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6020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4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docx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docx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

 

物理实验报告册

八年级

 

 

 

彭原初中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2

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3

三、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4

四、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5

五、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6

六、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7

七、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8

八、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9

九、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1

十、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12

十一、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14

十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5

十三、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关系......16

十四、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关...................18

十五、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9

十六、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20

十七、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1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年级班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目的:

学会用刻度尺直接测长度,学习测量特殊长度、学习测量时间

实验器材:

刻度尺、三角板、铅笔、机械停表

实验设计:

1、测量前“三观”:

一观:

二观:

三观:

2、测量长度时:

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

二读、视线要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

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组成。

3、观察停表

停表有个表盘,大表盘数字代表,小表盘数字代表;

有根指针,长指针是,短指针是。

停表秒针走一圈是分钟。

4、停表时间等于分针指示能准确读数部分加上秒针指示读数部分。

进行试验:

1、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

测量对象

长度cm

宽度cm

课本

 

 

作业本

 

2、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s,1min内你的脉搏跳动了次。

评估交流:

1、为使测量更精确,应选用分度值的刻度尺(填“大”“小”)

2、你还知道哪些特殊的测量方法?

 

二、测量同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年级班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

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设计并进行试验:

 1、在操场上用测出奔跑的路程

=20米,

=30米。

2、用测出自己跑20米所用的时间

,跑30米所用的时间

3、根据公式

求出两次奔跑的平均速度。

记录数据: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

=20

=30

=

=

 

评估交流:

1、自己记时好还是请同学计时好。

2、计时时要注意什么,怎样计时才准确?

 

三、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年级班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实验器材:

设计并进行试验:

一、实验预习

1、量程:

指的是温度计所测量的范围。

2、分度值:

也就是代表的值。

3、观察教材中

①实验室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别为:

和。

②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别为:

和。

③寒暑表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别为:

和。

二、测量水温的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4、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三、测量水的温度

   1、准备四杯分别有冷、温、热、烫的水;

   2、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四杯水的温度、记录结果;

记录数据:

冷水

温水

热水

汤水

评估交流:

1、读数时间是长好还是短好。

2、温度计的使用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四、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年级班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通过探究得出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特点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冰、蜡、水、铁圈、火柴

实验设计:

一、提出问题:

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二、猜想和假设:

三、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研究蜡和萘的熔化过程,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并照图进行组装。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在冰和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冰的温度/℃

萘的温度/℃

四、分析论证:

1.图4.2—2和图4.2—3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请你自己写上。

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根据你对实验数据、图像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冰和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

 

五、评估和交流:

1.回想实验过程,在什么地方可能发生错误?

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

实验结果可靠吗?

 

2.与同学进行交流。

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相同吗?

如果不同,怎样解释

五、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年级班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③边观察边记录。

④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观察记录:

①水温在60℃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上气泡,有少量气泡。

②水温在60℃~90℃之间时,杯底气泡逐渐减少,气泡上升逐渐。

③在90℃~100℃之间时,小气泡上升越来越。

④水时,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温度在不变。

⑤移走酒精灯,停止。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值(℃)

 

 

 

 

 

 

 

 

 

 

 

实验结论:

①沸腾是在液体和同时进行的现象。

②水在沸腾时,温度。

 

六、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年级班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1、提出问题:

2、猜想或假设:

4、进行实验:

(1)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让一束光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过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量出NO两侧的角i和角r,填入表中;

(5)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能看到反射光线。

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

入射角α

反射角γ

1

 

 

2

 

 

3

 

 

3、实验结论:

 

七、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年级班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设计: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或假设: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

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1.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立在这条直线上.

2.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是像.

3.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相等.

4.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

四、自我评估:

该实验过程是的,所得结论也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进行,现象更加明显. 

五、交流与应用:

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

 

八、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年级班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一、课前预习:

1、了解下列与透镜有关的光学名词的物理意义。

焦点:

;焦距:

物距:

;像距:

实像:

;虚像:

2、了解估测凸透镜焦距的简易方法。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纸板接收经镜头折射后的光斑,当纸板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这个光斑就是这个凸透镜的__________,测出光斑到___________之间的距离,就大约是焦距。

二、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实像和虚像的认识,收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数据和资料

2、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并从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器材:

凸透镜蜡烛光具座光屏

五、实验步骤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把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至同一高度。

2.将蜡烛移至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某一位置,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观察并在表中记录下像的情况。

3.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2倍焦距处,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上面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观察并在表中记录下像的情况。

4.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的某一位置,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上面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观察并在表中记录下像的情况。

5.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1倍焦距处,调节光屏的位置,观察并在表中记录下像的情况。

6.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焦距以内的某一位置,观察并在表中记录下像的情况。

六、注意事项

1、实验时,将有关器材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使蜡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怎样找像:

当成实像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时,光屏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

七、数据记录:

(f=cm)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u)

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正(倒)

放大(缩小)

实(虚)

像、物位置关系

u>2f

u>2f

u=2f

f<u<2f

f<u<2f

u=f

u<f

u<f

八、进一步探究

1、若将透镜固定,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若将物体(烛焰)移近透镜时,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时,光屏是向透镜靠近还是远离?

若将物体(烛焰)远离透镜时,结果又如何?

重复几次(移近或移远物体(烛焰)),能得到相同的结论吗?

通过这组实验,你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

远离时,物距,像距,像,填(增大、减小)

靠近时,物距,像距,像,填(增大、减小)

2、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用手或用不透明的物体挡住透镜的上部分或下部分,猜一猜,光屏上的像可能有什么变化?

试一试,你的想法对吗?

 

3、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调换下,还能不能成像?

成像的特征有没有发生改变?

可以用什么知识来解释你看到的现象?

 

九、分析和论证

从数据表格中可以得到什么?

(1)像的大小与物距是否有关?

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缩小的像?

在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

(2)像的正倒与物距是否有关?

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正立的像?

在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的像?

(3)像的虚实与物距是否有关?

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虚像?

在什么情况下成实像?

有没有正立的实像?

有没有倒立的虚像?

十、交流分享

1、实验时,为什么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想一想:

光屏的作用是什么?

如果将光屏移走,烛焰通过凸透镜还能成实像吗?

九、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年级班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

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设计并进行试验:

用天平固体的质量

1、把天平放在上,观察天平的以及游码标尺上的.

2、把游码放在标尺的处.调节横梁上的,使横梁平衡.

3、将物体放在天平的盘中.

4、用按着由到的顺序向天平盘中加减砝码.

5、调节游码在上的位置,直至天平恢复平衡.

6将测量数据填到如下表格中

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

1把游码放在标尺的处.调节横梁上的,使横梁平衡.

2把空烧杯(或小瓶)放到天平的左盘中.

3调节天平重新平衡,测出空烧杯(或小瓶)的质量m.

4在烧杯(小瓶)内倒入一定量的液体,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设它为M.

5将测量数据填入下表中

数据记录表一表二

铜块

铝块

空烧杯质量m1(g)

装上液体后的质量m2(g)

液体质量m(g)

交流评估:

如何测出一滴水的质量?

一枚普通邮票的质量?

 

十、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年级班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课前回顾:

1、在使用量筒时应注意的问题

(1)量筒是实验室里用来测的仪器.

(2)量筒的单位一般为“ml”表示,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1ml=cm3=m3

(3)量筒一定要放置在水平面上,然后再将液体倒入量筒中.

(4)观察量筒里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若液面呈凹形,观察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若液面呈凸形,观察时要以凸形的顶部为准.

(5)用量筒(杯)测固体体积的方法叫.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密度。

3、密度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密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__。

4、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_千克/米3,合____________克/厘米3。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3.学会用量筒和天平测物质的密度。

实验原理:

实验一: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          的质量记作m

②在量筒中放入           的水记作V1

③用细线拴住金属块将其浸没于量筒中的水中,水的体积记作V2

石块密度的计算式为:

实验记录表格:

石块的质量

m/g

量筒中水的体积

V1/ml

放入金属块后水的体积V2/ml

石块的体积

(V2-V1)/cm3

石块的密度ρ/(g/cm3)

 

 

 

 

 

实验二:

测量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          的质量记作m1

②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体积记作V

③用天平测出          的质量记作m2

盐水密度的计算式为:

实验记录表格:

烧杯和液体总质量m/g

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V1/ml

烧杯和剩余液体总质量m/g

量筒中液体质量

m/g

液体的密度ρ/(g/cm3)

 

 

 

 

 

思考:

1、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如果测质量时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再测总质量,最后测得的密度值偏____。

为什么?

答:

2.在石块的密度测量中为什么要先测质量后侧体积,若先测体积在侧质量对结果是否有影响?

答:

反馈练习

1.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测量金属块密度时的实验步骤记录。

A.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其结果是m1=79kg。

B.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用天平称出量筒和水的总质量为m2=180g。

C.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量筒的读数为V1=50.0ml。

D.将金属块放入量筒中,用天平称量筒水和金属块的质量为m3=259g。

E.将金属块放入量筒中,量筒的读数为V2=60.0ml。

上述步骤中,多余的步骤是__________(填序号),金属块的体积为_______cm3,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

步骤中适量的含义是:

水最多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最少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华同学在测定食用色拉油的密度的实验中,其方法步骤完全正确。

下图显示的是他测量的相关数据,请帮小华填写下表中空白测量步骤和数据。

烧杯和油的总质量(g)

倒出适量油后烧杯和油的总质量(g)

倒出油的质量(g)

油的密度(g/㎝3)

16.8

20

3.如图所示是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示意图。

(1)在调整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左偏,则横梁上的螺母应向(填“左”或“右”)调;

(2)右盘加砝码的顺序应为g;

(3)该小石块的质量为g,体积是cm3,密度是g/㎝3;

(4)若在称小石块的质量时,石块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砝码及游码数值不变,则该小石块的质量

是g。

十一、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年级班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

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目的:

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原理:

当测力计和被测物体在竖直方向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就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1个,钩码4个

实验步骤:

(一)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1——4个钩码的重力。

(二)用所测钩码的重力除以相应钩码的质量,得出钩码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实验记录:

(根据实验补充完整表格数据)

钩码数/个

质量m/kg

重力G/N

G与m之比/(N/kg)

1

0.05

10

2

1.0

10

3

0.15

10

4

0.20

2.0

实验结论:

1、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________________。

2、重力的公式是_________,其中g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_的。

4、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_____________。

5、增大物体的______________,降低它的____________,有助于提高物体的稳定程度。

 

十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年级班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原理:

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分别是使物体向前运动的和阻碍物体运动的.由于物体匀速运动,物体处于状态,故等于拉力.只要测量出拉力的大小,即可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或假设:

实验设计:

●设计实验:

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较多因此在探究过程中要设法控制实验条件(变量).分别确定滑动摩擦力与每一个因素的关系.请写出控制变量的计划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1.如图1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匀速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1填入表格。

 

2.如图14-1乙所示,把砝码放在木块上,以改变木板与木块间的压力,再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F2,并与F1大小进行比较。

3.如图14-1丙所示,把棉布铺在木板上,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再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3,并与F1大小进行比较.

实验次数

实验条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1

2

3

●分析与论证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_________有关,还与___________的大小有关,接触面越______压力越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_____________。

●评估

由于弹簧测力计本身重力的作用,为保证拉力水平,拉动木块时手要握住测力计的_____,拉木块时尽可能__________,指针不要颤动。

●交流与合作

各小组成员对比实验活动,总结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十三、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及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关系

年级班实验人:

组次: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一】: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设计实验:

(一)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圆柱形金属块、分别装有适量的水和盐水的小烧杯各1个、细线。

(二)实验步骤:

1.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1)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系好圆柱形金属块;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将圆柱形金属块所受重力G,将数据记录在表格1中;

(3)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的一部分浸入小烧杯的水中,测出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并记录在表格1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的数据记录在表格1中;

(4)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测出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并记录在表格1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的数据记录在表格1中;

(5)利用F浮=G-F,分别计算出两次的浮力F浮,记录在表格1中。

2.探究浮力是否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1)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系好圆柱形金属块;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形金属块所受重力G,将数据记录在表格2中;

(3)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浸没在水中,静止后,将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