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主题备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5814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主题备课.docx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主题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主题备课.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主题备课.docx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主题备课

单元

4

课型

单元预习课

备课教师

主题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预习课

使用教师

教学

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一脉相承,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组选编的四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

前两篇《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后两篇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

四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

结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紧紧围绕《鲁滨孙漂流记》,“回顾拓展四”各个栏目从外国文学作品内容及阅读方法交流、外国作家作品中的隽语集萃到外国作家趣味故事,无一不是和主题相互呼应、步步深入的。

教学

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21个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所用

课时

2

 

 

 

 

一、看插图猜名著,导入单元学习

投放若干画面,让学生看图猜测插图出自哪部作品。

(不仅仅局限于本组课文)

二、自主预习环节

教师根据本单元内容与要求设计预习卡,学生进行自主预习。

如果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把预习前置,放在课前,课堂上直接进入达标评价环节。

项目

预习内容

预习要求

小组评价

第十四课:

乖巧、围裙、硬币、裂缝、橱窗、圣诞树、礼拜、灵魂、慈爱

注意“兜”字的写法

在文中标出,做到准确熟练认读。

不理解的词语能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并与同伴交流。

第十五课:

生锈、磨平、揉皱、蘸、毒打、撇嘴、抽噎、搓烟叶、绿匣子、喳喳、吭吭、打搅

第十六课:

认读词语:

梗概、畏惧、桅杆、简陋、北纬、斫痕、泅、商业部、天涯海角、郑重其事、知足安命、不毛之地、不可思议、聊以自慰

第十七课:

读读记记:

脏兮兮、墓地、木筏、保佑、吹嘘、寡妇、衣衫褴褛、溺水、措施、煞白、若无其事、鱼贯而入、一清二楚、欣喜若狂、滔滔不绝

读本单元四篇课文:

《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1.《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一个()的故事。

文中小女孩一共擦然了()次火柴,她分别看到了()。

2.《凡卡》一文讲述了一件()事。

3.《鲁滨孙漂流记》讲述了一个()的故事。

4.《汤姆.索亚历险记》讲述了()的故事。

根据提示能概括出每篇课文的内容,与同伴交流。

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书上标出来或者写下来。

三、预习达标环节

(一)小组预习达标检查

1.四人小组内,小组长根据预习卡采用多种形式,逐一对字词和课文朗读进行过关检查,并做好记录和评价。

课文内容的概括放在课文学习中进行,此环节只作交流不做评价。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使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正确认读生字词、流利读课文。

3.小组长汇报小组过关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师抽查预习情况

教师抽查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根据抽查情况作出评价。

重点指导预习中的字词、朗读的问题。

梳理全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师指导书写较难写的字

本单元左右结构字比较多,教师重点指导“橱”“兜”“裙”“蘸”“匣”五个字,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左右两部分所占比例及偏旁部首,注意“兜”“匣”的笔顺。

学生先描红,再练写。

教师及时评价反馈,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生字听写过关。

单元

4

课型

单元预习课

备课教师

主题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预习课

使用教师

教学

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一脉相承,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组选编的四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

前两篇《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后两篇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

四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

结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紧紧围绕《鲁滨孙漂流记》,“回顾拓展四”各个栏目从外国文学作品内容及阅读方法交流、外国作家作品中的隽语集萃到外国作家趣味故事,无一不是和主题相互呼应、步步深入的。

教学

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21个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所用

课时

2

 

 

 

 

一、看插图猜名著,导入单元学习

投放若干画面,让学生看图猜测插图出自哪部作品。

(不仅仅局限于本组课文)

二、自主预习环节

教师根据本单元内容与要求设计预习卡,学生进行自主预习。

如果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把预习前置,放在课前,课堂上直接进入达标评价环节。

项目

预习内容

预习要求

小组评价

第十四课:

乖巧、围裙、硬币、裂缝、橱窗、圣诞树、礼拜、灵魂、慈爱

注意“兜”字的写法

在文中标出,做到准确熟练认读。

不理解的词语能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并与同伴交流。

第十五课:

生锈、磨平、揉皱、蘸、毒打、撇嘴、抽噎、搓烟叶、绿匣子、喳喳、吭吭、打搅

第十六课:

认读词语:

梗概、畏惧、桅杆、简陋、北纬、斫痕、泅、商业部、天涯海角、郑重其事、知足安命、不毛之地、不可思议、聊以自慰

第十七课:

读读记记:

脏兮兮、墓地、木筏、保佑、吹嘘、寡妇、衣衫褴褛、溺水、措施、煞白、若无其事、鱼贯而入、一清二楚、欣喜若狂、滔滔不绝

读本单元四篇课文:

《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1.《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一个()的故事。

文中小女孩一共擦然了()次火柴,她分别看到了()。

2.《凡卡》一文讲述了一件()事。

3.《鲁滨孙漂流记》讲述了一个()的故事。

4.《汤姆.索亚历险记》讲述了()的故事。

根据提示能概括出每篇课文的内容,与同伴交流。

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书上标出来或者写下来。

三、预习达标环节

(一)小组预习达标检查

1.四人小组内,小组长根据预习卡采用多种形式,逐一对字词和课文朗读进行过关检查,并做好记录和评价。

课文内容的概括放在课文学习中进行,此环节只作交流不做评价。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使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正确认读生字词、流利读课文。

3.小组长汇报小组过关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师抽查预习情况

教师抽查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根据抽查情况作出评价。

重点指导预习中的字词、朗读的问题。

梳理全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师指导书写较难写的字

本单元左右结构字比较多,教师重点指导“橱”“兜”“裙”“蘸”“匣”五个字,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左右两部分所占比例及偏旁部首,注意“兜”“匣”的笔顺。

学生先描红,再练写。

教师及时评价反馈,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生字听写过关。

单元

4

课型

单元预习课

备课教师

主题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预习课

使用教师

教学

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一脉相承,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组选编的四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

前两篇《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后两篇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

四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

结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紧紧围绕《鲁滨孙漂流记》,“回顾拓展四”各个栏目从外国文学作品内容及阅读方法交流、外国作家作品中的隽语集萃到外国作家趣味故事,无一不是和主题相互呼应、步步深入的。

教学

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21个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所用

课时

2

 

 

 

 

一、看插图猜名著,导入单元学习

投放若干画面,让学生看图猜测插图出自哪部作品。

(不仅仅局限于本组课文)

二、自主预习环节

教师根据本单元内容与要求设计预习卡,学生进行自主预习。

如果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把预习前置,放在课前,课堂上直接进入达标评价环节。

项目

预习内容

预习要求

小组评价

第十四课:

乖巧、围裙、硬币、裂缝、橱窗、圣诞树、礼拜、灵魂、慈爱

注意“兜”字的写法

在文中标出,做到准确熟练认读。

不理解的词语能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并与同伴交流。

第十五课:

生锈、磨平、揉皱、蘸、毒打、撇嘴、抽噎、搓烟叶、绿匣子、喳喳、吭吭、打搅

第十六课:

认读词语:

梗概、畏惧、桅杆、简陋、北纬、斫痕、泅、商业部、天涯海角、郑重其事、知足安命、不毛之地、不可思议、聊以自慰

第十七课:

读读记记:

脏兮兮、墓地、木筏、保佑、吹嘘、寡妇、衣衫褴褛、溺水、措施、煞白、若无其事、鱼贯而入、一清二楚、欣喜若狂、滔滔不绝

读本单元四篇课文:

《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1.《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一个()的故事。

文中小女孩一共擦然了()次火柴,她分别看到了()。

2.《凡卡》一文讲述了一件()事。

3.《鲁滨孙漂流记》讲述了一个()的故事。

4.《汤姆.索亚历险记》讲述了()的故事。

根据提示能概括出每篇课文的内容,与同伴交流。

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书上标出来或者写下来。

三、预习达标环节

(一)小组预习达标检查

1.四人小组内,小组长根据预习卡采用多种形式,逐一对字词和课文朗读进行过关检查,并做好记录和评价。

课文内容的概括放在课文学习中进行,此环节只作交流不做评价。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使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正确认读生字词、流利读课文。

3.小组长汇报小组过关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师抽查预习情况

教师抽查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根据抽查情况作出评价。

重点指导预习中的字词、朗读的问题。

梳理全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师指导书写较难写的字

本单元左右结构字比较多,教师重点指导“橱”“兜”“裙”“蘸”“匣”五个字,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左右两部分所占比例及偏旁部首,注意“兜”“匣”的笔顺。

学生先描红,再练写。

教师及时评价反馈,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生字听写过关。

单元

4

课型

略读整合课

备课教师

主题

走进国外名著——梗概+片段→整本

使用教师

教学

分析

 这两篇课文是是两部长篇小说,课文内容由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

教学

内容

学习《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两篇课文与阅读原著。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

2.通过品读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顽强生存下来的语句,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习鲁滨孙面对困难,自强图存的精神,学会自立,学会竞争,学会生存。

3.通过导学案,自学《汤姆·索亚历险记》,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

重难点

了解名著大意,体会人物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所用

课时

3

 

 

 

 

一、“三读”导学,阅读激趣

讲读《鲁滨孙漂流记》

(一)阅读作品梗概,了解大意

1.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

2.从梗概中,我们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是什么?

(品味鲁滨孙遇到的困难及克服的办法)

(二)浏览精彩片段,体会精彩之处

1.探究问题一:

本片段大致在小说的哪个部分?

你的理由是什么?

(1)学生先自学,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2.探究问题二:

阅读鲁滨孙列出的“坏处”“好处”对照表,讨论它给鲁宾孙带来了什么?

3.教师小结。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的环境时,我们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境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

(三)激发阅读兴趣,阅读整本原著

1.我们分别阅读了两篇名著的梗概部分,阅读了精彩片段,请大家对照着读一读,猜想再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

您还想了解什么?

请带着疑问找到原著读一读。

2.有条件的学生课下自由阅读原著,也可以读读与之相关的书籍。

二、对比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加深认识

过渡:

我们学习了英国作家笔下的航海历险的故事后,再走进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汤姆.索亚历险记》,感受美国文学大师的历险故事。

根据“三读”学案,自学《汤姆.索亚历险记》

(一)阅读梗概,了解小说内容

自学提示:

梗概中写到了汤姆的几次历险?

主要写的是那一次?

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浏览精彩片段,体会人物特点和语言特点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1.您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

那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2.你认为精彩片段中那些地方语言最精彩?

(幽默、夸张)

3.交流汇报两篇文章从内容到写法有何异同。

(三)激发阅读兴趣,阅读整本原著

课后对话中,男孩说汤姆刷墙的环节特精彩,我们也找机会读读原著吧。

【设计意图】交给孩子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孩子有读片段到读整本书,扩大阅读面。

单元

4

课型

拓展阅读课

备课教师

主题

群文阅读

使用教师

教学

分析

走进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节选,感受语言表达风格,体会人物思想品质。

教学

内容

《一起去历险》

教学

目标

走进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节选,感受语言表达风格,体会人物思想品质。

教学

重难点

感受语言表达风格

所用

课时

2

 

 

 

 

一.出示自读要求:

7篇文章都介绍了哪些人物的历险故事,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二.依纲自读,研讨交流。

三.如果想让你想象历险,你会有怎样的奇思妙想,又会如何去历险呢?

学生自由交流。

四.总结:

引导阅读主题丛书其他文章。

单元

4

课型

口语(习作)课

备课教师

主题

走出名篇名著——积累应用

使用教师

教学

分析

指导学生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和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

内容

语文园地4

教学

目标

指导学生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和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

提高表达能力

所用

课时

4

 

 

 

 

一、回顾总结,快乐交际

1.谈话激趣,引出话题

回顾鲁滨孙在荒岛的经历,引出“学会生存”的话题。

2.围绕话题,拓展思路

课件展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和灾难,并配上简单的背景图画。

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

自荐或推荐小组成员,准备交流讨论。

3.相机引导,深入交流

应对不同的危险,要用不同的方法,同学们也一定感同身受,请谈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

先分小组交流,再派代表在班上汇报。

二、广开思路,轻松习作

1.精挑细选收集素材

本次习作的主题跟口语交际一样是“学会生存”。

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生存的本领,有条理地写出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或者写读了《鲁兵孙漂流记》后的感想。

口语交际之后,请学生选好角度,选好材料,确定表达的顺序,重点写什么,使学生对习作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构思与安排,打好腹稿,指导学生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2.悉心指导写读后感

对六年级学生来说,写一件关于自我保护的事情难度不大,但本次习作是二选一,可能有学生会选择写读后感。

除了指导孩子按“引、义、联、结”来写读后感,还有一点应引起注意:

学写读后感不要只抓主故事情节而忽略了观点的提炼与阐述。

本次习作,虽然题材不同,但主题是一样的,都是讲“学会生存”,这一点教师要强调。

3.一气呵成完成习作

自拟题目,快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4.积极参与共同赏评

小组内互读互评,赏评自己作文中最满意的地方。

【设计意图】本次口语交际·习作,首先通过回顾和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捕捉学生自身的素材,使习作化难为易,并让学生拥有放松的心态,乐于表达。

然后把更多的思索留给学生,希望学生能在每一次静思中把素材品咂得饶有趣味。

再在感悟中尽情释放,一气呵成。

为学生今后的习作播下兴趣的种子。

三、交流平台,展示自我

1.本组课文让我们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中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和同学交流一下你还读了哪些外国文学作品?

作品中的哪些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

2.外国文学作品,由于风格不同,文化背景各异,所以在阅读中必然存在一些困难,请根据实际情况,交流自己的阅读困难及解决方法。

3.分组展示,交流自己展示的内容。

4.教师则有针对性的指导读书方法。

【设计意图】“交流平台”是学生最好的交流经验的舞台。

学生在这多维互动的空间中不仅要尽情地释放自我,张扬个性,还需拾得学习方法。

四、趣味语文,幽默链接

1.熟读“趣味语文”中安排的一组外国作家的轶闻趣事。

2.谈谈故事给自己的感受。

3.体会标点的作用及语言的幽默。

4.讲述收集的其他作家的故事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趣味语文”培养学习兴趣的作用,在轻松愉悦中积累语言,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