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加法的验算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5876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加法的验算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加法的验算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加法的验算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加法的验算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加法的验算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加法的验算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加法的验算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加法的验算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加法的验算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上册加法的验算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加法的验算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加法的验算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上册加法的验算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加法的验算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

教学反思:

《加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平罗县城关五小党兵

   9月24日,我上了一节教学常规课,听课的老师有学校李春霞副校长、李秀霞主任和闫丰琴老师。

课堂的40分钟过得很快,在课堂中出现的闪光点和问题却是值得我反复思考。

     本节课我的教学内容是“加法的验算”,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经过实践探索认识到加法验算方法的多样性并掌握加法验算的方法。

重点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验算方法对加法进行验算。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本节课我抓住重点让学生通过主题情境得到疑问,由疑问引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经过学生合作学习之后得到方法,最后用得出的方法完成练习。

我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教学过程中重点、难点都有突破,但在细节的教学和练习的实效性上出了些问题.我逐一列下来,对自己起个警示作用。

     1.准备不够充分。

这节课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正,在课堂上没有很好的达到预想的效果。

主要是练习环节,觉得给予学生的练习太死板,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只求速度,完成的练习没有质量,没有达到练习的目的。

     2.老师的言传身教,细节很重要。

教材上给出的东西很少,要求老师去挖教材,渗透教材的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学生刚学习完笔算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后进入的新内容,但是在这个新内容里还是要不断去巩固复习刚学过的内容,要求学生笔算格式要标准,计算要正确,书写要漂亮。

我要求学生用直尺画竖式的横线,自己在黑板上写反而没做到。

     3.鼓励语言不够丰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计算类的数学课会使学生或多或少地觉得枯燥无味,这需要老师不停地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在鼓励语言这方面我还需要多积累,向有经验的老师们多学习。

     4. 导向语言不够明确,不够精练。

教学环节之间的链接全靠教师的导向语言,在突破本节课重点----讲解验算的方法时,因为我的导向语言不够明确,致使回答问题的那名同学开始紧张,都忘了自己本来要说什么了。

有时我的教学语言成了哆嗦的重复,影响了整个课堂的流畅性。

     5.课堂的宏观调控,时间的掌握不准确。

因为没有准确地计算好各个环节的时间,本节课最后的比赛练习我没能好好讲解,全课总结也显得有些仓促。

     以上这些都是对我的一个经验教训,上好一节课并不容易,需要花很多心思认真准备,课前要想到可能发生的所有状况。

一堂课下来,我的心情是沉重的,也是高兴的,沉重于对自己认识不够,自视过高,高兴的是我发现了这么多不足,以后的教学里我会有意识地去改正这些不足,多向其他老师学习,古人说过:

空杯的心态才会学得更多。

我会以这种成长和空杯的心态继续学习,做到更好

 

《加法的验算》说课稿

平罗县城关五小党兵

一、说教材:

1、说课的内容:

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中加法验算部分的内容。

本节课是通过买东西的情境图,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

其次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

《加减法验算》是本单元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基础上学习的。

而且验算的熟练程度和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还会影响到今后计算的准确率。

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

3、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例如,一年级时学生就能根据一幅图画,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可以想加法算减法等,本节课要从这些已有认识出发,去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

4、教学目标:

①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②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5、基于以上对于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分析,我确立本课的重点为:

使学生能够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

而准确地进行加法验算和验算的书写格式是本节课的难点。

6、教学准备:

小黑板(习题板)

二、说教法: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适时的评价鼓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我努力做到这一点。

我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比一比、算一算等探究情境,多给学生一些提问质疑、探索发现的机会和条件。

力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验算的作用,并初步掌握验算加减法的方法。

三、说学法:

教学中让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出发,去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

体现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要求。

四、说教学环节:

(一)复习铺垫:

 看第一个算式填出下面三个算式的得数。

  45+56=101       加数+加数=和

①56+45= ()      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②101-56= ()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③101-45=()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超市买东西吗?

学生畅所欲言。

老师也喜欢!

师:

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也去超市买东西,我们来看看买了什么?

(课件出示例1图片,学生观察后回答)

生1:

从图1中我看到了小明妈妈买了一套135元的运动服和一双48元的运动鞋。

生2:

从图1中我看到小明妈妈给了售货员200元。

师:

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

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

(课件出示)

师:

全班动手计算,一生板演。

  板书:

135+48=183(元)

  135

  + 48

  183

师:

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183元。

这一道题到底算得对不对呢?

怎样验证它对不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加法的验算

(三)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师:

这一道题应该怎样验算呢?

请同学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看哪组想的办法最多最好。

2、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生1:

我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生2:

我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生3:

我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3、师:

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

4、验算的写法:

(教师边说边演示)

验算的书写格式是一个重点,在此处一定要规范板书。

告诉学生为了区别两道竖式,我们通常在两道竖式的中间写上:

“验算”两个字,在进行运算时,不要直接把被验算的结果抄上,而要认真的加一遍,真正起到验算的目的。

5、反馈练习:

教科书第27页“做一做”(两生板演)。

(四)巩固练习:

 1、数学门诊部。

瞧!

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

①175+62=175②259+148=307

 175    237   259     148

+62 验算-62   +148验算:

+259

237    175   307307

2、解决生活问题:

李大爷昨天去农贸市场卖苹果,上午卖了293千克,下午卖了302千克,回家算了算一共卖了695千克,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算得对吗?

你帮李大爷验算一下。

3、拓展提高:

想一想怎样验算?

a+b=c验算:

()

()()

(五)自我评价: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通过让学生参与总结收获,了解学生对加减法验算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进一步指导学生不要把验算当成形式,养成验算的习惯,可以避免很多计算错误。

这样,学生才能喜欢验算。

六、作业设计:

1、计算并验算。

课本29页练习七第一题

2、回家帮爸爸、妈妈验算买东西付的钱对不对?

 

《加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平罗县城关五小党兵

教学内容:

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中加法验算部分的内容。

教学目标:

①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②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例如,一年级时学生就能根据一幅图画,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可以想加法算减法等,本节课要从这些已有认识出发,去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

本课的重点为:

使学生能够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

本节课的难点:

准确地进行加法验算和验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

小黑板(习题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看第一个算式填出下面三个算式的得数。

  45+56=101       加数+加数=和

①56+45= ()      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②101-56= ()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③101-45=()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超市买东西吗?

学生畅所欲言。

老师也喜欢!

师:

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也去超市买东西,我们来看看买了什么?

(课件出示例1图片,学生观察后回答)

生1:

从图1中我看到了小明妈妈买了一套135元的运动服和一双48元的运动鞋。

生2:

从图1中我看到小明妈妈给了售货员200元。

师:

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

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

(课件出示)

师:

全班动手计算,一生板演。

  板书:

135+48=183(元)

  135

  + 48

  183

师:

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183元。

这一道题到底算得对不对呢?

怎样验证它对不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加法的验算

(三)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师:

这一道题应该怎样验算呢?

请同学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看哪组想的办法最多最好。

2、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生1:

我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生2:

我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生3:

我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3、师:

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

4、验算的写法:

(教师边说边演示)

验算的书写格式是一个重点,在此处一定要规范板书。

告诉学生为了区别两道竖式,我们通常在两道竖式的中间写上:

“验算”两个字,在进行运算时,不要直接把被验算的结果抄上,而要认真的加一遍,真正起到验算的目的。

5、反馈练习:

教科书第27页“做一做”(两生板演)。

(四)巩固练习:

 1、数学门诊部。

瞧!

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

①175+62=175②259+148=307

 175    237   259     148

+62 验算-62   +148验算:

+259

237    175   307307

2、解决生活问题:

李大爷昨天去农贸市场卖苹果,上午卖了293千克,下午卖了302千克,回家算了算一共卖了695千克,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算得对吗?

你帮李大爷验算一下。

3、拓展提高:

想一想怎样验算?

a+b=c验算:

()

()()

(五)自我评价: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通过让学生参与总结收获,了解学生对加减法验算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进一步指导学生不要把验算当成形式,养成验算的习惯,可以避免很多计算错误。

这样,学生才能喜欢验算。

六、作业设计:

1、计算并验算。

课本29页练习七第一题

2、回家帮爸爸、妈妈验算买东西付的钱对不对?

 

三年级数学上册

《加法的验算》说课稿

 

平罗县城关五小

党兵

201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