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题11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9567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题11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题11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题11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题11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题11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题11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题11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题11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题11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题11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题11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题11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题11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题11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题11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题11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题11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题11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题11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题11 廉颇蔺相如列传.docx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题11廉颇蔺相如列传

语文·必修4(人教版)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墓

范成大

玉节经行虏障深,马头酾酒奠疏林。

兹行璧重身如叶,天日应临慕蔺心。

咏蔺相如

高 启

危计难成五步间,置君虎口幸全还。

世人莫笑三闾懦,不劝怀王会武关。

鉴赏:

这两首诗歌都用典故来委婉言志。

乾道六年(1170)秋,范成大奉命使金,途经已陷入金人手中的邯郸,触景生情,以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感情;写下此诗。

面对着如当年的秦赵对峙一样的局势,作者决心以蔺相如为榜样,大义凛然,宁死也要保全国体。

高启的《咏蔺相如》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正面直接吟咏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的功绩,侧面以屈原极力反对楚王与秦王会盟之事衬托蔺相如的过人胆识,表达了对蔺相如的钦佩和赞美。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颈联(jìng)      驽钝(nú)

绸缪(móu)度德量力(duó)

B.叱责(chì)肖像(xiāo)

道观(guàn)间不容发(jiān)

C.睥睨(bì)褐色(hè)

袒露(tǎn)前倨后恭(jù)

D.击缶(fǒu)渑池(Miǎn)

披靡(mǐ)冠冕堂皇(guān)

解析:

A项,颈jǐng,B项,肖xiào,C项,睥pì。

答案:

D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相如顾召赵御史曰

A.顾吾念之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瞻前顾后

解析:

A项,只、不过;B项,拜访;C项,难道;例句和D项,都是“回头看”。

答案:

D

3.下列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 ③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④决负约不偿城 ⑤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⑥明年复攻赵 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A.③④  B.④⑧  C.⑥⑧  D.③⑥

解析:

①左右:

古义指左右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

②指示:

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③宣言:

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④负约:

古今意义均为“违背诺言;失约”。

⑤约束:

古义指条约;今义指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⑥明年:

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将来的)明年。

⑦亲戚:

古义指父母兄弟;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⑧请罪:

古今意义均为“自己犯了错误,主动请求处分;道歉”。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间至赵矣 ②舍相如广成传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④左右欲刃相如 ⑤相如廷叱之 ⑥秦王恐其破璧 ⑦且庸人尚羞之 ⑧毕礼而归之

A.①②④/⑤/③⑦/⑥⑧

B.①⑤/②④/③/⑥⑧/⑦

C.①②④⑤/③⑥⑦/⑧

D.①⑤/②④/③⑥/⑦⑧

解析:

①⑤名词直接作状语/②④名词活用作动词/③形容词活用作动词/⑥⑧动词的使动用法/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

B

 

5.给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②而君幸于赵王 ③君何以知燕王 ④拜送书于庭 ⑤何功之有哉

⑥此人力士 ⑦求人可使报秦者 ⑧为夫婿所薄

⑨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A.①⑥/②⑧/③⑤/⑦/④⑨

B.①⑥/②④⑨/⑧/⑦/③⑤

C.①⑧/②⑥/③⑦/⑤/④⑨

D.①⑨/②⑧/③⑤/⑦/④⑦

解析:

判断句:

①⑥;被动句:

②⑧;宾语前置句:

③⑤;定语后置句:

⑦;状语后置句:

④⑨。

答案:

A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复辟/精辟 刨坑/炮制 呼天抢地/抢刀磨剪

B.拓片/开拓 瓜蔓/蔓延 拾级而上/拾金不昧

C.丧事/丧钟 扁舟/干煸 息事宁人/宁缺毋滥

D.亲近/亲家 囹圄/泠风 面面相觑/唏嘘不已

 

解析:

A项,bì/pì,páo,qiāng/qiǎng;B项,tà/tuò,wàn/màn,shè/shí;C项,sāng,piān/biān,níng/nìng;D项,qīn/qìng,líng,qù/xū。

答案:

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安装 一筹莫展 竣工 悬梁刺股

B.平添 羚羊挂角 九州 额首相庆

C.脉博 一如既往 照相 滥竽充数

D.赃款 蛛丝蚂迹 青睐 死皮赖脸

解析:

B项,首—手;C项,博—搏;D项,蚂—马。

答案:

A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高大上”,是由几个词语缩略而产生的新词,需要给予一个严密精细的解释,相关解释有人已经给出了不少,但又总是出尔反尔。

B.天气渐趋炎热,多地有中小学生因游泳不慎溺亡的消息,并且逐渐增多,让人豁然开朗: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及监管,时时都不能放松。

C.对于近期的暴恐事件,全国人民义愤填膺,纷纷予以强烈谴责,并坚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一定能坚决打击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

D.又快到毕业季了,莘莘学子,在温馨伤感的时间旋律中,即将告别可爱可敬的母校,告别曾经相互提挈,共同进步的同窗。

解析:

A项,出尔反尔:

说了又后悔,或说了又不照着做。

与语境不合;B项,豁然开朗:

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此处不能搭配。

C项,义愤填膺:

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

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D项,提挈:

带领、统率、提拔的意思,与“互相”不能搭配。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4年4月,第三届“朱自清散文奖”在朱自清的家乡扬州颁奖,张炜、贺捷生、马未都、于坚、祝勇五位作家获此殊荣。

B.虑及城市规模、发展需要等因素,河北省保定市将逐步承接首都北京的部分行政事业功能,以及医疗养老等其他功能的接管。

C.一边品赏着“舌尖上的中国”,一边徜徉于书海文山中,不仅我们的身心得到了一种享受与滋润,而且得到了一种释放与超然。

D.马航MH370飞机失联事件,在各方的僵持不下的争论中、在不断更新的动态中,虚实夹杂的消息不断发生,愈发扑朔迷离。

解析:

B项,“以及医疗养老等其他功能的接管”与前半句杂糅;C项,语序不当,“不仅”应放在“我们的身心”之后;D项,“消息”与“发生”搭配不当。

偷换主语,结构混乱,“愈发”前补上主语“真相”。

答案:

A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著名学者庞朴在他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文中说:

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

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 ②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 ③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④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法 ⑤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 ⑥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

A.④①⑤⑥③②     B.⑤④⑥③①②

C.⑥⑤④③②①D.①④⑥⑤②③

解析:

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由内到外,由低到高来排列。

六句三层意思,每两句为一层。

由“思维方法”到“行为习俗”,由“情感抒发”到“审美趣味”,由“价值取向”到“终极关怀”。

答案:

A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6~10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吾念之       顾:

只是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

离开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

熟悉

D.独畏廉将军哉独:

难道

解析:

C项,孰:

哪一个。

答案:

C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见欺

B.相如引车避匿引赵使者蔺相如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左右欲引相如去

D.顾吾念之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解析:

A项,副词,仅仅,不过/副词,白白地;B项,动词,牵拉/动词,引进;C项,均为动词“离开”的意思;D项,副词,只是/动词,回头。

答案:

C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羞”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完璧归赵

B.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左右欲刃相如

解析:

A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B项,形容词作动词;例句“羞”与C项“先”均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项,名词作动词。

答案:

C

9.对“所以”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⑥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②⑤⑥

解析:

①③④表原因。

②⑤⑥译为“用来……的方法”。

答案:

D

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廉颇)扬言说:

“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

(2)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

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平原君怒,将杀奢。

奢因说曰:

“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

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

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

王召廉颇而问曰:

“可救不?

”对曰:

“道远险狭,难救。

”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

又召问赵奢,奢对曰:

“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

“有以军事谏者死。

”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

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

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

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

“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

”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

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

“内之。

”许历曰:

“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

不然,必败。

”赵奢曰:

“请受令。

”许历曰:

“请就铁质之诛。

”赵奢曰:

“胥后令邯郸。

”许历复请谏,曰:

“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

”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

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

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

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改动)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弱则诸侯加兵      加:

施加

B.王用之治国赋治:

管理

C.兵去邯郸三十里去:

前去

D.秦军鼓噪勒兵勒:

统帅

解析:

C项,去:

距离。

答案:

C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赵奢“胆识谋略不凡”的一组是(  )

①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②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③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④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

⑤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

A.①②④B.②⑤⑥

C.①③⑤D.③④⑥

解析:

②说的是赵奢善于理财,颇见成效;④说的赵奢严明军纪、行事果断;⑥说的是赵奢采纳建议之后的立即行动。

这三句均没有表现出题干中所提到的“胆识谋略不凡”。

答案:

C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奢任田部吏时,有胆识,讲原则,依法惩治了平原君家不肯交租税的主事者。

B.平原君不念旧恶,以德报怨,在国君面前推荐赵奢,国君让赵奢其负责管理全国赋税。

C.在秦伐韩时,赵奢在赵国决策未定之时,力主救助驻扎在阏与,表现出非凡的胆识。

D.秦军奸细潜入赵营,赵奢施计,使其被表象蒙蔽,中计而归,终使秦军大败。

解析:

B项,分析不正确。

赵奢依法行事,与平原君最终并未结下“恶”和“怨”;相反,平原君对他器重并推荐他,所说的“旧恶”,无从由来。

答案:

B

1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国家强盛了赵氏的政权就会稳固,而您身为赵国贵戚,难道还会被天下人轻视吗?

(2)赵军坚守营垒,停留二十八天不向前进发,反而又加筑营垒。

参考译文:

赵奢,本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

在收租税的时候,平原君家不肯缴纳,赵奢依法处置,杀了平原君家九个当权管事的人。

平原君大怒,要杀死赵奢。

赵奢趁机劝说道:

“您在赵国是贵公子,现在要是纵容您家而不遵奉公家的法令,就会使法令削弱,法令削弱了就会使国家衰弱,国家衰弱了诸侯就要出兵侵犯,诸侯出兵侵犯赵国就会灭亡。

您还怎能保有这些财富呢?

以您的地位和尊贵,能奉公守法就会使国家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就能使国家强盛,国家强盛了赵氏的政权就会稳固,而您身为赵国贵戚,难道还会被天下人轻视吗?

”平原君认为他很贤能,把他推荐给赵王。

赵王任用他掌管全国的赋税,全国赋税非常公平合理,民众富足,国库充实。

秦国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

赵王召见廉颇问道:

“可以去援救吗?

”廉颇回答说:

“道路远,而且又艰险又狭窄,很难援救。

”又召见乐乘问这件事,乐乘的回答和廉颇的话一样。

又召见赵奢来问,赵奢回答说:

“道远地险路狭,就譬如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

哪个勇猛哪个得胜。

”赵王便派赵奢领兵,去救援阏与。

军队离开邯郸三十里,赵奢就在军中下令说:

“有谁来为军事进谏的处以死刑。

”秦军驻扎在武安西边,秦军击鼓呐喊的练兵之声,把武安城中的屋瓦都震动了。

赵军中的一个侦察人员请求急速援救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斩首。

赵军坚守营垒,停留二十八天不向前进发,反而又加筑营垒。

秦军间谍潜入赵军营地,赵奢用饮食好好款待后把他遣送回去。

间谍把情况向秦军将领报告,秦将大喜,说:

“离开国都三十里军队就不前进了,而且还增修营垒,阏与不会为赵国所有了。

”赵奢遣送秦军间谍之后,就令士兵卸下铁甲,快速向阏与进发,两天一夜就到达前线,下令善射的骑兵在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扎营。

军营筑成后,秦军知道了这一情况,立即全军赶来。

一个叫许历的军士请求就军事提出建议,赵奢说:

“让他进来。

”许历说:

“秦人本没想到赵军会来到这里,现在他们赶来,士气很旺盛,将军一定要集中更多的兵力来等待他们。

不然的话,必定要失败。

”赵奢说:

“请让我接受您的指教。

”许历说:

“我请求接受死刑。

”赵奢说:

“等回邯郸以后的命令吧。

”许历请求再提个建议,说:

“先占据北面山头的得胜,后到的失败。

”赵奢同意,立即派出一万人迅速奔上北面山头。

秦兵后到,与赵军争夺北山但攻不上去,赵奢指挥士兵猛攻,大败秦军。

秦军四散逃跑,于是阏与的包围被解除,赵军回国。

赵惠文王赐给赵奢的封号是马服君,并任许历为国尉。

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同。

三、语言运用

15.根据下面情景,续写一段话。

要求:

观点鲜明,语言得体,内容简明,不超过200字。

某校长发出禁令:

学生在校不得看课外读物,包括中外名著!

究其原因:

一是怕学生阅读占用大量时间,耽误了学习;二是怕学生沉浸在书中,思想收不回来。

假设在校园里遇到了该校长,你将怎样表达自己不同的想法呢?

某校长:

您好!

可以耽误您一点时间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作为学校的学生,我认为课外读物不可禁!

课外阅读可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修养,对提高学习成绩也有好处。

同学不进行课外阅读,也并非就在学习,如果大家在完成当天学习任务后再进行阅读,反倒可以充分利用时间;不能因为部分同学自控力差,就对其他同学因噎废食啊。

再说,沉浸在书中总比沉浸在网络游戏中有意义吧。

请您再考虑一下,好吗?

 

16.下面是杜甫的一首七律《野望》,全诗忆诸弟,叹迟暮,跃马出郊,感伤时局。

全诗音韵流转,对仗工整,是七律中的佳作。

诗句的顺序已经打乱,请将正确的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只写序号)

①未有涓埃答圣朝 ②海内风尘诸弟隔

③南浦清江万里桥 ④唯将迟暮供多病

⑤不堪人事日萧条 ⑥西山白雪三城戍

⑦跨马出郊时极目 ⑧天涯涕泪一身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依据律诗逢双句最后一字要押韵的原则,可以先找出押韵的句子①③⑤⑧;

(2)根据律诗中间二联要对仗,平仄相对的原则,我们可以找出这两个对子②⑧和④①;(3)根据上联与下联要相粘的原则,我们可以确定②句之前是③,①句之后是⑦,因为②前二字的平仄和③句前二字的平仄相同,这就粘连。

综合分析后,可以排出正确答案。

答案:

⑥③②⑧④①⑦⑤

 

想起了英雄司马迁

张 末

二千一百年前的一天,英雄司马迁被汉王朝的奴才使用原始器械摧毁了生殖器。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惨无人道的一天。

一个男人,因为没能管住自己的嘴巴而没能保住自己的命根。

众所周知,司马迁是一个极其特殊的人物。

虽然太史令这个官职仅相当于今天的县团级干部,但他却掌握着帝国独一无二的话语书写特权,可以阅读国家的绝密档案,可以出没于汉武帝左右,记录皇帝的语录和行为,直接为“伟大领袖”服务。

公元前99年,在一次“扩大会议”上,由于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汉武帝气得暴跳如雷,恍如一只掉进油锅里的猫。

被吓坏了的文武大臣们翘着屁股匍匐在地上,像一群惊慌失措的耗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突然心领神会,于是争先恐后爬起来,对原来的同事李陵缺席审判,展开了痛不欲生的批判。

没有资格发言的司马迁低着头站在那里,他看见猩红的地毯上溅满了白花花的腥臭无比的唾沫星子,俨然映出了世情的无限淡薄。

当他正在考虑如何记录这次缺乏公平的会议时,皇帝突然伸出了高贵的手指,说:

“你发言!

英雄耿直的司马迁于是实事求是替李陵辩解,祸遂从口出,皇帝再次伸出了高贵的手指,怒气冲冲地说:

“我整死你!

司马迁被定性为“诬罔”,依据帝国的律例,当处以腰斩。

事实上,不幸陷入囹圄的司马迁并非绝对死路一条,同样,依据帝国的律例,他可以免除死刑:

要么交纳50万钱罚金,要么接受宫刑。

可怜这家伙枉当了那么多年国家公务员,不但财商低下,个人财务状况一塌糊涂,而且情商也极其低下,亲戚朋友之中竟然没有一个人资助他,更没人去监狱看望他。

二千一百年后的一个夜晚,后生如我,想象着当年这个实话实说的书生,在装有暖气的房间里禁不住不寒而栗。

我随手翻了一下这一天的日历:

公元2001年11月22日,农历十月初八,节气正逢小雪。

我已无从知道司马迁是如何度过那年的小雪之夜的,但我相信这位坚定的浪漫主义者心里一定停泊了一场天寒地冻的大雪……

我甚至替这位痛苦的史学家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

半轮冷月凄美地挂在天穹,远处野狗在低沉地嗥叫,司马迁孤独地坐在一间屋子(也可能是囚室)里,沮丧地打量着自己的下身,墙角一粒如豆的灯火明明暗暗地映照着他双眉紧锁的额头……

他在思考什么呢?

据后来他写给朋友的书信可知,对他而言,生存还是死亡已经不成为一个问题,重要的是他还有远比生死更为重要的事要做——他答应过死去的父亲,要写一部大书,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包罗了人生的全部光荣与梦想、苦难与悲怆。

所以司马迁说服了自己苟且偷生。

他不止一次地表白说: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作也。

二千一百年后,无数的文人墨客可能津津乐道于《史记》的文法与技巧,心悦诚服于司马迁学养的博大与精深,但有几人会想到他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作为一个有生命尊严的知识分子,在命运转折关头所迈出的堪称伟大悲壮的步伐呢!

想想看,在人类文明史上,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个人踩着自己的影子前进,提着自己的头发飞翔!

无怪乎20世纪另一个英雄鲁迅大声疾呼: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诚然,在中国历史上,从来都有不惮于死的文化人,但为了理想而不惮于生而将肉身交给尘世摧残的英雄却没有几人。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把这话说得多好!

感谢汉武帝这个蜘蛛,司马迁终以肉身的残缺修得了精神与功德的双重圆满,他凭藉着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写下了一部伟大的书,并因此引领着中国文化走向文明。

所以,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永垂不朽的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