设施。

电话通讯保持畅通。

4、采面柱子、梁数量配足,否则严禁开工生产。

(1)、备用单体液压支柱不少于60根,备用铰接梁不少于60根,3米长梁不少于20根。

(2)、戗棚梁、抬棚用坑木梁(直径16cm以上、2m长)不少于30根,坑木背板不少于2立方。

(3)、注液枪、水钩等支护工具现场不少于4套。

采面柱梁实行编号管理,并有不少于10%的备用量,风巷料场要提前准备好足够的生产用料,经常备有足够数量的圆木,以备采面初采期间急用,生产用料不足时,不准开工生产。

5、做好采面下机头超前支护。

6、风、机两巷的棚梁完整无缺,符合采面《作业规程》规定的要求。

对于切眼巷道局部空顶地段要重新用坑木皮柴背顶,并调整支架棚距和梁头,做到支架支护有力。

7、在切眼棚梁下打上两排中柱,并在棚梁中间加π型钢梁,π型钢梁必须两架连锁。

打柱时要拉线打柱,支柱迎山有力.局部地段超高要绞架刹顶,严禁支柱超高使用。

8、清净切眼内的浮煤杂物,把刮板输送机推靠煤壁,补齐基本柱。

推刮板输送机、改柱子时要求先打后翻。

(二)初采安全措施:

1、工作面使用的单体液压柱的高度应与工作面采高相适应,支柱的最小高度要保障活柱的伸出量不小于顶板最大下沉量加50mm,支柱最大高度不得小于采高,严禁超高支设支柱。

2、推第一排柱时,原则上不放炮,用风镐刨梁窝挂梁,并及时打临时柱,之后几排要尽量多用风镐,少放炮,放小炮,并及时支护,要求对顶板破碎地段、压力大地段要用镐刨挂梁,确实刨不动的,可先放一个上眼,并及时挂梁,打上临时柱,方可放底眼,严防放大炮崩倒支架和崩漏顶板。

3、初采期间,放炮要坚持“三人连锁”放炮制和换牌制度,严禁放大炮,分段打眼装药、分段爆破,一次放炮长度不得大于3米,顶板破碎、片帮严重地段要先用风镐挂梁维护,支护好后再根据情况放炮。

4、采面放炮后要及时挂梁支护顶板,临时柱至少每米一棵,压力大及关键地段每棚一棵,并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

5、根据采面的具体情况,顶板破碎、煤层较软、节理发育等。

初采期间必须加强顶板管理和煤壁管理:

一是要坚持超前挂梁维护,防止煤壁片帮;二是班长放炮时要掌握好放炮长度,防止放炮时崩漏煤顶,崩倒支柱;三是放炮后必须及时支护;四是要背顶严密,不留漏口,严禁冒落空顶现象,若有空顶必须用木填充实接顶。

6、严把工程质量关,支柱迎山有力,不得有卡脖梁、宽棚档、单梁单腿等现象,若有必须进行整改,但不得同时调整两架或两架以上,改柱时必须使用临时柱支护。

铰接顶梁必须全部铰接使用,泵站压力不低于18Mpa,支柱初撑力≥90KN,支设新柱子时要对已支设柱子补液确保所支柱子初撑力都达到90KN以上。

7、移输送机改柱时,要坚持先替后改,一次改不够要分次改移,溜子推到位后,及时补齐基本柱。

打柱时要坚持拉线打柱,支柱要打在实底上并升紧升牢,迎山有力,初撑力不低于90KN。

8、初采初放期间,要加强支护质量和顶板监测工作,尤其对上下端头、压力集中区、顶板破碎带及采空区冒落不充分、悬顶地段;监测要班班测,棵棵测,对支护质量不合格和压力异常地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发现支柱松动或压力下降,必须及时补液。

9、初采期间,采面严禁使用失效柱梁,若有必须及时更换。

开工生产时必须配齐配足柱梁,否则不准开工生产。

严禁提前回放采空区侧支柱。

10、初采期间若支柱钻底、初撑力达不到规定要求时,支柱要穿鞋(木柱鞋),增强支柱的初撑力。

(三)初放安全措施:

1、采面上推到四排柱子,基本柱打齐,打好切顶密集支柱和戗棚,戗棚为一梁三柱,木梁采用φ160mm以上的优质圆木,与密集顶梁要严密接触,戗棚严禁留口,将支架质量调整合格后,才能开始放顶,放顶时必须保证后路畅通。

2、放顶开口处,应选在顶板完整、支架完好处,严禁两头同时开口或对头放顶,直接顶初次冒落前回柱放顶分段距离不得小于30米,顶板破碎段、地质构造带或直接顶大面积不落地段,采面放顶还应增大分段距离。

在放顶时要和上下端人员打好招呼,不准随意放顶,超抢放顶,严防窜矸伤人。

3、放顶时必须有观察人员,观察人员要站在安全地点,要认真负责,不得从事与观察无关的工作,发现险情及时示警,回柱人员必须站在支架完好的地点作业并听从观察人员指挥。

初次回柱放顶期间,采面应停止与之无关的其它工作。

4、放顶顺序自下而上进行,防止压力集中发生事故,要放一颗戗一颗。

5、对难回支架或关键地段,放顶时可先架木棚或先打替柱,不得冒险蛮干。

6、放顶过程中,若发现顶板有来压现象,应立即停止放顶,视其来压强度采取撤人或维护措施,待压力稳定或维护好后检查作业地点,确认无危险后,方可继续放顶。

7、放顶过程中,跟班矿领导、班长,安全员要巡回检查作业情况,对作业难点,要盯岗把关。

8、对当班放不完的顶,必须现场交接于下一班班长和下一班放顶人员,并要交待清楚放不完的原因,介绍放顶过程中的来压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9、根据掌握的资料,该采面直接顶属于中等稳定顶板,一般随放随落,初采初放期间,如果二至四排顶板不落时,打单抬(戗)棚加强支护;超过四排不落时,打双抬(戗)棚和密集柱加强支护,密集柱每隔3-5m要留0.5m以上的安全出口,采面增加特殊支护时,必须及时补充所需柱梁。

10、采面在初采初放期间,放顶前必须打好抬棚或戗棚。

并架设牢固可靠。

11、采面放顶后,岩层普遍冒落高度大于1.5倍采高或者有一次明显的老顶初次来压现象,即为初次初放结束。

12、为确保工作面安全,工作面推进5-8个循环左右,顶板岩石没有全部垮落而存在部分悬顶时,必须采取爆破方法强制放顶,放顶时对顶板岩石打眼深度不的小于1.5米。

放顶后,顶板冒落高度要求达到采高的1.5--2倍时。

才算放顶成功,工作面方可转入正常回采作业阶段。

13、如遇大面积悬顶时,必须采取强制放顶措施:

放顶眼布置在切顶排以内,距梁尾15—20cm,眼距1m,眼深要至少钻入岩层3~5m,每眼装药量0.6kg,炮眼仰角60°--75°为避免崩倒支架,应使炮眼正对支架空挡,强制放顶时可以一次打眼,分次装药、放炮。

放炮时必须撤人、警戒。

14、放顶阶段,靠近矸石侧支柱要加戗棚,戗梁长度3m。

每架戗棚不得少于3根柱腿。

柱腿要蹬在前排支柱柱根上。

支柱出现钻底,要穿铁鞋。

15、强制放顶时,放顶眼爆破为一次装药,一次爆破。

即一段放炮结束后,接下来只准对相邻炮眼进行装药,再连线放炮,不准跳段。

起爆方向由机头向机尾逐段进行,炮眼分段长度5m。

起爆方向由机头向机尾逐段进行,炮眼分段长度5m。

16、工作面放顶过程中,严格控制端头支护质量,切顶线支柱要成线,支柱与顶梁,顶板垂直,顶梁与顶板接顶要严实,端头接顶距只准超出工作面支架控顶距1m。

根据压力显象,可适当在原支架间加密支护。

17、超前支护在原支柱基础上,可加长双排柱支护距离至20m。

巷道行人侧宽度不得小于70cm,不得有杂物,确保出口行人。

18、支架梁头要紧靠煤帮,煤帮要加贴帮柱,贴帮柱要加背板,避免顶板突然垮落,造成煤帮受力过大片帮,加大工作面控顶距离,增加管理难度。

19、初放期间,安检员要加大工作面安检力度,发现漏液柱、失效柱及时更换,确保每根支柱有足够支撑力。

20、其余未尽事宜,均按《11605工作面作业规程》和《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执行。

工作面初次来压安全技术措施

1、初次来压期间,工作面支护质量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沿放顶线增设1-2排密集支柱。

末排密集切顶支柱必须保持笔直,按正规循环作业。

2、初次来压期间,由于顶压增大,支柱钻底时,支柱必须穿木鞋,柱鞋长0.4m,宽0.2m,厚0.15m。

3、工作面正常推进8米前,第二排每隔10米打好木垛或丛柱,第三排同样每隔10米打好木垛或丛柱,但第二排与第三排木垛错距为5米,保证所有木垛、丛柱接顶严实,并随工作面推进而推进。

4、初次来压期间,必须加强对工作面支柱和顶板的检查,及时更换失效支柱,对顶板压力过大的地方进行点柱支护。

5、加强对工作面两巷的超前支护,并保证支护质量。

6、对工作面机头、机尾的“四对八梁”端头支护进行严格管理,除了正常回柱时必须做的加强支护外,还必须在上下出口增设木垛2-3个。

经常清理上、下出口,保障出口的畅通。

7、初次来压期间,顶板压力变化大或压力较大时,存在顶板重大安全隐患的情况下,由班组长或当班安全员清点人数撤出工作面,汇报带班矿领导处理。

8、工作面放炮前,必须对放炮地点20米范围内的所有支柱进行加液,放炮崩倒的支柱必须及时整改。

9、尽量缩小控顶距,以减少工作面压力。

尽量减少工作面空顶时间,及时支护,以减少对煤壁的压力。

10、落煤后工作面煤壁要采直,采齐,及时打好贴帮支柱,减少对煤壁的压力。

煤壁煤质松软时,除打设贴帮支柱外,还应在煤壁与贴帮柱间加设横撑。

12、初次回柱至初次来压期间,工作面设置专人(有经验的老工人)观测顶板,及时掌握来压情况。

13、初次来压时,必须加密工作面支柱,增设木垛和一梁三柱抬棚,若有片帮时,煤壁必须打设贴帮支柱。

14、严格控制循环进度并采取分段放小炮的办法推进,以减少对煤壁及顶板的破坏,从而提高其承载能力,严禁超循环进度回采。

15、进入采面的人员必须熟知顶板来压预兆:

(1)顶板下沉速度及下沉量急剧增加

(2)支架受力猛增,支柱有卸载现象

(3)煤壁片帮,底鼓,顶板裂开

(4)顶板出现台阶状下沉

(5)顶板发出巨大响声

(6)顶板掉渣/突然淋水

16、当工作面后部悬顶距离大于5米不陷落时,在密柱上加设戗棚,棚梁采用大于16公分的坑木,长2米,扛在密集上端,一梁三柱,打紧打牢,中——中为2米一架。

17、当悬顶大于10米时,除支设戗棚外,在靠密柱一排的柱档内每隔7米支设一木垛,长1.2,宽1.0。

木垛支于实底上,打紧打牢,各层接点垂直,有劲有力。

18、当悬顶大于15米时,必须采取强制放顶措施,爆破放顶,炮眼与顶板夹角保持在45º~60º之间,眼距为1米,眼深必须大于0.6米,回撤完密柱后,进行爆破放顶,直到工作面后部顶板冒落高度达到采高的1.5倍为止。

19、初次来压期间,在工作面上、中、下各设信号柱一棵,砍有缺口,并有专人观察顶板动态。

29、回柱放顶时,采空区内支柱必须回收干净,使直接顶充分冒落以缓和老顶冒落时对工作面的冲击。

 

工作面周期来压安全技术措施

11604工作面在初次放顶后,随着工作面的继续推进,老顶不能随回随落。

老顶会以切顶支柱为支点,形成一个悬臂梁结构,造成工作面切顶线及工作面其它支柱支承压力加大,即为工作面周期来压,因此,在发现有下列来压显现时,就按照本措施执行。

(1)切顶支柱发生下沉或下缩并伴有响声。

(2)柱子歪斜,煤壁片帮严重。

(3)梁头向采空区倾斜,严重时顶可能会沿煤壁断开。

工作面正常回采过程中,严格按作业规程的要求对工作面进行常规支护。

当发现有上述三条之一者,一律按下面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处理:

1、工作面支护要打稳打牢,柱爪卡在顶梁牙槽内,支柱迎山有力,严禁打在浮煤浮矸上。

单体支柱的初撑力不小于90KN。

切顶柱和切顶密柱发生歪斜的,从歪斜的另一方打上一根戗柱,戗柱与歪斜的柱子尽量成等腰三角形,使切顶密柱不至于翻倒,并与之共同支撑顶板。

2、在原有的木垛中间每空增加一个木垛,所加木垛的迎山角与基本支柱一致。

3、若发现顶板沿煤壁裂开,则在与开裂对应的一排靠采空区切顶密柱空里按一梁三柱打上抬棚。

抬棚对应长度要超出开裂长度三个梁头,且上下如此。

4、如果从切顶密柱的空隙往采面漏煤、矸,则回柱时要用坑木背材挡矸,确保采空区相对饱满,增加切顶密柱的稳定性。

5、如发现煤壁片帮严重,支柱下沉并伴有顶板的断裂声,矿井带班领导、安全员、班长应命令作业人员迅速撤离工作面,待压力稳定后方能进入工作面作业。

6、在工作面和采空区内设坑木信号点柱,信号柱布置方向为:

沿倾向间距为10m,沿走向为5m。

以便顶板来压时能及时报警。

7、工作面煤壁、溜子和单体柱平直,减少周期来压对煤壁弯曲段的应力集中而引起的偏帮现象,若煤壁在周期来压期间出现片帮现象,用贴帮柱和背板闭帮。

8、保证工作面的柱距和排距符合作业规程规定,大棚挡必须在周期来压前加棚;保证工作面单体住有良好的支护条件,漏泄柱及泄液柱及时更换;保证工作面基本排和切顶排单体柱的迎山角度,退山柱迎山过大的单体柱及时改迎山。

9、周期来压期间应坚持循环注液,保证工作面单体柱的柱压不低于11.4Mpa。

10、周期来压期间工作面严格执行三四排管理,必须采一排煤,缩少控顶距,减少周期来压对工作面支护的影响。

11、周期来压期间沿切顶排增设密集柱且每隔10m支设木垛,若周期来压前悬顶面积大,应用圆木一梁三柱支设戗棚。

12、采取小进度循环方式,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保持煤壁完整,使其有良好支撑作用。

13、采空区的支柱要回收干净,使直接顶充分垮落,以缓冲老顶垮落对工作面支柱的冲击。

在大面积顶板压力下,最后回撤某一孤独承压支柱,锤击打不开水平销时,要停止回柱,在该柱周围补打支柱,再用回柱器回柱,回柱时,所有人员均须撤到危险范围以外。

14、周期来压期间,每班接班后,班长派专人对壁面所有在用单体支柱进行补液,确保所有单体柱的工作阻力。

15、接近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时(工作面推进30m),采取对柱结合丛柱加强支护,对柱间距2.0m一对,丛柱间距5.0m一对,每丛不少于5根。

16、顶板周期垮落期间,对柱为2m一对,并每间隔8.0m设一撮柱,丛柱不少于3根/丛。

17、其它末叙事项按《作业规程》及《煤矿安全规程》中相关规定严格执行。

 

罗平县小海子煤矿一号井

2012年8月3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