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5941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上古时候传说“大禹铸九鼎”“大禹开九州”,这实际上反映了

A.禅让制的结束B.夏朝的建立

C.商王朝的发展D.西周的强盛

【答案】B

2.《吕氏春秋》记载:

“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

A.财产继承的原则B.兄终弟及的传统

C.任人唯才的要求D.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答案】D

【解析】“以嫡立”就是以嫡长子立的意思,这遵循的是宗法制的基本法则,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财产继承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而非兄终弟及,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任人唯才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以嫡立”是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3.“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衰落B.宗法制的崩溃

C.禅让制的废除D.世袭制的瓦解

【答案】A

【解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诸侯的势力大,也就反映了分封制的衰落,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分封制的崩溃而非宗法制的崩溃,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和禅让制无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世袭制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4.下面是两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它们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

这种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分封制B.宗法制

C.世袭制D.禅让制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根据材料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它强调的是中国的家族关系,注重的是血缘亲情,因此反映出的是一种宗法关系,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在秦朝已经消失;C选项强调的是继承关系;D选项在奴隶社会已经消失。

考点: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

5.据《史记》载,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判断周与鲁的政治关系是

A.父子B.兄弟

C.平等D.大宗与小宗

【答案】D

6.下面具有大宗与小宗双重身份的是

A.诸侯与大夫B.天子与诸侯

C.大夫和士D.士和诸侯

【答案】A

【解析】按分封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诸侯相对周天子来说是小宗,对自己封国内而言是大宗;大夫对于诸侯是小宗,对于士则是大宗,故A正确;在宗法系统里,天子永远是大宗(宗主),诸侯同时具有大宗与小宗的双重身份,故B错误;士在宗法制里是贵族的最低级,只是小宗,不具有大宗身份,故C、D错误。

7.下图是秦始皇,他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服饰只有他和继承他地位的子孙可以穿着。

这突出说明

A.秦朝服饰丰富

B.秦朝注重礼仪

C.皇权至高无上

D.他对服饰很讲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材料描述了秦代帝王服饰的具体特征,而“这种服饰只有他和继承他地位的子孙可以穿着”能说明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僭越,答案选C,ABD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符。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

【名师点睛】秦始皇开创的皇帝制度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①皇权独尊:

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称谓皇帝专用,成为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②皇帝至上:

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③皇位世袭:

“朕为始皇。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8.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

赵佗任南海郡郡尉,任嚣任龙川县县令。

赵佗、任嚣

A.定期朝觐秦始皇

B.负责将地方财政运送中央

C.按受秦始皇任命

D.协助秦始皇处理中央政务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可知赵佗、任嚣是秦统一全国后在地方任职。

分封制下地方诸侯要定期朝见周天子,秦废除了分封制,故排除A;郡尉掌管兵事不负责财政,排除B项;协助秦始皇处理中央政务是中央丞相的职责,排除D项。

根据所学可知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C项符合题意。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郡县制

9.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史,是一部不断磨擦、调整的历史。

下列有关宰相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重用侍从秘书

B.唐朝相权一分为三

C.宋代废除宰相制度

D.元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

【答案】C

【解析】废除宰相制度是明代而非宋代,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重用侍从秘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唐朝实行三省制度所以相权一分为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元中书省是行动的中书省的意思,所以长官的确行使相权,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0.江苏连云港出土的东海郡《集薄》记载:

“……县、邑候国三十八,县十八,候国十八,邑二。

其廿四有土候。

都据此可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B.郡国并行制

C.行省制D.分封制

【答案】B

【解析】材料既出现了郡又出现了国,所以就是郡国并行制,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体现的不仅仅是郡县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出现行省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出现分封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1.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

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

《唐律疏议》颁布前的审批需要通过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材料中的审批自然是门下省和皇帝。

因此③④。

故选A。

其他各项根据所学知识很容易看出明显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律疏议》颁布前的审批

【名师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

本题可以使用肯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12.江南贡院始创于1168年,起初为县府学考试场所。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集乡试、会试于江南贡院举行。

江南贡院见证了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该制度产生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比较低。

科举始于605年时的隋朝,发展并成型于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在1905年被废除。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13.秦朝中央官制中,具有“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职能的是

A.太尉B.廷尉

C.丞相D.御使大夫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中央官制中,具有“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职能的是丞相,故C项正确;A项掌管军事;B项是九卿之一;D项是监察职能。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丞相

14.范仲淹公元1015年中进士,曾先后做过河中府通判、饶州知州、延州知州等地方官,于1043年回朝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继而推行新政。

以下对范仲淹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判负责监督

B.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C.枢密使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君权

D.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答案】B

【解析】参知政事不是监察机构,不能行使地方监察权,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通判的职能就是负责监督,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枢密使的设置是加强君权的产物,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知州是地方一级的行政机构,所以可以管理地方行政,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5.结合下图,请同学们判断我们的家乡——美丽的上饶在哪一个行省管辖的范围内?

A.江西行省

B.湖广行省

C.江浙行省

D.云南行省

【答案】C

【解析】上饶属于今天的江西,而元朝时的江西属于江浙行省而非江西行省、湖广行省、和云南行省等,所以本题答案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6.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B.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

C.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D.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科举制有助于将地方官员的选拨权利收归于中央,这就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所以答案选D。

A、B、C选项都是科举制的作用,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17.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的策略之一是

A.召开政事会议,完善三省六部B.众设宰相,分化事权

C.以六部分割相权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统率六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众设宰相,分化事权是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的共同的策略,例如,唐朝的是三省六部制就是众设宰相,分化事权,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众设宰相,分化事权

18.明初废丞相后,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0多件奏章,即使他“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也无法把政事处理完毕。

因此,明成祖时设立

A.尚书令B.枢密使C.内阁D.军机处

【答案】C

【解析】为帮助皇帝把政事处理完毕明成祖时设立的是内阁而非尚书令、枢密使和军机处,另外军机处到清朝才有,所以本题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明成祖设立的是内阁,并且还要知道明成祖时内阁制正式形成。

19.西方人曾将“军机处”翻译为“OfficeofMilitarySecrets”(军事机密办公室),该译法最能反映出军机处的

A.由来B.职能C.特点D.性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军事机密办公室”与军机处最初是处理西北军务史实相符,故A项正确;军机处职能是长传下达,跪受笔录,故B项错误;军机处特点是“机构简单、办事效率高和决策封闭”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军机处属于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办事机构,故D项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朝的军机处

20.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如果你决定不怕权威进行反驳,可以举例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反驳应是说明政府的权也有上升的时候,汉朝、唐朝、宋朝都采取措施削弱相权,而元朝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考点:

元朝政治制度

点评:

结合汉至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概况汉至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

(1)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日益加强,以皇权为核心的政体日益完备。

(2)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突出,以限制、分割相权原则调整中央官僚体制。

(3)皇权不断强化,相权逐渐削弱直至宰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但是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21.“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披冠带”的现象源于我国哪一项选官制度

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文意大致为:

刚生下来头发没还没干,就已经是诸侯,还是婴儿的时候,已经做官。

材料反映了豪门世族中尚处幼年的儿童已垄断官位,根据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选用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在这种制度下,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人仕途。

故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九品中正制

22.唐代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文官任知州B.设三司使C.设枢密院D.设参知政事

【答案】A

【解析】为了唐朝的历史教训,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即即文官任知州,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设三司使是加强皇权的产物,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设枢密院是加强皇权的产物,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设参知政事也是加强皇权的产物,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3.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内阁属于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奏章,不能独立处理政务,宰相也有此职能。

故答案为B项。

唐代宰相是在皇帝的领导之下有一定的处理政务之权力,明代内阁没有这种权力,排除A项;内阁不是政府的正式机构,所以也没有任免官吏的权力,排除C项;内阁不属于正式国家政权机构,协助皇帝处理章奏,只有六部才可以直接管理地方政务,排除D项。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制度

2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

秦朝御史大夫是法定的官职,与题干信息“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不符,故A项排除;汉朝丞相是正式的官职,与题干信息“皇帝私人顾问”不符,故B项排除;唐朝的三省六部也是正式的和法定的官职,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C项;“皇帝私人顾问”及“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表明其地位不是法定的,其权力来自皇帝的宠幸,这与明朝内阁的地位相符,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的内阁制

25.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落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材料中“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都是来源于皇帝的信任,才能让他们权力增大,所以说明皇权加强而不是衰弱,故B项正确,A项排除;据所学可知内阁取代六部与史实不符合,这二者不存在政治隶属关系,六部直接受皇帝统领,故C项排除;虽然“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但并不是说明权力就失控,故D项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

二、非选择题(25分)

26.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后,回答问题。

不管叫什么名称,中国的制度确实和欧洲人所知道的任何制度不一样。

……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封建主,即皇帝统治,而由一个极其庞大的机构掌握管理;这个机构就是从“文士贵族”中任用的非世袭的文官系统,或官僚系统,或官吏阶层……很多家族可以上升到“文士贵族”的“地位”而重又衰落下去…

——李约瑟《现代中国的古代传统》

(1)假如你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名中央政府官员,当时你能够耳闻目睹秦始皇集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

假如中国唐朝时对高丽用兵,其运作程序如何?

这种体制有何作用?

(3)假如你生活在北宋初期,有意从政,你将会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目的?

假如你有幸考中并在中书门下省担任最高长官,你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

(4)假如你有幸穿越历史时空,对明太祖做一个加强皇权的访谈,你认为明太祖会谈到他的哪些措施?

(5)上图是哪个时期设置的什么机构?

此机构具有什么特点?

其设立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1)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制定严酷的秦法。

(2)程序: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兵部。

作用: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帝的独尊;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历朝所沿用。

(3)科举考试。

局面:

虽行使宰相职权,但被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了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4)废除宰相制度、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5)清朝设置的军机处。

此结构的特点:

简、速、密。

影响: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图片及题干关键信息“秦始皇统治时期”、“秦始皇集权的主要措施”等,本问实际上考查秦朝秦始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回忆再现所学关于秦始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不难得出,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体现在:

A.建立“皇帝”制度,确立皇权至上;B.中央官制上,实行“三公九卿制”;C.地方管理上,在全国推广郡县制;D.制定严酷的秦法等。

(2)根据材料图片及题干关键信息“假如唐朝时对高丽用兵,其运作程序如何”、“这种体制有何作用”等,本问实际上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相关内容及其作用。

回忆、再现所学关于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相关内容。

不难知道,“三省”,即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之间独立,相互牵制。

“六部”即尚书省(执行)下再分工、兵、礼、刑、户、吏部六部。

题干中的对高丽用兵,具体由兵部执行。

三省六部制的实行带来了重要作用,可以这样来认识:

?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君)权;‚客观上,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从而提高行政效率;ƒ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影响深远等。

(3)根据材料及题干关键信息“北宋初期”、“有意从政”、“在中书门下省担任最高长官”等,本问实际上考查北宋初期政治制度的相关内容——科举制度与分化事权。

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知道,北宋初年仍采用隋唐时期的科举制选官制度,通过科举考试“学而优则仕”从政。

由于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鉴于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以及北宋建国的相关具体情况(“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等),建国初期即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通过分化事权来实现,设置“两府三司”等。

因此,即便在中书门下省担任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但也避免不了被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等。

(4)根据材料及题干关键信息“明太祖”、“加强皇权”等,本问实际上考查明代政治制度的相关内容——明代初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知道,明太祖朱元璋鉴于丞相权力大,威胁皇权(诸如“胡惟庸案”等),废除了丞(宰)相制度,中央权力直接下分给六部,同时,为了减轻皇帝每天繁杂的朝里事务,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协助皇帝等。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初期设置的“两府三司”;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初废除丞相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